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公三略有哪些作戰指導

2021-07-04 11:02:45 字數 5426 閱讀 3727

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黃石公三略指出,「用兵之要,必先察敵情」。統兵將領在作戰之前,要充分掌握敵情,以使「伺其空隙」,從敵人防禦薄弱之處進行突破。提出「因敵轉化,不為事先,動而輒隨」的思想,主張根據敵情的變化而隨機應敵。

《三略》還提出了許多作戰指導原則。諸如「獲固守之,獲扼塞之,獲難屯之,獲城割之,獲地裂之,獲財散之」等等。

《三略》問世後,也是受到社會的重視和廣為流傳的一部兵書,在中國和世界軍事理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代的魏徵將其內容收入《群書治要》中。宋元豐三年(1080),被宋廷頒定為開學的經典之一,並被譯成西夏文字。

現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孝宗、光宗年間的《武經七書》本,此本除原刻本尚存在日本靜嘉堂文庫外,後世幾經影印翻刻,形成武經系統本。其他叢書本也多以此係統本為底本。註釋本有施子美講義本、明劉寅直解本、清朱墉匯解本。

2023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採用中華學藝社借照日本靜嘉堂藏書本膠片,影印出版了《續古逸叢書》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研究《三略》的論著日益增多。

《三略》在國外流傳也較廣。早在唐代便傳到日本、日本寬平年間(889~897),日本天皇敕命藤原佐也撰輯的《日本國見在書目》就著錄有《黃石公三略》。日本的戰國時代,在足利學校(武將顧問資格的養成所)將此書與《六韜》列為主要教科書。

據不完全統計,日本研究《黃石公三略》者約近40家。鄰國朝鮮也有《黃石公三略》傳人。2023年,美國學者拉夫爾·索雅,將《三略》等《武經七書》全譯成英文字。

《三略》的西傳擴大了中國古代兵法理論在西方的影響。

誰知道六韜三略的來歷??

2樓:匿名使用者

三略》也叫《黃石公三略》,傳說是漢初黃石公(又稱圯上老人)所著,傳授給張良的。《史記·留侯世家》有「張良嘗閒步游下邳,有一老父……出一編書曰:『讀此書則為王者師……』旦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的記載。

但據《漢書·藝文志》說:「漢興,張良、韓信序次(整理)兵法,幾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至於孝成(漢成帝)命任巨集論次兵書為四種(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

」班固、班昭根據這些寫成《漢書』藝文志·兵家》,其中並無《三略》一書著錄。查《漢書》成書於東漢和帝(公元89—105)年間。可見在東漢中葉以前並沒有《三略》這個書名。

東漢末年建安年間,陳琳(?一217年)在《武軍賦》中始提到「……三略六韜之術」。魏明帝時,李康《運命論》始有「張良受黃石公 之符,誦《三略》」之說。

東晉末年(公元400—417年),李暠為西涼公,徵劉為儒林祭酒從事郎中,劉,曾注《黃石公三略》流行於 世(見《北史》三十四卷,魏書五十二卷)。《隋書·經籍志》始著錄《黃石公三略》三卷,。題下邳神人撰。

書中自稱「《三略》為衰世作」 (見《下略》)。因此《三略》的成書時間大約在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

《三略》一書雜採儒家的仁、義、禮;法家的權、術、勢;墨家的尚賢;道家的重柔;甚至還有讖諱之說。全書講政治策略手段較多,而直接講軍事的反而較少。

《六韜》通過周文王、武王與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是一部具有重要價值的兵書,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受到歷代兵家名將的重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

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國外也有深遠影響,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三略》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專講戰略的兵書,以論述政治戰略為主,兼及軍事戰略。該書問世以來,受到歷代政治家、兵家和學者的重視。南宋晁公武稱其:

「論用兵機之妙、嚴明之決,軍可以死易生,國可以存易亡。」該書還先後傳入日本和朝鮮,併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講授、後經蘇秦、張儀等人補充、修改而成的集縱橫家、兵家、道家、仙家、陰陽家等思想於一體的政治理論著作。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對軍事思想的發展做出了哪些巨大的貢獻

中國歷史上兵法典籍有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最有名的是武經七書:

《孫子兵法》 孫武

《吳子》吳起

《六韜》姜尚

《司馬法》 田和

《三略》 黃石公

《尉繚子》 尉繚

《唐李問對》 阮逸

但這幾本也是古人做戰必讀的:

《孫臏兵法》 孫臏

《百戰奇略》 劉基

《握奇經》 風后氏

《鬼谷子》 王詡

《將苑》 諸葛亮

《何博士備論》 何去非

《三十六計》 作者不詳

《紀效新書》 戚繼光

《曾胡治兵語錄》 蔡鍔

按名稱長短分,歷史上的兵書共有六十一部!

