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會畫國畫山水的朋友各種山的顏色用顏色畫顏色怎麼調啊

2021-03-21 01:30:03 字數 6267 閱讀 2481

1樓:匿名使用者

比較簡單的淺絳山水設色:

用赭石和花青染山石,山體分陰面陽面,一般陰面用花青陽面用赭石,或者山腳用赭石山頭通花青,顏色不用調,加水調的淡一點後先染赭石後染花青,分開染。樹葉用藤黃,花青,赭石三種顏色調和可以調成不同的綠色,不同調和的比例就不多說了,自己多試幾次,說起來挺囉嗦的。

染色之前先要把墨稿畫的差不多。這個只是淺絳山水的設色,青綠山水設色方法和這個有所不同,要打底色等等。

2樓:匿名使用者

山水一般分青綠和淺絳兩種,看你畫那種。

一般先上墨色,分濃淡、層次,再用顏色暈染。

3樓:流浪的小雞

山水設色一般是求簡單,除非你是畫工筆重彩或是巖畫。比較常用的設色就用,花青、赭石、石青石綠就行了。

4樓:七彩藝術

你具體什麼顏色的山,才好高數你

如何選擇想要的山水畫啊,大家說下啊?

5樓:匿名使用者

像一般裝飾畫還有國畫有收藏價值的都可以在尚得堂買到

6樓:鞏東園

這個看哪個順眼就買哪哪個唄,主要看是你自己用還是送人的,如果送人的話看看畫要用在什麼場景。適合的才重要

7樓:匿名使用者

山水畫是現在的人選擇首選,因為水代表著財富

8樓:小女偏偏

這個山水畫要自己喜歡的,看一眼就很喜歡很喜歡的那種

9樓:溜到被人舔

以客廳的山水畫為例:

1,掛在客廳的山水畫,不管是風格或是繪製方法都多種多樣,因此作品有良莠不齊。會辨別山水畫好壞就要先懂得欣賞山水畫。

2,從大多數人欣賞山水畫的角度來說,其

一、是看畫面山水畫的像不像,顏色好不好看,如果顏色好看,形象逼真便認為是好的作品;第二步通過畫面看畫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整幅作品是否能充分表現主題,有氣勢有情調。其

三、看畫的裝裱工藝和質量,一幅好的書畫需要有好的裝裱來襯托,優良的裝裱工藝是提升書畫價值的關鍵。

3,一般客廳裝飾山水畫都會選擇小寫意風格或半工筆山水,色調清新亮麗或淡雅明朗或是豔麗濃重,總體來說都會給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心靈得到片刻休憩,還能養心養神。接下來易從網為您盤點2017超人氣客廳山水畫**選擇大全,教你選擇適合的山水畫掛客廳!

4,山代表依靠,水代表財源滾滾,寓意家族興旺,財源鼎盛,這是山水畫的普遍釋義。常用的山水畫風格有以下幾種:現代簡約型、傳統典雅型、亦或者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混合型,再或者有秀美婉約型、大氣磅礴型。

除去整體風格以外,大家還可以從畫的內容方面來選擇。清風亮節的翠竹,花開富貴的牡丹,富有代表性的建築物如萬里長城,遊賞**的野趣圖等都是可以選擇的內容。

10樓:寒雨隨江夜入吳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你喜歡的就好

11樓:匿名使用者

如何選擇想要的山水畫?這就要看你是否喜歡了,只要是喜歡的山水畫,什麼樣的都看著很漂亮,很美觀

12樓:匿名使用者

你就去畫廊那裡看一看

13樓:通途通途

選擇顏色要搭配合理,畫質要柔滑,**便宜就可以。

山水畫主要代表有什麼?

