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古詩關於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古詩

2021-03-08 01:20:51 字數 3088 閱讀 6593

1樓:周南

(宋)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終身為之奮鬥,往往是年輕時開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躬行實踐。

賞析:這是一首教子詩,子聿(yù),詩人的小兒子,是要告訴兒子做學問的道理。首句是對古人刻苦做學問精神的讚揚。

「遺」,即保留。「無遺力」,即無保留,竭盡全力之意。次句是說做學問的艱難。

只有從少年開始,養成良好習慣,打好紮實基礎,並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最後才能有所成就。否則只能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是以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及做學問的艱難來告誡自己的兒子:

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精神。後兩句,詩人更進一步指出實踐經驗的重要性。「紙上得來」,指的是書本知識。

「絕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蘊。「躬行」,就是指親自去實踐。孜孜不倦、持之以恆地做學問,固然很重要,但僅此還不夠,因為那只是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有待實踐去檢驗。

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這首詩以思想和哲理取勝,使我們在理性的思辨中,得到教益。

2樓:匿名使用者

白居易的詩,杜甫的詩

把所學的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把知識學紮實學活,正如古詩中所說的

3樓:

《冬夜讀書示子律》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4樓:飄雨無痕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出自南宋詩人朱熹的《觀書有感二首》的一首。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首詩是抒發讀書體會的哲理詩,描繪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時,又蘊涵了理性的東西。「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半畝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畝地的一個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鏡子那樣地澄澈明淨,「一鑑」的「鑑」,就是「鏡」,照人的鏡子,「鏡」和「鑑」是一個意思。「半畝方塘」像一面鏡子那樣開啟了。

「半畝方塘」雖然不算大,但它卻像一面鏡子那樣地澄澈明淨,「天光雲影」都被它反映出來了。閃耀浮動,情態畢見。作為一種景物的描寫,這也可以說是寫得十分生動的。

這兩句展現的形象本身就能給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淨,心胸開闊。這一種感性的形象本身,它還蘊涵著一種理性的東西。很明顯的一點是,「半畝方塘」裡邊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夠反映「天光雲影」;反之,如果很淺、很汙濁,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準確地反映。

詩人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作進一步的挖掘,寫出了頗有哲理的三、四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相當於「它」的意思,這裡是指方塘。「問渠」就是「問它」。在這個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

詩人並沒有說「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詩裡邊突出了一個「清」字,「清」就已經包含了「深」。因為塘水如果沒有一定的深度的話,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情態。詩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雲影」的特點。

但是到此詩人並沒有結束,他進一步地提出了一個問題。「問」那個「方塘」「那得清如許?」問它為什麼這麼「清」,能夠反映出「天光雲影」來。

而這個問題孤立地看這個「方塘」的本身沒有法子來回答。詩人於是放開了眼界,從遠處看,終於,他看到了「方塘」的「源頭」,找到了答案。就因為「方塘」不是無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給它輸送了「活水」。

這個「方塘」由於有「源頭活水」的不斷輸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陳腐,永不汙濁,永遠「深」而且「清」。「清」得不僅能反映出「天光雲影」,而且能反映出「天光」和「雲影」「共徘徊」這麼一種細緻的情態。這就是這一首小詩所展現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義。

5樓:夕陽西下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強調要把所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的詩句有哪些

6樓:沐雨蕭蕭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意思: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顯的,最終要想認識事物或事理的本質,還必須自己親身的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冬夜讀書示子聿》,作者陸游。這是陸游的一首教子詩,名字叫《冬夜讀書示子聿》,

有哪些可以聯絡生活實際的古詩

7樓:聯通

寫景的詩句,如江畔獨步尋花????????自己去搜這首詩。寫一下你去過的地方。

強調把所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古詩句是 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終身為之奮鬥,往往是年輕時開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躬行實踐。

9樓:紫萱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學校裡,老師教育我們所學知識要和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把知識學活,正如古詩中所說

10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就是要把理論的知識和實際的應用要聯合起來,由淺入深地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學到的東西要經常揣摩,真正地理解其含義(包括使用的方法,注意的事項)然後按照理論的要求在實踐過程中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再從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學習新的知識來解決,就這樣相互促進學習,逐步加深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

11樓:匿名使用者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寫古詩 在學校里老師教育我們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把知識學紮實、學活,正如古詩中所說多:(

12樓:匿名使用者

在學校里老師教育我們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把知識學紮實學活,正如古詩中所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結合實際用哪個成語表示,表示相結合的成語

1 抱法處勢 抱法處勢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 o f ch sh 意思是比喻把法和勢結合起來,用勢來保證法的推行。出處 戰國末期 韓非 韓非子 難勢 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譯文 掌握法度 據有權勢就可以使天下太平,背離法度 丟掉權勢就會使天下混亂。2 柴米夫妻 意思 為柴米的需要而結合的夫妻...

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跨文化管理理論有哪些

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徐特立 常思奮不回 顧身,而殉國家之答急。司馬遷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 瞞人之事弗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呂坤 各出所學,各...

如何將佛法與生活工作相結合,怎樣使佛法和生活,工作相結合

工作和生活中,都規規矩矩按要求做,不偷尖耍滑,這就是戒 工作和生活中回,做每一答 件事都要專心,這就是在修定 工作和生活中,做每一件事,都要用心把它做到完美,這就是慧。工作和生活中 想佛所想 說佛所說 做佛所做,就是在巨集揚佛法。佛者覺也,自己的 bai靈覺 du之性。此性出生一切法,善惡 zhi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