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有什麼特點 表現在哪些方面?要簡短,最好就是一兩句

2021-03-19 10:18:16 字數 5149 閱讀 4768

1樓:匿名使用者

尚武(劍道、柔道···),以及延伸的「全力以赴」,不湊合等思想。

日本的文化有什麼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2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民族是一個勇於和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是通過吸收、選擇、融合外來文化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1萬年前到公元前3世紀,是日本的繩紋文化時代,當時的日本是一個狩獵國,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徐福人海東渡對日本社會變革及文明進步起了推動作用。

公元3世紀至公元7世紀渡來人源源不斷地將大陸先進文明帶進日本。日本對唐文化的吸收在奈良時代達到高潮。在長達千餘年的對大陸文化的借鑑中,日本把大陸文化變形、融合,使之日本化,最後使大和文化日漸豐盈起來。

二戰後,美國文化又滔滔湧入。這三次外來文化對日本的衝擊過程也是日本貪婪的吸收過程,日本在外來文化的衝擊下,將傳統與現代、外來文化與自我文化有機地結合,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雜文化」。

日本文化有什麼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3樓:優錦白

日本文化深受中國的歷史文化影響,尤其是深受盛唐時期的文化影響,從古至今,日本文化的發展雖然保留著自身的很多特點,但是還是有很多文化與中國的文化有相同之處。比如日本人的宗教信仰;日本主要信神和信佛,而且很虔誠,而日本的佛教最開始是從中國的唐朝時期傳入的。

貓在日本的文化中也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其實,早期的日本是沒有貓的,一直到平安京時期遣唐使從唐朝帶回了貓咪,貓咪才算是正是步入日本。在那時,日本的貓咪是非常少的,一般都被養在宮廷中,平常人甚至都見不到貓咪,只聽過在宮廷中有一種非常可愛的動物。正因如此,所以相較於其他動物,民眾心中,貓咪的地位會更尊貴,也更受追捧。

而且當時貓還肩負著保護在日本正倉院的經書的重任;因日本人篤信佛教,而且鑑真在日本也像神一樣的存在,所以很多人也信奉保護經書的貓能帶來好運,因此貓被賦予了靈化能力,這這些都慢慢形成了各大寺院的貓的御守文化,這就是正倉開運貓的起源。

日本文化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4樓:情感分析

日本文化的主要特點是什麼?日本文化的主要特點是大和民族,他們主要要求講禮貌等等。

5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文化結合了西洋的開放,又結合了東方的內斂。

6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民族是有獨特個性的民族,日本文化的特點也極其明顯。其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多重性

日本文化是系統各異的東西方文化的並存和混合的產物。用我的話來說,不妨叫做「雜交文化」。其例子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比如政治體制,既學習了西方的議會政治,又保留了傳統的天皇制度,屬於新舊政治的混合體。

在衣食住方面,和西式結合,西裝加和服,和食加西餐,和式房間加西式客廳。在宗教信仰方面,神佛合一,既拜神又拜佛。再看其語言文字,既有中國借來的漢字,又有獨創的平片假名,近年來又大量增加了羅馬字,如此複雜的文字世界罕見。

日本文化產生「多重性」的原因,主要是來自日本人對異國文化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同時對本國文化也具有異常的保護心理。身居島國,不受外侵,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吸收外來文化,這也是日本人長期養成的性格特點。

2.均一性

日本文化不受地區和宗教的限制,具有均一性。有一句話說:「地が変われば品変わる」(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意思是說各地有各地的風俗習慣。不能說日本各地的風俗習慣沒有差別,但是比較之下相對很小。風俗習慣、人的思維和行為等等大相徑庭。

筆者在駐日使館工作期間,因公到過日本許多地方,南自沖繩北至北海道,對日本人的衣食住行等文化氛圍均有切身的感受,覺得沒有明顯的差異。比如:日本沒有一個地方不把「刺身」(生魚片)和「お壽司」(壽司)作為美味佳餚的,也沒有一個地方不吃「生卵」(生雞蛋),不喝「味噌汁」(大醬湯)的。