14樓:雲霓雲兮

一、青綠山水

山水畫的一種。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

前者多鉤廓,少皴筆,著色濃重,裝飾性強;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罩青綠。清代張庚說:「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且多青綠。

」元代湯垕說:「李思訓著色山水,用金碧輝映,自為一家法。」南宋有二趙(伯駒、伯驌),以擅作青綠山水著稱。

中國的山水畫,先有設色,後有水墨。設色畫中先有重色,後來才有淡彩。

二、淺絳山水

山水畫的一種。在水墨鉤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芥子園畫傳》說:

「黃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淺淺施之,有時再以赭筆鉤出大概。王蒙復以赭石和藤黃著山水,其山頭喜蓬蓬鬆鬆畫草,再以赭色鈞出,時而竟不著色,只以赭石著山水中人面及鬆皮而已。」這種設色特點,始於五代董源,盛於元代黃公望,亦稱「吳裝」山水。

三、金碧山水

中國畫顏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綠。凡用這三種顏料作為主色的山水畫,稱「金碧山水」,比「青綠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於鉤染山廓、石紋、坡腳、沙嘴、彩霞,以及宮室、樓閣等建築物。

但明代唐志契《繪事微言》中另持一說:「蓋金碧者:石青石綠也,即青綠山水之謂也。

後人不察,加以泥金謂之金筆山水,夫以金碧之名而易以金筆之名可笑也!」

15樓:匿名使用者

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墨筆山

水)、淺絳山水(淡著色山水)、小青綠山水和沒骨山水。

青綠山水(金碧山水)

所謂青綠山水就是山水畫有濃厚的青綠重彩,畫面金碧輝映,富麗堂皇,典雅高貴,顯示了盛唐藝術的輝煌氣魄。代表人物就是李思訓和李昭道父子。代表作《江帆摟閣圖》。

水墨山水(墨筆山水)

筆墨質樸雄健,代表人物王維,代表作《雪溪圖》

淺絳山水(淡著色山水)

「淺絳」原是中國畫術語,指以水墨勾畫輪廓並略加皴控,以淡赭(有時也加以花青等冷色彩)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畫。這種畫法起源於元代(公元1271—2023年),其代表人物是黃公望(字子久)。而陶瓷界所說的「淺絳」,是專有名詞,指晚清至**初年流行的一種以濃淡相間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胎上繪出花紋。

代表作《天池石壁圖》、《溪山雨意圖》、《九峰雪霽圖》、《富春山居圖》、《富春大嶺圖》、《水閣清幽圖》、《丹崖玉樹圖》等。

小青綠山水

李思訓的兒子李昭道繼承了他的大青綠方法,在此以後的朝代文人畫家借鑑大青綠法,變化為小青綠山水。所以說李思訓父子是青綠山水奠基人,對於後來的青綠山水發展影響極大。

沒骨山水

「沒骨」是中國畫技法的名稱,指不用墨線勾勒,直接以彩色描繪物景。用這種方法畫出來的山水畫,就稱「沒骨山水」。代表人物古人:張僧繇,楊升,董其昌等。代表作《壽蘇室圖》

李-冠-論老師的作品主要以書法為主,多以行書、草書為主

其**走勢說不準,但聽朋友說一般3000到15000不等,具體還要以書法作品為準,還有和老師的緣分存在著很大的因素。

如何解析欣賞中國山水畫

16樓:華夏文明收藏

山水畫是國畫門類裡面技法最成熟、成就最高的畫種,也是藏家投資收藏的首選畫種,因此具備一定的山水畫鑑賞知識,是一項必修課。

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來加以識別:

1從構圖來看

與風景**相比,山水畫的構圖是經過畫家苦心經營的。因此一幅好的山水畫,必須有好的構圖。好的構圖一般要符合以下兩個規律:

1、對立統一規律。體現在形式上有賓主、呼應、虛實 、疏密、開合、藏露、節韻等關係。

▪ 賓主——構圖要主次分明,不能喧賓奪主。

▪ 呼應——畫中一切物體(包括題款和印章),都要互相關聯,有呼有應。這樣才能氣脈貫通。

▪ 虛實——傳統山水畫常把雲和水作留白處理。白與黑,空與物,白與灰,灰與黑,就是虛實的對比。但實處要實而不塞,要透氣,要有「活眼」。

如無中間的「活眼」,就是一盤「死棋」。虛處要虛而不空,即使是空白,也要讓它表示一種實體,既所謂「計白當黑」,這樣才能「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 疏密——山水畫構圖最忌均勻整齊,古人說:「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通風。」這樣才能變化多姿。

