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生平簡介范仲淹生平簡介

2021-03-05 09:21:02 字數 5213 閱讀 4860

1樓:對面包的愛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人,生於公元989年8月29日,卒於2023年5月20日。按照在位皇帝的時期劃分,他生於太宗朝,學習和在底層做官是在真宗朝,政治上成熟、做出重大成就的時期是在仁宗朝。

范仲淹祖上世居河內(黃河以北),唐末動亂,遷往南方,居住在蘇州。五代時,祖父、父親一輩侍奉「五代十國」中的吳越國(政治中心在杭州)。宋太宗時(978年),吳越王錢俶「納土歸宋」,范仲淹的父親範墉也隨著吳越王歸宋。

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范仲淹出生。兩歲時,父親去世;四歲時,母親謝氏帶著范仲淹改嫁長山人(山東鄒平)朱文翰,改名朱說。年青時的范仲淹就讀於長山的長白山醴泉寺;二十三歲時,得知自己的身世,於是離家,前往應天府(河南商丘)應天書院學習。

二十七歲時,中進士,開始在地方上任職。二十九歲時,恢復範姓,改姓名為范仲淹。後來,母親去世,范仲淹被晏殊聘用,管理應天書院。

在為母親服完喪後,晏殊將他推薦給朝廷,任祕閣校理。但因為上書請太后還政於仁宗皇帝,沒得到允許,於是自請出朝,到地方上任官。

明道二年(公元2023年),太后去世,仁宗親政,將范仲淹召回,任右司諫。不久,因為和眾諫官勸阻皇帝廢后,被貶出朝廷,到地方任職,先後在睦州(杭州淳安)和蘇州任職,在蘇州時頗有政績。

景祐二年(公元2023年)冬季,再次被召回,判國子監。後來又任吏部員外郎、權知開封府。第二年五月,因反對遷都洛陽,與宰相呂夷簡意見不合。

又上《百官圖》直接抨擊呂夷簡,被呂夷簡指為「薦引朋黨,離間君臣」,貶知饒州(江西鄱陽縣)。後來又到潤州(江蘇鎮江)、越州(浙江紹興)任職,每到一地,必定興學助教。

這段時間,西夏元昊大舉侵略宋朝邊境,宋朝出兵屢次失敗。康定元年(2023年)三月,因為陝西安撫使韓琦的推薦,范仲淹知永興軍,途中轉為陝西轉運使。很快,朝廷任命韓琦和范仲淹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范仲淹負責鄜延路防務(陝西延安)。

第二年,又改知慶州(甘肅慶陽)。在西北守邊期間,范仲淹採取以防守為主,並積極佔據險要、步步為營進逼西夏的策略,並取得了極大成功,提高了他的名望和政治地位。

慶曆三年(2023年),宋朝和西夏準備議和。范仲淹與韓琦入朝為樞密副使;八月為參知政事(副宰相),並上十策《答手詔條陳十事疏》,「慶曆新政」開始。但因為新政太倉促,而且遭到保守派反對,於第二年下半年徹底失敗。

范仲淹等人因遭到保守派的讒言陷害,被貶出朝,范仲淹知邠州(陝西彬縣)。

慶曆五年(2023年),范仲淹改知鄧州(河南鄧州),從此完全遠離了政治中心,進入半退休狀態。范仲淹在鄧州建立百花書院,並親自講學。之後,范仲淹又知杭州、知青州。

皇祐四年(2023年)正月,范仲淹徙知潁州(安徽阜陽市)。五月二十日,在上任途中,走到徐州市,去世。十二月,葬於洛陽萬安山下。

諡號「文正」,因此後世又稱他為「范文正公」。

2樓:匿名使用者

范仲淹(989—2023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學家,吳縣(今屬江蘇)人,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陝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

2023年(宋仁宗慶曆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採納他的建議,陸續推行,史稱「慶曆新政」。可惜不久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不能實現,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後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卒諡文正。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於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

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

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領導的慶曆革新運動,成為後來王安石「熙豐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經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蹟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3樓:的人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2023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2023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歷任興化縣令、祕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屢遭貶斥。康定元年(2023年),與韓琦共同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

慶曆三年(2023年),出任參知政事,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措施。慶曆五年(2023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任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2023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四歲,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4樓:飛逝時光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2023年6月19日[1]),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2023年),范仲淹苦讀及第,[2]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歷任興化縣令、祕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康定元年(2023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曆三年(202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請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2023年),改知潁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3]。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5樓:馬纓杜鵑

