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古建築的故事,有關都江堰的故事

2021-05-02 06:42:35 字數 6297 閱讀 7547

1樓:戢之桃

歷史事件

李冰建立都江堰

秦昭王后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間(約公元前276~前251年),在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前人治水經驗的基礎上,精心選擇在成都平原頂點的岷江上游幹流出山口處作為工程地點,團結和組織西蜀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奮鬥,終於在公元前256年前後建成都江堰。實踐證明,歷2000多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地理位置優越、合理,工程佈置適合自然規律,分水堤、溢洪道、寶瓶口三項工程相互制約、相輔相成,聯合發揮引水、分洪、排石輸沙的重要作用。都江堰至今仍然發揮著巨大的效益。

司馬遷考察都江堰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馬遷奉命出使西南時,實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記·河渠書》中記載了李冰建立都江堰的功績。後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離堆處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紀念。

張陵傳道青城山

東漢順帝時(公元126~144年),張陵從洛陽越秦嶺到鶴鳴山修道,漢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來青城山結茅傳道。張陵在青城一帶山區傳道13年,漢桓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頂。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發祥地,常道觀被稱為「仙都眾奧之妙,福地會昌之域,張天師羽化處焉」。

歷代龍虎山的天師多來青城山朝拜祖庭,為漢天師張陵掃墓。

諸葛亮設兵護堰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為農業之根本、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徵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進行經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馬可·波羅遊歷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間(公元1264~2023年),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從陝西漢中騎馬,行20餘日抵成都,遊覽了都江堰。後在其《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說:「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魚,船舶往來甚眾,運載商貨,往來上下游。

」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2023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來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讚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無與倫比。曾於2023年在《李希霍芬男爵書簡》中設專章介紹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詳細介紹給世界的第一人。

2023年,李希霍芬稱讚"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修建成灌馬路

成都到灌縣公路於2023年動工,從灌縣一端建成2公里「示範路」即告停止。2023年,四川省督理委林火良青為總辦,改官辦為官商合辦,2023年全線建成,2023年1月1日通車。是四川省第一條公路。

創辦合資企業

1919~2023年,灌縣人姚寶姍在小金縣長卸任後,集會省中經營界人士,與法國**教士謝安道合資,興辦森茂伐木公司。公司以灌縣為基地,在理番(今阿壩州理縣)等地砍伐大山原木,加工成方料,經小溝入岷江漂運至灌縣紫坪鋪收漂,再紮成大筏,水運成都銷售,獲利甚巨。是為都江堰市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2樓:匿名使用者

李冰建立都江堰

秦昭王后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間(約公元前276~前251年),在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前人治水經驗的基礎上,精心選擇在成都平原頂點的岷江上游幹流出山口處作為工程地點,團結和組織西蜀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奮鬥,終於在公元前256年前後建成都江堰。實踐證明,歷2000多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地理位置優越、合理,工程佈置適合自然規律,分水堤、溢洪道、寶瓶口三項工程相互制約、相輔相成,聯合發揮引水、分洪、排石輸沙的重要作用。都江堰至今仍然發揮著巨大的效益。

司馬遷考察都江堰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馬遷奉命出使西南時,實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記·河渠書》中記載了李冰建立都江堰的功績。後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離堆處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紀念。

張陵傳道青城山

東漢順帝時(公元126~144年),張陵從洛陽越秦嶺到鶴鳴山修道,漢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來青城山結茅傳道。張陵在青城一帶山區傳道13年,漢桓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頂。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發祥地,常道觀被稱為「仙都眾奧之妙,福地會昌之域,張天師羽化處焉」。

歷代龍虎山的天師多來青城山朝拜祖庭,為漢天師張陵掃墓。

諸葛亮設兵護堰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為農業之根本、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徵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進行經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馬可·波羅遊歷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間(公元1264~2023年),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從陝西漢中騎馬,行20餘日抵成都,遊覽了都江堰。後在其《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說:「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魚,船舶往來甚眾,運載商貨,往來上下游。

」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2023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來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讚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無與倫比。曾於2023年在《李希霍芬男爵書簡》中設專章介紹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詳細介紹給世界的第一人。

2023年,李希霍芬稱讚"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修建成灌馬路

成都到灌縣公路於2023年動工,從灌縣一端建成2公里「示範路」即告停止。2023年,四川省督理委林火良青為總辦,改官辦為官商合辦,2023年全線建成,2023年1月1日通車。是四川省第一條公路。

