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被稱為兒童文學

2021-06-25 15:43:15 字數 5057 閱讀 4636

1樓:別說我畢業了

我覺得現在圖書分類很成問題,可能因為主人公年紀的關係,加上內容魔幻,還有這本書是作者寫給孩子的。。。

其實文學這種東西,想往深刻了看總有內涵;想消磨時間都很膚淺,就連紅樓夢也就是大戶人家的那麼點日常故事。

其實靠讀者群年齡來劃分對於我國國情也不很準確,因為我國近現代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教育文化體制變革發展較快,尤其經濟和教育仍屬於激烈的衝突中。西方的文化接受習慣有的都傳承了幾百年,媽媽小時候看的書孩子小時候也愛看,可我們的文化層分割還是比較明顯,60後70後80後90後,每個時代的童年都不通,閱讀習慣還是有很大差異的。現在的社會話語權還是掌握在5、6、7十年代的人們手中,他們按照他們的習慣和認識去評價也很正常的。

當二十年後或四十年後的我們仍然一遍一遍的為哈利而感動的時候,他已經遠遠不只是兒童讀物了。哈利波特是很好的書,善良而美好,有生活中的小迷惑,有戰勝困難的勇敢,有真摯的友誼,有愛,這樣的一本書,不是用成不成熟去衡量的,如果所謂成熟就是拋棄這些美好,轉而尋求功利,不追求美好與善良而沉迷於刺激與享受,當抨擊醜惡弘揚正義都只成為童話的時候,那就是社會的退步。

2樓:南國婉風

我想我在心裡已經把哈利波特昇華為世界名著的水平了。中考那年的閱讀理解有一道題就是關於它,從此我老媽也不把哈利波特視為不好的**了,因為它的書頁是淺綠色的。哈哈!

視為青少年文學是不是因為它的讀者大概都是從青少年時期開始接觸它、閱讀它呢?

隨著時間的增長,這一代青少年也成長為成年人,但內心卻仍然沒有忘記它,總想重溫裡面的美好:友誼、愛情、忠誠、正義;幽默俏皮的語言等等。但不可否認的是,只有隨著年齡的增長,才能逐漸領悟到那些深層次的東西:

如福吉的貪權,伏地魔的權術玩弄,斯內普對哈利的態度。。。理解上是一種漸漸深入的感覺。

但我們的初衷也都只是去感受這七本書編織的美好而已。

指環王系列書我沒讀過,但電影知道。那就更不能歸結於兒童文學了。波瀾壯闊的場面、對人性的深刻解讀,魔幻文學還差不多。

兒童文學起碼得有孩子的角色吧?估計另一部魔幻劇納尼亞傳奇算兒童文學還差不多。

3樓:匿名使用者

與題材有關而已,因為哈利波特出場時尚屬少年兒童.分類並非定性.

4樓:翎璃慟

其實完全不應該這樣分,

標準意義上的兒童根本看不懂這裡面某些深奧的東西,哈迷大多數都是很大的人了

四五十歲的都有

5樓:

鄙視那些說《哈利波特》是兒童文學的人!!!

6樓:

因為是典型的童話。。。我也喜歡harry,從小學看了魔法石,現在十幾年了。確實不如以前喜歡了,但是總是我童年的美好回憶。不過結局很讓我不爽,jk羅琳想把童話寫成奇幻,我感覺她沒成功

7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辦法 **文學不讓批啊

8樓:莫珈裡德爾

有些人沒看過以為幼稚瞎說。。。

9樓:匿名使用者

。。。。。哈利波特是給20歲一下的人看的。。。並不適合成熟的人看,沒有什麼太多可以回味的,,,隨著自己年齡的成長你可以感覺得到這本書越來越沒意思

呵呵,我其實也很喜歡這部書,,但是羅琳不繼續寫了挺遺憾的

10樓:奇大無比的頭

哈哈,看來樓主沒有完全理解「兒童」的定義啊,在外國,未成年人都可以叫做兒童,所以這種書會被定位兒童文學也就沒有什麼奇怪的啦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的規定是0-18歲,中國的《未成年人保**》等法律的規定是0-18歲,醫學界以0~14歲的兒童為兒科的研究物件,中國的兒童組織少先隊的隊員年齡在14歲以下,而共青團員的入團年齡為14歲以上。但現在北京兒童醫院已把患兒年齡增大到18歲,且增加青春期門診。

11樓:

兒童更容易開始看不錯,因為就是把它歸為兒童文學了,也沒辦法,但是最早接觸哈利的兒童們如今也都隨著哈利長大了,對他們而言這是一部伴隨成長的作品,就好像現在已經成家立業的人還那麼迷變形金剛一樣,因為看到小時候的玩具活生生的出現在大熒幕上,說這隻適合兒童,或是很幼稚,那只是他沒看過,不瞭解,罷了,哈迷們並不這麼認為

為什麼哈利波特那麼受歡迎

12樓:匿名使用者

已經記不起知道哈利波特是在什麼時候了,

總之身邊圍繞了一大群狂熱的"哈迷"們我不想知道也不太可能.

