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s時光不棄
維吾爾族的民族風俗及特點:
1、節日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前兩個節日都**於伊斯蘭教,日期是按伊斯蘭教歷計算的,每年都在移動。
肉孜節又叫「開齋節」,因為它在封齋一個月後舉行,一般要過3天。
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在肉孜節過後70天舉行,家境好的,都要宰一隻羊。
2、婚姻
維吾爾族過去曾盛行包辦婚姻,現在自由戀愛較為普遍。婚前,男方必須向女方交財禮。
男女雙方領取結婚證後,會舉行婚宴,招待各自的親戚、好友同事,有的會請阿訇念『尼卡』。婚禮有迎接新娘儀式、揭蓋頭儀式、新郎與新娘為自己婚禮所舉行的慶賀儀式等。
3、喪葬
維吾爾族遵照伊斯蘭教規,實行土葬,主張速葬。在超渡亡靈的伊斯蘭教儀式「納瑪孜」結束後,用抬屍床將屍體送至墓地,挖穴安葬,不用棺材,不用任何陪葬品。墓丘多長方形,也有圓形的。
墳地周圍砌圍牆,不許牲畜進入,不許取土挖土。
2樓:第n次抗日戰爭
維吾爾族風俗習慣:
維吾爾族在農村一般自成村落,從事農業生產;並擅長經營園藝、瓜果、林木、飼養奶牛及羊。市區內的維吾爾族人多從事手工業的商業。手工業以製革、打鐵、食品加工等為主;商業多經營毛皮腸衣、乾鮮水果和民族用品。
維吾爾族熱情好客,崇尚禮節。路遇尊長、朋友,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前傾,並道"色倆目",以示問候。走路讓長者先行,談話讓長者先說,坐下時讓長者坐在上座;小輩在長者面前不準喝酒、抽菸;親友相見必須握手問候,互相致禮和問好,然後右臂撫胸,躬身後退步,再問對方家屬平安;婦女在問候之後,雙手扶膝,躬身道別。
維吾爾族人的衣著,一般都比較講究。老年男性喜歡穿右衽斜領無鈕釦的「袷袢」(長上衣),腰繫長帶,足著「買斯」(軟底鞋),外套「喀拉西」(套鞋);中青年男性喜穿小花或花格襯衣,西式長褲,外著西服或便服,喜穿皮鞋;婦女無論冬夏喜著裙裝,西式上裝配以長裙,足穿長筒襪和皮靴,頭戴花帽或系紗巾,冬季則圍以大方巾。現在城市居民多穿時裝。
城鄉婦女均喜歡戴首飾,以耳環、手鐲、戒指比較多見,也戴項鍊。年青姑娘有畫眉的習慣,將兩眉畫連在一起。維吾爾族姑娘以長髮為美,婚前梳十幾條細髮辮,婚後一般改梳兩條長辮,辮梢散開,頭上別新月形梳子為飾品。
維吾爾族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維吾爾族花帽品種繁多,維吾爾語音譯為"朵帕",一般都用黑白絲線或彩色單線繡出各種民族形式的花紋圖案,以繡花、挑花、絆金、絆銀、串珠等方法,用手工縫織而成。
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禁止在清真寺和麻扎(墓地)附近喧譁。吃飯時不能隨便撥弄盤中食,不能隨便到鍋灶前面,不能剩飯;飯畢有長者領作「都瓦」時禁忌東張西望或立起。在衣著方面,忌短小,上衣一般要過膝,褲腿達腳面。
最忌戶外著短褲。屋內就坐時要跪坐,禁忌雙腿直伸、腳底朝人。親友相見要握手互道問候。
然後雙手摸須,躬身後退一步,右臂撫胸;婦女在問候之後要雙手扶膝躬身道別。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雙手、忌用單手。
維吾爾族人禁吃豬肉、驢肉、食肉動物,禁食一切動物的血和自亡的、非伊斯蘭教徒宰殺的牲畜。只吃穆斯林(伊斯蘭教徒)宰殺的牛、羊、駱駝、馬肉和雞、鴨、魚肉。平時以白麵、大米為日常主食。
飲食花樣豐富多彩,獨具特色。主要有抓飯、拉麵、肉粥、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曲曲(形似小餃)、烤羊肉、牛羊肉湯及大小厚薄不同形狀的烤饢。蔬菜主要有皮芽子(洋蔥)、卡馬古爾(蔓菁)、胡蘿蔔、辣椒、豇豆、西紅柿等。
