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東是什麼意思

2021-03-05 09:18:17 字數 5068 閱讀 9119

1樓:瀛洲煙雨

闖關東的意思:舊時山東、河北一帶的人到山海關以東的地方謀生,叫闖關東。

闖關東的關東具體指的是:具體指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因東三省位於山海關以東,故得名。

闖關東的原因:

1、是內地經過長期的人口增殖,使人口達到飽和,不可能人人有土地種。於是山東、河北一帶的農民為了謀生計,便到地廣人稀的滿人的「龍興之地」去淘金、種地;

2、鴉片戰爭後清**對邊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斷侵蝕黑龍江邊境,清**採納了黑龍江將軍特普欽建議,於咸豐十年(2023年)正式開禁放墾。從此開禁放墾,鼓勵移民實邊,以振興關外的經濟。

2樓:水清木華

「闖關東」僅是指從清朝同治年間到中華**這個歷史時期內,中原地區百姓去關東謀生的歷史。

關東主要指山海關以東,即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四盟市(蒙東源於關東),今泛稱「東北」,明朝俗稱「關東」,清朝稱之為滿洲東三省。

在19世紀,中國黃河下游連年遭災,黃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闖入東北。

19世紀,黃河下游連年遭災,清朝**卻依舊禁關。破產農民不顧禁令,成千上萬的冒著被懲罰危險,「闖」入關東,此為「闖關東」來歷。

擴充套件資料

公元2023年,一場罕見的水災襲擊了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地區。大水沖垮了大運河,漕運不得不改道海上。依靠漕運生存的人們不得不面臨嚴重的生計困難,加上晚清時期的各種苛捐雜稅,進入土地相對遼闊,人煙相對稀少的關外地區,成了當時破產農民的一個自我救贖的主要途徑。

闖關東的人以山東人和河北人居多,從清初到**年間,內地闖關東的人數達到了3000萬人次,多數是因自然災害和戰亂而迫於生計的人們。他們從內地到關東需要克服種種困難,不是飄洋過海,就是跋山涉水。他們鑽山林、涉河流、挨飢餓、鬥野獸、避土匪……突破重重險阻,最終來到關東大地上為了生存而謀生。

3樓:匿名使用者

人們所說的關東,具體指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因東三省位於山海關以東,故得名。迫於日趨沉重的生活壓力和連年不斷的自然災荒,越來越多的山東和河北省農民或泛海偷渡到遼東,或私越長城走遼西,湧向仍在沉睡的東北沃野。

這些移民都是在清廷實行封禁政策的條件下進行的,故稱之為「闖關東」。

4樓:ygj地方的

山海關城東門,界定著關外和關內中原大地,從明清到**期間,以山東、直隸為主的關內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

在19世紀,中國黃河下游連年遭災,黃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闖入東北,數量規模歷史最高。是時,義和團亂,帝國主義乘機瓜分中國,**獲得了東北地區大量特權,而日本經過日俄戰爭,迫使**把特權轉讓給日本。

擴充套件資料:

代表人物

闖關東的浪潮中,湧現了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人物,有正派的英雄,也有具有反派色彩的梟雄。

楊靖宇闖關東的背景是關內的人主動或者被迫到關外闖蕩,楊靖宇同志明顯屬於前者。楊靖宇,河南確山縣人,2023年進入東北組織抗日聯軍,對日軍進行游擊戰,在關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抵抗日本侵略者。

趙尚志趙尚志同志祖籍山東省齊東縣,其祖輩闖關東至遼寧省朝陽縣(今朝陽市),長大後加入了中共組織,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

趙一曼趙一曼同志在四川宜賓出生,在九一八事變之後,進入東北地區,領導工人進行罷工遊行,2023年春,領導游擊隊進行抗日遊擊活動,由於她和趙尚志同姓,游擊隊戰士們一度誤認為他們是兄妹關係。

張作霖張作霖,東北軍大軍閥,是袁世凱之後的三大軍閥之一最高領導人,祖籍河北大城縣,道光年間,其祖輩進入關外,起先移居在盤錦市大窪縣,後在奉天(今瀋陽)定居下來,張學良也在那裡出生。

杜立三杜立三,被稱為「遼西巨匪」,祖籍天津(當時屬於直隸),闖關東時,其父輩移居到遼寧省遼中縣。其作為遼西的一個「巨匪」,不僅僅打劫關外富商,而且打劫**商人,後被張作霖誘殺,闖關東的匪首最終被闖關東的大軍閥殺害。

比起這些具有傳奇色彩的大人物,闖關東的百姓大多顯得平凡無奇,而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晚晴、**),戰火紛飛,災害頻發,每一個闖關東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和經歷。在21世紀的河北、山東、北京、天津等這些當時闖關東的主要發祥地,卻又各自成為了東北人(即舊社會所說的關外人)背井離鄉,到外地發展的主要地區之一。

