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子的禮與孔子的禮有何不同之處,孔子的提倡的禮與荀子提倡的禮有何不同

2021-03-22 08:38:20 字數 4712 閱讀 5418

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援仁入禮以來,荀子援法入禮。孔子的禮就是使天下仁義,它本質上是一種仁的存在。同樣是講禮,荀子與孔子相比已經有了顯著的不同。

孔子言語中的禮、法概念是疏離的,而禮、仁概念是切近的。荀子固然也有一些重視禮的言論,但他對法津津樂道。荀子主張隆禮重法,甚至有時候更是拋開禮專**。

由於他們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和各自的思維路徑不同,孔子在禮論中擺設了「仁政」的前提,而荀子以儒家為宗,同時吸收了法家的營養,以禮為綱,以法為紀,主張禮法皆用。荀子的思想也許更實用,孔子的思想則富於理想化,但不論怎樣,實用的思想自然不會被拋棄,而理想化的思想也沒有因為在當時無法實現而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們對當時社會乃至後世都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儒家是三代禮樂文化的繼承者、接受者。禮是先秦儒家最為重要的範疇之一,甚至構成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從「復禮」的願望、「守禮」的立場出發,**三代之治亂,揭露現實之弊端,論說禮和禮治的價值,批評法治的危害性,這是孔子、孟子和荀子等禮學思想的共同的理路。

比較而言,孔子更重視對三代之禮的歷史考察,對德禮和情禮關係的多方面的分析;孟子更重視對禮的內在性的證明,對三代喪禮中厚葬久喪特徵的堅守;而荀子更重視對禮之價值和本質的多層面的究探,對禮樂關係和禮法關係的多維度的思考。這些,則又使得先秦時期不同的儒家人物的禮學思想各有其重點和特色。孔子認為社會政治之亂,根源在於禮的毀壞與喪失,變亂為治的唯一手段就是重新拾起被譭棄的禮,恢復禮治,為此,孔子從三代之禮的相因與損益入手,承認三代之禮在禮儀層面的變化發展,堅持三代之禮的宗法等級性,吹脹三代之禮的治世價值,鼓吹禮治為治世良方;在禮失卻強制性,越禮違禮難以禁止的情形下,試圖以德為禮的支撐點和約束力量,以血親之情為禮的基礎。

這些觀點,構成了孔子禮學的基本框架。孟子熟悉 禮的文獻,常與他人討論禮,堅持禮的宗法等級性,肯認禮的政治價值和人生價值,既以禮為標準區別人與禽獸,又以禮為標準區別君子和小人;為證明禮的道德性與道德之禮的內在性,由人性而深入人心,叩開心靈世界,最終把禮安置於人心之中;重視喪禮,對三代喪禮持完全繼承、接受的態度,力證喪禮的厚葬久喪的特徵,與孔子重久喪而輕厚葬有所不同。禮在荀子哲學中居於核心地位,荀子哲學的方方面面都是圍繞著禮的闡述而的,並且都是組成荀子禮學體系的重要部分。

大體上說,荀子禮學包括禮之價值、禮之本質以及禮樂觀和禮法觀等方面的內容。就禮之價值來說,荀子認為禮具有政治價值、人生價值和形上價值;就禮之本質來說,荀子認為禮主要指政治制度,兼具道德規範和宇宙之道雙重意蘊;就禮樂觀來說,荀子認為禮樂同功、同源,還有相同的效法物件;就禮法觀來說,荀子認為禮中有法,在政治層面禮法並重,在理論層面禮尊法卑。

荀況學問淵博,在繼承前期儒家學說的基礎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長處加以綜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發展了古代唯物主義傳統。在自然觀方面,他反對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並提出人應順應自然規律才能繁榮發展;在人性問題上,他提出「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性」和「偽」兩部分,性(本性)是惡的動物本能,偽(人為)是善的禮樂教化,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在政治思想上,他堅持儒家的禮治原則,同時重視人的物質需求,主張發展經濟和禮治法治相結合。

