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裡的相互敬禮從何而來軍人敬禮起源於哪?

2021-03-06 17:04:06 字數 3687 閱讀 1043

1樓:匿名使用者

軍禮,是軍隊中使用的嚴肅禮節。當今世界各國的軍禮,其由來有兩種傳說。

一種傳說,英**隊奮力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女王為凱旋歸來的將士舉 行了一次壯觀的祝捷大會。在會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親自為有功的將士頒發獎品。當時,為了維護女王的尊嚴,特別規定將士領獎時,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對女王平視。

這一動作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軍禮。

另一種傳說,嚴肅的軍禮來自中古情場。歐洲中古時代,一個公主若下嫁給一位勇敢的武士,而武士要得到公主,就免不了要在公主面前刀光劍影一番。比武之前,武士們必需列隊在公主的寶座前走過。

為了示意自己被公主的美麗所暈眩,都將手舉起蓋在眼前。漸漸地,這個動作演變成了當今的軍禮。

2樓:匿名使用者

軍禮,是軍隊中使用的嚴肅禮節

軍隊內部的禮節

為體現軍隊內部的團結友愛和互相尊重,軍人必須有禮節。 軍人敬禮分為舉手禮、注目禮和舉槍禮。著軍服戴軍帽或者不戴軍帽,通常行舉手禮。

攜帶**裝備不便行舉手禮時,可以行注目禮。舉槍禮僅限於執行閱兵和儀仗任務時使用。

軍人之間通常稱職務,或者姓加職務,或者職務加同志。首長和上級對部屬和下級以及同級間的稱呼,可以稱姓名或者姓名加同志;下級對上級,可以稱首長或者首長加同志。在公共場所和不知道對方職務時,可以稱軍銜加同志或者同志。

軍人敬禮分為舉手禮、注目禮和舉槍禮。著軍服戴軍帽或者不戴軍帽,通常行舉手禮。攜帶**裝備不便行舉手禮時,可以行注目禮。舉槍禮僅限於執行閱兵和儀仗任務時使用。

3樓:匿名使用者

軍禮在我國古代泛指「五禮」之一,即吉、凶、軍、賓、嘉。《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同幫國」。

軍禮在國外,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當時騎馬已有了軍禮的雛形,在騎士們相遇時,都要相互舉起頭上戴的面具。到了十一世紀,歐洲各國的騎士們相遇已不戴面具,而演變成脫下頭盔帽子以示敬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軍隊正式把脫帽致禮,改為用手接觸帽簷敬禮,動作中手心是向外,表示自己手中沒有**。

同時兩腳併攏呈立正姿勢,顯示軍人的氣魄。

上述這種英國的軍禮形式,很快繼而傳到了世界。我們軍隊的軍禮,舉手觸帽簷,動作中手心向下,兩腳併攏,這一形式也是與上述英**禮相仿的。

軍人敬禮起源於哪?

4樓:匿名使用者

軍禮及肩裝,綠軍裝來是自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現役軍人的共同禮節和重要的外在標誌,它的產生都有其較為悠久的歷史淵源.

軍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當代在古羅馬帝國龐大的騎兵軍團裡就已經有了軍禮的雛形.每當帝國的騎士們策馬相遇時,都會相互舉起頭上戴的面甲,據說這一方面是為向對方表示敬意,體現騎士精神,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顯示出自己的臉部,以免被對方所誤傷.到了11世紀,歐洲各國的騎士們大都去掉了面甲,舉面甲的傳統也慢慢演變成脫下頭盔或帽子以示敬意.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後,其代表人物克倫威爾領導的新式軍隊,正式把脫帽致禮.這時候的英**人相互敬禮時,手心向外翻,用以向對方表示自己手中沒有**,同時兩腿併攏呈示其軍人的氣魄.這種軍禮形式,最先從英國陸軍開始.

然後傳到了海軍和以後的空軍.法**隊也先後實行了這一新式軍禮.不久,這種軍禮又傳到了美國,進而逐漸傳到了全世界.

目前世界各**隊的軍禮雖然各不相同,但舉手接觸帽簷致敬的這一表示形式卻都是通行的.

5樓:匿名使用者

軍禮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33033,是軍隊中使用的嚴肅禮節.當今世界各國的軍禮,其由來有兩種傳說. 一種傳說,英**隊奮力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女王為凱旋歸來的將士舉行了一次壯觀的祝捷大會.

在會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親自為有功的將士頒發獎品.當時,為了維護女王的尊嚴,特別規定將士領獎時,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對女王平視.這一動作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軍禮.

另一種傳說,嚴肅的軍禮來自中古情場.歐洲中古時代,一個公主若下嫁給一位勇敢的武士,而武士要得到公主,就免不了要在公主面前刀光劍影一番.比武之前,武士們必需列隊在公主的寶座前走過.

