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文中的然和諾各是什麼意思

2021-03-06 16:01:52 字數 1413 閱讀 5523

1樓:文以立仁

在文言文中,「然」和「諾」連用為「然諾」,是答允、許諾的意思,單獨使用時,各自也都有肯定之義,但是它們的區別很明顯。

僅從「然諾」來看:然,是對某件事、某些話、觀點或提議內容表示肯定;諾,在肯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提議表示許諾、同意。然是對內容判斷分析的評價,諾是對提議的許可。

因此,然是前提,諾是結果。

一般情況下,然和諾沒有必然聯絡。

在文言文中,然通常表示「是」、「對」,也作意動用法,認為對,如:「然之」, 或「不以為然」。僅僅是一種對事物的判斷,不包含下一步的意願。

諾則不同,正好是對下一步如何去做表明態度,並不包括判斷過程。如尊對卑是「允諾」,不僅僅是允許被允諾者去做,而且還必須去做好;卑對尊是「謹諾」,答應者應慎重地按照指示去做;平位之間是「承諾」,古人認為「一諾千金」,承諾者與被承諾者都應講求誠信。

然和諾各自還有其它詞義,與題目不相關,不予分析。

2樓:長弓射雙月

然,表示同意。

諾,表示遵命。

比如下屬提出一個建議,領導聽後覺得不錯,就說:然。

領導釋出一條命令,下屬表示遵命執行,就說:諾。

3樓:逮安妮己情

然rán

《連》但是,然而

[虎]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唐·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雖然。表示讓步關。如:

然是(雖然);然雖(雖然)於是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婦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過四五人。

」靈公曰:「善。」然不伐蒲。

——《史記》

然後;才。如:然乃(然後);然始(猶然後)然rán

《形》是,對

假借為嘫。

然,應也。——《廣雅》

子曰:然。——《論語·陽貨》

不侵為然諾者也。——《史記·張耳陳餘傳》

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子邪?」晏子對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然rán

《代》如此,這樣,那樣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勸學》

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孟子》

又如:理所當然;其實不然

然ran

《助》用作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表示狀態,有「如」的意義龐然大物也。——唐·柳宗元《三戒》

康肅忿然曰。——宋·歐陽修《賣油翁》

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貿然;蔚然

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比擬,有「…的樣子」之意。常與「如」、「若」連用,有「如…一般」、「像…一樣」之意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禮記》

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斷定或決定,相當於古漢語的「焉」、「也」

穆公召縣子而問然。——《禮記》

然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古代文言文中的然和諾各是什麼意思?

動 燃燒。後來寫作 燃 賈誼 陳政事疏 火未及然,因謂之安。代 這樣 那樣。鴻門宴 不然,籍何以至此?形 是的 對的。齊桓晉文之事 王曰 然,誠有百姓者。又 形意動 認為 對的。促織 妻曰 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成然之。詞綴 用在形容或副詞後,表狀態,可譯為 的樣子 地 也可不譯。捕...

文言文中「然」和「居」的用法,文言文中的然可以解釋成然而 但是 兩個有什麼區別 或者說用法是什麼?

but請問你的居是不是居然的居?文言文中的然可以解釋成然而 但是 兩個有什麼區別 或者說用法是什麼?然作然而,但是是同一個用法,表示轉折。然的全部用法如下 r n 動 燃燒。後來寫作 燃 賈誼 陳政事疏 火未及然,因謂之安。代 這樣 那樣。鴻門宴 不然,籍何以至此?形 是的 對的。齊桓晉文之事 王曰...

文言文中的法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籟是什麼意思

古文中 bai法 字的意思 du1 名 法令 法律 制度。zhi察今 dao故治國無法則亂。2專 名 標準 法則 規律。屬 禮記 中庸 是故君子動而世為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察變 此物能寒,法當較今尤茂 3 名 方法 做法。謀攻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採草藥 古法採草藥多用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