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史記與戰國策中馮諼客孟嘗君的比較

2021-03-07 07:45:02 字數 6414 閱讀 5339

1樓:提拉米蘇

《戰國策》中說他: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

《史記》說他:聞孟嘗君好客,躡蹻(草鞋之意)而見之。

很顯然,戰國策中的馮諼更像無能之人。是因為無生計才到孟嘗君的門下。還託人說項得以收留,這多多少少有些過度的死要面子。

而史記中的形象則更豐滿一些,寫得更附合一個士的條件。雖窮但不自卑,還有灑脫之意。可以看出,司馬遷筆下的馮諼更附合春秋之士一些。

因為在當時,士是社會中很獨特的一個階層。簡單的說不用服役,自由之身,重氣節學識,會得到各國君主的尊重與認同。也許這正是做為士的權利與義務。

衡量士的標準從來沒有與財富掛在一起。再看:

《戰國策》: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

《史記》:孟嘗君曰:「先生遠辱,何以教文也?」馮驩(史記中作馮驩)曰:「聞君好士,以貧,身歸於君。」

這兩段更為有意思,《戰國策》中的孟嘗君象一個大善人,說話過於形式,且言語間對馮諼不大尊重,說話的技巧性不強。而馮諼完全象一個混吃喝的窮鬼,且言語簡直是不知羞恥。《史記》則不然,孟嘗君並沒有因為馮諼腳穿草鞋而瞧不起他。

言語中相當客氣。且流露出了求賢的本意。而馮諼的回答不卑不亢,「聞君好士」很明顯是說出了自已是「士」!

意為日後必有所報。而這一層意思在《戰國策》中卻沒有體現出來。再看:

《戰國策》:「左右以君之賤之也(手下人因為孟嘗君瞅不起他),食以草具……」,很明白的交待出了孟嘗君當時確是瞧不起他的。且看這一段「居有傾,倚柱彈其劍,歌曰:

『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

「食之,比門下之客」,那就是說馮諼當時受的待遇並不是門下食客所受的待遇。這和孟嘗君求賢的聲名有太多在差距。後來「居有傾,復彈其鋏,歌曰:

『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這裡可以看出孟嘗君的家人對這位名士更談不上尊重了。

眾所周知,春秋之士特點之一即是不可受辱。而從這裡看來,這個馮諼根本不像是士,而更像一個曾經受過恩惠,後來此報恩的人。還有這一段:

「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

看看,這簡直是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一路招搖賣弄,很是煩人。後來他對起居不滿,直到孟嘗君把他的母親接了過來才消停下來。

反過來我們再看一下《史記》

《史記》:孟嘗君問傳舍長曰:「客何所為?

」(一開始就把馮諼當成食客而不是白吃食的,且是主動相問,主要是怕怠慢了客人,這與孟嘗君的名聲相附。)答曰:「馮先生甚窮,猶有一劍耳…彈其劍而歌曰:

『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可以看出手下對這個人還是蠻尊重的,至少在語言上,回報得也相當詳細。)後來馮諼亦對起居時有不滿,《史記》中說「孟嘗君不悅。

」這一點相當附合邏輯。因為當時這個馮先生並沒有對孟嘗君做過什麼貢獻。引起不高興是必然的後果。

而在《戰國策》中孟嘗君的脾氣就極為可人的多了。

後來,就發生了孟嘗君欲找人收回薛地貸款一事。二書記載如下:

《戰國策》中是寫馮諼自報奮勇去收租。「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

吾負之,未嘗見也。』」如果沒看《史記》我將會極度納悶,不就是去本家地盤收個費用這件小事,何以門下三千食客竟無能人,聽說有人自願竟會如此高興?

《史記》中卻交待得很是清楚,因為食客太多,所收入不足供養,故放錢於薛地,結果到期卻只收來一小部分。且並不是馮諼自動請行,是下人推薦的,這也與「士」的特點相附,名士自成大事,像這種收錢的小勾當根本不會入馮諼的法眼。或者說是對士的一種侮辱。

想來正是讓孟嘗君苦惱的原因所在。

結果「兩人」的行為更是大相徑庭!

