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重要人物和歷史,夏朝 商朝 西周 重要年代 重要事件 重要人物都有哪些?

2021-03-28 03:12:34 字數 4658 閱讀 9306

1樓:鹿

在夏朝享國400多年的歷史裡,有大禹治水、少康失國、夏桀亡國的歷史故事。

一、禪讓制實行

堯帝生前,宣佈賢德的舜為**人,並且讓舜代替他行使管理「天下」的職責。堯帝死後,為了讓堯帝的兒子丹朱繼位,舜就主動離開都城,迴避到南河之南。但是,無論是朝拜天子的諸侯,還是訴訟的諸侯,都不去見丹朱而去見舜,就連謳歌者也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說「這是天意」,於是繼承了帝位。

舜帝生前,宣佈治水有功的大禹為**人。舜帝死後,大禹也像舜讓位給堯帝的兒子丹朱那樣,讓位給舜帝的兒子商均。由於禹治水有功,威望高,諸侯們不同意商均繼位,於是大禹繼位為王。

二、建立九州

成為部族聯盟首領後,大禹將三苗驅趕到丹江與漢水流域,把中國分為九州(即冀、幽、並、兗、青、揚、荊、豫、雍),制定貢賦制度,社會有了進一步分工,交換關係在增加,等級與私有的觀念在人們的腦海中逐漸清晰起來。

這也意味著原始公社已經在逐漸分化,有少數人成為富有者,剝削者。這些人早已實行族內繼承遺產製,自然就發生了部落酋長的世襲制。

三、把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禹帝生前宣佈輔助他治水有功的皋陶為**人,但是皋陶先禹帝而死,於是禹帝又宣佈伯益為**人。禹帝死,伯益繼位,而此時夏部族的勢力已經相當強大,其首領禹的兒子啟不願去朝拜伯益,而是自立為帝,宣佈建立夏王朝。啟可以廢除「禪讓」制,說明私有財產制度在禹時就基本成熟了。

但是,啟繼禹世襲為部落大酋長,破壞了部落聯盟的民主推選制,自然遭到伯益等部落首領的激烈反抗。經過多年戰爭,伯益兵敗被殺。獲勝後,夏啟在鈞臺大宴各地部落首領,以期獲得對其統治地位的認可。

有扈氏對啟破壞禪讓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滿,拒不出席鈞臺之宴。

夏啟大怒,發兵征伐有扈氏,大戰於甘,有扈氏戰敗被滅。由於帝位世襲是一種新制度,這次戰爭的勝利,使得王位世襲制最終得以確立,夏朝的統治也進一步得到了鞏固。

擴充套件資料:

夏朝「開國大宴」不小氣:有羊肉豬肉狗肉雞肉

「開國大宴」吃什麼

既然設宴,就要好酒好菜招呼著。但實在是當時條件所限,在這場開國大宴上,猛男夏啟能拿出手的只有肉和果酒(餐間的野生水果就不說了),甚至是以肉為主食的。四千多年前,在華夏民族還沒有完全進入農耕階段時,由於遷徙帶來的田獵遊牧性質佔了華夏民族經濟的很大比重,因此,吃肉是不成問題的。

近代發現的夏文化遺址的二里頭文化遺存和龍山文化遺址也證明,夏代有牧馬、養馬、養羊的經驗。傳言夏啟征服了叛亂的有扈氏後,還把俘虜罰作「牧豎」,也就是放牧家畜的奴隸,可以想見當時放牧的規模。

吃肉不是問題,關鍵是在當時還沒有豐富作料,還沒有炒、煎、炸等烹飪技術出現的狀況下,肉怎麼吃?史學界根據出土的夏商時代的炊具食器與甲骨文的字形推測,夏商時代吃肉還是以大塊肉為主,肉蒸熟、煮熟或烤熟之後,用銅刀等切割成薄片,蘸醬或其他調料吃。

由此,專家推測,四千多年前的那場宴會上,是以蒸肉、煮肉或者烤肉為主的。肉的品種也較多,有羊、豬、犬、魚、雉,把這些肉蒸熟、煮熟或者烤熟之後,用石刀、陶刀切割成薄片,蘸以肉醬汁和鹽吃。

「開國大宴」喝什麼

肉再好吃,吃多了也噎得慌,因此備點飲料是必需的。

這個飲料就是酒,但跟今天的酒不同的是,當時的酒是水果類發酵之酒,而非糧食類發酵之酒。確切地說,是自然發酵的果酒,純天然、無汙染。

飲食文化學者、河南科技學院教授、河南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常務副祕書長張海林認為,夏啟建朝,華夏民族還沒有完全進入農耕文明時期,沒有那麼多糧食供人類發酵、造酒,用的都是可以採摘的野生水果之類。

