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僧侶中,為何多以黃色僧衣為主

2021-03-07 05:24:36 字數 5225 閱讀 8643

1樓:雅澤雙魚

在藏傳佛教中,紅黃兩色代表

崇高、代表聖潔、代表信仰,是僧人和信眾尊崇的顏色。紅色和黃色是藏傳佛教神聖的僧服之色,藏傳佛教僧人以紅色僧服為主,黃色用於法衣。一些宮殿、寺廟的神殿、重要的佛堂外牆大多都是紅色,以示威嚴

黃色更是備受尊崇,平常人家的建築基本上沒有使用黃色的,只有寺廟、活佛的駐錫地和高僧大德的寓所才有資格「身披黃色的外衣」。

當黃遇到紅,無聲地傳達著愛與信仰的力量。在西方,將這種積極的意義發揮到極致的是梵高的《向日葵》,「太陽=向日葵=充滿愛的心」是梵高想要傳達給世界的主題。在東方,將兩者完美結合起來的是藏傳佛教,猶如神佛面部威嚴的表情,這兩種色彩在佛香繚繞間被神化了。

據《新唐書》、《舊唐書》及《白史》等史書記載,藏族人對紅色的喜愛有兩個源頭。第一個傳說當然就是有關於吃的了。因為藏民族是由遊牧民族發展而來的,他們的地理條件也限制了他們的飲食情況,所以一般都以紅肉為主食。

就像現在有時候去一些偏遠的地區,也會聽到這樣的說法,「有沒有紅的?」其實就是指牛羊肉類葷菜。隨著歷史的推移,牧民走向平原及峽谷地,開始種田造屋,紅色成為他們最愛的顏色之一。

第二個傳說則是和宗教有著直接的關係。在雪域高原的原始宗教「苯教」中,宇宙被為「神、人、鬼」三個世界。為了避免鬼的侵犯,人們在面部塗上褚紅色的染料。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信仰的變化,這種紅色不再塗在臉上,卻在建築中保留了下來。它的用法有著嚴格的規定,主要用在宮殿、寺廟的**神殿、供奉靈塔的殿堂及個別重要殿堂的外牆面上,以示威嚴。

2樓:七月

黃色代表著崇高聖潔,對於僧人來說是一種信仰

3樓:爆土豆菊

,從漢代到現在,僧侶的法衣主要是紅色的,但是他們對「紅色」太執著了硃紅色袈裟為最普遍。殊不知硃紅色色是戒律中所不允許的上色和純色,而古代印度僧人所披的赤衣乃是紅而兼黑或紅而兼黃的。紅黃兩色代表崇高、代表聖潔、代表信仰,是僧人和信眾尊崇的顏色。

紅色和黃色是藏傳佛教神聖的僧服之色,藏傳佛教僧人以紅色僧服為主,黃色用於法衣。一些宮殿、寺廟的神殿、重要的佛堂外牆大多都是紅色,以示威嚴。

酈道元《水經注》卷六束水注中,稱道家採藥之輩為「紹服思玄之土」,可見紹色本是中國古代宗教服色,因而佛教僧人在常服上也選用此色。佛道之分只在用冠、用巾之不同,結果黃冠成為道士的專稱,外套成為僧人的別號。其後僧人增多,穿外套的也就更多,道士不得不改變他們的服色。

從此,外套便成為僧人的專稱,而外套和白衣即成為僧人、俗入的對稱。但據《僧史略》載,北周武帝禁沙門服緇,令改服黃色,從此,僧人常服的顏色便多樣起來了。中國文化的發展,在北方偏於保守,所以在唐末宋初時,並部幽州還保持續衣之舊而尚黑色。

明朝洪武初年,朝廷正式制定了僧侶的服裝和顏色。」洪武十四年,明代《禮部楷書》說:「與僧人、道士相比,禪宗僧人多穿茶褐色的衣服、綠腰帶、五色的法衣;僧人多穿玉衣、綠腰帶、淡紅色的法衣;僧人多穿肥皂、黑腰帶。

」還有淺紅色的鹿皮。」目前,僧侶們經常穿棕色、黃色、黑色和灰色的衣服。在北方,有黃色和綠色的衣服。

在這五種顏色中,它們的深度和亮度都不同,這還沒有成為一定的規律。

4樓:無奈__折騰

以前是以黃色為主,代表尊重,現在是灰色的僧衣為主

5樓:這些年

黃色代表著心誠代表的信念用它來做僧衣最為合適

6樓:張小爽歪歪

黃色的僧衣是大表級別比較高,還有別的僧衣,我是這麼認為的

7樓:紫嫣

黃色是非常受人尊重的顏色,只有在大型發揮上和尚才穿黃色吧

8樓:青青

崇高聖潔的代表,所以他們都喜歡這個顏色的呢

9樓:珊

黃色多帶代莊嚴聖潔,無尚,一般也不是多以黃色為主,在做法事時多黃色紅色

10樓:孫麗

黃色更是備受尊崇,平常人家的建築基本上沒有使用黃色的

11樓:飄逸哥

古代傳下來的一種方式,這得追索到古時候了,

佛教僧人紅色的僧袍和黃色的僧袍有什麼區別沒?