《戰國策》說馮諼到薛地後將欠條一一核對之後,便付之一炬。(這不是有毛病嗎?明顯是裝大了,拿著別人家的錢不當回事。)

《史記》說馮諼到薛地後很快收到十萬錢,購肉,酒若干,把能還錢和不能還的人全約了過來。大吃一頓。趁人酒酣之後與之相約還債之期,能還者定期,不能還者將欠條燒掉。

並且在酒局最高潮的時候不忘吹風——「『孟嘗君所以貸錢者,為民之無者以為本業也;所以求息者,為無以奉客也。今富給者以要期,貧窮者燔券書以捐之。諸君彊飲食。

有君如此,豈可負哉!』坐者皆起,再拜。」

《史記》中的這一段相當精彩,重要的是這段描寫合情合理。達到了一箭數雕,名利雙收的效果。馮諼的眼光,手腕,才智在這裡一覽無遺。

而《戰國策》中的那個他就明顯遜色多了。毫不留情的說,更像一個心懷鬼胎伺機報復的敗家子。。。。。

收錢之後:

《戰國策》(原文太長)說駢諼收款之前曾對孟嘗君說:收來錢後我買點什麼回來。孟嘗君說:

你看我家缺什麼就買吧。結果馮諼燒掉欠條之後,回來說,我看你家缺少「義」。所以就買了回來。

如原文所說「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這樣一篇冠冕堂皇的言辭很讓人厭惡。太假,簡直是瀆職,借花獻佛,收買人心。

還找這樣一個藉口!難怪孟嘗君也說:「諾!

先生休矣!」

《史記》中馮諼如此回答孟嘗君的詰問:「不多具牛酒即不能畢會,無以知其有餘不足。有餘者,為要期。

不足者,雖守而責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若急,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焚無用虛債之券,捐不可得之虛計,令薛民親君而彰君之善聲也,君有何疑焉!

」孟嘗君乃拊手而謝之。」好一番言辭,有理有據有節!條理分明,清晰透徹。

2樓:遺忘§角落

戰國時期各國盛行養士之風,士成為社會上一種特殊勢力。最著名的養士者如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以上號稱戰國四公子),秦國呂不韋等,都廣招門客至數千人,極力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本篇所記,就是孟嘗君禮待食客馮諼,馮諼知恩報答,為孟嘗君出謀劃策、奔走效勞,使孟嘗君既獲美名,又得實益的故事。

其中矯命燒債券之舉,雖然目的是為孟嘗君收買民心,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關於這則故事,《戰國策》和《史記》的記載頗有出入。

馮諼客孟嘗君——戰國策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

」曰:「客無好也。」曰:

「客何能?」曰:「客無能也。

」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

」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

」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

」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後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

「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

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

「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復歌。

後,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馮諼署曰:

「能。」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

」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孟嘗君笑曰:

「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而見之,謝曰:

「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檸愚,沈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馮諼曰:

「願之。」

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

「視吾家所寡有者。」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

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

「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

「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

「君雲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

竊以為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

」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

」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

後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曰:「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

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樑,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於是,樑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

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樑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齎**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沈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

」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的故事情節

3樓:請叫我丶學霸

齊國有個名叫馮諼的人,窮得沒法養活自己,託人請求孟嘗君,說他願意在孟嘗君家裡當個食客。孟嘗君問:「客人有什麼愛好?

」回答說:「他沒有什麼愛好。」又問:

「客人有什麼才能?」回答說:「他沒有什麼才能。

」孟嘗君笑著接受了他,說:「好吧。」

孟嘗君身邊的辦事人員因為孟嘗君看不起他,便拿粗劣的飯菜給他吃。過了不久,馮諼靠著柱子彈他的劍,唱道:「長鋏啊,回去吧!

吃飯沒有魚。」辦事人員把這情況告訴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魚吃,按照門下的食客那樣對待。

」過了不久,(馮諼)又彈著他的劍,唱道:「長鋏啊,回去吧!出門沒有車。

」辦事人都笑話他,並把這情況告訴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準備車,按照門下坐車的客人一樣對待。

」於是馮諼乘著他的車,舉著他的劍,去拜訪他的朋友,說道:「孟嘗君把我當作客人看待了。」這以後不久,馮諼又彈著他的劍,唱道:

「長鋏啊,回去吧!(在這裡)沒有辦法養家!」辦事人員都厭惡他,認為他一味貪求不知滿足。

孟嘗君問道:「馮先生有父母嗎?」答道「有個老母親。

」孟嘗君派人給她吃的用的,不讓她缺少什麼。於是馮諼再也不唱歌了。

後來孟嘗君出了一個通告,詢問家裡的食客們:「誰熟悉會計工作,能替我到薛邑去收債麼?」馮諼(在通告上)簽名,寫道:

「我能。」孟嘗君看了感到奇怪,說:「這(簽名的)是誰呀?

」左右辦事人說:「就是唱那『長劍啊,回去吧』的人。」孟嘗君笑著說:

「客人果真有才能啊,我對不起他,以前不曾接見他。」便特意把馮諼請來接見他,向他道歉說:「我被一些瑣事搞得很疲勞,被憂患纏得心煩意亂,生性又懦弱愚笨,陷在國事家事之中,(不得脫身與先生見面),得罪了先生。

先生不以(我對您的簡慢)為羞辱,還有意替我到薛邑去收債麼?」馮諼說:「願意(替您)做這件事。

」於是準備車馬,收拾行李,載著借契出發。告辭的時候,馮諼問:「債款收齊了,用它買些什麼回來?