5樓:水岸菖蒲

闖關東,作為一種社會習俗而被廣泛接受。山海關城東門,界定著關外和中原大地,一關之隔,卻從清朝到**數百年間,從背井離鄉的山東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19世紀,黃河下游連年遭災,滿清**卻禁關令依舊。

破產農民不顧禁令,成千上萬的冒懲罰危險,「闖」入東北,此為「闖關東」來歷。至2023年東北人口僅突破300萬人,比一百年前猛增了七八倍,全國人口達四億多。清末,沙俄侵略東北。

清於2023年在東北區域性馳禁放荒,2023年全部開禁,2023年東北總人口增至1800萬人。**,「闖關東」洪流澎湃,新中國前夕近4000萬人(資料來自《中國人口地理》,張善餘)。 **38年間,山東人闖關東數量達到平均每年48萬人之多,總數超過1830萬,留住的山東人達 到792萬之多,「可以算得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舉」。

因此,現在東北土著居民的先祖大多屬於山東等省份---黃河下游地區的。

闖關東,清入關實行民族等級與隔離制度,嚴禁漢人進入滿洲「龍興之地」墾殖---頒佈禁關令。順治曾告誡滿洲貴族末路退往關東,雍正說「朕夷狄之君」「非中國人」。滿人傾族入關,東北人口劇減,藉口「祖宗肇跡興王之所」保護「參山珠河之利」,長期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

順治開始,滿境分段修千餘公里「柳條邊」籬笆牆---滿洲長城(柳條邊牆、柳牆、柳城、條子邊),康熙中期竣工。從山海關經開原、新賓至鳳城南的柳條邊曰「老邊」;自開原東北至今吉林市北曰「新邊」(《辭海》)。故,在民間有「邊里人」、「邊外人」的說法。

闖關東-山東人-清代分三個時期:(1)、1644至2023年,《遼東招民開墾條例》,規定「招至百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23年間「魯民移民東北者甚多」,許多地區因移民而「地利大辟, 戶益繁息」。(2)、1668至2023年,為維護滿洲固有風俗和保護八旗生計, 康熙七年清廷下令「遼東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對東北實行禁封政 策。

(3)、1861至2023年,鴉片戰爭後清**對邊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斷侵 蝕黑龍江邊境,清**採納了黑龍江將軍特普欽建議,於咸豐十年( 1860)正式開禁放墾。

闖關東,從「流人」到「流民」,到東北「移民社會」 。清初****尖銳,清朝統治者採取了極其殘酷的鎮壓手段。將「造反」者遣送邊陲「煙瘴」之地,山東觸犯刑律者多發配「極 邊寒苦」的東北,這種遣犯史稱「流人」。

山東人是「安土重遷」的典型。人口壓力、天災人禍、 滿清**的政策導向等構成了山東人闖關東的外因。以修築當時的中東鐵路為例,《東北開發史》 引日本人稻葉君山的話說:

「中國苦力,如蟻之集,而勞力之供給地 之山東,更乘機輸送無數勞工出關為之助。是即一千五百餘里之中東 路乃山東苦力所完成,亦非過言也。」 闖關東,東北是外敵侵擾之地,山東人卓絕的鬥爭。

吉林省渾江市《灣溝公社志》記載:「2023年間有一名叫王振邦的農民, 原籍山東,因逃荒攜妻及長女一家流落於西川一帶。2023年日軍侵佔 東北,王振邦與山東老鄉聚義百餘人抗日,2023年末,他們與日軍大小戰事三四次,其中第二次戰績最佳,日軍死傷慘重,義軍為日軍所 膽寒。

」闖關東,由於東北為流放地,禁墾,邊牆西為蒙古貴族駐牧地。但覆滅的滿清殖民**無力阻擋歷史潮流,滿清二百多年殖民統治,倒促進了滿蒙漢等族的大融合,即使「滿**立」運動、「偽滿洲國」等歷史滄桑,都沒能改變滿洲人成為中國的滿族人。山東聖人之鄉心態鄉土意識淡化,冒險精神增強最,促使流民春往冬歸轉變為在東北紮根。

辛亥革命東北幾千萬關內漢人回到中國懷抱,「以至於人文地理學地圖表明該地區完全是中國人的」(《草原帝國》,法國,勒內.格魯塞)。

闖關東,是悲壯的歷史,是一次移民壯舉。存在特定的「闖關東」路線、存在「闖關東」的特定背景。因此,闖關東是一種社會歷史移民現象,有自發的客觀因素,有內在的政治影響深度。