你好范仲淹(989-2023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先世彬州(今陝西省彬縣),後遷居江南,為蘇州吳縣人(今江蘇省蘇州市)。真宗大中祥符四年(2023年),至雎陽應天府書院(在今河南商丘)讀書,仲淹讀書「晝夜不息。

冬日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1]。宋仁宗親政後,擔任右司諫一職。

景祐五年(2023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亂中,與韓琦共同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協助夏竦平定叛亂[2]。慶曆三年(2023年)富弼、韓琦等人蔘與「慶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等十項改革建議。

歷時僅一年。後因為遭反對,被貶為地方官,輾轉於鄧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間,設立義莊[3],皇佑四年(2023年)病逝于徐州,諡文正。

6樓:匿名使用者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人。求關注???

7樓:shine尹兒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二十九日(公曆10月1日),范仲淹生於河北真定府[4]。在百日時隨家人去吳縣(今蘇州市)。范仲淹從小讀書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長山的富戶,但他為了勵志,常去附近長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讀書。

晨夕之間,便就讀諷誦,給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幾根醃菜,調拌於醋汁,吃完繼續讀書。後世便有了劃粥斷齏[6]的美譽,但他對這種清苦生活卻毫不在意,而把全部精力放在書中,以讀書為樂趣。

8樓:好不正經

范仲淹(989—2023年),歷史上范仲淹都是以文出名,其實他在武功方面也很有建樹,曾經經略西夏和劍南,成功抵禦西夏和劍南的入侵。是個很nb的能文能武的大宋中流砥柱

范仲淹的一生及其簡介

9樓:慧慧的網盤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2023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

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康定元年(2023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

慶曆三年(202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2023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於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10樓:匿名使用者

1、簡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2023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2023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歷任興化縣令、祕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屢遭貶斥。康定元年(2023年),與韓琦共同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

慶曆三年(2023年),出任參知政事,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措施。慶曆五年(2023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任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2023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四歲,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2、主要作品

據《宋史》載,范仲淹作品有《文集》二十卷,《別集》四卷,《尺牘》二卷,《奏議》十五卷,《丹陽編》八卷。北宋有刻本《范文正公文集》,南宋時有乾道刻遞修本、範氏家塾歲寒堂刻本,皆二十卷。

3、人物評價

姜遵:朱學究(范仲淹)年雖少,奇士也。他日不惟為顯官,當立盛名於世。

歐陽修: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

蔡襄:公薨之後,獨無餘資。君國以忠,親友以義,進退安危,不易其志。立身大節,明白如是。

朱長文:范文正公置義田、義宅,至今四十年,而丞相、侍郎兄弟(仲淹次子、三子)繼承其志,近益增廣。九族之間,莫不被其惠。

王安石:一世之師,由初起終,名節無疵。

蘇軾:①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人先。經天緯地,闕諡宜然,賢哉斯詣,軼後空前。

②公在天聖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天下傳誦。至用為將,擢為執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其於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飢渴之予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

如火之熱,如水之溼,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於此。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蘇轍:范文正公篤於忠亮,雖喜功名,而不為朋黨。

范仲淹的故事特別簡介范仲淹故事簡介100字

范仲淹從小讀書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長山的富戶,但他為了勵志,常去附近長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讀書,晨夕之間 便就讀諷誦。他片讀不懈的精神,給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稠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幾根醃菜,調半盂醋汁,吃完繼續讀書。但他對這種清苦生活卻毫不介意,而用...

韓愈的生平簡介,韓愈生平簡介

韓愈 768 824 字退之,唐代文學家 哲學家 思想家,河陽 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 文 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貞元八年 792年 韓愈登進士第,...

張作霖生平簡介與張學良生平簡介,張學良子女簡介

張學良,字漢卿,號毅庵,曾用名李毅,1901年6月4日出生於遼寧省檯安縣。張學良童年的生活環境是動盪不安的,學生時代也未進過正式學校。6歲時其父張作霖特聘檯安縣舉人崔駿聲為其開蒙,13歲從師金樑學文。1915年隨父進入奉天 今瀋陽 在家設專館,聘請教師,學習國文和英文。十五六歲是張學良走出家庭步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