不過說實話哈利好看是好看,但長久以來很想不通它為什麼會如此受歡迎?

而且可以從世界如此眾多的魔法故事中脫穎而出使全世界為之瘋狂,很不明白,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徒》的出版+《哈利波特與鳳凰社》的上映再度掀起了哈利熱潮,

為之驚歎,

現在突然感受到了一些,哈利的紅透世界也並不是偶然的,哈利有他自己的魅力。

首先,孤苦零丁、從小受盡白眼的孤兒,一天突然發現在令人沮喪的現實之外,還有另一個世界。

在那裡自己不但天賦異秉,還是個受人仰慕的名人,擁有父母遺下的一筆不小的「遺產」。

他懷著巨大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和朋友們鬥爭「大魔頭」伏地魔,這需要的鬥志是我們所無法想象的,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他所處的境遇。

主人公的故事很吸引人,其陪襯人物依舊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在這個魔法故事中,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且可以看出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鬥爭,

還有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歐洲的文化底蘊,將巫術等背景融入其間,像是在玩一個迷宮遊戲,

還有就是它像《紅樓夢》似的隨時埋下伏筆,為其後做準備,讀起來更似迷宮總穿梭遊戲,趣味無窮,要不怎麼那麼受孩子們的歡迎呢?

最重要的一點是思想內涵,轉一個寫的比較好的吧:

思想內涵:深刻而富有哲理性

《哈利·波特》系列的出現,讓人們了一場關於「兒童文學是否應具有教育功能」的大討論。這是由於《哈利·波特》作者、著名英國女作家羅琳曾說過:「兒童讀物不是教科書,這並不是文學的特性。

人們確實能從文學中得到一些東西,但可能只是開懷大笑,而並非每次都像打你一個耳光一樣讓你吸取教訓。孩子們肯定能從《哈里·波特》裡學到一些東西 」《哈利·波特》確實帶給了孩子們快樂,那麼他們從中學到了什麼呢?安徒生曾經說過:

「我的作品,孩子看的是作品本身,而家長看的是我的思想。」這句話同樣適用與《哈利·波特》,這部作品蘊藏在文字中的深刻思想內涵相比其他同時代的兒童文學在這方面毫不遜色。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出身與選擇

這是作品中除「正邪之爭」以外的另一個龐大的主題。「種族歧視」是社會中的一個普遍的問題。這裡的「種族」並非僅只人種而是包括家庭出身、家庭經濟情況、家庭環境在內的廣義上的「出身歧視」。

而大部分人或多或少的會受到這種「歧視」的影響,而作品中也真實地反應了這一點。在魔法世界裡,也存在著這種歧視,有些純血統巫師(以馬爾福一家、福吉、烏姆裡奇為代表)自命高貴,看不起混血的或出身麻瓜家庭的巫師,更瞧不起其他的魔法生物,於是馬爾福稱赫敏(她的父母都是麻瓜)為泥巴種⒀,福吉一直瞧不起混血巨人海格,烏姆裡奇起草了《反狼人法》害得優秀的巫師盧平因為是狼人而找不到工作。而另一部分人(鄧不利多)卻對他們一視同仁,他敢於接受狼人入學並工作,留用混血巨人海格,和馬人合作,維護家養小精靈的權益,並提出「 一個人的出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於是在作品中,我們看到了面對馬爾福的嘲笑而高昂頭顱、成績優異的赫敏;盧平面對世人的冷漠所表現出的溫和從容的微笑;安於清貧卻不改其志的韋斯萊一家(珀西除外);追求自由、捍衛自己的權益的家養小精靈多比。同時我們也看到,學習優異但卻熱衷於追求權勢的珀西·韋斯萊;同樣出身於黑巫師家庭卻作出不同選擇的小天狼星布萊克(鳳凰社成員,畢生與伏地魔抗爭)和貝拉克里特斯(食死徒,伏地魔的得力助手)。作者正是用生動形象的故事向小讀者們徐徐闡述著關於「如何面對自己的出身與如何選擇」的這一人生哲理。

2.死亡的祕密

「我不瞭解死亡的祕密。」差點沒頭尼克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中說。「文學中最憂鬱的主題是死亡。

