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民族起源是什麼,回族是怎麼誕生的(古代的什麼民族轉化過來的)

2021-09-08 04:35:46 字數 4999 閱讀 9851

1樓:巴樹

從回族的起源上看,回族最早的先民就是來自中東的阿拉伯和波斯的商人,以及元朝時來自中亞的穆斯林士兵,後來又融入了中國本土的其他民族(主要是漢族,另有傣族、白族、藏族、蒙古族、滿族等等)。這些人穆斯林被稱作“回回”,這也是回族名稱的由來。

從回族的姓氏上看,回族多姓馬,劉,王,納,閃(陝),回,買,穆,哈,撒,白等姓氏,有些姓氏還是回族特有,這是因為回族最早的先民就是穆斯林,他們使用的是經名,後來因為明清時期統治者強迫使用漢姓,於是將經名簡化為漢姓,於是出現了這些特有的姓氏。

2樓:大頭兵馬斌

回族的起源

3樓:

回族的起源:回族最早的先民就是來自中東的阿拉伯和波斯的商人,以及元朝時來自中亞的穆斯林士兵,後來又融入了中國本土的其他民族(主要是漢族,另有傣族、白族、藏族、蒙古族、滿族等等)。這些人穆斯林被稱作“回回”,這也是回族名稱的由來。

4樓:合夥人金林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回回”最初為他稱,後來才演變為自稱。“回回”一詞,最早見於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學術界一般認為回族大致形成於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準備時期,明代是回回民族最終形成的時期。

十三世紀初葉,蒙古軍隊西征期間,一批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斷地被簽發或自動遷徙到我國來。他們被稱作“回回人”,後來他們也就以“回回”自稱了。

擴充套件資料分佈回族是中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總人口981.68萬人(2023年,不包括臺灣省),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佈。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其主要聚居區。

在56個民族中,回族按省區市顯示出的人口分佈離散度僅次於漢族和高山族,位居第三,這表明回族是我國分佈最廣的民族之一。

參考資料

5樓:元寶中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由海路來華,在廣州、泉州及長安等城市定居。他們不少人娶妻生子,繁衍生息,世代定居。

他們被稱為蕃客或土生蕃客,被視為回回民族的先民。

13世紀初葉,蒙古軍隊西征期間,一批批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斷被簽發到中國來。他們主要以駐軍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商人、學者、官吏、掌教等不同的身份,散佈在全國各地,成為形成回族的主體人群。

回族大致形成於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準備時期。元代蒙古軍隊西侵後,把中亞西亞各族人編入探馬赤軍簽發東來。有元一代,回回人已遍及全國,伊斯蘭教因之也傳播到各地。

6樓:貞觀之風

回族就是自唐初至元末的阿拉伯、波斯、突厥族穆斯林人,以及改信伊斯教的部分回鶻人,他們所混血的後裔。回族其實是一個多族源的、混合的民族。

回族的形成與中阿文化交流有關。早在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伊斯蘭教正式傳入中國,阿拉伯哈里發帝國的使者、商人、伊斯蘭教士開始來華。

這些來自阿拉伯、波斯、中亞突厥族等等被統稱為“蕃客”或“蕃商”。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在中國沿海城鎮和西北地區逐漸定居下來,與漢族或其他民族通婚,繁衍後代。

至宋代中阿海外**較唐代有很大發展,且商貿多以香藥為主,由於中阿商貿的不斷髮展,大批阿拉伯人也隨之進入中國,從而使得伊斯蘭文化在中國得以存在和發展。

使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現了穆斯林居民區,他們有自己的社會組織“蕃坊”,**區“蕃市”,建立禮拜場所清真寺,在廣大漢族的人群環境中,形成了自己的小社會。

7樓:河傳楊穎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學術界一般認為回族大致形成於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準備時期,明代是回回民族最終形成的時期。

回族人民具有反壓迫鬥爭的光榮傳統,各地回族還以不同的形式參加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為回族人民的徹底解放指明瞭方向。

回族是中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總人口981.68萬人(2023年,不包括臺灣省),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佈。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其主要聚居區,全區擁有回族人口186.