張海林解釋,中國之酒源於何時,難以考證。世傳有儀狄(大禹時代之人)造酒之說,或杜康造酒之說,但現在研究認為,酒的發明應該更早。自然界中,有些動物善於在樹洞中儲存桃、李、杏等野果,但總有因故沒來取的情形發生,於是,野果被儲存時間長了,就自然發酵為果酒。

人們發現,山間野猴等吃了這些果酒,就會手舞足蹈(也就是發酒瘋)起來。人們好奇之下也去嘗試,發現口感不錯,就借來一用。所以說,酒的發現、發明,是人類對自然界一個長期的認識和實踐的結果,更是人類的集體智慧的結晶。

順便說一句,由於當時的果酒是純天然發酵的,因此酒精含量較低,把它理解為無任何化學新增劑的純天然果汁飲料可能更為確切。

2樓:匿名使用者

夏朝比較重要的人物有後羿、少康,夏朝存在的時間只有四百餘年,比較重要的幾個人物都出現在夏朝的早期。。

后羿,就是在民間傳說中曾經射殺太陽的英雄,歷史上后羿確有其人,他是東夷族有窮氏的首領。啟死後,太康在五子奪權的較量中勝出,不過作為一個勝利者他並沒有圖精政事,反而縱情於狩獵,最後被后羿利用機會,乘機掌握了夏的政權。

太康死後,他的弟弟仲康繼位,仲康沒有什麼才幹,只是當一個傀儡。仲康死後,他的兒子子相繼位。后羿把相趕下自己當了王。

坐上王位的后羿並沒有吸取太康的教訓,很快也一樣縱情於狩獵,無心政事,最後被臣子寒浞所殺。后羿死後,夏朝中最成功的一位君王少康登上了歷史舞臺。

少康是相的兒子,在逃亡途中得到有虞氏的幫助,組織夏的舊部,積蓄力量,乘寒浞內部混亂出兵打敗了寒浞父子,奪回政權,恢復夏王朝的統治。由於長期的逃亡生活,少康比他的先輩們更加明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在他的努力下,夏朝進入了短暫的輝煌時期,史稱「少康中興」。

夏朝、商朝、西周;重要年代、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都有哪些?

3樓:牙牙的弟弟

夏朝(約前2070-前1600 ),重要事件有:鯀禹治水、塗山之會、九州 、三苗 、皋陶作刑 、鈞臺之享、滅有扈氏、太康失國、后羿代夏、寒浞奪位、少康中興、五十而貢、孔甲亂政、鳴條之戰等。

重要人物有姒啟,姒太康,姒少康,姒桀等。

商朝(約公元前2023年—約公元前2023年),重要事件有:商湯滅夏、景亳之命、伊尹放太甲、伊尹輔政、九世之亂、盤庚遷殷、武丁中興等。

重要人物有商湯、武丁、盤庚、商紂等。

西周(前1046—前771),重要事件有武王克殷、封邦建國、周公輔政、三監之亂、周公東征 、成康之治、昭王南征、穆王西征、昭穆嬉遊、夷王伐戎、犬戎之禍等。

重要人物有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等。

一、事件

1、太康失國

啟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歡飲酒、打獵、歌舞,而疏於朝政。啟死,其子太康繼位,也沉湎於聲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外部四夷背叛。

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后羿看到夏王朝內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獵數月不歸之時,乘機掌握了夏的政權。

太康死後,其弟仲康繼位,仲康勢弱,當了傀儡。仲康死後,其子相繼位。后羿把相趕走,自己當了國王。

2、盤庚遷殷

盤庚遷殷是發生在商朝中後期的一次歷史事件,是指盤庚繼位後,為了挽救政治危機,決定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今殷墟遺址。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在以後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這是因為王族內部經常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

有一次發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同時在統治者之間,對王位的爭奪也十分激烈,有的人說應當父死子繼,有的人說應當兄終弟及。

