《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感悟和理解是什麼

2021-03-03 22:23:56 字數 5180 閱讀 7257

1樓:枝旺敖晗玥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家時在百草園得到的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生活.

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表達了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啟示感悟50字

2樓:不雨亦瀟瀟

魯迅先生對自己家後院「百草

園」的描寫,從中描繪出百草園這個荒原的無限樂趣。也抒發了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園中淘氣天真的小孩子,觀菜畦、吃桑葚、聽鳴蟬與油蛉和蟋蟀的**會,看黃蜂、玩斑蝥、拔何首烏、摘覆盆子。到在書屋讀書習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課上偷偷畫畫,到書屋的小園玩耍。

無一不體現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熱愛大自然的心態,也表現了社會對孩子們的束縛。

3樓:匿名使用者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趣。彷彿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魯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

與昆蟲為伴,採摘野花野果,與夥伴一起捕鳥,雖然總捕不到很多

4樓:予獨愛李之

寫了魯迅先生對自己兒時的滿滿留念,與對童年天真無邪的玩耍的嚮往

5樓:匿名使用者

呃,自己寫吧,聽課了應該都會,養成好習慣哦

6樓:星空絮夢

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讀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你有什麼感受?

7樓:娜ke星星的光芒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趣。彷彿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魯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採摘野花野果,與夥伴一起捕鳥,雖然總捕不到很多;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

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氣,當讀書入神時,卻沒發現學生們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 文章表現了作者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著。回憶起我的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小時候,在田野裡享受著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花一會兒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

如今,田野上了造起了樓房,而我在緊張的學習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卻仍舊嚮往著,無論現在能否實現。讀過文章後有了許多感動。雖然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亂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8樓:釋婷婷

讀魯迅先生

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趣。彷彿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魯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採摘野花野果,與夥伴一起捕鳥,雖然總捕不到很多;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

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氣,當讀書入神時,卻沒發現學生們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分別是什麼?

9樓:tutu天然呆

【主要內容】

在百草園的有趣生活和在三味書屋的啟蒙學習生活.作者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另外,作者通過對自己在私塾的學習生活的描寫,也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

【中心思想】

(關於本文的中心,大致有三種不同的意見,這很正常,這就是語文不同於自然學科的地方。你同意哪一種,應從原文中找出依據。)

1、這篇課文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襯托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

2、這篇課文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生活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3、這篇課文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兒童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自由歡樂的心理。

【段落大意】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生活過的兩個地方。閱讀時抓住地點的變化可將全文分為兩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時間和事情的不同分為幾層:

第一部分(1~8段):回憶百草園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層:

一層(1段):總的介紹百草園情況。點出是「我的樂園」,充滿留戀之情。

二層(2段):寫熱天百草園充滿無限樂趣。

三層(3~6段):寫長媽媽講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層(7~8段):寫冬天百草園雪地捕鳥的樂趣。

第二部分(9段~結束):回憶在三味書屋讀書的經歷。可分五層:

一層(9段):是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去書塾讀書。

二層(10~11段):寫入學的情形。介紹了書屋和先生。

三層(12~16段):寫不準提課外的問題。

四層(17~20段):寫不準去後園玩。

五層(21~24段):寫師生讀書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讀書入神時畫畫兒。

【內容簡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於2023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作者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採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其間穿插「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動靜結合,詳略得當,趣味無窮。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寫出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說它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裡受到規矩的束縛。但作者並末將三味書屋寫得死氣沉沉,而是通過課間學生溜到後園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乘機偷樂兩個小故事的敘述,使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

該散文入選初中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

【創作背景】

這篇散文寫於2023年9月18日。「三·一八」**以後,魯迅被北洋軍閥列入通緝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單。因此他無法公開與北洋軍閥作鬥爭,被迫於2023年應廈門大學的邀請離開北京。

魯迅到廈門大學時正值暑期,學生還沒開學。魯迅在輾轉流徙,心情苦悶的時候經常回憶起少年時的往事,就寫了這篇散文發表於《莽原》上,發表時加的副標題是」舊事重提之六「。

【作品鑑賞】

這是一篇譜寫幼年往事的優美回憶性散文。在這一膾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詩的筆觸舒捲自如地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

這個世界是由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組成的。先是百草園,顧名思義,是個荒涼的地方,如作品所說,「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時卻是我的樂園」。「草園」變成「樂園」,其間就充滿了童趣,作品即以這為中心進行構圖。