」(愛倫坡語)而在《哈利·波特》系列中,作者就試圖從不同方面向讀者詮釋「死亡」的深刻內涵。這主要體現在她在作品中所展示的死亡的不同形式和對死亡意義的思考上。

在兒童文學作品中,我們普遍認識的死亡,是指一個人或其他生物停止呼吸,失去生命。而j·k·羅琳則向我們展示了關於死亡的不同的形式。首先是幽靈,這源於尼克所說的:

「我選擇留在後面, 就是陰間不收陽間不收 我既不屬於這邊,也不屬於那邊。」這也就暗示了幽靈的特殊地位,介於生與死之間的一種狀態。此外,作品中還向我們展示了其他死亡的形式,如肖像,他們可以說話行動和思考。

更重要的是,已逝去的人也可以留在畫像裡。如菲尼亞斯·奈古勒斯(小天狼星的曾曾祖父,霍格沃茨最不受歡迎的校長),他沒有作為幽靈出現,可為什麼他的思想可以和現實同步?難道這也是一種死亡的方式?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能肯定作者描繪如此多樣的、複雜的「死亡」意象的真正含義,但值得肯定的是:作者並非以此故弄玄虛,她之所以展示如此多的死亡的形式,是和她在書中所要闡明的人們對待死亡的終極態度密切相關的。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鄧不利多和伏地魔對待死亡的截然不同態度上。

「死亡實際上就像經過漫長的一天之後,終於**休息了。而且對於頭腦十分清醒的人來說,死亡不過是另一場偉大的冒險。」在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鄧不利多的話就闡明瞭他對死亡的看法。

我們可以看到他把死亡看成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一種自然現象,其中體現了一種樸素唯物主義的成分。而且,在他看來,死亡並不是令人恐懼的,而只是另一種與「生」相對的不同的體驗。

而伏地魔則完全不同,他說:「我是在長生的道路上走的比誰都遠的人。你們知道我的目標——征服死亡。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不惜殺死若干無辜的生命,他企圖偷魔法石,他寧可飲獨角獸的血來延長自己的生命,而費倫澤說過:「獨角獸的血可以延續你的生命,......你擁有的將是一條半死不活的生命,一條被詛咒的生命。

」但顯然伏地魔並不在乎自己擁有一條什麼樣的生命,他只注重生命的長度。而與此相對,鄧不利多卻注重生命的質量。因此,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的最後,伏地魔固執的認為:

「沒有什麼比死亡更糟的事情了。」而鄧不利多卻指出:「你最大的失敗就是不理解還有比死亡更壞的事。

」作者正是以這種方式向我們逐步的闡釋關於「如何面對死亡,如何理解生命的真諦」這一哲學命題。相信隨著最後兩部書的出版,這個問題將有一個完整的答案。

總之,任何一個**的成功總有它的道理原因,《哈利波特》系列總歸是一部很好很好的作品,jk羅琳也是一個很好的作家,在早期那麼困苦的環境中依然堅持的寫下如此精彩的作品,不得不令人佩服,從這一方面說,《哈利波特》的成功更是在情理之中了。

在所有哈利波特系列中,哈利波特為什麼要去魁地奇比賽 是誰讓他去的

哈利在第 抄一年進入霍格沃襲茨時就非常喜歡魁地奇。在第一堂飛行課上因為馬爾福挑釁而展現了自己超凡的飛行天賦,並在飛行途中被麥格教授發現 哈利在飛行中飛過了麥格教授辦公室的窗子 從而被麥格教授推薦進入格蘭芬多的魁地奇球隊,成為霍格沃茨史上最年輕的找球手 因為一般來說霍格沃茨的學生必須要到第二年才可以進...

哈利波特的妻子為什麼不是赫敏,哈利波特電影中哈利為什麼不和赫敏結婚啊?

由於哈利的名氣,所以金妮很喜歡哈利,到了第2部,哈利更是救了哈利的命,所以金妮很喜歡哈利,至於赫敏,其實赫敏長得並不漂亮。作者的劇情安排就是讓所有人都過上美滿幸福的生活。如果哈利娶了赫敏那羅恩怎麼辦?可憐的金妮怎麼辦?因為哈利喜歡的是金尼,赫敏喜歡的是羅恩 關於這個我瞭解!在哈利波特2中,哈里等人在...

哈利波特系列裡有條小狗叫什麼名字呢

凶猛的三頭巨犬叫 路威 小狗叫 牙牙 你說的是小天狼星變得那隻狗嗎?哈利波特的7部作品 所有的名字是什麼?1 哈利 波特與魔法石 內容介紹 從小被寄養在姨丈家裡的哈利波特,飽受姨丈一家人的歧視與欺侮,然而就在11歲生日那天,哈利波特得知了自己原本是巫師,並且被錄取為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中的一員。登上霍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