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的孩子一定要學習繪畫,舞蹈,鋼琴之等類的東西嗎

2021-03-09 05:48:13 字數 2146 閱讀 1708

1樓:貓眼色

開發智力之類的全是扯淡,這純粹是興趣愛好。但7、8歲的孩子學這些,升私立中學的時候有用。

繪畫:可以學,但不要兒童簡筆畫。學1期素描或色彩對以後的幾何繪圖有幫助。

舞蹈:可以學習拉丁,因為拉丁簡單,相比起芭蕾、民族更瀟灑自如、只要有節奏伸手就來,女孩子學能鍛鍊形體,當然男孩子也可以呢。

鋼琴:建議別學,現在10級的爛大街都能撈到一堆,含金量已經很低了,這是經驗之談。再說幾乎沒有人將它當做一種藝術,考級、考級、考級,都烤熟了,再不就是跟風。

男孩子可以學民謠吉他、吹薩克斯、拉小提琴,有紳士風度,到大學了追女孩兒還可以派上用場。女孩子可以彈琵琶、古典吉他。學古箏的人也多了去了。

2樓:年少輕狂樂

不需要,要加強孩子心靈的成熟,做人的道理,基本的禮儀,強烈推薦**規。

《**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列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規》。

其中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敘」,然後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規》就是規範,就是規矩,就是規則。

3樓:匿名使用者

不一定,但學了好處多多。

學習高雅藝術可以陶冶情操,開發智力,增強自信。小孩子學東西快,小時侯學比長大了學效果好。另外,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去學一項技藝,日後也許會派上用場。

4樓:

如要,因為這一階段是小孩子最容易接受外來需求的**期

但我覺得應該徵求孩子自己的意見

5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要不然以後想學這些身體就受限了,畫畫還好一些。

女兒5歲了該學些什麼好,是跳舞,鋼琴,還是畫畫

6樓:喜愛神話的孩子

根據她的興趣愛好論,每樣試試看她對哪向感興趣又比較有天斌,再決定讓她學哪種。

7樓:奔跑的菸頭

我女兒,4歲,跳舞,畫畫,英語,她都喜歡都要學,最終選了畫畫和英語,跳舞我看她協調能力不行,不是跳舞的料,而且學多了孩子也累,但是我女兒語言天賦,表達能力極好的,畫畫也有天賦,所以選擇了這兩樣,

8樓:匿名使用者

畫畫或者鋼琴比較好吧,畢竟沒什麼危險,但主要看你女兒喜歡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看看女兒自己對什麼感興趣

10樓:吶吶╮沃溼內酷

鋼琴,書法,修身養性

11樓:匿名使用者

都學,我喜歡跳舞,女孩以後身材也好,但還是要看孩子願不願意

12樓:梓依沐羲

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就好。

13樓:匿名使用者

全都學,但彆強迫她,也別溺愛

14樓:手機使用者

我也是覺得學跳巴登舞最佳

15樓:a ゞ 小蘇蘇 業務接單

你得看看自己女兒喜歡什麼。不是大人逼自己小孩寫

16樓:天一大俠

可以先帶她去感受一下這些東西,之後再問她喜歡哪個,

17樓:醋蘇冥茶彩氈

要看她對什麼最感興趣,選擇一個她有動力一直堅持下去的一項

18樓:手機使用者

根據她自己的興趣來吧

19樓:我能期盼什麼

看她的興趣吧,告訴她選定了就不能改了

20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年代,你問問孩子喜歡什麼吧

21樓:手機使用者

你必須要徵求你女兒的意見。不然的話她會煩的

22樓:習慣沉默

問問他喜歡什麼,看看什麼對於他來說容易入門

23樓:ox嗯滾

你都讓她試試、 看看她對哪個最有興趣、最有天賦、這樣他才會積極

8歲的孩子該學什麼畫,8歲兒童繪畫學什麼最好?

我們這裡素描只收13歲以上的,12歲的必須是學過2年以上繪畫的孩子,還是先學習兒童畫,造型線條色彩方面的認識吧,8歲的孩子就去學枯燥無味的素描。簡直是扼殺小朋友的想象力。素描。學素描可以為其它畫種奠下基礎,以後學其他的會很輕鬆。學了素描,還可以培養孩子的一些在藝術上的造詣,比如審美觀呀等等。最主要的...

學聲樂的一定要學鋼琴嗎,學聲樂的一定要學鋼琴嗎?

本來買鋼琴的時候孩子很有興趣,在開始學鋼琴的三個月也興致勃勃,但是從那兒之後就失去興趣了。鋼琴買回家來,成了擺設,真後悔讓他學。這種情況是很多琴童家長遇到的。在督促責罵哄騙無果之後,家長也就放棄讓孩子繼續學鋼琴的想法了,說起來也就是一句,我家孩子不愛學。但是,你可曾想過,孩子從對鋼琴充滿興趣到厭惡學...

孩子不學習怎麼辦家長一定要這樣做

如何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自信?發現孩子在父母面前總是不自信,但是在同學和老師面專前都是看不到不屬自信的一面。這時候說明孩子對自己父母的害怕和擔心。可能是由於父母經常性的大聲訓斥和經常性凶孩子,對孩子過於嚴格等有關。這個時候需要父母多跟孩子進行親子互動,多跟孩子溝通。而且多聽從孩子的內心的祕密,讓孩子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