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是怎麼形成的

2021-08-09 04:10:17 字數 4695 閱讀 1328

1樓:匿名使用者

鳥類是由早期爬行類的一支進化而來的,世界聞名的始祖鳥(archaeopteryx)化石代表爬行類過渡到鳥類的一箇中間環節。但鳥類究竟起源於哪類爬行動物尚沒有定論,目前大致有兩種假說。

圖6-16 爬行動物進化譜系

(據strickberger,2000)

1.起源於恐龍

最早由赫胥黎(1868)依據與始祖鳥同一產地出現的一小型獸腳類恐龍——美頜龍(compsognathus)與始祖鳥的相似構造,提出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假說。該假說主要依據鳥類與虛骨龍類頭後骨骼相似的形態結構特徵,骨骼中空、構造輕巧,頸椎長,薦椎超過3枚,肩胛骨長而窄,腰帶各骨伸長,脛骨近端外側有一脊與腓骨相連,腓骨比脛骨細長且小等。最近在我國遼西所發現的幾種帶羽毛或毛髮的恐龍,如中華龍鳥(sinopteryx)等,說明鳥類確實與恐龍有著密切的關係(圖6-17)。

2.起源於槽齒類

該假說由馬奇(mudge,1879)提出,認為鳥類是由槽齒目進化而來的,主要是基於發現於南非的派克鱷(euparkeria)化石的特徵。派克鱷是二足行走的肉食性爬行動物,骨骼構造纖弱,部分中空;頭骨結構輕巧,高而窄,眼眶較大,具兩個大的顳孔和眶前孔。我國遼西發現的孔子鳥(confuciusornis)化石,其頭骨具有大的眶後骨,眶後骨與鱗骨一起構成雙弓形頭骨,與原始的初龍類爬行動物接近。

根據我國遼西發現的大量早期鳥類化石的研究,晚侏羅世—早白堊世鳥類呈現兩大演化支系,一是以始祖鳥、孔子鳥等為代表的蜥鳥亞綱支系,另一個是以遼寧鳥為先驅的今鳥亞綱支系(圖6-18)。

圖6-17 有關鳥類起源兩種假說的代表性化石

a—槽齒說,euparkeria,南非,下三疊統;b—恐龍說,sinopteryx,中國,上侏羅統—下白堊統。

2樓:欒翰池

發現恐龍新種,填補鳥類「恐龍起源說」時間缺口 一些體型較小的獸腳類恐龍,笨拙地爬上樹,隨著時間的推移,腳的結構開始適應樹上的生活,前肢的功能也變為飛行的器官,同時手指的利爪漸漸褪去……恐龍進化成了原始的鳥類。 這樣的圖景曾無數次出現在古生物學家關於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學說之中。但是長久以來這個猜想卻有一個巨大的漏洞。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這一對鳥類起源的猜想有著為數不少的解剖學證據。然而,化石記錄中卻有一個令人困惑的「時間缺口」:已知最古老的鳥類始祖鳥的化石年代要早於和其關係最親密的恐龍化石的年代,爺爺怎麼比孫子還晚呢?

近日,美國古生物學家公佈了一種始祖鳥同時代的其恐龍近親的化石,補上了這一「年代缺口」,10月21日世界權威學術雜誌《科學》登載了這一訊息。 新種恐龍填補年代缺口 10月20日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召開的古脊椎動物學會年會上,古生物學家公佈了一種與始祖鳥同時代又與其關係親密的恐龍新種。該恐龍生長於晚侏羅世,距今已有1.

5億年的歷史,屬於手盜龍的一種,傷齒龍,據發現人員稱這是目前發現的與鳥類關係最為親密的最古老化石。 2023年,美國懷俄明恐龍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於懷俄明州東部的晚侏羅世岩層中發現了一具化石。它的骨骼非常纖細,研究人員威廉·沃爾(williamwahl)花了數年時間才將這具化石修復完畢。

研究人員斯科特·哈特曼(scotthartman)稱這具恐龍的骨架中有60%的骨骼儲存完好,其中包括最重要的頭骨,他便是根據該化石顎骨下的一條凹槽以及其他幾個特徵,判斷這種恐龍屬於手盜龍的一種。 新種恐龍的發現在古脊椎動物學會年會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古生物學家們稱鳥類起源於恐龍學說曾面臨的最大困境便是「年代缺口」,這一發現則填補了這一空缺。 鳥類起源曾有三種學說 2023年,始祖鳥(archaeopteryx)化石在德國被首次發現。

始祖鳥生活在晚侏羅世,距今大約1億5千萬年,身披現代鳥類羽毛,在骨骼特徵上和爬行動物幾無兩樣。 從晚侏羅世開始的鳥類演化歷史持續了1億5千萬年。迄今為止,晚侏羅世的鳥類化石只有始祖鳥一種,因而是最知名的化石種類之一。