12樓:手機使用者

佛教的僧衣,特別是三衣,在使用顏色方面有兩項主要規定:一不許用上色或純色,如純青、黃、赤、白、黑和黃藍、鬱金、落沙、青黛等顏色;二在衣服上,尤其在新制的衣服上,必須點上一塊別的顏色,稱為「壞色」。

真正的壞色衣,是佛陀教導**們用樹皮煮汁,或用汙泥漬汙;且在新衣之上,必定另外加舊衣的「貼淨」,就是用舊衣的舊布,在新衣上加貼一塊,以示壞「式」。還有一種壞色的方法,叫做「點淨」,就是在新衣的任一已染的顏色之上,另外用其他顏色將純一染色的新衣,點上一塊色漬。戒律中規定,比丘的衣服,允許有青、黑、木蘭(近似熟桑椹色或咖啡色)的三種顏色,仍非舊色,必須以本色之外的兩種顏色點淨之後,方始算是壞色,如果是青色衣,須以黑與木蘭色點淨;如果是木蘭色衣,須以青與黑點淨。

壞色在梵文中,音譯為「袈裟」,譯成「不正、壞、濁、染、雜」等等,所以凡是不正的、染壞的、都可以稱為袈裟。袈裟本意是一種草,引申為由這種草取汁染色而成的「赤褐色」,再進一步才引申出「不正色」。佛陀規定**們應該穿壞色衣,不得穿正色或者顯色衣,所以僧衣名為「袈裟」。

其實,加沙不但可以稱呼僧衣,也可以稱呼其他東西,如食物的五味道之外的雜味或壞味,便可稱為「袈裟」。可見,袈裟一詞,不光是佛教的僧衣所專用。

後來,不同部派便開始穿不同顏色的衣服,如《舍利弗問經》說,薩婆多部著皁色衣,摩訶僧僧著黃色衣,彌沙賽部著青色衣,曇無德部著赤衣,迦葉維部著木蘭衣。這是通過三衣的顏色不同,來表示自己的宗派。雖然五部的衣著不同,但原來的赤色袈裟在五部中通用。

13樓:土登希熱旺波

一般來說在藏傳佛教有區別,藏傳佛教有大的四種不同派別:紅教,黃教,白教,花教。是以僧袍區分的。

紅教僧人一般著紅色的僧袍;黃教僧人一般是黃色的僧袍;白教著白色的僧袍;花教僧袍則有好幾種顏色混在一起。

在漢傳佛教區別不大。一般漢傳都是黃色、青色僧袍。長老、方丈在大型法會著紅色袈裟。

14樓:雲停石聽

在藏傳佛教中有黃教和紅教之別,黃教就是格魯派,紅教就是寧瑪派,所謂紅黃教也是因為他們袈裟和帽子的顏色而有的俗稱。

在南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則沒有什麼差異,完全因為個人的原因。但是現在的漢傳佛教中雖然紅袈裟沒人都有,但是一般只有大型性法會中主法的和尚或寺院中主持才穿,其他人則穿黃或咖啡色居多了。

阿彌陀佛

15樓:過客流亡者

你指得應該是藏地的佛

教。一般來講紅色是普通僧人,而穿黃色的是活佛一類的高僧。藏地的佛教雖有五教, 但我知道得來說,一般小僧是不能穿顏色高貴的僧袍的。

比如黃教不是以僧袍的顏色說的,而是以僧冒的顏色而說的。

佛子衣服的顏色以低賤為出發點,在古印度黃色最低賤,為以**們都穿黃色。而來到中國後,黃色卻是尊貴的。所以換成漢地的灰色,藏地的紅色棕色。

16樓:法華三昧

紅色一般是**喇嘛的衣服,黃色是內地的,顏色不同而已。當然袈裟也有紅的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僧人的服飾有什麼差別?

17樓:匿名使用者

1、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僧人的服飾在顏色和件數上都有顯著差別。

2、藏傳佛教的僧衣顏色更鮮豔,也更好看一些。

一、藏傳佛教的僧衣特點:

一是僧服與外道所穿的不一樣,二是僧服具有因時因地性,三是沒有任何飾物,四是符合戒律要求。律經上說,比丘有十三件衣物。即,朗袈(袈裟,重複衣)、喇奎(上衣)、唐奎〔下衣)、夏木特(裙)、夏木特森(副裙)、委森(掩腋衣)、委森森(副掩腋衣)、東其(拭面巾)、納森(護腋衣)、延嘎普(護疥衣)、扎賽(剃髮衣)、頂娃(敷具)和亞奎(雨衣)。

這十三件衣物的尺寸大小、色彩和式樣都應嚴格按照律經選材縫製,不能隨意製做。

根據印度佛教傳到藏區的律經規定,在藏區各教派僧衣的樣式大同小異,既各具特點又有所差異。其中寧瑪派(俗稱「紅教」)僧人身著紫紅色的袈裟、僧裙,戴形如蓮花狀的紅色僧帽,在家的居士則穿白色衣裙。薩迦派(俗稱「花教」)僧人的衣裙、靴帽的樣式和顏色與寧瑪派相近似。