創辦合資企業

1919~2023年,灌縣人姚寶姍在小金縣長卸任後,集會省中經營界人士,與法國**教士謝安道合資,興辦森茂伐木公司。公司以灌縣為基地,在理番(今阿壩州理縣)等地砍伐大山原木,加工成方料,經小溝入岷江漂運至灌縣紫坪鋪收漂,再紮成大筏,水運成都銷售,獲利甚巨。是為都江堰市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有關都江堰的故事

3樓:阿沾

1、司馬遷考察都江堰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馬遷奉命出使西南時,實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記·河渠書》中記載了李冰建立都江堰的功績。後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離堆處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紀念。

2、諸葛亮設兵護堰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為農業之根本、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徵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進行經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3、李二郎降惡龍傳說

傳說,古時的岷江中惡龍為害,李冰的兒子二郎帶領海山七聖去降龍。一場鬥惡下來,七聖和獵狗哮天犬全部戰死,惡龍也身負重傷向南逃去。二郎追到青城山,不見了惡龍的蹤影,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遇到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知道他是李冰的兒子,為了促住惡龍來到此地,就對他熱情接待,燒好了麵條請他吃飽肚子。不久,化作人形的惡龍也來到老婆婆的家,向老婆婆乞求食物充飢。

老婆婆一眼就看出這是一條惡龍,也煮了一鍋麵條讓它吃,誰知,麵條到了惡龍的肚子裡,都變成了帶鐵鉤的鏈條,將惡龍從肚子裡鎖起來,使它不得不束手就擒。至今,青城山下還有李二郎坐過的」屁股印「,和惡龍打滾的「滾龍槽」這兩處遺蹟。

4、馬可·波羅遊歷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間(公元1264~2023年),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從陝西漢中騎馬,行20餘日抵成都,遊覽了都江堰。後在其《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說:「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魚,船舶往來甚眾,運載商貨,往來上下游。

」5、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2023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來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讚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曾於2023年在《李希霍芬男爵書簡》中設專章介紹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詳細介紹給世界的第一人。2023年,李希霍芬稱讚「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2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都江堰風景區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巖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2023年8月13日,加拿大薩斯**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9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執理會全體會議上公佈了2023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其中中國的都江堰等4個專案全部申報成功。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原灌縣)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市區約50公里,距離青城山風景區20公里。

都江堰市屬中**帶季風溼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5.2℃,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米,年均無霜期280天。這裡四季分明,夏無酷暑,最熱的7、8月份平均氣溫為24℃左右,平均最高氣溫僅28℃。

冬無嚴寒,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為4.6℃,平均最低氣溫在1℃左右。

4樓:尚誠慧品

李冰是我國戰國時期傑出的水利工程學家,在秦國負責興建過幾個大的工程,由此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一天李冰被召進宮中,昭王對他說:「現在蜀郡缺人,朝廷打算派你去做太守,可那裡併入我們秦國不久,人心不定,不知你會用什麼方法去統治?

」李冰說:「我沒有什麼靈丹妙藥,但我相信只要你一心想著老百姓,為他們造福,他們就會支援你。」

昭襄王對李冰的回答很滿意。於是就派他到蜀郡去做太守。

李冰到蜀郡後,立即著手瞭解民情。他看到成都平原廣闊無邊,土地肥沃,卻人煙稀少,非常貧窮。開墾的田地也不多。

他很納悶,就問當地的百姓,一位老人指著貫穿成都平原的岷江告訴他:「就是因為這條害人的河,從我小時候記事起就年年氾濫,不光莊稼顆粒無收,連村莊都要整個整個的被淹沒。大人要晚來幾年,恐怕連人也要搬完了。

」李冰恍然大悟。他決心要征服這條河流,為當地的老百姓謀福。

他先對岷江流域進行了全面考察,幾次深入高山密林,追蹤岷江的源頭;不畏長途跋涉,沿江漂流,直達岷江與長江的匯合處,掌握了關於岷江的第一手材料。他發現岷江在發源地一帶,沿江兩岸山高谷深,水源豐沛,水流湍急;而到了灌縣,地勢一下變得平坦,水無遮攔,往往沖決堤岸;從上游挾帶來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積在這裡,抬高河床;特別是在灌縣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壘山,阻礙江水東流,每年夏秋洪水季節,水流無處排瀉,常造成東旱西澇。這些都是成都平原水害頻繁的主要原因。