「山東人闖關東實質上是貧苦農民在死亡線上自發的不可遏止的 悲壯的謀求生存的運動。」日本人小越平隆2023年在《滿洲旅行記》 中記載了當年真實的歷史畫面:「由奉天入興京,道上見夫擁獨輪車 者,婦女坐其上,有小兒哭者眠者,夫從後推,弟自前挽,老媼拄杖, 少女相依,踉蹌道上,丈夫罵其**,老母喚其子女。

隊隊總進通化、 懷仁、海龍城、朝陽鎮,前後相望也。由奉天至吉林之日,旅途所共 寢者皆山東移民...」。

作為世界第一的大民族---漢族,幾百年來人囗壓力就使漢人不斷向周邊擴散:走西囗、下南洋,內蒙古和新疆也成為漢人移民地。那麼,闖關東便成了人口與經濟的平衡學。

闖東關文化

十九世紀中葉,虛掩的山海關大門敞開,流民潮湧,洶湧澎湃。人是文化、資訊的載體,人的流動實際上就是文化的流動。「闖關東」浪潮疊起,意味著中原文化向關東地區大規模挺進,文化交流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如果說「閉關」時代的文化交流表現為中原文化對滿洲固有文化的「侵蝕」,受到「封禁」的人為干擾,那麼,在開放的歷史條件下,中原文化迅速在關東地區擴散,「喧賓奪主」了。

「對絕大多數的山東移民來說,東三省無非是山東省的擴大」。

山東村、河北村等在關東的「複製」,實際上就是中原文化的平面移植,加上人數佔絕對優勢,他們有充分理由保持齊魯文化或燕趙文化,所謂「聚族而居,其語言風俗一如舊貫」即是。他們可以不必改變自己,削足適履,去適應當地的社會風俗、宗教信仰,使用當地的語言文字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同樣是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趙中孚在論及「闖關東」的意義時說過這樣一段話:

「社會意義上,東三省基本上是華北農業社會的擴大,二者之間容有地理距離,但卻沒有明顯的文化差別。華北與東三省之間,無論在語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家族制度、倫理觀念、經濟行為各方面,都大同小異。最主要的,是東三省移墾社會成員,沒有自別於文化母體的意念。

」面對齊魯文化、燕趙文化的撲面而來,關東文化不可能沒有絲毫戒心,也不可能沒有「土客」矛盾產生,如《黑龍江述略》載:「而僱值開墾,則直隸、山東兩省為多。每值冰合之後,奉吉兩省,通衢行人如織,土著頗深惡之,隨事輒相欺凌。

」遼寧安廣縣也是一個例子,《安廣縣鄉土志》記載:「縣屬未經設治以前,蒙古未諳耕種。徒資牧養,一片荒蕪。

嗣經漢民來境墾種,公旗得獲租利。然因族類各異,言語不通,情意未能浹洽,蒙古多欺凌之,……迨光緒三十年,奏準委員勘荒,招戶領地。客民聞風而至,……蒙古亦漸事稼穡。

」另據調查資料說:「在東北山東人很多,十有

八、九,有的幾輩以前就去了。有時小孩子們打仗,生在東北的孩子罵山東剛去的孩子為『山東棒子』。家人出來就揍那罵人的孩子,說:『你爺爺也是山東人』。」

參考資料

關於《闖關東》的感受,看闖關東後的感受

闖關東中激發了我們堅持不懈,敢闖敢拼的奮鬥精神.熱愛祖國的理想,以及對生活的充滿希望.我看了,並且看了兩遍.ls強悍阿。我的感受 做人不看闖關東,讀盡詩書也枉然。看闖關東後的感受 這個電視我全看了,我第一感受是,人要明白是為了什麼而活著,為吃為穿是表面。為的是別人,為的是骨氣。哈哈。我挺喜歡鮮兒的。...

《闖關東》龜田一郎最後下場是什麼

朱家老爺因為煤礦的事生氣病倒了,加上老太太的一碗打滷麵的感化,一郎十分後悔幫助森田的事,最後把告倒森田的證據交給了傳傑,朱家人擔心一郎的安慰,到處尋找他的下落,最後秀兒在家裡發現一郎已經悔恨自殺了,秀兒悲痛欲決,朱家都原諒一郎了.所以最後他是自殺了。簡單說一下 朱家老爺因為煤礦的事生氣病倒了,加上老...

為什麼闖關東中,朱家兒子都不敵朱開山

因為朱開山,在家裡是頂樑柱,有擔當,講誠信。對孩兒他娘很好,不仗著自己是一家之主壓著孩子他娘。對孩子,他是一直教育他們要講誠信,讓老二娶秀兒而不讓他和鮮兒成親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說到底還是他講誠信放在第一位。但是朱開山的三個兒子或多或少的都有不少的缺點,老大貪勸愛財,幾度插手山河煤礦。老二倔而愛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