噶舉派(俗稱「白教」)僧人,出家受沙彌戒、比丘戒的,也穿紅色衣裙;在家受居士戒的穿鑲紅、綠邊的白色僧裙和袈裟。格魯派(俗稱「黃教」)僧人,一般穿暗紅色袈裟,修持突出的可穿黃色袈裟。頭戴黃色桃狀帽和蓮狀帽。

活佛一般著特製的袈裟和禮服。

二、漢傳佛教的僧衣特點:

件數上,由於氣候上中國異於印度,裡面不穿衣服無法抵禦寒冷,漢傳佛教的僧衣,在印度三衣上,裡面多了禦寒的小褂,顏色上,佛陀上衣近乎黃綠色,裙子近乎紅褐色,佛教部派提倡用紅、黃色。可受到漢地各朝代君王穿黃、大臣著紅限制,漢傳佛教的僧人只能放棄使用這兩種顏色。形制上,袒露肩膀漢人也不能接受,因此,僧衣在中國漢地逐漸被本土化,特點是,一方面遵從戒律的規定,參照印度傳來的僧衣式樣;另一方面,又兼顧漢地氣候、地理環境、民族風俗等;還要考慮帝王及**方面的制約與干涉等因素。

僧衣從顏色到形制都有所改變。

僧侶的常服顏色,大多為五種顏色:褐、黃、黑、灰、黃綠色。各地各部派深淺不一,沒有具體一定的規制。

形制上,「海青」或稱「大袍」是主要服裝之一。其款式保持了漢代的形式:腰寬袖闊,圓領方襟,比其他衣裳肥大很多。

現今「海青」(大袍)仍被佛門七眾在禮佛和比較正規的場合用作外衣。出家二眾在禮佛、誦經、正式集會時穿著,將三衣之一種披在大袍之外。其餘五眾只可穿大袍,不披袈裟。

僧衣的海青顏色有二:一為黑色,乃一般佛**禮佛時所穿;一為黃色,是一寺之方丈或法會中的主法者所穿。另外,現代有些法師在舉行法會時,也有身披黃色或紅色用金線或銀線界成水田格的袈裟。

18樓:備份

顏色上,藏傳佛教僧人服飾以紅色系為主,鮮紅臧紅,橘紅……只要是紅的就可以。而漢族的佛教則多了灰色。

款式上,藏傳佛教僧人服飾基本為長袍,很少有褲子的。而漢族的可以有褲子,繃帶······

配飾,藏傳佛教的喇嘛 有一個很重要的配飾是帽子,有很高的帶須的一種,還有一種像撮箕一樣的。。我知道長什麼樣子但說不出名字。

藏族喇嘛的衣服可以只用一塊布纏繞形成,漢族僧人的更多傾向於滿大襟的樣子…………

我覺得 喇嘛的衣服比和尚好看,說不上理由

19樓:匿名使用者

藏傳佛教的衣服比較接近原始佛教,就是一塊布繞幾圈。漢傳佛教的話沒辦法,要在漢地傳法,所以就換上了漢服但是總的來說也是為了利益眾生嘛。**上就差很大,比如藏傳佛教的衣服真正那種衣服幾塊布的**而已隨便幾十塊都買得到,但是漢地的僧衣要一千多。

請問藏傳佛教中僧侶們身上穿的紅色的衣服叫什麼名字

藏語叫扎切 意思就是僧人傳的衣服,料子氆氌做地 衣服是僧衣,還有外面的披單或袈裟,質地好的有用羊毛線做的,料子叫氆氌。喇嘛一般穿紫紅僧裙,長齊腳面 上身穿一件背心 坎肩 外披一張有身長兩倍半的紫紅色的披單,稱為 袈裟 藏傳佛教中幾個大的宗教教派有其各自獨特的教義思想,其內容龐雜繁複 精神玄妙,常人一...

如何看待佛教僧侶不事生育,不事生產,是社會的寄生蟲

其實 教也有出家人和在家信眾之分,大家卻不說這個事情。說 僧侶不事生育,不事生產,是社會的寄生蟲 這個大多是根據馬克思的經濟學或者其他人的經濟學而說的,但是馬克思主義也說財富有物質財富,還有精神財富,不能說精神財富就是不值一錢。比如農民是種地的,工人是生產的,當官的知識分子是做什麼的?是不是沒有價值...

啥叫住寺僧侶?是不是定居在寺廟中的僧人

對,僧人分兩種,一種是固定住在寺院的僧人,就是你說的 住寺僧人 僧侶 這個說法佛教界不認同 也有個更簡單的稱呼叫 常住 一種就是雲遊前來臨時入住的僧人,成為 掛單僧人 我是寺院常住的僧人。我不想在這寺院住了,想到別的寺院去。主持沒給我,到 去要?現在的寺院與古時候不太一樣。古代的僧人,到十方任何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