為了示意自己被公主的美麗所暈眩,都將手舉起蓋在眼前.漸漸地,這個動作演變成了當今的軍禮. 軍禮的演變 古羅馬的帝國騎士在相遇時,有舉起盔甲上的面甲的傳統。

據說這是為了表示敬意和騎士精神;同時,還可向同伴顯示臉部,以免被誤殺。到中世紀 ,西歐的武士都丟掉了面甲,舉面甲的傳統也就演變為脫下頭盔或帽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後,其軍隊為簡便起見,正式把脫帽致禮的傳統改為用手接觸帽簷或一束頭髮(在不戴帽時)。

英**人敬禮時手心外翻 ,表示手中沒有**;而且雙腳併攏,成立正姿勢,表示軍人氣魄。 由於行禮主要是為了表示敬意,因而在實行軍銜後,便由同時相互舉手改為下級向上級首先敬禮 , 爾後上級還禮。 目前世界各**隊的軍禮動作雖各有不同,但舉手接觸帽簷這一點卻大多是一致的

6樓:匿名使用者

歐洲。為了表明尊敬,把對方視為太陽,然後看對方的時候用手擋一下眼睛,慢慢的形成現在的軍禮。

不是軍人可以相互敬禮嗎

7樓:匿名使用者

部隊裡的條令條例裡規定,嚴格意義講非軍人之間是不允許敬禮的。但是,還記得那年汶川**,那個小男孩給我們的戰士敬禮的畫面嗎,我們為之動容。所以說非軍人之間的敬禮,代表的意義不一樣。

第四章 內部關係

第一節 軍人相互關係

第六十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不論職位高低,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相互間是同志關係。

第六十一條 軍官、士兵依行政職務和軍銜,構成首長與部屬、上級與下級或者同級的關係。在行政職務上構成隸屬關係時,行政職務高的是首長又是上級,行政職務低的是部屬又是下級,部屬的上一級首長是直接首長;

在行政職務上未構成隸屬關係時,行政職務高的是上級,行政職務低的是下級,行政職務相當的是同級;在相互不知道行政職務時,軍銜高的是上級,軍銜低的是下級,軍銜相同的是同級。

文職幹部與軍官、士兵之間,文職幹部之間,依隸屬關係和行政職務,構成首長與部屬、上級與下級或者同級關係。

部屬、下級必須服從首長、上級。

第六十四條 不同建制的軍人共同執行任務時,應當服從上級指定的負責人的領導和指揮。

現在我們可以明確回答了,

首先,根據第60條,我軍不論職務高低官兵平等,都是同志,不必過分糾結誰先給誰敬禮。

第二,根據第61條,如果在同一部隊兩人之間有隸屬關係,那麼行政職務決定首長與部屬。什麼意思呢?舉例:

在一個團裡,儘管副團長年輕只是少校,下面的老營長是中校了。但是,中校營長先給少校副團長敬禮。軍區派下來的檢查組組長少校,到了團裡,上校團長政委要先敬禮。

他們不是對少校敬禮,是對軍區檢查組敬禮。

第三,同樣根據第61條,如果不是同一部隊,相互不知道行政職務,那麼軍銜決定上級與下級。舉例:空軍的軍級大校遇到海軍的師級少將,大校先給少將敬禮。

胸前的級別章代表級別,不代表行政職務。

第四,同樣根據第61條,文職幹部遇到軍官,按隸屬關係和行政職務決定首長與部屬上級與下級關係。總政歌舞團裡唱歌的跳舞的,不管是文職特級還是一級,如果沒有行政職務,那就是個p。見到他們所隸屬的歌舞團長政委都要先敬禮。

醫院裡師級文職**長要向營級科長團級院長先敬禮。如果唱歌跳舞的自己有行政職務,按行政職務決定上下級。比如老李是解放軍藝術學院的**系主任,那是師級。

老宋在海政文工團當上了團長在職務上也是師級。遇到軍級以上軍官(地方上省級幹部),他們要先敬禮。至於老宋下到地方,省裡大小**點頭哈腰,那是另有原因,***。

第五,根據第64條,不同部隊的人在一起執行任務,由上級指定的人負責領導。舉例,航天部攻關小組,裡面大量師級軍級老專家,都要服從一個上尉組長,都要先敬禮,說「組長好。「

軍隊的作戰單位是什麼,軍隊裡的股長是什麼職位,是做什麼的?

先秦 周禮 5人為伍,設伍長。4伍為兩,設兩司馬,20人。5兩為卒,設卒長,100人。5卒編為1旅,設旅帥,500人。5旅編為1師,設師帥,2500人。5師編為1軍,設軍將,12500人。然後周天子可掌六軍,諸侯是三軍,分上中下。晉文公稱霸後增進到五軍,列前後左右中五陣。秦朝軍隊,5人為伍,設伍長1...

現在軍隊裡的軍官都是什麼學歷

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成為軍官 一 高考報考軍校或者國防生,畢業後就是軍官 二 當兵後考軍校,畢業後就是軍官 三 如果是211工程院校地方大學應屆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可以報考軍校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就是軍官 四 如果是211工程院校地方大學應屆全日制本科學歷以上畢業生,在加上關係和錢,會被部隊特招入伍為軍官的...

在部隊服役的時候怎麼才當上軍官,在軍隊裡 軍官是怎麼晉升而來的

軍官都是軍校或者地方大學畢業特招入伍的 學歷最低的也是大專 你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成為軍官 一 每年高考,軍校只招生普通高中應屆畢業生!每年高考,部隊委託地方大學招收普通高中應屆畢業生為國防生!畢業後成為軍官 二 部隊每年也從某些地方大學招收畢業生到部隊工作,成為軍官 本科 有學士學位 授予副連級中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