調味除鹽醋外,喜用極椒、孜然(安息茴香)。早飯一般喝茶吃饢,不多炒菜;午、晚兩餐常吃抓飯、包子、拌麵、湯麵、有時吃手抓羊肉。在吃抓飯和手抓羊肉前都要淨手,不用筷子,直接用手抓食。
有時還吃「阿勒瓦」(一種用糖和麵做的糊糊)。維吾爾族人民都喜歡喝茯茶和奶茶。
維吾爾族的傳統建築具有明顯的乾旱地區建築特點。多以土坯磚為建築材料,少用甚至完全不用木料,房頂多穹窿頂或平頂,牆壁較厚,拱形門窗,視窗少而且小,天窗較大,用來採光。屋內砌土坑,供起居坐臥,又有火牆、爐灶,以取暖、做飯。
住房多成方形院落,屋內多裝飾民族圖案。大門忌向西開,房前屋後種植果樹、花木。屋前搭葡萄架,成一涼棚。
有些住房還有較寬的前廊。
維吾爾族婚禮由阿訇主持,念「尼卡」,確立夫妻關係。其間舉行跳舞等各種喜慶活動。婚前男方需向女方交納彩禮。
遵照伊斯蘭教規,維吾爾族實行土葬,主張速葬。他們以白布裹屍,用抬屍床將屍體送至墓地,挖穴安葬,不用棺材,不用任何陪葬品。墓丘多長方形,也有圓形的。
墳地周圍砌圍牆,不許牲畜進入,不許取土挖土。人死後,死者的親屬要戴孝以表示哀悼。死後的第3天、第7天、第40天及週年之際,家屬要請阿訇唸經,做抓飯、炸油香等招待親友,為死者祝福,稱為「乃孜爾」。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基本上都是伊斯蘭教的宗教節日,主要有「庫爾班」節(古爾邦節)、肉孜節(開齋節)。「庫爾班」是「宰牲」的意思,庫爾班節的那天早晨,幾乎每家都要宰羊。過節時,維吾爾族群眾無論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相互登門拜訪祝賀。
在鄉村,每年3月22日還過「諾肉孜」節,迎接新春的到來。
維吾爾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盛大節日和喜慶吉日,或是勞動之餘,維吾爾族男女老幼都要伴著"達甫"(手鼓)等唱歌跳舞,節奏歡快,舞姿輕巧,情緒熾烈。
維吾爾族的民族風俗(簡單特點)
3樓:酸檸檬嘿
1、待客習俗,維吾爾族是一個十分熱情而又好客的民族,每當友人來到維吾爾族朋友家裡作客時,都會受到熱情的招待。維吾爾人招待客人的第一個程式是首先請客人喝茶。在喝茶時,要端出饢、方塊糖、冰糖、葡萄乾、杏幹、果醬及自己製作的各種小點心和餅乾。
2、遇到夏季,主人還要拿出各種水果及西瓜、甜瓜來招待。在招待喝茶時,從來不用過夜茶和剩茶,而是重新燒茶。條件好的人家還用大碗奶茶招待客人,並喜歡把饢掰成小塊放在茶碗裡,讓客人吃好喝好。
喝過茶之後.維吾爾人還要做飯食來招待客人。
3、日常禮俗,若羌的維吾爾族人熱情好客,淳樸厚道,在禮儀方面,很講究。見面時一般要行禮;即使平常見面也要握手問候一聲「提西勒克模」(吉安)。平時,在相互稱呼方面,十分注重和講究。
在小男孩名字後加「江」,在小女孩名字後加「古麗」或「克孜」,均表示愛稱。
4樓:曉秋槓槓
維吾爾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門忌朝西開。房屋呈方形,有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樹,打掃得十分潔淨。室內砌土炕,牆上掛壁毯,開壁龕,並飾以多種花卉圖案。
飲食方面,他們以麵粉、大米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麵粉烤制的餿。飯菜種類很多,有抓飯、肉粥、拉麵、湯麵、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
喜歡吃甜瓜、西瓜、葡萄、蘋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雞、鴨、魚肉;禁食豬肉、驢肉、食肉動物及凶禽猛獸;禁食一切動物的血。
維吾爾族的傳統服裝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遍喜歡穿對襟「袷袢」(長袍),內著繡有花紋的短衫。女子喜著連衣裙,外套黑色對襟背心,戴耳環、手錫、戒指、項鍊等裝飾品,姑娘多梳小辮,現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時裝。