而始祖鳥作為鳥類的始祖,也成為科學家破解中生代地球演化的一個突破口。其中關於原始鳥類起源的猜想更是重要的一環,並形成了眾多學派。但真正在學術界有影響的學說主要有三種:

槽齒類起源說,鱷類起源說和恐龍起源說。 據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周忠和研究員介紹,第一種假說是由南非著名古生物學家羅伯特·布魯姆(robertbroom)在20世紀初提出的。他認為鳥類起源於一類原始的槽齒類爬行動物,該爬行動物主要出現在三疊紀時期。

由於其年代較恐龍還早,被認為不僅是鳥類而且是包括恐龍在內的多數爬行動物的祖先。 「羅伯特的理由就是翼龍和獸腳類恐龍都太特化,不可能是鳥類直接的祖先,行進在各自進化道路上的恐龍和鳥類形成的有些特徵已具有不可逆轉性。這一觀點在20世紀盛行了近半個世紀。

」第二種假說出現得較晚,是英國學者亞歷克·沃克(alick d.walker)在2023年提出的。 他認為,鳥類和鱷類組成一個單系類群,因此這一假說也常被稱為「鳥類的鱷類起源假說」。

「不過這一假說提出十多年後,沃克本人就於2023年放棄了自己的觀點,轉而支援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學說。」周忠和解釋,第二種假說沒有第

一、第三種假說的影響大。 「至於第三種假說則有著曲折的歷史,」周忠和表示這一假說盡管很早就被提出,且現在已成為一種主流說法,但中間過程卻頗具喜劇色彩。它最早是由赫胥黎於19世紀中葉提出,在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後,到了2023年便銷聲匿跡,被槽齒類起源說取代。

一直到了20世紀的70年代,才由美國耶魯大學著名的恐龍學家約翰·奧斯特倫姆(john ostrom)教授重新提出。上世紀80年代以後,影響日益擴大,逐步成為當今的主流學派。目前,多數學者已經接受了鳥類起源於恐龍的觀點,並認為鳥類是從獸腳類恐龍的一支———小型個體的恐龍演變而來的。

「化石軟肋」限制「恐龍起源說」發展 始祖鳥的骨骼特徵———例如它的尾骨、腳爪和牙齒———與一種肉食性恐龍手盜龍類很相似,正是這一點讓許多古生物學家傾向性地認為鳥類起源於恐龍。而近年來古生物學家們運用解剖學分析,更將眼光鎖在了手盜龍中的馳龍和傷齒龍類,認為它們和鳥的關係可能最接近。 「在對馳龍類恐龍和鳥類進行的骨骼形態對比研究中,馳龍和傷齒龍的手與鳥類的翅膀相似,而更多譜系關係的分析得出兩者骨骼結構類似,」周忠和表示,這些實驗成果都證實了它們和鳥類的親緣關係最近。

但長久以來,縈繞在古生物學家頭腦中的也有一個困惑,那便是儘管解剖學已提供了充沛的證據,「年代缺口」卻讓反對者的聲音聽上去也有理有據。 始祖鳥有約1.5億年曆史,然而在岩層中發現的與始祖鳥關係最近的手盜龍化石,即便是最古老的也只有1.

25億年的歷史。古生物學家由此推斷,這些手盜龍可能還有一些更古老的「親戚」,它們才是始祖鳥和所有其他鳥類的「始祖」。 「不過,這只是持鳥類恐龍起源說的學者們的一種假設,此前一直沒有化石的發現,從而反對聲不斷,他們普遍認為爺爺(與始祖鳥關係最近的恐龍)怎麼可能會比孫子(始祖鳥)還晚出呢?

」周忠和的同事汪筱林表示,反對者們將矛盾主要聚焦在了年代的差異上,他們認為已知和鳥類最相似的恐龍都出現得太晚,身體形態,包括生活習性都已固化,不可能再進化為鳥類,這也成為反對者最有力的攻擊**。 「最近發現的恐龍化石無疑會給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學說帶來更多的證據,」周忠和表示,畢竟「年代缺口」是鳥類起源於恐龍學說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這次公佈的是迄今為止與鳥類關係最親密的恐龍化石,它屬於馳龍類;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它與始祖鳥同時代,這便填補了鳥類起源於恐龍學說中的「時間缺口」。

判斷動物的起源有兩個立足點,一是骨骼形態,二是年代推算,「現在,兩個側重點都有了較為可靠的證明。」 長羽毛的恐龍提供佐證 相伴美國古生物學家的發現,近期,古生物學者在阿根廷內格羅河省挖掘出一具幾乎儲存完整的新物種恐龍化石,也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鳥類起源於恐龍。 這一新恐龍被命名為阿根廷鷲龍,距今9000萬年。