在認識論上,他承認人的思維能反映現實。但有輕視感官作用的傾向。在有名的《勸學篇》中,他集中論述了他關於學習的見解。

文中強調「學」的重要性,認為博學並時常檢查、反省自己則能「知明而行無過」,同時指出學習必須聯絡實際,學以致用,學習態度應當精誠專一,堅持不懈。他非常重視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為國家要興旺,就必須看重教師,同時對教師提出嚴格要求,認為教師如果不給學生做出榜樣,學生是不能躬行實踐的。他也提出了「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荀子密切關注現實世界的變化,充滿事功精神。荀子講學於齊、仕宦於楚、議兵於趙、議政於燕、論風俗於秦,對當時社會的影響不在孔孟之下。孔子不入秦,荀子卻對秦政、秦俗多予褒獎,而同時批評其「無儒」。

這說明他在堅持儒學的基本信念的前提之下,還在努力爭取擴大儒家的政治空間。俯仰於政治與學術之間,荀子所體現的務實精神,應該是漢代儒宗董仲舒的取法物件。他們都為儒學適應時代環境、進而尋求新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儒家認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為規範,便「禮達而分定」,達到孔子所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貴賤、尊卑、長幼、親疏有別的理想社會秩序便可維持了,國家便可以長治久安了。反之,棄禮而不用,或不遵守符合身份、地位的行為規範,便將如周內史過所說的:「禮不行則上下昏」,而儒家所鼓吹的理想社會和倫常便無法維持了,國家也就不可得而治了。

因此儒家極端重視禮在治理國家上的作用,提出禮治的口號。孔子說:「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記》雲:

「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可見禮是封建統治階級維持其統治的重要工具。「為政先禮,禮其政之本歟!」儒家認為推行禮治即是為政。

師服雲:「禮以體政」;孔子說:「為國以禮」;晏嬰說:

「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左傳》引君子曰:「禮經國家,定社稷」;女叔齊雲:「禮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無失其民者也」;荀子云:

「國之命在禮」。從這些話裡可以充分看出禮與政治的密切關係,國之治亂繫於禮之興廢。所以荀子說:

「禮者治辨之極也,強國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總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隕社稷也」;《禮記》雲:治國以禮則「官得其體,政事得其施」,治國無禮則「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結論是:「禮之所興,眾之所治也;禮之所廢,眾之所亂也」。

顯而易見,放棄禮和禮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封建社會便無法建立和維持了。

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禮、殷禮、周禮。夏、殷、週三代之禮,因革相沿,到周公時代的周禮,已比較完善。作為觀念形態的禮,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是同「仁」分不開的。

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他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德治,打破了「禮不下庶人」的限制。

到了戰國時期,孟子把仁、義、禮、智作為基本的道德規範,禮為「辭讓之心」,成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為重視禮,他著有《禮論》,論證了「禮」的起源和社會作用。他認為禮使社會上每個人在貴賤、長幼、貧富等等級制中都有恰當的地位。

與孔子同時的人,如叔向、晏嬰、遊吉等,論禮的很多。但論禮最多,並自成體系的首推孔子。他一生以詩書禮樂教**,《論語》中有75處記載孔子論禮。

他從理論上說明禮的重要性,立身治國都非有禮不可。禮與仁義是儒家學說的核心。

荀子的思想偏向經驗以及人事方面,是從社會脈絡方面出發,重視社會秩序,反對神祕主義的思想,重視人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為「仁」,孟子中心思想為「義」,荀子繼二人後提出「禮」、「法」,重視社會上人們行為的規範。以孔子為聖人,但反對孟子和子思為首的「思孟學派」哲學思想,認為子貢與自己才是繼承孔子思想的學者。

荀子認為人與生俱來就想滿足慾望,若慾望得不到滿足便會發生爭執,因此主張人性有惡(詳情參考易中天教授《先秦諸子之百家爭鳴》),須要由聖王及禮法的教化,來「化性起偽」使人格提高。

荀子思想雖然與孔子、孟子思想都屬於儒家思想範籌,但有其獨特見解,自成一說。荀子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孔子、孟子在修身與治國方面提出的實踐規範和原則,雖然都是很具體的,但同時又帶有濃厚的理想主義成分。