▪ 藏露——畫要給人留有想象的餘地,一覽無餘,就沒有情趣了。因此作畫要善於運用「藏」的方法。郭熙說:

「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藏」,使人感到高深莫測,從而給觀者想象的空間,這就是「藏」的妙用。

▪ 開合——開與合是相對的矛盾。有對立,畫面才生動。開而不合,就會顯得不穩和散亂。有開有合,才能相對穩定。

▪ 節韻——即節奏與韻律。一幅好的山水畫,是有節奏美和韻律美的。這不僅體現在勾、皴、擦、染、點等筆法的運用上,也體現在整體的佈局上,既要有變化又要有規律。

2、透視規律。西洋畫一般採用「焦點透視」,中國畫採用的是「散點透視」,也叫「移動透視」。「焦點透視」就象照相一樣,觀察者固定在一個立足點上,只能把視域以內的東西拍攝下來。

「散點透視」則是移動著立足點來進行觀察的,所以不受視域的限制。把中國山水畫的透視歸納為「三遠」,即「高遠」、「深遠」、「平遠」。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張山水畫中,往往是「三遠」綜合運用的。

▪ 高遠—— 「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也有一種說法叫作「蟲視」,即故意把自己放在低處,看什麼都是高大雄偉、氣勢磅礴,這種透視法宜於描繪崇山峻嶺。

▪ 深遠 ——「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這是站在山前或山上遠眺,並要移動視點才能看到的景象。這種透視法宜於表現幽深的意境。

▪ 平遠—— 「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這是在「平視」中所得的遠近關係。宜於表現坦蕩開闊的南方山水。

2從筆墨來看

用筆與用墨,是學習國畫首先要解決的的問題,是最能體現畫家功底的問題,因此也是識別一張國畫優劣的最主要的依據之一。

1、用筆。中國畫的造形達意,是以線為主來表現的。因此看一幅國畫用筆的好壞,主要是看這幅畫中線條的好壞。

古人提出「書法用筆」,即要求畫家在作畫時要象寫書法一樣用筆。黃賓虹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提出了「五筆」之說,即「平、圓、留、重、變」。

▪ 「平」 是指運筆時用力均勻,起訖分明,筆筆送到,要「如錐畫沙」。

▪ 「圓」 是指行筆轉折處要圓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釵股」。

▪ 「留」 是指運筆要含蓄,要有迴旋,不浮不滑,要「如屋漏痕」。

▪ 「重」 即沉著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墜石」。

▪ 「變」 一是指用筆要有變化,中鋒、側鋒、逆鋒、順鋒,根據需要隨機應變;二是指運筆要彼此相讓,互相呼應,氣勢連貫。宋代韓拙提出:「用筆有三病:

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結。」所謂「板」,是指線條扁平,沒有圓渾的立體感。所謂「刻」,是指筆劃過於顯露,妄生圭角。

所謂「結」,是指行筆猶豫,線條不流暢。其他還有枯、弱、光滑、草率等,都是山水畫用筆的病忌。

2、用墨。墨色的變化,有「五彩」之說,即「焦、濃、重、淡、清」;也有「六色」之說,即「幹、溼、濃、淡、黑、白」。不論是那種說法,無非就是講墨色的變化多端。

山水畫用墨有三要:厚,透明,豐富。

▪ 「厚」 就是感覺要厚重而不輕薄。

▪ 「透明」 就是層次要清楚,不渾濁,不僵化。

▪ 「豐富」 就是指墨色多變,層次豐富。總之,看一幅山水畫的用墨好不好,主要是看用墨是否有變化、有韻味,層次是否清楚、豐富,能不能表現物象的立體感、質感和遠近的空間感。

