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古代人只吃兩頓飯,而現代人則是一日三餐。
古代習俗是一日兩餐,三餐的習慣大約從近代開始。古人飲食的習慣:
古人一日兩餐,第一頓飯叫朝食,又叫饔。古人按太陽在頂空中的位置標誌時間,太陽行至東南角叫隅中,朝食就在隅中之前,那個時刻叫食時。依此推測,大約相當於上午九點左右。
《左傳·成公二年》寫齊晉鞌之戰,齊侯說:「餘姑翦滅此而朝食!」意思是晉軍不禁一打,天亮後交戰,待消滅了晉軍也誤不了「朝食」,其傲視對方、輕敵浮躁的神態躍然紙上。
《史記·項羽本紀》寫項羽聽說劉邦要獨霸關中,於是大怒,說:「旦日享士卒,為擊破沛公軍!」旦日是一大早,太陽剛剛露出地平線,這時本不該吃飯。
項羽的意思是半夜做飯,天一矇矇亮就「享士卒」,早早進軍,早點把劉邦消滅。一句「旦日享士卒」集中表現了他急不可耐的心情。
第二頓飯叫哺(bǔ,補)食,又叫飧(sūn,孫)。一般是申時(下午四點左右)吃,所以《說文》說:「哺,申時食也。
」(從段玉裁改)《淮南子·天文訓》:「日至於悲谷(傳說中的西南方的大深谷),是謂哺時。」《後漢書·王符傳》:
「百姓廢農桑而趨府廷者,相續道路,非朝鋪不得通,非意氣不得見。」朝指朝食時,哺指哺食時。在這個意義上後來寫作晡(bū,補陰平)。
宋玉《神女賦》:「晡夕之後,精神恍惚。」哺由表示晚餐引申為表示一般的吃,《楚辭·漁父》:
「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lí,離。薄酒)?」
飧,《說文·新附》作餕,「食之餘也」。前人把二字割裂開看,未得其解,其實若從古人飲食習慣上考察問題就清楚了。古代稼穡艱難產量不高,取火不易做飯費時,因此晚餐一般只是把朝食剩下的(或是有意多做的)熱一熱吃。
《說文》:「饔,孰(熟)食也。」意思是現做現吃的飯,這就意味著與之相對的飧是食之餘,否則單說饔是熟食,難道飧則生食不成?
《公羊傳·宣公六年》寫晉靈公派勇士刺殺趙盾,「人其大門,則無人門(守門)焉者;人其閨(小門,即二門),則無人閨焉者;上其堂,則無人焉;俯而闚(窺)其戶,方食魚飧。勇士曰:『嘻!
子誠仁人也……子為晉國重卿,而食魚之飧,是子之儉也。…根據《左傳》所載,知勇士是一大早去的,晨食魚飧,即頭天晚上吃剩的魚。這確乎不是一國之正卿所當食,所以勇士歎服其儉。
2樓:蒙蘊所陶然
古人吃飯的主食有:小米、麥子、高梁、大豆、大米(也有說是糯米的)。不過考古發現中國的古人很早就有種植水稻。
古代人和現代人吃的東西有什麼區別
3樓:樂觀的木木漁
古代,階級地位很嚴,普通老百姓生活條件不好,各種苛捐雜稅,生活節奏慢,窮人沒有受教育的權利,男尊女卑,醫療條件沒有現在好。環境汙染少。 食物天然。
現代生活,人們追求平等自由,男女平等,自由婚戀,生活條件提高,有自來水、有電,人人受教育,醫療條件更好,生活豐富,節奏快,環境汙染,壽命更長。
中國古代與現代的飲食區別
4樓:匿名使用者
bai在飲食習慣方面古代和現代人du的分別如下zhi:
dao 1) 營養方面:古代人不太注重回營養,只選擇答食物的滋味;而現代人則比較注重揀選適宜身體營養的食品。
2) 生食方面:古代人注重熟食;而現代人則比較注重生食。
3) 進食方面:古代人較注重慢慢享受食物;而現代人則往往匆匆食完了事。
5樓:匿名使用者
細說中國古代飲食(致不幸處身於那些年代的豬腳大大們) 1. 食物:最早的是有巢氏(舊石器時代版):
貢獻:a造巢 b積鳥獸權之肉聚草木之實,但當時人們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飲食狀況是茹毛飲血,不屬於飲食文化。
...
6樓:匿名使用者
烹飪方式?食材?掌廚人?飲食文化?能再細點嗎?
主食有哪些,「主食」是什麼?有哪些?
主食就是主要食品,指傳統上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所需能量的主要 指組成當地居民主要能量 的食物,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即是穀類作物。穀類和薯類是中國人民主要的能量 我們每一餐都離不開米飯 饅頭 大餅 麵條或者其他穀類 薯類製品。主食有米飯 小麥 玉米 土豆 甘薯等 1 米飯 是中國人日常飲食中的主角之一,中國...
海鮮和什麼主食搭配好,海鮮和什麼主食搭配好
海鮮和玉米做的主食一塊最好.海鮮必須蒸熟吃 吃海鮮需要搭配什麼料?吃海鮮需要搭配xo醬。xo醬的做法 需要的材料 乾貝500克 蝦米100克 二頭烏金華火腿芯300克 料酒6勺 蠔油6勺 洋蔥3個 冰糖適量 大蒜3整個 鹹魚2條 蝦皮100克 辣椒10克 白胡椒粉3克 橄欖油2.8升。1 先準備好配...
豆漿配什麼主食,喝豆漿和什麼主食一起吃好
美味早餐吃什麼?吃重慶特色三角粑配豆漿,雞蛋,開啟全新一天 喝豆漿和什麼主食一起吃好 豆漿搭配宜忌 1 不能衝入雞蛋 雞蛋中的雞蛋清會與豆漿裡的胰蛋白酶結合,產生不易被人體吸收的物質。2 可以搭配全麥食品,比如麵包。全麥麵食不僅含有小麥胚和小麥麩,更是纖維素的極佳 它不含脂肪,熱量低,富含複合碳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