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古文裡怎麼解釋,「足」在古文裡有哪些解釋?

2021-05-02 06:51:11 字數 5763 閱讀 3298

1樓:匿名使用者

奪duó

《動》(會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飛的鳥,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這隻振翅欲飛的鳥,眼看著就要從手中失脫掉。本義:喪失)

同本義 [lose]

奪,手持隹失之也。——《說文》

給奪慈仁。——《禮記·仲尼燕居》。注:「猶亂也。」

精氣奪則虛。——《素問·通評虛實論》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勿奪農時。——《荀子·富國》

又如:奪宗(始封的國君被尊為諸侯以後,除去原來宗子的名分);奪氣(喪失了膽量和勇氣);奪魄(精神喪失而無生氣);奪膽(喪膽);奪彩(失出光彩)

強取 [seize;rob]

奪,取也。——《玉篇》

人奪女妻而不怒。——《左傳·文公十八年》

奪其印符。——《史記·淮陰侯列傳》

奪攘矯虔。——《書·呂刑》

秦王度之,終不可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奪轉(奪得);奪勸(一邊勸一邊奪拿);奪情(皇帝特許某些有親喪的官僚不守孝,或者未滿守孝期者復取。意思是奪去了他的哀思之情);奪席(奪取他人的席位)

用力衝開,衝出 [force one's way]。如:奪門(破門,奮力衝開門);眼淚奪眶而出

競先取得 [win]

被澤徒深厚,慚無奪錦才。——高啟《謝賜衣》

又如:奪高產;奪魁(奪取第一);奪卻(奪去;佔去);奪衣(奪袍。喻在詩文競賽中獲勝);奪錦(奪取錦標)

剝奪;削除 [deprive]

脅服奪(罷免)其官。——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又如:奪褫(剝奪);奪爵;奪休(舊指女方提出離婚);奪俸(官吏犯罪,被罰扣薪餉)

2樓:月似當時

奪duó

①《動》強取。《陳涉世家》:「廣起,奪而殺尉。」

②《動》剝奪;削去權力。《左傳·桓公五年》:「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

③《動》失去;喪失。《齊桓晉文之事》:「百畝之田,無奪其時。」

④《動》亂。《書·舜典》:「八音克諧,無相奪倫。」

3樓:叮冬剛

有壓倒的意思吧?如氣為之奪

「足」在古文裡有哪些解釋?

4樓:匿名使用者

1、支撐器物的腳 [leg]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白話釋義:鼎足折斷,蓋公美味佳餚。

2、充實;完備;足夠 [enough;complete;ample]

國無九年之畜曰不足。——《穀梁傳·莊公二十有八年》

白話釋義:國家沒有九年的儲備積累是不足夠。

3、富裕的 [prosperous]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賈誼《論積貯疏》

白話釋義:百姓衣食不足而不能治是自古至今還不曾聽說過。

4、使滿足 [satisfy]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白話釋義:色彩不夠。

組詞如下:

足下、手足、知足、足跡、充足、涉足、鼎足、插足、足月、補足、足以、高足、遠足、足見、豐足、長足、足夠、廁足、跌足、足赤、躡足、赤足、立足、饜足、十足、腕足、纏足、自足、不足、平足、

擴充套件資料

字形演變

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足,人之足也。在下。從止口。凡足之屬皆從足。

白話版《說文解字》:足,人的下肢,在人體的下部。字形採用「止、口」會義。所有與足相關的字,都採用「足」作邊旁。

組詞解釋:

1、足下:古代下稱上或同輩相稱的敬詞。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三章:「餘與足下俱系北大同學,而令戚又系餘之同鄉,彼此素無仇隙。」

2、手足:手和足。

郭小川 《青松歌》:「咱們 小興安嶺 的人啊,與青松親如手足!」

3、知足:謂自知滿足,不作過分的企求。

茅盾 《尚未成功》:「你從前教書的時候不是時時刻刻想望著眼前這樣的生活麼?現在弄到了,你倒又不知足!」

4、足跡:亦作「 足跡 」。腳印;行蹤。

夏之栩 《片斷的回憶》:「他們的足跡踏遍了 沙灘 周圍的大街小巷。」

5、鼎足:鼎有三條腿,比喻三方面對峙的局勢。

5樓:

1、腳,腿,足下(對對方的敬稱)。

2、器物下部的支撐部分,鼎足,碗足。

3、充足,足夠,富足。

4、足以(多用於否定式),不足為憑。

5、夠得上某種數量或程度。

讀音:zú

釋義:腳:足下(對對方的敬稱)。

組詞:足以、足球、足月、滿足、微不足道

造句:1.這些足以感動我了。

2.我想踢足球。

3.孩子足月了。

4.我很滿足。

5.這些對於我微不足道

奪的古文意思和今意

6樓:湘的小號

奪的文言文釋義:①《動》強取。《陳涉世家》:「廣起,奪而殺尉。」

②《動》剝奪;削去權力。《左傳·桓公五年》:「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

③《動》失去;喪失。《齊桓晉文之事》:「百畝之田,無奪其時。」

④《動》亂。《書·舜典》:「八音克諧,無相奪倫。」

奪的現代解釋:

1.搶,強取:搶~。掠~。巧取豪~。強(qiāng)詞~理。

2.爭先取到:~得最後勝利。~魁。~冠(guàn)。

3.衝開:~門而出。

4.喪失,削除:剝~。褫~(剝奪)。~志(改變志向或意願)。

5.晃動:光彩~目。

6.決定如何處理:請予裁~。

7.漏掉(文字):第八行~一字。

古文解釋

7樓:大海的居民

老馬識途:《韓非子.說林上》說,管仲跟隨齊桓公攻打孤竹,春天去冬天回來,迷了路.