叔侄之間、兄弟之間為爭奪王位,常常你死我活的鬥爭。他們為私利把國家搞得混亂不堪。就不得考慮遷都的問題。

自盤庚遷都殷後,商族才定居下來不再遷徙。從此,政局穩定,諸侯來朝,商朝遂強盛起來。

3、周公東征

周公東征,是約公元前2023年至公元前2023年周公姬旦(周公旦)為鞏固周朝統治,平定「三監」及武庚叛亂,征服東方諸方國的戰爭。

周武王死後,成王繼位,時年13歲,周公就輔助成王理政。但是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就散佈謠言,說周公要篡奪皇位,與紂王之子武庚糾合,聯絡一批殷商的貴族,並且煽動東夷幾個部落,聯合起兵清君側,史稱三監之亂。

周公力勸召公(周武王的弟弟)支援東征,在召公支援下,周公調動大軍,率軍東征。

在戰爭中,周公團結內部,採取軍事攻勢與政治爭取並舉的謀略,及先弱後強、各個破敵的作戰方略,首先以重兵沿武王伐紂路線,直取朝歌,擊潰武庚所部,攻佔管叔、蔡叔治地,殺武庚、誅管叔、放逐蔡叔,貶霍叔為庶人。

繼之進兵東南,採用先弱後強的方針,先攻徐、淮等九夷。經連續作戰,攻滅熊、盈族17國,遷殷民於洛邑(今洛陽)。

最後才揮師北上攻奄,迫使奄國投降。隨之,蒲姑等國也相繼降服。至此歷時三年的周公東征勝利結束。

二、人物

1、姒少康

姒少康(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又名杜康,姒相之子,夏朝君主。

姒少康的父親姒相被寒浞所殺。姒少康長大後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虞國(今河南商丘虞城縣)任庖正,在此期間釀造出了酒。

虞國君主虞思將其女二姚許配於姒少康,幫助姒少康積極爭取夏后氏遺民。

姒少康志在復國,派間諜女艾於澆,在同姓部落斟灌氏與斟鄩氏的幫助下,與夏后氏遺臣伯靡等人合力,攻滅寒浞,建都綸城(虞城縣西三十五里),恢復了夏王朝的統治。姒少康大有作為,史稱「少康中興」。

2、武丁

武丁(?-公元前2023年),子姓,名昭,商王盤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夏商周斷代工程將武丁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

武丁在位時期,勤於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說及甘盤、祖己等賢能之人輔政,勵精圖治,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得到空前發展,史稱「武丁盛世」。

公元前2023年,武丁去世,廟號高宗,死後由其子祖庚繼位。

3、姬誦

周成王姬誦(公元前1010―前2023年),姬姓,名誦,鎬京(今陝西西安市)。西周王朝第二任君主,周武王姬發之子,母為邑姜(齊太公姜尚之女)。

繼位之時,年紀尚幼,由皇叔周公旦攝政,平定三監之亂。七年之後, 正式親政,營造洛邑、大封諸侯,命令周公東征、編寫禮樂,加強西周王朝的統治。

公元前2023年,因病駕崩,享年五十歲,在位22年。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史稱「成康之治」,成為中國古代史上的一代明君。

有哪些史書記載夏朝歷史的,現存的最早記載夏朝的古籍是什麼

夏朝只是一個傳說 夏朝的存在與否還是有待確認。如果僅以河南的一堆廢土就認定夏朝是一個朝代 這未免也太有中國特色了吧 除了 史記 夏本紀 還有 尚書 馬王堆帛書中的 春秋事語 戰國楚簡中 國語 吳語 左傳 山海經 這個有點兒不靠譜 iii 呂氏春秋 先識覽 淮南子 汜論訓 應該還有,兄弟才疏學淺,不知...

高中生物重要人物的實驗,高中生物 重要人物的實驗

有多糖莢膜 表面光滑的是 s型細菌 有毒 無莢膜 表面粗糙的是 r型細菌 無毒 1.將無毒性的r型活細菌注入小鼠內,不死 2.將有毒性的s型活細菌注入小鼠內,死 3.加熱殺死後的s型細菌注入小鼠內,不死 4.將無毒r型細菌與失活的s型細菌混合注入小鼠體內.死亡 格里菲斯的結論是 在被加熱殺死的細菌裡...

誰有關於中國古代夏朝的歷史文集?從大禹的兒子啟開始,到商湯時

這個很長啊!我也懶得整理了,全部貼上來吧!夏禹之前的禪讓 謂堯在位時舉薦舜作為自己的繼承人。那時沒有父死子繼的習慣,而是選擇賢能之人為自己的 人。傳說中有堯舉舜,舜舉禹,禹舉益的故事。據 墨子 尚賢上 雲 堯舉舜於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 孟子 萬章 記載 舜相堯二十有八載,非人之所能為也 舜大概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