」孟嘗君說:「看我家裡缺少的東西(就買些回來)。」

馮諼趕著車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應該還債的老百姓都來核對借契。借契全核對過了,(馮諼)站起來,假託(孟嘗君的)命令,把債款賜給老百姓,隨即燒了那些借契。老百姓們歡呼萬歲。

馮諼一直不停地趕車回到齊國(都城),大清早就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對他回得這麼快感到奇怪,穿戴整齊來接見他,說:「借款收齊了嗎?

怎麼回得這麼快呀?」答道:「收完了。

」問:「用它買了什麼回來?」馮諼說:

「您說『看我家所缺少的』,我私自考慮,您宮裡堆積著珍寶,獵狗和駿馬充滿了牲口圈,美女站滿了堂下,您家所缺少的只是『義』罷了。我私自用債款給您買了義。」孟嘗君問:

「買義是怎麼回事?」答道:「現在您有個小小的薛,不把那裡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撫育愛護他們,反而趁機用商人的手段在他們身上謀取私利。

我私自假託您的命令,把債款送給了老百姓,隨即燒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萬歲,這就是我用來給您買義的方式啊。」孟嘗君不高興,說:「好吧,先生算了吧!

」過了一年,齊王對孟嘗君說:「我不敢用先王的臣子作我的臣子。」孟嘗君便到他的封地薛邑去。

離那裡還差一百里路,老百姓就扶老攜幼,在路上迎接他。孟嘗君回頭看著馮諼說:「先生給我買義的道理,今天才算見到了。

」馮諼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穴,僅能避免死亡。現在您只有一個洞穴,還不能墊高枕頭睡大覺呀。

請讓我替您再鑿兩個洞穴。」

孟嘗君給馮諼五十輛車,五百斤金。往西到樑國去遊說。(馮諼)對梁惠王說:

「齊國把它的大臣孟嘗君放逐到諸侯國來,諸侯國中首先迎接他的,就會國富兵強。」於是梁惠王把相位空出來,讓原來的相做上將軍,派遣使者帶一千斤**,一百輛車,去聘請孟嘗君。馮諼先趕車回到齊國,提醒孟嘗君說:

「一千金,是很厚重的聘禮,(出動)一百輛車,是顯赫的使節。齊國該聽說這情況了。」魏國的使者往返三次,孟嘗君堅決推辭不去。

齊王聽到這些情況,君臣都驚慌害怕起來,就派遣太傅送一千斤**、兩輛彩車、一把佩劍(給孟嘗君)。封好書信向孟嘗君道歉說:「我很倒黴,遭受祖宗降下的災禍,又被那些逢迎討好的臣子所迷惑,得罪了您。

我是不值得您幫助的;希望您能顧念先王的宗廟,姑且回來統率全國人民吧!」

馮諼提醒孟嘗君說:「希望您向齊王請來先王傳下的祭器,在薛地建立宗廟。」宗廟建成了,馮諼回來報告孟嘗君說:「三個洞穴都已鑿成了,您可以暫且高枕而臥,安心享樂了!」

孟嘗君做了幾十年相,沒有一點禍患,都是(由於)馮諼的計謀啊

《馮諼客孟嘗君》中馮諼為孟嘗君營就意義是什麼

馮諼為鞏固孟嘗君的政治地位而進行的種種政治外交活動 建立宗廟 謀官職等 反映出齊國統治集團內部和齊 魏等諸侯國之間的矛盾。馮諼 經營三窟 幫助孟嘗君恢復並鞏固了相位。一窟是孟嘗君罷相到薛,百姓扶老攜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 他終於理解了馮諼市義的行為,並深受其益。二窟是馮諼西遊於樑,說服樑王...

《馮諼客孟嘗君》中馮諼客的人物性格特徵及其表現手法

馮諼 深諳民本思想,深謀遠慮,機智果敢,有膽有識,竭盡忠誠的策士形象。表現手法有 欲揚先抑 三次彈鋏 典型的情節和生動的細節來表現馮諼的遠見卓識。營造三窟 馮諼客孟嘗君 中馮諼客的人物性格特徵及其表現手法?性格特徵 馮諼 bai不甘 du屈居人下 報效知己zhi 深謀遠dao慮的奇特風采。表內現手法...

馮諼客孟嘗君中孟嘗君的人物形象(結合具體事例)

懷才不抄遇的憤懣 不平凡的bai 氣概 政治識見 長於計謀的du才能 善於揣 zhi摩他人心理 1 初到孟嘗 dao君門下做食客,受到 食以草具 的待遇。他三次彈鋏而歌,再三提出生活方面的要求,反映他懷才不遇的憤懣和不平凡的氣概。2 在薛以特殊方式為孟嘗君收債和回齊覆命的情況,反映他有膽有識,處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