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走婚的民族叫什麼

2021-07-13 20:30:49 字數 4135 閱讀 7050

1樓:

是摩梭族。在雲南的瀘沽湖一帶。

參考資料:

走婚是「母系」家庭中重要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個傳宗接代繁衍後裔的途徑,只是不同於其他民族夫婦長年生活在一起。他們是日暮而聚,晨曉而歸,暮來晨去。

摩梭人走婚有兩種方式:一種叫「阿注」定居婚;一種叫「阿夏」異居婚。不管那種婚俗都得舉行一個古老的儀式,叫「藏巴啦」,意思是:

敬灶神菩薩和拜祖宗。在女方家舉行這個儀式,時間一般在半晚,不請客、不送禮,朋友們也不參加。這個禮儀是由男方家請一證人把求婚者領到女方家,當然是男女青年早已有了感情了,不存在媒妁之言,母舅之命。

他(她)們的母親及舅舅們也瞭解和預設後才舉行,男方家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把帶來的禮品按規矩放在火塘上方鍋樁的平臺上及經堂裡的神臺上,向祖宗行禮,向鍋樁行禮,再向長輩及媽媽、舅舅、姐姐行禮,然後接受長輩們及姐妹們的祝福。送去的禮品按尊長、老少各有一份。你的心上人「阿夏」必須按摩梭人裝飾,從頭到腳精心打扮。

男方會得到女方精心用摩梭麻布親手織成有摩梭特色的花腰帶。女方家決不會向男方家攤派錢物。他們認為男女相愛是平等的,比什麼都重要,感情是摩梭人「走婚」的重要因素。

當證人向「阿夏」有母親、舅舅們交待完後,從此男女雙方就公開化了,「阿夏走婚」不請客,不操辦,這種古老的風俗又可儉樸、又省事,整個儀式一個小時即可完成。現在來講「阿注」定居婚。摩梭男女青年通過「走婚」儀式後或從男女雙方家搬出居住在一起,或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也有女方到男方家居住的,但後兩者並不多見,他們長年相守、生活在一起,撫養著下一代。

這種定居婚為「阿注」定居婚。

「阿夏走婚」:每當夜幕悄悄降臨後,這個家庭中成年男人們就出雲了,他們當中有各位舅舅、哥哥、弟弟,各奔東西南北,去自己的「阿夏」家。對方的姐妹們在家中等候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到來。

他們晚間特別忙,當家長的母親更是雙肩重擔,既要打點舅舅和兄弟出門又要照料家中老母和姐妹與小孩們,還要接待自己的「阿注」(丈夫)來幽會。

摩梭人「母系」大家庭的夜間生活,你若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其中的一些規矩。對於那些外面敲門的男人,或者客人,年老的舅舅們是決不會去開門的,也不問是誰,主婦也不予理睬。除非你在門外吆喝幾聲,說明你是外來的客人,家中老人或小孩才會給你開門。

家中成年姐妹眾多,但來幽會的「阿注」也多,各有各的幽會暗號和傳情方式,如果不是自己的「阿注」就不會讓他進自己的閨房,姑娘的閨門一定要對好暗號她才會輕輕開啟,大木摞平房母屋裡住著年老婦女及兒童,她們一概不管院中之事。在她們這裡,不存在「第三者」,也不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規矩,更不存在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說法。男人、女人各住各的家,你不靠我養,我不靠你活,天下男子到處有,東方「女兒國」的女子任我求。

在性事方面女方佔主要地位,有了這些實感人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摩梭人根本不存在離婚、寡婦、子女無人撫養、財產繼承、流浪兒等等社會問題,他們有自己的**觀念與道德標準,與我們完全是兩碼事。在他們這個氏族中,大多數「阿夏」、「阿注」們都是相敬如賓、相互負責,只是沒有其他民族那樣明確而已。在某些村寨和某種宗教的家庭結構及婚姻現實中,不同程度存在這種現象,男性們既不是名正言順的丈夫,又不是名副其實的父親,對妻子負責任,對兒女盡義務的事,男人們一古腦丟進瀘沽湖裡去了。

一旦他的女朋友關門拒絕,或者男人們喜新厭舊,往日情意便煙消雲散,只留下一場春夢,這也是一個迷。在她們這裡男女**關係與經濟關係牽連不大,結合是自由的,兩廂情願的,離異更是無瓜無葛,不會發生任何糾紛。男女雙方都有主動權,社會、家庭不干預,即使發生糾紛,雙方母親、舅舅們也會妥善處理。

