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的七年級上冊的論語六則就是

2021-03-07 08:12:38 字數 1793 閱讀 2167

1樓:匿名使用者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解釋:孔子說:「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們,不也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養的人嗎?」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解釋:孔子說:「複習舊的知識,有領悟到新的知識,可以憑這一點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解釋: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認真讀書,就會弄得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解釋:孔子說:「仲有,交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正確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知啊!」

5.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解釋:子貢問道:「孔文子憑什麼被賜給『文』的諡號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努力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仁請教為羞恥,因此賜給他『文』的諡號。」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和有於我哉!」

解釋:孔子說:「默默的記在心裡,學習從不滿足,教導別人從不厭倦,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釋:孔子說:「三個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裡面。我選取他們的優點來學習,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8.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解釋: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卻不能時,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出來卻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舉出一個方角卻不能有此類推出其他三個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我這學期沒學過,只能幫你這麼多 也不知道有沒有用

2樓:吉訓蟲

通假字不亦說乎:「說」通

「悅」,愉悅,高興

是知也:「知」通「智」,聰明,智慧

活用現象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詞作狀語;

溫故而知新:故,舊知識,形容詞做名詞。新,新的知識,形容詞做名詞。

學而時習之:時,名詞作狀語,可譯為按時。

擇其善者而從之:善,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指「優點長處」。

一詞多義

1. 知:

(1)瞭解(人不知而不慍)

(2)明白(誨女知之乎)

(3)通「智」,智慧(是知

古今異義

學而時習之:「時」:古義:按一定的時間,今義:時間「習」:古義:複習,今義:學習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每日,今義:

一日「三」古義:泛指多數,虛數 今義:數詞,三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古義:真誠,誠實,今義:相信溫故而知新:

「故」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此古義變今義是意擴大了範圍)

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古義:優點,今義:

善良的人「從」古義:跟從(學習),今義:跟從(此古義變今義也是意擴大了範圍)可以為師矣:

「可以」:古義:可以(憑藉)把,今義:

可能、許可是知也:「是」:古義:

這,今義:表判斷

同學,看到了沒有????老師教初一的,你不合格啊。好好努力吧。

3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去看七年級上冊的語文書

4樓:忘卻我的愛

通假字說通悅;罔通惘

5樓:匿名使用者

語文版七年級下語文生字詞

攢cu n 拗 o 確鑿qu z o 菜畦c i q 桑葚s ng sh n 輕捷q ng ji 蟋蟀x shu i 臃腫y ng zh ng 腦髓n o su 相宜xi ng y 書塾sh sh 方正f ng zh ng 博學b xu 蟬蛻ch n tu 人跡罕至r n j h n zh 人聲鼎沸...

七年級上冊語文寓言四則原文

蚊子與獅子 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一頭威風凜凜的獅子正邁著矯健的步伐,在自己的領地裡巡視。所有動物一看見他,立刻遠遠躲開,以免惹怒了這位百獸之王。看到這種情景,獅子覺得挺滿意 在這片草原上,所有動物都怕我,所以我是最偉大 最了不起的國王!火紅的太陽升上了天空,空氣漸漸變得灼熱起來。獅子咕噥著說 天氣太...

七年級上冊作文我們是一家人,七年級語文上冊我們是一家人作文600字結尾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無論你在何時何地,無論你在幹什麼,只要你是黑頭髮,黃 請記住我們是中國人,我們都是一家人。輕輕的捧著你的臉,為你把眼淚擦乾。孩子,如果你在外面有委屈,回家吧!這是祖國對你的呼喚,這是母親對你的呼喚。這顆心永遠屬於你,告訴我不再孤單。這裡是你的家,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