3從用色來看

傳統國畫著色多從物體固有的本色出發,很少考慮光的影響和變化,所以用色相對西洋畫來說比較單純,具有清新明快的特點。根據山水畫不同的種類,用色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 在淡彩山水中,以水墨為主,色彩只起輔助作用,用色要求「淡雅」、「清透」。要「墨不礙色,色不礙墨」。即墨足之處用色要清淡、透明,不讓色覆蓋了墨;濃的色彩要用在墨少之處,不讓墨破壞了色的清麗。

這樣,二者才能相得益彰。

▪ 在重彩山水中,用色要求渾厚凝重而不膩濁,清麗鮮明而不單薄。

▪ 在潑彩山水中,用色要求色墨渾融,變化豐富,不髒不濁。

不管是淡彩、重彩還是潑彩,用色都要有一個主調,不能混亂、花俏。但在主調中又要求變化,不能單調、呆板。總之,既要有對比又要和諧統一。

4從表現各種物象的技法來看

山水畫的技法很多,使用哪種技法,因物而異,因人而異,因畫而異。看一張畫中的技法用得好不好,主要是看這種技法在這張畫中,是否能充分表現物件的「形」與「神」,是否能充分表達作者的「意」。

5從意境來看

好的山水畫,要有美的意境。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一幅畫,必須給觀者留有聯想和再創造的餘地,能使觀者受到感染並引發自身生活感受的共鳴,感到言外意,弦外音,境外味,才算是有意境。

山水畫意境的型別,可分為三種情況:

▪ 以景勝 這類作品比較注重寫實,以真實感人的空間境象構成意境,把理想和感情融入實景之中,主要是通過境象自身誘發觀者聯想。它類似於詩的「無我之境」。這類畫,在古代山水畫中以宋畫居多。

▪ 以意勝 這類作品比較注重寫意,富有個性和情致,更明顯地流露出對主觀情感的表達,所塑造的空間境象,更多地具有了「意造」的成分。對於「形」則要求「在似與不似之間」。它類似於詩的「有我之境」。

這類畫自元代以後,逐漸成為山水畫的主流。

▪ 意與境渾 這是感情與形象高度結合,達到「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王國維說:「至意境兩渾,則唯太白、後主、正中數人足以當之。

」可見對於詩來說,這是意境的最高境界了。而對於畫來說,當是畫家神來之筆的得意傑作了。

6從「畫外功夫」來看

所謂「畫外工夫」,是指畫家除了繪畫以外的,其他方面的修養。一幅好的山水畫,常常是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從畫的落款和印章上,可以看出作者在文學、書法和用印等方面的修養。

國畫山水應該買那些書?經典的想學國畫山水,買什麼書比較好

買四王的山水,很好。四王是中國清代繪畫史上一個著名的繪畫流派,其成員為王時敏 王鑑 王翬 王原祁四人,因四人皆姓王,故稱四王。他們之間有師友或親屬關係,在繪畫風尚和藝術思想上,直接或間接受董其昌影響。技法功力較深,畫風崇尚摹古,不少作品趁於程式化。王翬 王原祁一度出入宮禁,烜赫南北。前者綜合宋元各家...

國畫中 山水 人物 動物 工筆 寫意的意義和賞析

中國畫可分為三大類 1 人物,2 花鳥,3 山水。畫法各有所不同,無論是人物還是花鳥和山水,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現。畫法有1 工筆,工整細緻 2 兼工 半工筆半寫意 3 寫意 小寫意和大寫意 4 沒骨法,用濃淡墨和色墨表現 5 白描 用線表現 6 潑墨 用濃墨破淡墨,淡墨破濃墨 7 積墨 用不同的墨...

描寫山的詞,描寫人山水的詞

峰巒雄偉 峰巒疊嶂 奇峰羅列 怪石嶙峋 連綿起伏 千峰萬仞 危峰兀立 奇峰突兀,怪石嶙峋,重巒疊嶂,孤峰突起,山包海容 山崩川竭 山崩地坼 山崩地裂 峰巒雄偉 怪石嶙峋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孤峰突起 千溝萬壑 高山流水 氣吞山河 千山萬水 峰巒疊嶂 高山流水 巴山蜀水 萬水千山 氣壯山河 山遙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