結合並不是以謀生為目的;離異也不會危及誰的生存,經濟再富裕也不會為彼此結合穩固構築可靠的基礎。摩梭「 阿夏」走婚的相互結合、離散,其原因是感情為前導。因此,有的摩梭人成年後,男女雙方感情不合,在無孩子前更換「阿夏」、「阿注」是常有的事,而有了孩子後,就不可輕易更換了。

在夜幕降臨之下,在黃昏時分,芳齡女子按奈不住激動的心情,許多夜晚使者,暮來晨去。在他們**天地裡,也不是我們常人所想象的那樣每個女子都可以去愛,每個男子你都可以去求,他們求愛方式是在生產勞動、工作學習、走村串戶、走親方友、經商與其他活動中進行的,相互瞭解,具有一定感情基礎之後,相互交換一些禮物,如手鐲、項鍊、戒指、手錶及衣物等等為定情的信物,這些東西只有他倆和母親才知道。隨著男女之間的感情逐步加深,「走婚」 幽會相聚的次數就越多,有的情侶關係就穩定下來直到終生。

如果你花言巧語,不誠實,無本事,遊手好閒,時間一長,你就得掃興回孃家了。「走婚」在摩梭人家庭結構中的事實,是當代人無法想象的,實行自由「走婚」其奧祕在於母子們無後顧之憂,「母系」大家庭是每個人的庇護所,對於成年男子來講,「母系」大家庭是他們賴以生活及養老送終的最好樂園。男子漢們當然何樂而不為呢?

這就是他們「走婚」習俗能延續至今的原因之一。

摩梭少男、少女們在這「母系」大家庭中由祖母、母親、舅舅、姐姐們精心照管漸漸拉扯長大,他(她)們具有集體主義思想和互敬互愛的美德。孩子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裡接受大家庭的意識和尊老愛幼的教育,服從母親和長輩,按先長後幼分配食物或其他東西,不幹缺德事,這些風俗習慣,道德標準給孩子們打上了深深的印記。近幾年,雖受外界影響,但摩梭人的社會相對於外界是比較安定的。

有統計,瀘沽湖上下的自然村,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只有1 個人被勞動教養過3年,在這50年裡,全行政村近千人中,犯輕罪的只有1人,沒有犯重罪的。所以說青年一代的思想與從小就受到長輩們朗好教育是分不開的。

不管是過去人民公社、生產隊或現在個體經濟,摩梭人至今都儲存著古老的「共耕分食」的形式。這種生產勞動過程給男女青年提供了相互瞭解的機會,愛情也就在這種土壤中產生了。他們團結互助、淳樸、寬厚、熱情大方的美德,蔚然成風,真摯動人,令人羨慕不已。

當少男、少女到13歲時,「母系」家庭就要為他們舉行「成丁禮」,給女孩子穿裙子,給男孩子穿褲子,這個典禮對摩梭人一生都至關重要。「成丁禮」在農曆大年初一這一天舉行,等公雞叫每一遍時,母新把孩子叫起來洗臉梳頭,把木摞大平房火塘裡的火燒得旺旺的,舅舅們搬不大「豬膘」肉和一袋糧食,祖母或母親拿來新褲子、新裙子,在鍋樁前禱告後給她(他)們穿上。

女孩在13歲前扎小辮,之後開始留長辮。過去是用黑犛牛尾毛,現在改用黑毛線,用黑色絲線編成大辮子盤頭,纏大包頭,和成年婦女一樣打扮。母親讓女孩子站在正房中心火塘右邊一根叫「女神柱」的旁邊,給她脫去昔日長衫,穿上金邊交領右開口黑金絨或紅金絨短上衣,白色或天藍色白褶長裙,扎寬繡花紅腰帶,在大辮盤頭上載一朵紅花。

摩梭少女們穿的白褶長裙及服裝、頭式非常好看。

年滿13歲的男孩則由舅舅給他脫去昔日長布衫,穿上短衣,寬腿褲,紮上彩色腰帶,同大人一樣了。舉行成丁禮的孩子必須一腳踏在豬膘肉上,一腳踏在糧袋上,表示將來有吃有穿,接受母親和長輩、哥哥、姐姐的祝福,向長輩行禮,向「鍋樁石」行禮,然後由大人領著走方親友,接受親朋和祝賀和禮物,最後宴請親朋好友。因地域關係,「成丁禮」在有些地方也有不同之處,但大體上還是相同的。

