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為什麼鄉愁比喻成「郵票」「船票」

2021-04-09 07:42:20 字數 2175 閱讀 4046

1樓:簫灑舞劍

因為「郵票」傳遞母子之愛,「船票」連線夫妻之情,這樣寫表達了他對統一後親人團聚的渴望。

鄉愁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的《鄉愁》裡,詩人為什麼把鄉愁比喻成郵票和船票?詩人又為什麼把鄉愁比喻成墳墓和海峽?

2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把無形的鄉愁比喻化為四種事物,可見作者愁思之重.小時候,作者將鄉愁寄託在給家人的書信裡,所以將鄉愁比喻為郵票;長大後,作者和家人分居兩地,很難與家人相見,於是將鄉愁寄託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鄉愁比喻為船票;後來,母親去世,作者與母親再也不能見面,於是作者就將愁緒比喻為墳墓;現在,由於人為的原因,海峽兩岸的同胞不能團聚,作者將自己的鄉愁比喻為臺灣海峽,表達了他期盼祖國大同的強烈願望。

3樓:劍園春雪

小時候,作者將

鄉愁寄託在給家人的書信裡,所以將鄉愁比喻為郵票;長大後,作者和家人分居兩地,很難與家人相見,於是將鄉愁寄託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鄉愁比喻為船票;後來,母親去世,作者與母親再也不能見面,於是作者就將愁緒比喻為墳墓;現在,由於人為的原因,海峽兩岸的同胞不能團聚,作者將自己的鄉愁比喻為臺灣海峽,表達了他期盼祖國大同的強烈願望。

4樓:抓吥住緈褔

郵票(小)——母子深情(綿長) 船票(窄)——夫妻恩愛(厚重) 墳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峽(淺)——思鄉哀愁(綿綿無盡)

5樓:幸運

6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 =溼人溼地時候什麼都能聯想到一起,當他們不溼的時候,自己都不知道寫的是啥= =。

詩人為什麼把鄉愁比喻成郵票,船票

7樓:溪邊品茗

是余光中的詩吧?

因為他在臺灣,想念大陸

而郵票可以是他的思念到達大陸

船票是登船來大陸的憑證。。

但是他都沒有,只能呆在臺灣,所以就把鄉愁比作是郵票船票!

8樓:天天下雨的天空

你好!這是把鄉愁具體化、形象化具體化的表現。

2.詩人為什麼把鄉愁比喻成「郵票 「船票

9樓:

因為這幾個生動形象的比喻使這首詩更加生動形象具體,同時也意味深長。

望採納!

詩人為什麼把鄉愁比喻成郵票船票

10樓:睡不著和好無聊

小時候,作者少小離家,與母親書信往來,鄉愁寄託在小小的郵票上;長大後,為生活奔波,與愛人聚聚離離,船票成為寄託鄉愁的媒介

詩人為什麼把鄉愁比喻成郵票,船票

11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要貼郵票寄信?為什麼要買船票回家?都是因為有「鄉愁」的緣故!懷念故鄉的親人!少不了郵票、船票!

12樓:初昕醬

漂泊在外啊,這些都是回去的關鍵物。

詩人為什麼把鄉愁比喻成「郵票」「船票」

13樓:

詩人從親歷的生活中選取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專物象來寄寓情感,屬這種取象看似平常,卻蘊涵飽滿的詩情 :

郵票(小)——母子深情(綿長)

船票(窄)——夫妻恩愛(厚重)

墳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峽(淺)——思鄉哀愁(綿綿無盡)

詩人為什麼把鄉愁比喻成"郵票""船票

1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很多城市都是沿河而建,回家鄉也就常常是買票坐船。

以前沒有**的時候,與家人通訊都靠貼郵票寄信。

由這兩點來看,郵票和船票便很容易引申為家鄉的聯絡之物,因此鄉愁便通過船票和郵票有了寄託,有了代替。

鄉愁以詩中,詩人抓住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這四種唔像表達內心情感

鄉愁四個階段即 小時候 長大後 後來 現在。小時候的母子分離 長大後的夫妻分離 後來的母子死別 現在的遊子與大陸的分離。啊昇華既渴望祖國的統一!余光中的詩 鄉愁 一詩中,郵票 船票 墳墓 和 海峽 這四種物象各表達了怎樣的內心情感?郵票,是說詩人把鄉愁寫成信,所以比喻成郵票.船票,是說作者和家人分居...

鄉愁中為什麼用郵票 船票 墳墓 海峽來表現鄉愁

1 因為郵票 船票 墳墓 海峽都代表了思念和距離,這距離越來越遠,越來越不可觸控,思念越來越無法寄託。這四組詞,把本是一個非常抽象的 鄉愁 物化了,通過 託物寄情 取得了真切的藝術效果。2 鄉愁寄託在書信裡,所以將它比為郵票 長大後,作者和家人分居兩地,很難與家人相見,於是將鄉愁寄託在回鄉的船上,所...

詠柳,詩人把柳葉比喻成什麼,把柳枝比喻成什麼,還把什麼比喻成什麼

詠柳 中把柳葉比喻成 碧玉 把柳枝比喻成 絲絛 還把 春風 比喻成 剪刀 整棵柳樹應該是比喻成碧玉的.把柳葉比作 碧玉 把柳枝比作 絲條 賀智章的詠柳把柳樹比喻成什麼把柳條比喻成什麼 賀知章的 詠柳 柳樹比喻成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把柳條比喻成美人的裙帶。詠柳 柳枝詞 唐代 賀知章 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