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的哲理一些古詩中蘊含的哲理

2021-03-04 05:56:13 字數 6474 閱讀 9133

1樓:匿名使用者

哲理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備受文學愛好者的青睞。它以質樸的敘述,生動的描寫,精彩的議論,鮮明的形象,通過比喻或象徵等手法,揭示某種人生感悟、社會哲理,促人聯想,啟人心扉。那些哲理名句,常常被人們銘記、徵引,乃至被視為詩文創作的楷模。

世界豐富多彩,哲理詩自然也就多種多樣,諸如自然、社會、人生、理想、愛情、藝術等方面,都有許多優秀的哲理詩,值得我們欣賞和研究。

描寫自然景物的哲理詩最多,也最為人們所熟悉。

諸如王籍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虞世南的「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劉禹錫的「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許渾的「夕雲乍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王安石的「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等。

描寫社會政治的哲理詩,最能表現作者的思想觀點,啟迪深思。

諸如左思的「世胄攝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來非一朝」(《詠史》);

白居易的「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放言》);

曹鬆的「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己亥歲》)等。

描寫人生理想的哲理詩,往往都是詩人的感情宣洩,真切自然,讀了催人奮起。

諸如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

鄭思肖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畫菊》);

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已亥雜詩》)等。

描寫文藝創作的哲理詩,也同樣是異彩紛呈,對人們的寫作很有借鑑意義。

諸如王安石的「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詩》);

陸游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

鄭板橋的「沉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題畫竹》);

張問陶的「敢為常語談何易,百鍊工純始自然」(《論詩絕句》)等。

描寫愛情的哲理詩,也不乏名篇,不過這類作品,大都是藉助比喻或象徵來表現感情的。

諸如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離思》);

劉禹錫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竹枝詞》);

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題》)等。

其實,哲理詩之所以流傳千古,久唱不衰,就在於後人在吟唱引用中賦予了更多更深的意蘊。

下面僅舉幾例,談談與我們學習相關的詩句,以期共同受益。

陶淵明有首《雜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時不我待,要惜時勤讀。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後兩句哲理明顯:只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還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親身實踐。

宋代哲學家朱熹,寫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觀書有感》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首詩把讀書和人的知識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動。再如朱熹的《泛舟》:「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次日中流自在行。」這首詩就想象地把學習中的積累的重要性和作用簡明透徹地告訴大家。

讓我們感受古詩,品味古詩吧: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鼓勵人們不斷追求進步)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歌頌生命力之頑強,教我們面對困境不屈不撓的奮鬥。)

「山外青山樓外樓。」(教育我們不要驕傲,不要自滿。)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告訴人們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所迷惑。)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臨困難,身處絕境,依然相信會有轉機的。)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花開堪折只需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及時努力。)

要懂得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要知道思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要珍惜朋友之誼: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黃沙始到金

2樓:崑崙亂

那樣的古詩多了去了,關鍵你要關於那方面的哲理啊?

3樓:月色冷煙蕪

下次自己先搜一下

一些古詩中蘊含的哲理

4樓:匿名使用者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1、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簡析:蘊含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

2、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龜雖壽》)簡析:發揮主觀能動性,樂觀向上,積極進,將終生有益、無憾。

3、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5樓:匿名使用者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道理:要全面的觀察事物。

6樓:匿名使用者

題目】題西林壁(蘇軾) 【詩詞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

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侷限,置身廬山之外,**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題目】觀祈雨(唐 李約) 【詩詞原文】 桑條無葉土生煙,蕭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耽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 濰縣署中畫竹(清 鄭燮) 【詩詞原文】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哲理】唯物主義認為,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但是人們對同一客觀事物進行思考,卻往往會形成不同的認識和結論。從人的主觀因素來說,主要是由於人們的立場不同,世界觀不同,知識構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詩中描述的祈雨場面就非常鮮明的告訴我們,在階級社會中,由於人們分屬於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階級立場,因而,他們對許多問題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徑庭。我們要正確地認識事物,首先必須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去看問題。

二、聯絡地、發展地看問題 【題目】琴詩(宋 蘇軾) 【詩詞原文】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

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存在著緊密的聯絡。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絡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絡。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係。

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係,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係。前者是**產生的根據,後者則是**產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題目】戲為六絕句(之一) (唐 杜甫) 【詩詞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