這些古老禮儀使少男少女們接受了成年人教育的第一課,從此他們邁開了人生步伐,步入了青春期,成為「母系」大家庭中正式成員。女孩跟母親們學習當家理財本領,男孩跟舅舅們學習男人應懂的知識、技能,這些都是直接經驗的傳授,可謂「言傳身教」。

少女到了13歲「穿裙子」後,媽媽們會說「小鳥兒出窩了,該學會自家飛了,往後不要再同小娃娃們一起玩了。」到了十七八歲,媽媽或祖母不准她們睡木摞大平房的大火塘邊,叫她們到門樓上專門為女兒準備的閨房裡住,到那時就會有小夥子成天盯著她們,會託人或利用各種交往送來禮物。在這個民族中姑娘們是絕不會向男子討好的,都是男人主動上門,如果姑娘確實喜歡你,她會送給你定情物,叫你到她家去求婚,舉行「走婚」儀式,約定暗語夜晚相會,你一雲她就會給開門,時間長了就會結下百年之好。

從此他們的關係便公開化了,不在偷偷摸摸地「走」了,你來了請你到木摞房大平屋火塘邊坐著,母親給你殺雞、宰羊、煮豬膘肉吃,舅舅們給你倒酒喝…………

當小孩降臨到這個世界的第三天,便要給小孩洗身,叫「打三朝」,舅舅為之取名,抱出來晒太陽,在院子裡走一走。滿月後孩子的「阿日」(意為奶奶)揹著豬肉、拉著羊、提著雞及小孩的生活日用品,還要帶著送給祖母、母親、舅舅的禮物來看孩子。

在他們這個氏族中,「阿噠」(父親)認孩子要舉行儀式:先敬祖宗,後請鄰居老媽媽們吃飯,讓鄉親們知道娃娃是誰家的宗族之系,但不能把小孩抱走,小孩是這個「母系」氏族家庭中一成員,男方家是絕對不能帶走這孩子的。到這時有的男人會在女方家住下來,但時間不會太長。

如果在女方家上門,「丈夫」的地位非常低,只得處處小心,規規矩矩的做人,處處檢點自己的行為,完成主婦分給的任務。在木摞房客廳火塘邊,這位「女婿」只能盤腳坐在下方的位置上,由當家主婦分給他一份食物。如果這位「女婿」各方面表現不好,自個兒會灰溜溜地回到自己母親身邊,這就是「走婚」全過程。

現在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在國家行政機關工作和當工人、教師等類的男女都在外面實行一夫一妻制,在農村也有部分的男女是一夫一妻制,約佔百分之三十,解放以來各種習俗都在演變著。

我國的民族分別都叫什麼我國的56個民族分別都叫什麼?

我國的56個民族的名稱以及讀音如下表所示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 調查統計正式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其他為未識別民族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 其中漢族人口比重最大,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 左右。其它55個民族總人口偏少,約佔全國總人口的8.49 ...

有個歌詞帶天涯的民族風格歌曲叫什麼

讓我變成美麗的駿馬 陪你馳騁在天涯 是不 鳳凰傳奇的天藍藍 是不是,鳳凰傳奇的最炫的民族 有首關於走天涯歌詞的歌曲叫什麼?月亮依舊停在曠野上 你的身影被越拉越長 直到遠去的馬蹄聲響 呼喚你的歌聲傳四方 舉頭望天只見雁兩行 低頭淚水為我卸了妝 傷心憑欄相思塗滿牆 徹夜無眠愛的路太長 你的腳步流浪在天涯...

民族有什麼衣服,56個民族有什麼衣服

1 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 長袍 腰帶和靴子等。多為蘭 棕色,則喜歡用紅 粉 綠 天藍色。腰帶用綢緞或棉布製成。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佩掛首飾 戴帽是蒙古族習慣。2 回族 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禮拜帽,一般用白布製成,式樣為無簷小圓帽,現成為民族標誌。回族婦女習慣戴披肩蓋頭,只把臉露在外面,姑娘用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