狹窄的國土,眾多的人口,日本人長期以來養成了重視集體和國家的習慣,可看成是形成日本文化均一性的主要原因。

3.日本化

日本人具有模仿和改造的天賦,具有把外國文化轉化為日本獨特文化的能力。早在平安時代,日本人就以中國的漢字為基礎創造了自己的假名,完善了日語的書寫形式。

鎌倉佛教也是日本人把佛教改良為日本佛教的例證。6世紀,即鎌倉時代佛教傳到日本,當時的佛教大師法然和其**親鸞根據日本人的信仰習慣改良了外來佛教受到廣大民眾的青睞,深化了日本的宗教活動。

到現代,日本文化成為了世界各國文化的結合體,借鑑外國的東西,經過精心改良,已是[不和不中不洋]的第三種產物,具有日本獨特的風格。舉一個日常生活的例子,日本人對中國菜情有獨鍾,以橫濱中華街為代表的中華餐館數不勝數,品其味道,雖然早已失去了中華的原味,可是卻完全符合日本人的口味,為此日本人津津樂道中華料理的妙處。我國國內也有很多日式餐館,我們對日餐的要求就兩個字,那就是「正宗」,追求原汁原味。

在日本,對外國菜追求原汁原味的想法基本不存在,只要符合自己的口味就是「正宗」。日本有一個著名的餃子連鎖店叫「王將(おうしょう)」,其店鋪遍佈日本全國各地,物美價廉,深受大眾歡迎。其實,中國人一看就知道,那不叫餃子,在中國叫「鍋貼」,只是和中國的鍋貼相比,個頭小了點兒,餡少了點兒,可是日本人一直認為這就是中國的餃子。

我們在借鑑外國時,以前常說的一句話是「洋為中用」,意思是說對外國的東西不能生搬硬套,要結合國情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為己所用。在這個問題上,日本人雖然嘴上沒這麼說,但是可以說日本人做得恰到好處,仔細觀察一下,所有來自外國的東西,無一不經過加工改良據為己有了。這也是日本文化的明顯特點之一。

4.現實性

日本人是最重視現實利益的,這點集中表現在宗教信仰方面。信仰宗教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心一定要虔誠,還有一個大忌,那就是不能同時信神又信佛,如果同時信奉神和佛,遇到災難那就神和佛都不會幫你,說不定還會遭到報應,「一僕二主」一般來說是不會有好下場的。但是,日本人信奉宗教的原則卻是兼而得之,很多人同時信神又信佛。

據統計,日本近1億3千萬人口,信仰宗教人數卻多達4億之多,說明很多人屬於「一僕二主」。其實,日本人自己心裡也明白,這種違反常規的做法,信也等於不信。事實上,除少數人以外,日本人的絕大部分是不信教的,這樣做只不過是一種精神寄託,遇事感到心安。

比如,高考前很多考生都要到神社或寺院禱告、求籤,如果求了個上上籤,那就增強了信心,如果求的是下下籤,據說只要把它拴在旁邊的樹上,就可以逢凶化吉。總之只要你去拜了,禱告了,花上500日元(求籤一般需要500日元),就會心安理得,永保平安。 日本人過年時,有一個重要日程,那就是新年鐘聲響過之後都要去神社參拜,日語叫做「初詣(はつもうで)」,新的一年來臨,第一次參拜神社,這已經成為了日本人的固定習慣。

有一年,我在日本趕上了新年,抱著入鄉隨俗的想法,新年鐘聲過後也去了駐地附近的神社,到了一看,那真叫逛廟會,人山人海,擁擠不堪,據說很多人早在2—3個小時之前就已經排隊靜候了,可見日本人為了自身的現實利益向神佛討個平安的心情是何等的迫切!   眾所周知,日本人在科學研究方面,一貫輕視理論研究,而十分重視應用技術的開發,在規格改良和質量上下功夫。這也是考慮現實利益的集中表現。

以上簡要歸納了日本文化的主要特徵,其實,因為日本人不僅大量吸收了東西方的先進文化,同時還保持著自身的文化傳統,現象比較複雜,以上四點實難概觀。

7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別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櫻花、和服、俳句與武士、清酒、神道教構成了傳統日本的兩個方面——菊與劍。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間的茶道、花道、書道

日本文化有無自己的根?回答是肯定的。儘管日本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中,始終以到如得的外來文化為媒介,但它畢竟盡有自己的根。

