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窯青瓷胎骨較薄,釉色均勻青翠,主要分佈在哪一地區

2021-03-03 23:21:52 字數 3031 閱讀 2668

1樓:匿名使用者

越窯分佈在浙江上

bai虞、餘姚、慈溪、du寧波等地zhi,其中慈溪的上林湖為中dao心。浙江其他地方的窯

回比如婺州窯答

受其影響,很多工藝和造型也差不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宋龍泉窯,也屬越窯體系。到南宋,浙江龍泉青瓷崛地而起,燒出梅子青,粉青釉色以及哥窯產品。

從而從越窯體系分離出來,開創青瓷另一個大窯系,龍泉窯系,至此,青瓷燒製技術達到頂峰。南宋龍泉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確定成為中國青瓷巔峰。當代的越窯又是慈溪市請龍泉的技師到慈溪恢復出來的。

青瓷的概念是這樣的,凡是以鐵元素為中心釉料,經還原焰成燒的,一般都叫青瓷。(廣義上建盞也屬青瓷,因單獨以黑為特色,所以自成一脈,變成黑瓷)所以越窯之前的米黃色也屬青瓷,中期以越窯(唐代)開啟青瓷青色釉,後期(宋代)以汝窯,官窯,哥窯,龍泉窯(弟窯)為最。越窯在青瓷史上屬承上啟下過程。

即工藝技藝精湛,釉水有創新但還不完善成熟。

越窯和龍泉窯有什麼區別

2樓:知道最牛的老師

越窯與越窯系

越窯燒製青瓷有著悠久的歷史,五代時被吳越錢氏壟斷專燒「祕色瓷」,臣僚及百姓都不能使用。據文獻記載:自吳越錢氏入朝、納土稱臣,越州窯務已由宋朝廷接受,並設官監燒,但設官監的時間似乎並不長。

當時越窯所產的實物,故宮收藏越窯器中有「端拱元年戊子歲十二月造口"十二字年款盒蓋一件。盒面光素無紋飾,僅刻文字,與五代到宋初越窯精緻劃花盒相比質量相差懸殊。這件器物顯然不是官監時期貢奉朝廷的,其官監停廢的時間也就在太平興國七年至端拱元年七八年之間。

至於越窯官監停廢的原因,據現在已知的材料推測:大約此時北方諸窯中定窯、耀州窯燒瓷的工藝已有了很大的進步,定窯白瓷刻花器的雅潔素淨、耀州窯青瓷刻花器比之越窯更是青出於藍,所以宮廷用瓷已無須越窯了。而越窯自官監停廢以後,熟練工匠也多有走散,產品質量大幅下降,盛名漸為其他青瓷諸窯所取代。

越窯系以浙江餘姚上林湖濱湖地區的越窯為代表,已發現窯址23處,為宋初朝廷設官監燒,工藝精細、造型規整、釉色青綠、劃花裝飾纖秀。產品主供宮廷,一次可達14萬件之多,數量可觀。在官監停廢后(大約在太平興國七年至端拱元年間)越窯轉向民問用瓷,產品質量明顯下降。

燒製越窯風格青瓷的窯業有上虞窯、鄞縣窯等。

龍泉窯與龍泉窯系

龍泉窯在今浙江省龍泉縣一帶,主要集中在大窯、金村周圍,是繼越窯發展起來的瓷窯,創燒於北宋早期,至南宋前發展,進而形成獨特風格,使青釉品種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也是南方地區產量最大的瓷窯,已發現數百處龍泉窯的民窯遺址。至南宋晚期,除龍泉當地外,浙江慶元、運和等縣以及江西吉安、福建泉州等地都燒造龍泉風格的青瓷,形成龍泉窯系。

龍泉民窯燒造黑胎厚釉青瓷與白胎厚釉青瓷,往往同窯合燒。受官窯影響,工藝水平較高,胎薄釉厚、釉層如玉,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黃綠色釉、灰綠釉、菜綠色釉等。黑胎厚釉瓷器與官窯器相似,胎薄、質細、堅硬,灰黑如鐵。

少數胎呈黃或磚紅色,胎質疏鬆。釉層厚、透明發亮、有開片,習稱「紫口鐵足」。而南宋官窯胎沒有那麼發亮、溫潤如玉,但也是「紫口鐵足」。

白胎厚釉青瓷也是受南宋官窯影響,胎略厚,白中帶灰,圈足,底露胎處呈硃紅色或淺紫色,多數青釉釉層光潔不開片,釉色有粉青、梅子青等。

南宋龍泉窯創用釉稠的石灰鹼釉,代替過去使用的稀淡淺薄的重石灰釉,不僅使青瓷呈色青翠純正,而且使其「釉汁瑩潤如堆脂」。採用多次施釉方法,燒造成功青翠欲滴的粉青和梅子青釉,使龍泉青瓷工藝達到了歷史高峰,從而使青瓷藝術能利用釉中微小氣泡所造成的折光散射,形成凝重深沉的質感,使人感覺到異常豐富的蘊蓄。