《策林》 《幾策》 《將苑》 《劉子》

《六韜》 《權書》 《三略》 《素書》

《鬼谷子》 《虎鈐經》 《潛夫論》 《守城錄》

《司馬法》 《尉繚子》 《握奇經》 《八陣總述》

《百戰奇略》 《範子計然》 《紀效新書》 《歷代兵制》

《六韜佚文》 《美芹十論》 《三十六計》 《孫子兵法》

《孫子算經》 《太公金匱》 《太公陰謀》 《吳子兵法》

《言兵事書》 《閫外春秋》 《便宜十六策》 《古今刀劍錄》

《何博士備論》 《李衛公兵法》 《司馬法逸文》 《兵法》輯佚》

《新書》輯佚》 《戰略》輯佚》 《敦煌寫卷六韜》 《群書治要六韜》

《水戰兵法輯佚》 《衛公兵法輯本》 《銀雀山尉繚子》 《曾胡治兵語錄》

《翠微先生北征錄》 《黃帝問玄女兵法》 《軍政、軍志輯佚》 《太公兵法佚文》

《曹操《兵法》輯佚》 《大通上孫家寨漢簡》 《道德經論兵要義述》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武侯八陳兵法輯略》 《范蠡兵法》輯佚》 《孫子略解》曹操注》

《李筌注《孫子兵法》 《太公兵法佚文附錄》 《陶弘景注《鬼谷子》 《銀雀山漢墓竹簡六韜》

《諸葛亮注《陰符經》

如果有幫助,請點 評價 並採納為 滿意回答,謝謝。

4樓:匿名使用者

兵法書籍不完全記載有:

《八陣總述》 《美芹十論》 《太公兵法》

《百戰奇略》 《墨子城守各篇簡注》 《太公兵法》佚文附錄

《便宜十六策》 《乾坤大略》 《太公金匱》

《兵制》 《潛夫論》 《太公陰謀》

《策林》 《權書》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道德經論兵要義述》 《群書治要六韜》 《尉繚子》

《範子計然》 《三略》 《衛公兵法輯本》

《古今刀劍錄》 《三十六計》 《握奇經》

《鬼谷子》《神機制敵太白陰經》 《吳子》

《何博士備》論 《守城錄》 《武侯八陣兵法輯略》

《黃帝問玄女兵法》 《水戰兵法》輯佚 《武經總要》(後集上)

《幾策》 《司馬法》 《武經總要》(後集下)

《將苑》 《司馬法》逸文 《言兵事書》

《軍政、軍志輯佚》 《素書》 《陰符經》

《歷代兵制》 《孫子兵法》 《曾胡治兵語錄》

《練兵實紀》 《孫子略解》 《戰略》

《劉子》《孫子算經》 《鶡冠子》

《六韜》 《孫臏兵法》

在汗牛充棟的中華古籍文獻中,有一類不得不提的,那就是兵法。這些在血與火中鍛造出來的瑰寶,產生了無數的軍事至理名言,至今仍閃爍著古人的智慧之光。「兵者,詭道也」,孫子的這句名言很好的反映了中國古代兵法思想的核心,那就是「謀略」:

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等等。在現代軍事條件下也許這些都已不堪大用,但對於我們研究歷史、學習古人的思想方法以及在現代的日常生活和國際交往中,仍具有不可忽略的參考價值。

中華文明起源較早,隨著商代甲骨文字的誕生,文字記述開始發展,到了西周時期,開始出現正式的文字文獻。這時兵法書籍的代表人物便是呂尚。呂尚就是我們熟知的姜子牙或姜太公,他輔佐文王滅商建周,是傑出的韜略家、政治家和軍事統帥,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他留下的兵法典籍包括《六韜》、《太公陰謀》、《太公金匱》、《群書治要六韜》、《太公兵法》,其軍事韜略、戰爭謀略、戰法戰術、軍隊建設、戰爭準備等思想高明、深邃,奠定了他作為兵家鼻祖和千古武聖的地位。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混戰、百家爭鳴,兵法著述也進入歷史上第一個輝煌時刻。先後問世的兵法書籍精闢深刻,令人目不暇接。春秋晚期孫武作《孫子兵法》,是現存我國最早的一部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