維吾爾族人待人講究禮貌。在遇到尊長或朋友時,習慣於把右手按在前胸**,然後身體前傾,連聲問好。家裡來客都熱情招待。
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舞蹈輕巧、優美,以旋轉快速和多變著稱,反映了維吾爾族人樂觀開朗的性格。維吾爾族以農業為主兼營牧業,有經商傳統,同時傳統手工業十分發達,而且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他們製作的地毯、刺繡、絲綢衣料、銅壺、小刀、民族樂器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5樓:
一、衣著
維吾爾族傳統的男子外衣稱為「袷袢」,長過膝、寬袖、無領、無扣,穿時腰間繫一長帶。女子普遍穿連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婦女外出時,要帶頭巾或蒙面紗。
維吾爾族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戴「尕巴」(四楞花帽),用黑白兩色或彩色絲線繡出各種民族形式的花紋圖案。過去未婚少女都梳十幾條髮辮,以長髮為美。婚後一般改梳兩條,辮梢散開,頭上別一把新月形的梳子作為裝飾,也有將雙辮盤成髮髻的。
二、宗教信仰
維吾爾族群眾現在普遍信仰伊斯蘭教。
三、飲食
維吾爾族的傳統飲食以麵食為主,喜食羊、牛肉,蔬菜吃得相對較少。主食的種類很多,最常吃的有饢、抓飯、包子、拉麵等。
維吾爾族嚴格禁止吃豬肉、驢肉、狗肉、騾肉。在南疆部分地區還禁食馬肉。一般未唸經宰殺的牲畜和家禽也禁食。
維吾爾族喜歡飲茶 。
四、待客禮節
維吾爾族人路遇尊長或朋友,要把右手放在胸口,男子相見要握手,婦女相見要互相擁抱,貼一下右臉,都以「撒拉木」問安,最後,雙手撫膝躬身道別。晚輩要先向長輩施禮。
通常客人到家中做客時,要分男女長幼進門,上炕入座,最尊貴及最年長的客人,要坐在炕中間主人特意鋪的褥子上。飯前飯後主人都會提著洗手壺為客人沖洗雙手,一般沖洗三遍,客人不得將水亂甩。主人先給每人斟一碗茶水,雙手敬上,然後在客人面前鋪開一張餐布,擺上各種點心、瓜果及美食,讓客人盡情享用。
五、語言文字
現代維吾爾語是維吾爾民族的共同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歷史上,維吾爾語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古突厥語階段(7-13世紀),察合臺語階段(14-18世紀),近代和現代維吾爾語階段(19世紀至今)。
6樓:色系咖啡屋
維吾爾族人的衣著,一般都比較講究。老年男性喜歡穿右衽斜領無鈕釦的「袷袢」(長上衣),腰繫長帶,足著「買斯」(軟底鞋),外套「喀拉西」(套鞋);中青年男性喜穿小花或花格襯衣,西式長褲,外著西服或便服,喜穿皮鞋;婦女無論冬夏喜著裙裝,西式上裝配以長裙,足穿長筒襪和皮靴,頭戴花帽或系紗巾,冬季則圍以大方巾。現在城市居民多穿時裝。
城鄉婦女均喜歡戴首飾,以耳環、手鐲、戒指比較多見,也戴項鍊。年青姑娘有畫眉的習慣,將兩眉畫連在一起。維吾爾族姑娘以長髮為美,婚前梳十幾條細髮辮,婚後一般改梳兩條長辮,辮梢散開,頭上別新月形梳子為飾品。
維吾爾族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維吾爾族花帽品種繁多,維吾爾語音譯為"朵帕",一般都用黑白絲線或彩色單線繡出各種民族形式的花紋圖案,以繡花、挑花、絆金、絆銀、串珠等方法,用手工縫織而成。
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禁止在清真寺和麻扎(墓地)附近喧譁。吃飯時不能隨便撥弄盤中食,不能隨便到鍋灶前面,不能剩飯;飯畢有長者領作「都瓦」時禁忌東張西望或立起。在衣著方面,忌短小,上衣一般要過膝,褲腿達腳面。