日本文化如同一棵樹,它的根深扎於日本國的風土上。若究其緣起,則可上溯到公元前數千年的繩紋時代。「繩紋文化與後來的彌生文化、古墳文化,是日本原出文化的三個時期。」

8樓:優錦白

日本文學和中國文學關係密切,尤其在古代,日本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其思想價值和審美特質都深深打上了漢文化的烙印。其中佛教從唐朝傳入日本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日本在統計上約7萬5000座寺院、30萬尊以上的佛像。

日本的寺廟文化是一種特色,唐朝時期,日本遣唐使來華,漢傳佛教文化源源不斷地傳至日本;後又有鑑真和尚東渡弘揚佛法,給日本帶去了醫藥、書法、建築等領域的知識和技藝,鑑真東渡日本時,為了避免經書和寶藏遭遇鼠患,特意將黑貓帶上了船;黑貓被帶回日本後,備受天皇寵愛,當時只有日本皇室才能養貓,貓的身份及其高貴;

此時貓還肩負著保護在日本正倉院的經書的重任;因日本人篤信佛教,而且鑑真在日本也像神一樣的存在,所以很多人也信奉保護經書的貓能帶來好運,因此貓被賦予了靈化能力,這這些都慢慢形成了各大寺院的貓的御守文化,這就是正倉開運貓的**。

寺廟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發源地,諸如漢字、茶道、花道等文化皆從寺廟向外傳播,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至江戶時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康設定「檀家制度」,寺廟與國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得到了穩定的經濟支援。

日本有什麼文化特點?

9樓:霽雨若初

1、多重性。

日本文化是多系統的東西方文化的並存和混合的產物。

比如政治體制,既學習了西方的議會政治,又保留了傳統的天皇制度,屬於新舊政治的混合體。在衣食住方面,和西式結合,西裝加和服,和食加西餐,和式房間加西式客廳。

2、均一性。

意思是說各地有各地的風俗習慣差別不大。日本人長期以來養成了重視集體和國家的習慣,可看成是形成日本文化均一性的主要原因。

3、本土化。

早在平安時代,日本人就以中國的漢字為基礎創造了自己的假名,完善了日語的書寫形式。 鎌倉佛教也是日本人把佛教改良為日本佛教的例證。

4、功利性。

不能同時信神又信佛,怕被指責心不誠、遭報應。日本人在科學研究方面,一貫輕視理論研究,而十分重視應用技術的開發,在規格改良和質量上下功夫。

拓展資料:

日本文化:

日本原本沒有名字。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自稱其為「八大洲」或「八大島」等。據《後漢書》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定名為「大和」。

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使根據中國皇帝國書中的稱呼將其國名改稱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一直沿用至今。日本人也一直是視太陽為圖騰的。

隋唐之後,日本開始大規模接受漢文化,隨著對中國文化的瞭解越來越多,日本對「倭國」稱呼越來越不滿意。

據《新唐書·日本傳》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

所以,日本國的國名,當是中國隋朝皇帝無意賜予的。

日本文化譜系中的中國影子隨處可見。日文、醫藥、茶道、飲食、弓道、服飾、禮儀以及對日本影響深遠的「彌生文化」,無一不是受中國的影響。尤其古代中國的《禮記》傳入日本,才不斷發展成就了所謂的「大和文明」。

日本文化有什麼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5

日本文化有什麼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日本文化其實有一點州穗雜交的感覺,他們取了很多中國的文化,也取了困族很多西洋的文化,然後又冊尺卜加入日本自己的一些文化。比如過聖誕節,萬聖節他們都過的和美國一樣熱鬧,但是聖誕節他們不是吃火雞而是吃肯德基和蛋糕。然後他們也愛吃餃子,但是會和公尺飯一起吃餃子。然後公尺飯還...

日本文化有哪些?越詳細越好日本文化有哪些?

日本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別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櫻花 和服 俳句與武士 清酒 神道教構成了傳統日本的兩個方面 菊與刀。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 即日本民間的茶道 花道 書道。在文化上,清朝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能夠完全改變漢文化的少數民族統治者,而漢文化反在日本有較多保留,如和服是根據漢服仿製 ...

文化對人的影響文化對人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1 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 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2 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 深遠持久的特點,一般不是有形的 強制的。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誌。一個人的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是在長期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是各種文化因素互動影響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