《孫子兵法》的內容,包括對戰爭、軍隊的基本問題的論述和戰略、策略、作戰原則、方法等,裡面包含了許多有價值的哲學思想。春秋時期還有一位自稱鬼谷先生的王詡作《鬼谷子》。鬼谷子是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故此對《鬼谷子》一書推崇者甚少,但《孫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谷子》則專於具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稍後的戰國時代,衛國人吳起寫《吳子》,《吳子》是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宋代頒定的「武經」之一,與《孫子兵法》並稱,軍事思想頗為豐富。齊國人孫臏作《孫臏兵法》,《孫臏兵法》古稱《齊孫子》,是中國古代的著名兵書,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此外,范蠡的《範子計然》,尉繚的《尉繚子》等都是有名的兵書。

漢代的黃石公是又一個兵法大家。他的《三略》也叫《黃石公三略》,雜採儒家的仁、義、禮;法家的權、術、勢;墨家的尚賢;道家的重柔;甚至還有讖諱之說。全書講政治策略手段較多,而直接講軍事的反而較少。

傳說此書黃石公傳授給張良,為劉邦建漢立下了不滅之功。後世流傳的還有黃石公的《索書》。此外,漢初曹錯的《言兵事書》是針對當時匈奴犯境而提出的軍事對策。

魏晉南北朝時期。諸葛亮有《將苑》、《陰符經》、《武侯八陣兵法輯略》、《便宜十六策》等。其中《將苑》又稱《武侯將苑》、《武侯心書》、《新書》等,以為將之道為核心,論述,內容涉及擇將之道、為將之道、用兵之道、取勝之道等多個方面。

曹操有《孫子略解》即《孫子注》,它開創整理註釋《孫子》十三篇的先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

晉初司馬彪《戰略》一書,是漢語「戰略」一詞的最早起源。晉武帝時西平太守馬隆有《握奇經》又名《握機經》,是中國古代八陣佈列的兵書。南朝陶弘景《古今刀劍錄》為研究我國古代刀劍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唐宋時期。李靖錄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和《衛公兵法輯本》。唐李筌的《神機制敵太白陰經》論述戰爭成敗,含豐富內容。

北宋何去非《何博士備論》為宋代重要兵書,分別論及先秦至唐代重大軍事事件和軍事人物,多有卓識,論理雄辯,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曾公亮、丁度主編的《武經總要》是北宋的一部大型綜合性兵書,也是我國第一部官修兵書。南宋陳規《守城錄》是中國宋代城邑防禦的專著。

南宋陳傅良《歷代兵制》闡述了後代兵制對前代兵制的繼承和發展。

歷史車輪進入明清。劉基的《百戰奇略》總結了前人的戰爭經驗,是中國古代享譽很高的一部著名軍事理論書籍。民族英雄和著名軍事家戚繼光撰寫的重要兵書《練兵實紀》是戚繼光練兵實踐經驗的總結。

明末何守法的《投筆膚談》是一部頗有影響的古代軍事理論著作。明末清初王餘佑《乾坤大略》是一部專講戰略的兵書。

除此之外,歷史上散見的兵法類書籍更是不勝列舉。如《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還有非專著類的各種論述軍事思想、作戰戰略和戰術戰法等的文章篇目。

誰講下張良三次幫黃石公拾鞋的故事

相傳張良逃亡到下邳後,有一天在橋上漫步,遇見一位穿著道家服裝的老翁。老翁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掉到橋下,對張良說 孺子,下橋去把我的鞋子取來 張良是大家子弟,聽了一驚,真想給他一拳,但見此翁年已老邁,便強忍怒火,下橋為老翁取鞋,取後上橋跪進。老人伸出腳來讓張良替他穿上,一笑而去,張良感到很驚訝。老翁去了一...

秦朝三公九卿的特點,秦朝三公九卿制是哪三公?

主要特點為 1.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襲。2.分工明確,行政效率高。3.丞相位高權重 4.新的較完備的官僚制度。5皇帝擁有最終決策權。可簡單參考三公九卿的職責 三公 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 太尉,管理軍事 御史大夫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並理國家監察事務。九卿分別為 奉常,掌管宗廟祭祀,和國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