最忌戶外著短褲。屋內就坐時要跪坐,禁忌雙腿直伸、腳底朝人。親友相見要握手互道問候。
然後雙手摸須,躬身後退一步,右臂撫胸;婦女在問候之後要雙手扶膝躬身道別。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雙手、忌用單手。
維吾爾族人禁吃豬肉、驢肉、食肉動物,禁食一切動物的血和自亡的、非伊斯蘭教徒宰殺的牲畜。只吃穆斯林(伊斯蘭教徒)宰殺的牛、羊、駱駝、馬肉入雞、鴨、魚肉。平時以白麵、大米為日常主食。
飲食花樣豐富多彩,獨具特色。主要有抓飯、拉麵、肉粥、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曲曲(形似小餃)、烤羊肉、牛羊肉湯及大小厚薄不同形狀的烤饢。蔬菜主要有皮芽子(洋蔥)、卡馬古爾(蔓菁)、胡蘿蔔、辣椒、豇豆、西紅柿等。
調味除鹽醋外,喜用極椒、孜然(安息茴香)。早飯一般喝茶吃饢,不多炒菜;午、晚兩餐常吃抓飯、包子、拌麵、湯麵、有時吃手抓羊肉。在吃抓飯和手抓羊肉前都要淨手,不用筷子,直接用手抓食。
有時還吃「阿勒瓦」(一種用糖和麵做的糊糊)。維吾爾族人民都喜歡喝茯茶和奶茶。
維吾爾族的傳統建築具有明顯的乾旱地區建築特點。多以土坯磚為建築材料,少用甚至完全不用木料,房頂多穹窿頂或平頂,牆壁較厚,拱形門窗,視窗少而且小,天窗較大,用來採光。屋內砌土坑,供起居坐臥,又有火牆、爐灶,以取暖、做飯。
住房多成方形院落,屋內多裝飾民族圖案。大門忌向西開,房前屋後種植果樹、花木。屋前搭葡萄架,成一涼棚。
有些住房還有較寬的前廊。
維吾爾族婚禮由阿訇主持,念「尼卡」,確立夫妻關係。其間舉行跳舞等各種喜慶活動。婚前男方需向女方交納彩禮。
遵照伊斯蘭教規,維吾爾族實行土葬,主張速葬。他們以白布裹屍,用抬屍床將屍體送至墓地,挖穴安葬,不用棺材,不用任何陪葬品。墓丘多長方形,也有圓形的。
墳地周圍砌圍牆,不許牲畜進入,不許取土挖土。人死後,死者的親屬要戴孝以表示哀悼。死後的第3天、第7天、第40天及週年之際,家屬要請阿訇唸經,做抓飯、炸油香等招待親友,為死者祝福,稱為「乃孜爾」。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基本上都是伊斯蘭教的宗教節日,主要有「庫爾班」節(古爾邦節)、肉孜節(開齋節)。「庫爾班」是「宰牲」的意思,庫爾班節的那天早晨,幾乎每家都要宰羊。過節時,維吾爾族群眾無論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相互登門拜訪祝賀。
在鄉村,每年3月22日還過「諾肉孜」節,迎接新春的到來
維吾爾族的服飾維吾爾族服飾介紹
服飾 男子穿長袍,稱為 袷袢 右任斜領,無扣,腰繫長帶。農村婦女多穿寬袖連衣裙,外套黑色對襟背心 城市多穿西式短上裝和裙子。男女喜戴繡花小帽,稱為 朵帕 女子還喜愛耳環 手脫項鍊等作為裝飾品。男女均喜著皮靴。概況 維吾爾族的傳統帽子 維吾爾族的花帽 維吾爾族的鞋靴 維吾爾族的民俗民風 服飾 男子穿長...
維吾爾族的服裝的特點,維吾爾族的服裝的特點
維吾爾人熱情奔放 性格豪邁,其服飾特點是 式樣寬鬆 灑脫,色彩對比強烈。婦女愛穿寬袖輕盈的連衣裙,衣料一般選用著名的 艾得里斯綢 男袍稱 袷袢 右衽斜領,無鈕釦,用長方巾扎腰。過去女子多在寬袖的連衣裙外套黑色對襟背心。今多穿西式短上裝和裙子。維吾爾族不論男女老幼都戴繡有各種花紋的多帕 花帽 女子喜戴...
維吾爾族mm cm clkkkjnsaabxxgb這是什麼意思
沒有那樣的寫法,這明明是亂碼,亂寫的,不要上當!這是亂寫的,沒什麼意思 國防和軍事的區別?我把 軍語 解釋抄下來供你參考 國防 國家為防禦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 統 一 領土完整和安全,而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 經濟 外交 科技 教育等方面的活動。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