是一種小型肉食性恐龍,其外形與火雞一般大小,長著長長的尾巴,研究人員強調阿根廷鷲龍長有羽毛,將給鳥類起源於恐龍提供新的證據。 對此,汪筱林表示,發現長有羽毛的恐龍確實會給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學說提供新的佐證。而在此之前,中國遼西已發現了大量長羽毛的恐龍,比如說顧氏小盜龍、中國千禧龍等多具「鳥龍」化石。

「科學界對該學說的認識是逐步加深的」,汪筱林表示自奧斯特羅姆教授提出恐龍也應該長有羽毛的設想始,便為該假說的研究開創了一個突破口。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奧斯特羅姆教授就大膽推測,由於恐龍和鳥類的關係如此接近,至少在某些恐龍的身體上可能長有羽毛。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現了很多長羽毛的恐龍,首次證實了這個大膽的假設,並從一側面表明了鳥類與恐龍的親緣關係。

這一突破從中華龍鳥開始,它的背部從頭到尾長著細絲狀的**衍生物,它的發現第一次向人們展現了帶羽毛恐龍的真實存在。但中華龍鳥所具有的毛狀物,和真正的鳥類羽毛還不一樣,尚不具有現代羽毛所特有的羽軸和分支結構。 「在遼西也發現過奔跑的恐龍,它的身體上也出現了原始的羽毛,這便表明了羽毛的最初出現和鳥類的飛行沒有必然的聯絡。

羽毛的最初功能可能是為了調節體溫,或者是吸引異性。到鳥類,羽毛與飛行聯絡到了一起,則是自然演化的結果」正在美國的徐星教授告訴記者,中國曾給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學說帶來了突破性的發現,而近期兩具新恐龍化石的發現,則將使這一學說朝著更完備的方向發展。 ■例釋鳥類進化 始祖鳥:

已知最早、最原始的鳥。距今1.5億年。

原始熱河鳥:發現於2023年,生長在白堊紀。其原始性僅次於始祖鳥,代表了鳥類早期演化的一個更加古老的祖先型別。

熱河鳥是惟一保留了爬行動物祖先長的骨幹尾巴的鳥類。 孔子鳥:現生的鳥類全都沒有牙齒,它們靠鳥喙取食。

但在遠古的中生代,大多數的鳥類卻還沒有這一結構,取而代之的是嘴中的牙齒。 2023年命名的孔子鳥是世界上已知最早有喙的鳥類。 反鳥:

是中生代種類和數量最豐富、分佈最廣的鳥類類群。我國發現的中生代鳥類中,大多數種類都可以歸入這一類群。包括中國鳥、華夏鳥、波羅赤鳥、始反鳥、原羽鳥和長翼鳥等等。

今鳥類:包括所有現存鳥類在內的具有進步飛行特徵的鳥類的統稱。它們不僅具有加長的胸骨,而且龍骨高而發達。

在其他與飛行有關的結構上都和現代鳥類差異甚小。 反鳥和今鳥雖然不是現代鳥類直接的祖先,但代表了向現代鳥類方向進化的主幹。

滿意請採納

請問 鳥類是怎麼分類的,鳥類是怎麼分類的?

候鳥 和 非候鳥 鳥類是怎麼分類的?鳥類傳統分類系統是相對於鳥類dna分類系統而言的一個廣泛被採用的分類系統。主要依據j.l.peter的分類系統,這個系統綜合了形態學 生物地理學 生態學 行為學 胚胎學 古生物學的研究成果,現在世界範圍廣泛使用。在分類學上,鳥類都屬於鳥綱,屬於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

鳥類是怎麼受精的,鳥類是如何受精的?

洩殖腔交配,一般雌鳥站在樹枝上,雄鳥踩在雌鳥背上。雌雄交配,體內受精。雄鳥的精子進入雌鳥體內,實現體內受精。大部分的動物 如鳥,爬行動物 的交配,是雙方生殖開口 洩殖腔 的對接。排洩和生殖都是一個管道。還不懂的話,看看這個 鳥類是如何受精的?鳥類是通過 官的短暫接觸進行交配的,這些 叫做 洩殖腔 雖...

鳥類是怎麼睡眠的

鳥類也是需要休息和睡覺的。1 鳥類的睡眠方式 鳥類有節奏的睜眼,是鳥類睡覺的特徵。2 鳥類的睡眠姿勢 鳥類睡眠的姿勢有區別。大多數鳥喜歡臥著睡覺,但有一些鳥喜歡用一隻腳或兩隻腳站立著睡覺。反嘴鷸 針尾鴨 綠頭鴨和另一些鳥睡覺時把嘴插在溫暖的肩羽下,白鸛 鸕鶿及許多猛禽的睡覺姿勢是把嘴放在背上或將頭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