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為何迅速崛起

2021-04-10 06:55:20 字數 1240 閱讀 4166

1樓:大袖遮天

除了倒幕運動 以及明治維新以及其帶來的一系列教育軍事改革之外,我們還要注意到當時國際或者說亞洲的社會大背景:當時同樣也有維新的中國為什麼沒有崛起,主要是當時列強的侵略重心在中國,日本本來資源就少,市場也由於地域限制也狹小不能滿足列強的要求,所以面對的外來的侵略就少,有利於本國工商業的發展;還有日本的本國的資本主義發展的比較徹底,為本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以及改革提供群眾基礎;還有日本本國的調節機制本身就不發達,一旦遇到阻礙本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事物,首先想到的就是推翻這種體制,有利於本國企業的發展。

2樓:手搬葫蘆

日本搞明治維新,中國搞洋務運動,二者開始的時間差不多一致,但是日本成為強國,中國仍然被欺凌。有這麼幾個原因:

1、日本在進行明治維新後,大力發展資本主義。最主要的是扶植私人企業,而中國的很多企業都是朝廷官辦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私人企業是日本的經濟首先進行了變革,走向了工業時代;而中國的企業是官辦的,很多都是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沒有擺脫農業社會。

2、日本有長期的虛君傳統,便於接受西方思想和體制。中國的洋務運動一直沒有圍繞著君王至上來進行。日本有憲法,憲法確定了社會的各種關係,有問題看憲法。

中國是皇帝太后說了算,犯錯了怎麼收拾要看老佛爺的心情,可殺可不殺。日本改變了政治的根本制度,學習西方進行了議會制度,引入了選舉制。中國依然使用原有封建極權制度。

3、日本由於長期的**,各個藩的百姓都只知道自己是水戶藩、薩摩藩的,不知道自己是日本國人,國家的概念很淡。而且日本過去等級觀念森嚴,當官的必須是武士階層,農民、商人是不能做官的。不像中國有科舉可以從農民變為做官的。

日本過去,你家是武術,代代都是武士;你家是農民,再有錢也是農民,見著武士要下跪,要避免,要有禮貌,否則武士拿刀就殺了農民,而且不受法律制裁。明治維新後,日本百姓首次有了「國」的概念,百姓被稱為「國民」,日本不總說國民偶像之類的話嘛。而這個「國」對「國民」也給了很大的優惠,隨便是什麼人,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做官,可以進入上流社會,這是很誘人的。

這個改變讓很多人能夠得到實惠,所以國民擁戴國,國愛國民,形成了良性迴圈。

以甲午戰爭為例,日本戰死的都進行靖國神社,被當做「神」永遠供奉,家屬永遠光榮。而大清的北洋水師,由於是敗軍,沒有受到國家的任何表彰撫卹,反而很多人因為兵敗辱國受到**,受到懲罰。這就是國與國的差距,可想而知,一些浴血奮戰的海軍將士,拼命保衛國家,就是戰敗了也是好漢,可是朝廷既沒有撫卹,也沒有表彰,對將士進行了解散處理,對幹部進行追究責任處理。

這樣造成了,國民不再對國有熱愛。而日本,為國戰爭可以得到國家的獎勵和表彰,正面激勵的國民。

日本明治維新的歷史意義,日本明治維新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有利方面,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於資本主義強國之列。但是在不利方面,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舊制度殘餘 軍國主義色彩濃厚,它強大起來後,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日本明治維新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1 明治維新推動了日本社...

簡述明治維新的歷史背景,簡述日本明治維新的背景 內容及影響。

明治維新的背景是什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 日本明治維新的背景 在19世紀的亞洲,日本處於最後一個幕府 德川幕府時代,掌握大權的德川幕府實行的苛政,激起了大量農民的起義。同一時期,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開始出現資本主義性質的家庭手工業或手工工場。作坊內出現了 僱用工人 制,即資本主義生產關係...

日本明治維新在軍事方面採取了什麼措施為後來的發展產生了什麼影

政治方面 1 廢藩置縣 作用 消滅了封建割據,加強了 集權 2 廢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權。2 經濟方面 大力進行改革,發展資本主義經濟。1 改革土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2 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大力發展近代資本主義工商業。作用 為日本近代化工業迅速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3 軍事改革 1 內容 實行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