李冰想,要消除水患就必須在平原上廣修渠道,一則可以瀉洪,一則可以灌溉,發展生產;而要使水能灌入渠中,又必須鑿開玉壘山,使岷江的水能夠東流。

經過周密策劃,李冰決定先從玉壘山開始。他親自帶領指揮民工在玉壘山鑿開了一個二十米寬的口子,叫它「寶瓶口」。然後在江心用構築分水堰的辦法,把江水分做兩支,逼使其中一支流進寶瓶口。

堤堰前端開頭猶如魚頭,所以取名叫「魚嘴」。它迎向岷江上游,把洶湧而來的江水分成東西兩股。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東股的叫內江,是灌溉渠系的總乾渠,渠首就是寶瓶口。

他還親自規劃、修建許多大小溝渠直接寶瓶口,組成了一個縱橫交錯的扇形水網。這是都江堰的主體工程。

後來,為了進一步控制流入寶瓶口的水量,在魚嘴分水堰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飛沙堰」溢洪道。當內江水位過高的時候,洪水就經由平水槽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可充分保障灌區免遭水淹。同時,由於流入外江的水流的漩渦作用,還有效地衝刷了沉積在寶瓶口前後的泥沙。

這些輔助設施使都江堰成為一個巨集偉而縝密的系統工程。

李冰為此耗盡了心力,可他還不滿足。他還為工程的維護和長久的使用作了考慮,制定了一系列維修和監控辦法,有的至今還為人們所沿用。都江堰建成後,使得成都平原杜絕了水患和旱災,生產迅速發展起來。

除都江堰外,李冰在蜀郡還主持興辦了其他一些水利工程。如在沫水(又名青衣水),李冰組織百姓開鑿河心中的山岩,整理水道,便利了航行。他還對管江、汶井江、洛水進行過疏導。

在廣都主持開鑿了鹽井。這些都為開發成都平原、發展農業生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由於李冰一心為百姓謀福利,李冰千百年來一直受到四川人民的崇敬,被尊稱為「川主」,四川各地還修有「川主祠」,表達了百姓對他的懷念。

1.都江堰是當今世界年代久遠、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它不僅是中國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蹟,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

它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洩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都江堰含渠首工程和灌區兩大部分。

2.渠首工程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1千米處,它是灌區的中樞保護面積231.5公頃。

都江堰能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就是渠首位置選址科學,工程與地形條件配合巧妙,乘勢利導,因時制宜,相互制約,相輔相成,具有佈局合理,科學系統的完整性。渠首工程選在成都平原頂端,海拔726米,為全灌區制高點,它接納了岷江上游豐富而穩定的水資源。渠首工程由魚嘴分水堤、寶瓶口引水口、飛沙堰溢洪道三大主體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組成。

它是一個分流引水,溢洪排沙相結合的生態系統工程。

形容「都江堰」的句子有哪些,形容都江堰的句子

1 清人呂元亮的 都江堰 齧山噴怒雪,壘石臥寒雲。禹績真堪補,雙流此地分。2 清人吳文錫 都江堰 龍是何年伏,江流滾滾來。神功名永著,山勢斧分開。作堰敢辭瘁,慰農愧少才。眷言秦太守,一步一低迴。3 陸游 十二月十一日視築堤 江水來自蠻夷中,五月六月聲摩空。巨魚穹龜牙須雄,欲取闤市為龍宮。橫堤百丈臥霽...

都江堰風景區的安瀾索橋簡介,都江堰 安瀾索橋觀後感作文460字

安瀾索橋又名珠浦橋,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區西北約2公里的岷江上。清嘉慶八年 1803 重建。邑人何先德倡建索橋時,以木板為橋面,旁設扶欄。兩岸行人可安渡狂瀾,故更名安瀾橋。建橋時其妻楊氏出力不少,民間又稱其為 夫妻橋 原長320米,現長280米,以木排為板,石墩為柱,承託橋身 又以慈竹扭成的纜繩橫架江...

都江堰中學怎麼樣,都江堰南山中學怎麼樣

都江堰中學是一所省重點中學,非常優秀。四川省都江堰中學創辦於1928年,始名灌縣縣立初級中學。1959年列為原溫江地區重點中學,1988年更名為今名。1990年晉升為省重點中學,1994年命名為成都市文明單位,1998年命名為省級校風示範學校。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狠抓教學管理,始終保持了省重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