孔子竭力強調「克己」、「修身」、「為仁由己」等。而孟子則以「性善」為根據,認為只要不斷擴充其「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求其放心」,即可恢復人的「良知」、「良能」,即可實現「仁政」理想。

與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則具有更多的現實主義傾向。他在重視禮義道德教育的同時,也強調了政法制度的懲罰作用。

2樓:大單于王庭

孔子的禮只是他的整個儒學體系的一個方面,在孔子的理論中地位最高的是仁。

而荀子把禮提高到很重要的位置,同時也把儒學引入到寄生於君主的道路中。歷史上,新儒學反荀子論的很多,但反孔子的沒有。

荀子使得中國知識分子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入世途徑,同時也使學者飽受名韁利鎖的困擾。害人不淺啊

孔子的提倡的禮與荀子提倡的禮有何不同

3樓:卡卡冰雨絲絮

孔子提倡的禮是對周朝等級制度的維護,具有保守後退行,具有侷限性;

而荀子認為禮從區分與調節不同人的利慾關係中產生。在治禮的過程中,不能只顧及人的慾望,而要讓物與欲兩者相持而長,在物質的增長和慾望的增長之間保持平衡。

4樓:丸子美少女

孔子有特別重要的思想就是恢復周禮,思想特別保守,等級觀念特別強,極力維護奴隸制。

孔子提倡的禮和荀子提倡的禮有什麼不同

5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提倡的禮是對周朝等級制度的維護,具有保守後退行,具有侷限性;

而荀子認為禮從區分與調節不同人的利慾關係中產生。在治禮的過程中,不能只顧及人的慾望,而要讓物與欲兩者相持而長,在物質的增長和慾望的增長之間保持平衡。

孔子的思想有一些後退性,應為他維護了周朝的愚禮,荀子的思想具有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性,是先進性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最早提出人本思想,荀子將人本思想裡的性惡部分研究地很透徹。

7樓:兆初晴謬美

孔子的思想體系中的禮是同「仁」分不開的。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

」他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德治,打破了「禮不下庶人」的限制。孔子(見孔丘)說,殷因於夏禮,而有所損益,周因於殷禮,而有所損益。由此可知夏、殷時代已有禮。

孔子又說,他能講述夏禮和殷禮,但由於文獻不足,他雖能言之,卻不能「徵之」。也就是說禮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的,不能當作絕對不變的僵化的內容而一味復古。

孟子把仁、義、禮、智作為基本的道德規範,禮為「辭讓之心」,成為人的德行之一。

荀子比孟子更為重視禮,他著有《禮論》,論證了「禮」的起源和社會作用。他認為禮使社會上每個人在貴賤、長幼、貧富等等級制中都有恰當的地位。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不斷的發生著改變和調整。

高壓配電箱與低壓配電箱有何不同之處

高壓配電箱與低壓配電箱不同之處是配電的高壓與低壓的不同。高低壓配電櫃是電力供電系統中用於進行電能分配 控制 計量以及連線線纜的配電裝置,一般供電局 變電所都是用高壓開關櫃,然後經變壓器降壓低壓側引出到低壓配電櫃,低壓配電櫃在到各個用電的配電盤,控制箱,開關箱,裡面就是通過將一些開關 斷路器 熔斷器 ...

男人與女人的不同之處,男人和女人有什麼不同之處啊。

女人發脾氣,那就可愛。男人發脾氣那就可惡。女 眼淚那就柔弱,男人那叫懦弱,女人花男人的錢那是天經地義。男人花女人的錢那叫天理不容。女人找男人只看長相,那是審美,男人找女人去看長相那是好色!正確認識男人和女人,才能更好相處,懂比愛更重要 愛是什麼?愛的含義很廣泛,可以是友情 親情 愛情 其中可能人們最...

《白梅》與《墨梅圖題詩》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1 兩者相同點 1 描寫的物相同 寫的都是梅花。2 表達的手法相同 都是藉助梅花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託物言志。3 梅花的情感相同 都是盛讚墨梅的高風亮節。2 兩者不同點 1 表達自身情感不同 白梅 是寫自己的志趣 理想與抱負,謳歌了為廣大民眾造福的英雄行為及犧牲精神。墨梅圖題詩 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