約在12世紀晚期,也就是從南宋中期開始,燒製成著名的粉青釉。稍後至元代前期,胎薄釉厚的梅子青釉燒製成功,使龍泉窯達到鼎盛,宋代的龍泉青瓷以釉色取勝。傳世龍泉青瓷以南宋產品為多,釉色多為粉青釉,少數以印雙魚紋飾裝飾。

其上品釉色勻淨、瑩潤如玉。

北宋時期的龍泉窯青瓷的裝飾藝術特色,基本上是採用刻劃技法。器物胎骨多呈灰色,釉色多為艾葉青或略微偏黃的色彩,透明度和光亮度較好,刻劃的紋飾清晰明亮。這種表現方法是充分利用釉層的厚薄來呈現深淺不同的青色效果,坯體刻劃紋飾的地方比坯體表面要深,施釉後凹下的部位積釉較厚而顏色深,所刻的紋樣就清楚地呈現出來。

另外刻劃時所用刀法的變化有寬有窄、有深有淺,運刀的輕重緩急體現出刻線的節奏與韻律,從而賦予刻劃紋舒展、流暢自如的藝術魅力。常見的紋飾有多蓮瓣、荷葉。器型有爐、瓶、盤、渣鬥及塑像等,各類造型變化有多種樣式。

如瓶有梅瓶、龍紋瓶、虎紋瓶、五管瓶、膽瓶、鵝膽瓶等;爐則有三足、四足及八卦爐,奩式爐等。

南宋時青瓷工藝上的主要變化是薄胎厚釉,裝飾手法以印、貼、堆的方法代替刻、劃方法。在胎骨上增加厚度而不損傷胚體,凸出的紋樣施釉後,釉在高溫燒成時產生流動,使紋樣的凸起部分顯得清清楚楚。廣東省博物館藏南宋龍泉窯印花蓮瓣碗,碗的外壁是南宋盛行的豐腴厚肥的仰式蓮瓣紋,就是採用深雕式的蓮瓣紋,工整細緻、立體感強;南宋龍泉窯三足爐從器物肩部到足部分別飾以一條凸起的線,燒成後隱現出白線,通常稱為「出筋」,既加強了器物的形體美,又使青瓷釉色出現了濃淡的變化。

南宋造型除各類日用器皿外,文房用具中的水盂、水注、筆筒、筆架等也很常見,象棋子、鳥食罐也很有特色。此外,仿古銅器及玉器的各式鬲、觚、斛、投壺及琮式瓶等也多有生產,這與北宋後期崇古之風相關。銘文有「金玉滿堂」及「河濱遺範」兩種。

元代龍泉青瓷的造型比南宋形制明顯增大,胎體厚重,顯現出威武雄壯的風格。除一般碗盤常用瓷以外,創新產品有高足杯、菱口盤、荷葉蓋罐、環耳瓶、鳳尾尊等,產品質量一般來說不如南宋,胎質粗糙、釉面光亮,但也有許多精美之作。元代龍泉的裝飾藝術有劃、印、貼、堆、鏤刻、點彩等,題材內容較為廣泛,有各種花果、花卉、魚紋、羽毛、人物以及吉祥圖案等。

在製作和裝飾上又有很大變化,由南宋時的重釉色、重造型轉為元代的重紋飾。

元代無論大小器物幾乎都有花紋裝飾,這是龍泉當時美化瓷器的主要手段。精品有八角雙魚碗,其在工藝製作上採用露胎氧化新工藝方法,外壁一圈八面各有一開光,開光內不施釉,胎氧化呈赭紅色,各印人物、花樹,印花開光不施釉露出氧化紅色胎,使人物造型更加突出而不重複,產生一種特殊效果。這種氧化胎紋飾也是元代創新的一種藝術風格。

碗內壁開光內印鳳和孔雀紋襯以荷花紋。內底印雙魚紋,飾粉青釉,翠綠潤澤、綠中透粉,十分雅觀,精美至極。

元代是龍泉窯系瓷器燒造興盛時期,因行政區劃又稱為「處州瓷」、「處瓷」或「青處器」。由於對外**的迅猛發展,生產規模比宋代擴大數倍,瓷器大量出口,深受海外各階層人們的歡迎。

這件越窯瓷器是宋代還是唐代的請各位發表高見

大開門 抄典型唐代 襲中早期。唐代中早期bai依據 五代的釉要肥厚du些,到了北宋,越窯走了下zhi坡路,好的師dao傅都去燒龍泉 瓷器鑑定要綜合判斷,紋飾不可信唐 四 五五 宋六之說 匣體裝燒,為防粘連,用泥點做間隔。器底刮釉呈暗紅色。泥點較疏鬆,用手指甲扣,易脫落。非常之高,一部分茶器為吳國和越...

唐朝詩人陸龜蒙的「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詩句讚美了

a根據所學,唐代詩人的描述是讚美青瓷,a正確,bcd不符合題意。詩人陸龜蒙有詩曰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他讚美的是我國古代陶瓷業中的 a 青瓷 b a此題主要考查對中國古代陶瓷的瞭解。瓷器在唐代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即越窯的青瓷,刑窯的白瓷 唐三彩是以黃 褐 綠為基本釉色的陶器,材料是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