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哲理】(1)從事物普遍聯絡的觀點看,任何事物都是一個前後相繼的發展過程,離開了對歷史聯絡的分析,我們不僅無法正確認識昨天的歷史,也無法正確認識今天的是未。割斷歷史、否認聯絡,盲目的嗤笑傳統、否定前人,必然導致民族虛無主義。

(2)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就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斷歷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對前人要採取歷史主義的態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標準去看待和衡量過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的觀點看問題,一方面,要正確分析和區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與非、功與過、精華與糟粕等;另一方面,還要進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7樓:匿名使用者

風力掀天浪打頭,只須一笑不須愁。——楊萬里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詩。一看就知道其哲理所在。

8樓:淡淡清香飄千古

哲理胡秉言

歡樂滋福壽,慈悲靜養心。

愛家身健動,誠友旺財勤。

一些古詩中蘊含的哲理要列出詩句並說出有哪些哲理

9樓:文帝寶寶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1、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簡析:蘊含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

2、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龜雖壽》)

簡析:發揮主觀能動性,樂觀向上,積極進,將終生有益、無憾.

3、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簡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常用來表達一種「想要挽留卻又不能留住」的心態.

或對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這花開花落、燕去燕來.)

4、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楊萬里《過鬆源晨炊漆公店》)

簡析:它蘊涵著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被假象所迷惑的道理.

5、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簡析:借景喻理,說明只有思想永遠活躍,接受種種不同新思想、新知識,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或:人要心靈澄明,就得不斷學習,時時補充新知.)

6、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清朝趙翼《論詩》)

簡析:常用來讚美人才的人才輩出,也用來表示一代新人過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現,長江後浪推前浪.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的必然趨勢」之哲理.

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簡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8、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遊山西村》)

簡析: 歷經「山重水複」讓人懷疑無路可走,卻又意外地呈現出光明前景(或:表現感到困惑時,突然見到希望).

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簡析:勸勉人們努力珍惜青春年華,世間沒有後悔藥.有「失去才知可貴」的哲理.

10、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蘇軾《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簡析:表現作者雖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只要主觀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駐,老當益壯.

11、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的《赤壁》)

簡析:詩中蘊含機遇造人的哲理,且隱含著詩人對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慨嘆之情.

1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陶淵明《飲酒》)

簡析:它蘊含著這樣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囂人境也無\"喧囂\"之感.

1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行路難》)

簡析:堅信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抱負是必能實現的.

1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簡析:闡明事物具有兩重性.

15、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跳樓餞別校書叔雲》)

簡析:詩句最具憂愁、苦悶之意.極欲擺脫,卻又無計可除.有「有新栽花花不發」的意蘊,也告誡人們:酒不解真愁.

16、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簡析:詞句用巧妙地比喻寫\"愁\".寓含一種既無可奈何,又無可解脫的別人不能理解的理趣.

17、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簡析:詩中蘊含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與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曾樓」有異曲同工之妙.

18、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簡析:把對朋友的真摯感情昇華為哲理,寫出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還是近鄰一樣的親近,說明知心朋友是聲息相通的.

1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簡析:前三句,表達了作者曠達胸襟,表現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

後兩句,從「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來的,通過寫明月來表達對人生美好祝願,道盡了千載離人心願的詞句是:

20、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簡析:無論朝代的興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21、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劉楨《贈從弟》)

簡析:只要有堅貞的信念,任何艱難挫折都不會改變節操.

22、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簡析:在一處失去的,將會在別出找出來.

2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無題》)

簡析:常用來比喻教師的工作,被人們用來讚美無私奉獻的精神.

2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簡析:表現了豁達的胸懷和奮發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喻含新事物不斷湧現的理趣.

詩句中所包含的哲學道理一些古詩中蘊含的哲理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做人要清白。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中間四句各用一個典故。第三句用 莊子 齊物論 中莊生夢蝶的故事,莊生,即莊子,戰國時哲學家,據說他曾夢見自己變成蝴蝶,逍遙自在地飛翔,醒後竟...

蘊含哲理的古詩整首

古詩大多是描寫言物抒情寄一身,幾乎沒有整首蘊含人生哲理的,哪怕詩中偶含傳千古的名句,但這些名句中大都是詩人對世事的感概或自己的願望,比如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而另一種比如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或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倒也有些哲理的成分,但不是整首都在講人生哲理的。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我要古詩中的風花雪月整首謝謝,古詩中的風花雪月,我要那種詩詞

1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春曉 2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 觀獵 3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 塞下曲 4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5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 春夜喜雨 7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