管仲說:"老馬之智可用也."就讓原來的馬走在前頭果然找到了路.

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歧路亡羊:歧路:岔路;亡:丟失。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複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出自《列子·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畫龍點睛:原形容樑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出自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塞翁失馬:塞:邊界險要之處;翁:老頭。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出自《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人皆賀之。…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葉公好龍: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出自漢·劉向《新序·雜事》記載: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器物上刻著龍,房屋上也畫著龍。真龍知道了,來到葉公家裡,把頭探進窗子。葉公一見,嚇得拔腿就跑。

一鳴驚人: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出自《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8樓:郝建信

老馬認識

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於經驗堪為先導。

「高山流水」意思:比喻知音或樂曲高妙。

列子·說符第八》:「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解釋. 解釋. 歧路:岔路;亡:

丟失。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複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畫龍點睛釋義:給畫在牆上的龍點上眼睛。比喻說話、寫文章時,在關鍵處用神來之筆點明要旨,使內容更生動傳神有力。

《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人皆賀之。…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解釋塞:邊界險要之處;翁:老頭。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葉公好龍

《釋義》

指古人葉公以喜歡龍聞名,但真龍下凡到他家,他卻被嚇面無人色。比喻所好似是而非,以致表裡不一,有名無實。典出《莊子》逸文。

《典源》

《莊子》逸文(據《太平御覽.卷三**.人事部三○.嗜好》引)1>子張2>見魯哀公3>,哀公不禮。曰:「臣聞君好士,不遠千里以見公。

今見公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4>,拖尾於堂。

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今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好士也。

是楚莊王,記得中學書本上都是這樣講的。齊威王最多是拷貝他。

下面是他的出處:

「一鳴驚人」這則成語源於楚莊王勵精圖治、振興楚國的故事。《韓非子·喻老》記載這件事說:「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

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有所暗指的話稱『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

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韓非子的記載是這則成語最早的典源。

《史記·滑稽列傳》也載有楚莊王之後同類事:「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說之以隱曰:

『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通「飛」)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說,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種鳥,三年不鳴不飛,但一飛便可沖天,一鳴便能驚人。後世遂用「一鳴驚人、一鳴、一飛鳴、沖天翼、三年翼」等比喻有才華的人,平時默默無聞,一旦施展才華,就能做出驚人的

古文解釋翻譯

9樓:剛語心改卿

是「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中的「大事」吧

大事就是大事,和今天的意思一樣。整句的意思就是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太守問羅敷,能和我同乘一輛車嗎?謝就是問的意思

10樓:繁禮齋嬋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於南方,席而啖菱,並角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

」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翻譯:北方人生來不認識菱角的,(有個北方人)在南方當官,酒席上吃菱角,連角殼一起放進口裡。有的人(就)說:

「吃菱角必須去掉殼。」那人自己護短,說:「我不是不知道,連殼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來清熱。

」有人問道:「北方也有這種東西嗎?」回答說:

「前山後山,什麼地方沒有!」

仕於南方的仕什麼意思?

仕:官,做官

席上啖菱的啖是什麼意思?

啖:吃。如生啖其肉

或曰:「啖菱須去殼。」的或什麼意思?

或:有人

其人自護其短什麼意思?

短:缺點,這裡指自己的無知

屬 在古文裡的解釋有哪些,「足」在古文裡有哪些解釋?

1 zh 1 連線。北宋蘇軾 赤壁賦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駕著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勸酒。2 跟著。西漢司馬遷 垓下之戰 項王渡江,騎能屬者百餘人耳。項羽渡過長江,能跟上項羽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3 撰寫。西漢司馬遷 屈原列傳 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起草還沒有定稿,上官大夫...

兵在古文裡共有幾種意思,古文裡「至」有幾種意思

器。刃。不血刃 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專。戰士,軍隊 士。屬 卒。丁。戎相見 指武裝衝突 與軍事或戰爭有關事物的統稱 法。家。機。釁 戰爭的爭端 書。諫 進諫時以武力要挾,迫使必從 荒馬亂。貴神速。滿意請採納 1.士兵,軍隊。選自 陳涉世家 2.兵器,選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

緣縋在古文中怎麼翻譯,遂在古文裡怎麼翻譯?

緣縋 用繩索翻越城牆或上下巖壁。緣 攀緣,向上爬。縋 用繩子綁在身上往下墜 放 應該是 繩縋 吧?燭之武退秦師 中有 繩縋而出 一句,指的是用繩子將人從城頭上放下去 遂在古文裡怎麼翻譯?遂 一般於古文中譯為 便,於是 敝人言之於此,望能助得閣下!順,如意 心。願。成功,實現 未 功成名 於是,就 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