25萬,佔全國回族總人口的18.9%。

回族的飲食習慣:

在飲食上,回族人普遍吃牛、羊、駝等反芻類偶蹄食草動物,不吃馬、驢、騾、豬、狗肉,不吃動物血液和自死動物。尤其禁食豬肉。

回族的風俗:

回族服飾與漢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體現在頭飾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無沿小圓帽。

婦女多戴蓋頭,特別是在西北地區:少女及新婚婦戴綠色的,中年婦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

回族男子在節日或遇有紅白喜事時,喜戴白色小帽,婦女則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後面披垂於肩頭。

8樓:新影視青年

回民的“回”字,是沿用伊斯蘭教在中國的舊稱“回回教”中的“回”,回字“大口裡有小口”,取該字意在告誡人們要言行一致,而且這與伊斯蘭教的信仰——“口舌”回民承認,心裡誠信(穆罕默德奉安拉之命的宣教)”是相符合。所以從文字的演化上講,回民的“回”在意思上其範圍縮小了。

回民是中國分佈最廣的少數民族,因為民族整體信仰伊斯蘭教,故全民主要的生活方式為伊斯蘭,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稱禮拜寺。

公元7世紀中葉,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經海路和陸路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內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定居。

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征,中亞的穆斯林(伊斯蘭教徒的特稱)大批遷入中國,以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為主,後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回民。

回族是怎麼誕生的(古代的什麼民族轉化過來的)

9樓:科普小星球

回族是由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遷徙至我國繁衍生息轉化而形成的民族。回族的誕生過程: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根據現有史料,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陸續由海路來華,在廣州、泉州、杭州、揚州及長安等城市定居。

他們建築了中國最早的一批禮拜寺,不少人娶妻生子,繁衍生息,世代定居,並建立公共墓地。他們被稱為蕃客或土生蕃客,被視為回回民族的先民。宋代東來的猶太人,由於宗教上的親近關係,後來也成為回族一部分。

13世紀初葉,蒙古軍隊西征期間,一批批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斷被簽發到中國來。他們主要以駐軍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商人、學者、官吏、掌教等不同的身份,散佈在全國各地,成為形成回族的主體人群。

元、明以來,不少蒙古貴族及其士卒因接受伊斯蘭教信仰而逐漸同化於回回之中。另外,由於通婚和政治等原因,以及接受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的原因,回回中不斷吸收了一些漢族的成分。

明代仍有大量的人群融入回族。如原籍為阿拉伯、波斯、西域突厥諸種和東南亞的“歸附回回”,還有僑居的“寄住回回”,他們往往以“貢使”形式進入中國,使團成員多達數百,貢事完畢,有的返歸本國,有的則僑居或定居中國。

擴充套件資料

回族人口的分佈特徵為:

1、回族“大分散,小聚居”格局集中表現在回族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和民族鄉的分佈上。

2、回族自治地方一共有14個,其中,1個自治區,2個自治州、11個回族自治縣(包括聯合);其中1個自治區、2個自治州和6個自治縣(回族自治縣共11個,包括聯合)均在西北。

3、全國有回族鄉140個,西北地區只有37個,西南地區有28個,華北地區有27個,華東地區有12個,東北地區有5個,中南地區有31個。

4、在183個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大約有97個城市的主要少數民族是回族,尤其是東中部城市,回族佔的比例更高。

4、在全國還有4個城市的行政建制上專設回族區,分別是洛陽市的瀍河回族區、鄭州市的管城回族區、開封市的順河回族區、呼和浩特市的回民區。

回民究竟是什麼民族?什麼時候 起源?

