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宵的風俗習慣有哪些,海南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2021-03-27 13:40:21 字數 3837 閱讀 9269

1樓:qs我還ai你

冬至節-------以農曆廿四節氣中的\"冬至\"為節日。文昌、瓊海等東部地區,此日除在家祭祖外,

宗教信仰--------海南漢族居民有少數人信仰天主教、**教。佛教在民間有一定影響,但佛教僧尼....

土地公誕辰--------農曆二月初二日,主要流行於海南島西部地區。當日以農村(坊)為單位祭祀...

軍坡節 --------海南東北部市縣民間最大規模的祭祀節日。祭祀神為南北朝時期南方女英雄洗太夫人。

樑沙婆節 -------瓊山市鄉村民眾紀念本地樑沙婆神的節日。時間為農曆二月初九至十二日

農事分工習俗 -------海南農村一般是男人幹犁耙、砍山開荒、修渠、趕車等重活,女人幹插秧

種樹習俗-------瓊海農村在種植椰子樹時,講時令,擇吉日,多遷定初一或十五之日種植,名日吉利。

插標記 -------儋州地區,農作物若被牛吃或被盜,主人以現後在田角用樹枝綁上幾片野菠蘿葉

飲食習俗 -------海南島四面環海,中部高山,海鮮、野味、禽畜和果品等十分豐富。

建新宅習俗----- 農村住宅一般是土木結構,正屋\"一\"字3間,中間為廳,左右為房。

生育習俗 -------新媳婦臨產前,孃家要備好嬰兒衣帽、鞋襪等,並請接生婆去看望女兒

壽慶習俗 -------海南島漢族地區老人普遍從61歲開始,每10年為大壽。

婚嫁習俗-------漢區婚姻習俗一般有提親、訂婚、行聘、結婚4個程式。

再婚習俗-------男方喪偶,歷來可以再婚。如青年喪偶,未有子女,再婚時不舉行儀式

童養媳-------經父母作主,送未到婚嫁年齡的女兒給富裕人家作童養媳,男家給女家錢物。

喪葬習俗-------病人彌留之際,兒女為其備棺備壽衣,臨終時為死者剃頭、洗浴、穿壽衣鞋等

舞龍舞獅-------海南漢族地區元宵節及盛大慶典都有舞龍舞獅活動。所舞的\"龍\"多由民間藝人制作。

有關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2樓:面朝大海路途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節「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的地方。

4.元宵節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5.元宵節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

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6.元宵節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

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7.元宵節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8.元宵節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佔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

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農曆的正月十五舉行。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傳說這樣做,本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3樓:吳銘任市

吃湯圓,猜燈謎,逛廟會,魔都就啥都沒傳承下來

4樓:匿名使用者

吃元宵,賞花燈,這兩個是毋庸置疑的,其他的習俗要看各個地方。

5樓:果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呢?

6樓:考山歷雅柔

元宵節也是中國南方的情人節,特別是少數民族,都會在這天定親,約會,對歌,在北方就會吃湯圓,還有一個古老:年」的神話故事,

元宵節的來歷以及風俗習慣是什麼?

7樓:喜腦弓子

節是我國最為傳統盛大的節日,從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各種活動慶祝節日。那麼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和漢武帝有關。

8樓:瀟筱這來

元宵節的來歷: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人們慶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圓之夜。據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燃燈放煙火的習俗就是從這個說法來的。

風俗習慣:

1、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2、觀燈,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

3、逐鼠,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9樓:茶茶xi允在

元宵節的來歷: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司馬遷建立《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志》日:

"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

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主要有猜燈謎、吃元宵、看花燈、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漢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漢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 原指天河 宇宙銀河,詩經 雲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 華夏 或 諸夏 無論是在政治 軍事 哲學 文學 史學 藝術等諸多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漢族自古對各種...

蘭州有哪些民俗習慣,甘肅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一提起家鄉就覺得好親切,好久沒回去了呢。印象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羊皮筏子 羊皮吹滿了氣可以當船 這個季節一定在下沙塵暴。還有一定要吃麵嘍,蘭州本地人做的拉條子超級好吃。最後就是會招待客人喝酒,如果你不喝的化會讓人覺得你沒有禮貌。最重要的就是去蘭州一定要去金鼎吃一碗我們蘭州正宗的牛肉麵,不貴,要5元的就...

回族人有哪些風俗習慣,回族人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1 飲食。以米 面為主,吃牛 羊 雞 魚肉等。逢年過節炸 油香 饊子 等食品。回民很愛喝茶,招待客人時,還要在茶里加上冰糖 紅棗等。清真風味小吃享有盛譽。回族 及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 禁食豬 血液 自死動物等不潔之物和酒,以及 誦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 即非經阿訇屠宰的動物 禽類 其中禁食豬為最嚴格。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