兒童最大的心理特徵就是好奇,自然的形態,自然的情調,自然的聲音,必然萌發起他們的興趣,勾起無窮的聯想,那蟬的「長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彈琴」,都是孩子們對昆蟲語言的好奇想像。魯迅在百草園裡描繪的就是兒童在自然環境裡的極樂世界。在作者筆下,百草園是一個充滿了顏色和聲音的生命世界,連那青青的野草叢裡,也氤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這故事極有聲色,但見金光閃閃,風聲颯颯,鬼影幢幢,妖氣重重,恐怖極了,又生動極了。有人認為這像是閒筆,其實這看似信筆插話,卻是極具匠心,眾所周知,這是一個民間的古老傳說,魯迅藉助它饒有興趣地從另一側面豐富了作品的內容。從結構角度看,這個故事是從園裡草叢中相傳「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引發出來的,文氣貫通,毫無遊離之感;而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兒童的心理,挖掘了潛存於他們心靈深處的奧祕。

可以想像得出,孩子們對美女蛇的故事是又喜歡又害怕的。在技巧上看,這一插話是轉敘事為描寫,別開生面地為作品拓展了新的天地,百草園一滲入人情,就更其魅人了,這實是一記妙著。

百草園的另一景觀是冬天,作者集中筆力只寫雪天捕鳥,怎樣張設機關,鳥雀如何入彀,閏土父親如何傳授方法,自己又是如何不行,雖然著墨不多,但卻相當傳神,是一幅充滿了兒童樂趣的動畫,從這裡頭看到了孩子們歡蹦亂跳的情景,聽到了快樂的歡語笑聲。寫夏天,用濃墨重彩,寫冬天則輕描淡寫,這一筆路的轉換,也很巧妙。把這兩大斷片連綴起來,構成了百草園的大全景,它所表現的就是「無限的趣味」,那是一個沒有煩惱,沒有憂愁,可以無拘無束地盡情歡笑的兒童樂園。

三味書屋的況味就完全不同了。由於對它理解不同,因此對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創作意圖也有多種猜測。有的認為魯迅所勾勒的三味書屋是一個封建的囚牢,禁錮兒童身心的場所,因此論定作者意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有的則相反,以為三味書屋和百草園一樣,都是表現兒童樂趣的。孰是孰非,只有正視作品實際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方能得出比較確當的答案。三味書屋是個私塾,如作品所說,「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

它的樣子就很古老,所謂「三味」,實是經、史、子三類書籍,「三味書屋」這一名稱就鮮明地表現了這所私塾的辦學宗旨和教育內容。在作品裡,作者魯迅十分逼真地描寫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學生進學先向孔子牌位行禮,其次是拜先生,平時只能專心攻讀經書,旁的學問是不許過問。日常課程也安排得十分刻板,每天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書慢慢加多,對課也逐漸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書塾設有打人的戒尺,也有罰跪的規則。總之,三味書屋絕不是和百草園一樣是兒童的樂園,它是一所名副其實的「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裡要受到規矩的束縛,自由是沒有的;但魯迅也沒有把書塾寫成兒童的囚牢,這不是他創作的本意。讀這篇作品,誰都會真切地感到,在那枯燥乏味的三味書屋裡,卻有一股親切的氣氛流動其間,這就是兒童的諧趣。

有三幅明麗的圖景,值得注意,一是「園戲圖」,書屋後面有一個小園,學生有時偷偷地從課堂裡溜出來到裡面玩耍。再就是「讀書圖」,師生都放開喉嚨讀,可讀到後來,學生的聲音漸漸地低下去,以至靜了下來,只有老師一個人在那兒搖頭晃腦大聲地朗讀著,這情景實在有趣極了。最後是「課嬉圖」,在課堂間隙,當先生獨自「讀書入神」之時,孩子們便調皮起來了。

這三個充滿諧趣的圖景,和「最嚴厲的書塾」似乎有點不大相稱,反差很大,但這恰是透露了魯迅的創作意圖,於「嚴厲」的環境中,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天性和本能。

【作者簡介】

參考資料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生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後生字意思和拼音

謝謝你的關注 確 鑿 z o 菜 畦 q 桑 椹 sh n 油 蛉 l ng 斑 蝥 m o 積 攢 z n 攢 集 cu n 覓 食 m 收 斂 li n 罕 見 h n 秕 谷 b 淵 博 yu n 宿 儒 s 蟬 蛻 tu 沸 騰 f i 狗 竇 d u 叵 耐 p 紳 士 sh n 盔 甲 ...

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的簡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作者簡介

作者魯迅,中國思想家 革命家 文學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他出身於落破的封建家庭,青年時期收進化論等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後回國從醫,後棄醫從文,希望可以改變國民精神。他陸續創作了很多作品,其中 吶喊 彷徨 狂人日記 朝花夕拾 等等頗具代表。他為中國教育革命事業作出了巨...

關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問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能提出的問題有哪些??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是兩個難忘的場景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表達的是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懷念之情.如果就文章內容 的話,可以圍繞下列問題進行 1 作者使用怎樣的手法來展現百草園的景緻,並在字裡行間表達出情感的.2 百草園無非是一座荒園,為何作者卻是那樣的懷念和不捨呢?3 三味書屋能讓你看到或者想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