10樓:匿名使用者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也有稱作“回民”的。“回回”這一名稱的由來與回族的族源是兩回事。 “回回”一詞最早見於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指的是“回鶻”,即維吾爾族。

元代的漢文史書中,便把信奉伊斯蘭教的維吾爾族、西亞、中亞的各族穆斯林均統稱為“回回”。這時“回回”的涵義是西亞、中亞和新疆的穆斯林了。歷史上,蒙古文史料中的sartqul一詞,常用來指中亞一帶的穆斯林商人,即指“回回”。

明代《回回館雜字》(漢語、波斯語分類詞彙),《高昌館雜字》(漢語維吾爾語分類詞彙)中,“回回”一詞都被寫作musulman(穆斯林)。迄今,在不同的地區,各民族語中對回族還有各自不同的稱呼。如藏族稱回族為kace,據說是因**的回族中有一部分來自克什米爾而得名。

在有的蒙古族地區,蒙古族把回族稱作為hotun,據說那裡的部分回族來自新疆和田(hotan),hotan在蒙古口語中因母音和諧的關係讀成hotun了。新疆的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族把回族稱作 tung'gan-tung'gen,有人解釋為由於新疆的回族來自潼關或“東甘”(甘肅東部)而得名,有的解釋為tung'gan來自turupqalgan(留住下來的)。四川涼山的彝族多稱回族為maja(馬家),因回族中馬姓多而得名。

雲南佤、 傣等少數民族稱回族為 basi, basi 來自parsi、farsi(波斯),是因為雲南回族中有一部分來自波斯。各民族對回族的不同稱呼,多少也反映出了回族的族源、職業及遷徙等情況。 寧夏回族歷史淵源流長,最早可上溯唐末。

“絲綢之路”從西漢初闢始,就一直是連線歐亞陸路交往的交通大動脈,寧夏正處在這條商路的必經地區。唐代盛世使絲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活躍,而當時同樣強大且與唐接壤的大食國民、包括當地波斯人及已經改信伊斯蘭的中亞各族穆斯林,在這支異常活躍的絲路商業大軍中佔很大的比重。他們從西域經河西走廊,入涼州(今甘肅武威)、景泰,之後過黃河到靖遠,越幹鹽池、西安州到今海原縣城,穿莧麻河到黑城、三營固原城,而後過開城、瓦亭、三關口出寧夏境,又經甘肅東部進入陝西,最後到達唐京長安。

其中也有部分人在寧境長期逗留,成為這裡最先的一批迴族先民。 元朝是西域回回人大量進入中國的時期,也是寧夏有大量回回進入的發軔期。2023年蒙古軍滅夏,簽發大批“回回軍”進駐其地,屯墾牧養,以資守禦。

明代對回族所採取的懷柔政策,使回回民族族體穩定發展,人口迅速繁衍。明初,不斷有大批“西域回回”歸附,被安插到靈州及固原等州縣,在原有的基礎上形成了許多比較大的回族聚居點。到明代中後期,史書中已有了回族族體的正式記載。

回族紗巾品牌有哪些,回族的民族服飾有什麼特點?

沒有具體的知名品牌,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進行購買。如果按伊斯蘭教規,男孩在割禮完成後就開始長期戴帽子,未割禮前在宗教的一些儀式上必需戴,而女孩則在9歲以後就要戴上紗巾,能遮住頭髮,耳朵,脖頸,面部,除眼睛外其他都是羞體 在中國穿戴在平時相對講究不嚴,而有宗教儀式時這些都比較注重,在接受或學習過宗...

回族的金姓從何起源,金姓氏的起源

金姓的姓源較多,最早的一支源於上古時的少昊帝,另一支較早的金氏出自西漢時的金日磾。除上述兩支金氏外,十六國前秦時,羌族首領有金氏。朝鮮歷史上的新羅國王姓金。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的開國之王叫錢鏐,因鏐與劉同音,認為犯諱,該國的劉姓之人,皆去劉字的卯頭刀旁,改為金氏,甚至連石榴也改叫金櫻。今浙江地區的金姓...

回族人結婚的禮儀是什麼回族的禮節是什麼?

回族結婚禮儀習俗 媒人舅舅很重要 在回族的婚俗中,有兩種人很重要 一是媒人,一是男女雙方的舅舅。回族有句俗語 媳婦美不美,全憑媒婆一張嘴 意思是有了一個好媒人,就能娶到一個聰明賢慧 勤勞善良的好媳婦,足可見媒人的重要性。經媒人多次說合,男女雙方有所瞭解後,媒人和男方主婚人便攜帶簡單禮品到女方家去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