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月球 月球又稱「月亮」。在望遠鏡發明之前,古代的人們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潔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狀奇特,於是人們就編出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免搗藥等美麗神話。
古希臘人則把月球看作美麗的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並且把女神狩獵時從不離身的銀弓作為月球的天文符號。
月球基本上沒有水,也就沒有地球上的風化、氧化和水的腐蝕過程,也沒有聲音的傳播,到處是一片寂靜的世界。月球本身不發光,天空永遠是一片漆黑,太陽和星星可以同時出現。
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因而月球上的晝夜溫差很大。白天,在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夜晚溫度可低到-183℃。由於沒有大氣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強度比地球上約強1/3左右;紫外線強度也比地球表面強得多。
由於月球大氣少,因此在月面上會見到許多奇特的現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陽光照射是筆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會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由於沒有空氣散射光線,在月球上星星看起來也不再閃爍了。
月面上到處是裸露的岩石和環形山的側影。整個月面覆蓋著一層碎石粒和浮土。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區域和暗灰色部分。
原來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區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徑是3476公里,大約等於地球直徑的3/11。月亮的表面面積大約是地球表面積的1/14,比亞洲的面積還稍小一些;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49,換句話說,地球裡面可裝下49個月亮。月亮的質量是地球的1/81;物質的平均密度為每立方厘米3.
34克,只相當於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說,6公斤重的東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體顯得很輕鬆,稍稍一使勁就可以跳起來,宇航員認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它是圍繞地球運轉的、唯一的天然衛星,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00公里。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是一個隨圓形軌道,其近地點(離地球最近時)平均距離為363300公里,遠地點(離地球最遠時)平均距離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
像地球一樣,月球也是南北極稍扁,赤道稍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500米,南北極也不對稱,北極區隆起,南極區凹陷約400米。
月球在繞地球運動的過程中,還要跟著地球一起繞太陽運動。這就是說,月球繞地球運動一週後,再回到的空間位置已不是原出發點了。由此可見,月球在運動過程中還要參與多種系統的運動。
月球的運動和其他天體一樣,月球也處於永恆的運動之中。月球除東昇西落外,它每天還相對於恆星自西向東平均移動13°多,因此,月亮每天升起來的時間,都比前一天約遲50分鐘。月亮的東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而自西向東的移動卻是月亮圍繞地球公轉的結果。
月亮繞地球公轉一週叫做一個「恆星月」,平均是27天7小時43分11秒。月亮繞地球公轉的同時,它本身也在自轉。月亮的自轉週期和公轉週期是相等的,即1:
1,月球繞地球一週的時間為也就是它自轉的週期。
月球這種奇特地自轉結果是:月球總以同一半面向著地球,而從地球上永遠看不到月球背面是什麼樣,只有靠探測器才能揭開月背千古之謎,人類的這個願望早在30多年前就已實現了。 當今大型天文望遠鏡能分辯出月面上約50米(相當於14層高樓)的目標。
* * *
月球在我國古代詩文中有許多有趣的美稱: 玉免(著意登樓瞻玉免,何人張幕遮銀闕——辛棄疾);夜光(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屈原);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別稱——《幼學瓊林》);冰輪(玉鉤定誰掛,冰輪了無轍——陸游);玉輪(玉輪軋露溼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李賀);玉蟾(涼宵煙靄外,三五玉蟾秋——方幹);桂魄(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蘇軾);蟾蜍(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團——賈島);顧菟(陽鳥未出谷,顧菟半藏身——李白);嬋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
此外,月球還有許多別緻的雅號,如玉弓、玉桂、玉盤、玉鉤、玉鏡、冰鏡、廣寒宮、嫦娥、玉羊等。
(中國科協資訊中心提供 )
初探月球的奧祕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一個天體,相距有38.4萬千米。天文學家早已用望遠鏡詳細地觀察了月球,對月球地形幾乎是瞭如指掌。
月球上有山脈和平原,有累累坑穴和縱橫溝壑,但沒有水和空氣,晝夜之間溫差懸珠,一片死寂和荒涼。儘管巨型望遠鏡能分辨出月球上50米左右的目標,但仍不如實地考察那樣清楚。因此,人類派出使者最先探訪的地外天體仍選擇了月球。
美國最早於2023年8月18日發射月球探測器,但由於第一級火箭升空**,半途夭折了。隨後又相繼發射3個先鋒號探測器,均告失敗。2023年1月2日,前蘇聯發射月球1號探測器,途中飛行順利,1月4日從距月球表面7500千米的地方通過,遺憾的是未能命中月球。
這個探測器重361.3千克,上面裝有當時最先進的通訊,探測裝置。它在9個月後成為第一顆人造行星飛往太空深處。
月球1號發射兩個月後的3月3日,美國發射的先鋒4號探測器,從距月面59000千米的地方飛過,也未擊中月球。
月球號探測器
從2023年至2023年,前蘇聯發射24個月球號探測器,其中18個完成探測月球的任務。2023年9月12日發射的月球2號,兩天後飛抵月球,在月球表面的澄海硬著陸,成為到達月球的第一位使者,首次實現了從地球到另一個天體的飛行。它載的科學儀器艙內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在撞擊月球后便停止了工作。
同年10月4日月球3號探測器飛往月球,3天后環繞到月球背面,拍攝了第一張月球背面的**,讓人們首次看全了月球的面貌。世界上率先在月球軟著陸的探測器,是2023年1月31日發射的月球9號。它經過79小時的長途飛行之後,在月球的風暴洋附近著陸,用攝像機拍攝了月面**。
這個探測器重1583千克,在到達距月面75千米時,重100千克的著陸艙與探測器本體分離,靠裝在外面的自動充氣氣球緩慢著陸成功。2023年9月12日發射的月球16號,9月20日在月面豐富海軟著陸,第一次使用鑽頭採集了120克月岩樣口 ,裝入**艙的密封容器裡,於24日帶回地球。2023年11月10日,月球17號載著世界上第一輛自動月球車上天。
17日在月面雨海著陸後,月球車1號下到月面進行了10個半月的科學考察。這輛月球車重756千克,長2.2米,寬1.
6米,裝有電視攝像機和核能源裝置。它在月球上行程10540米,考察了8千平方米月面地域,拍攝了200幅月球全景**和20000多張月面**,直到2023年10月4日核能耗盡才停止工作。2023年1月8日發射月球21號,把月球車2號送上月面考察取得更多成果。
最後一個月球24號探測器於2023年8月9日發射,8月18日在月面危海軟著陸,鑽採並帶回170克月岩樣品。至此,前蘇聯對月球的無人探測宣告完成,人們對月球的認識更加豐富和完整了。
2樓:匿名使用者
月地平均距離 384000 公里
月地最近距離 356400 公里
月地最遠距離 406700 公里
月球直徑 3476 公里
體積(以地球為 1 )0.0203
質量(以地球為 1 )0.0123 (7.35 × 10*19 噸)
密度(以水為 1 ) 3.3
月面溫度 最高 127攝氏度 ;最低 -183 攝氏度)
恆星月(繞地球一週) 27.3217 日
朔望月(一個朔望週期) 29.5306 日
平均軌道速度 1.02 公里 / 秒
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顆天然衛星:
軌道半徑: 距地球384,400千米
行星直徑: 3476千米
質量: 7.35e22千克
古羅馬人稱之為luna,古希臘人稱之為selene或阿爾特彌斯(月亮與狩獵的女神),另外在其他神話中它還有許多名字。
理所當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它是空中僅次於太陽的第二亮物體。由於月球每月繞地球公轉一週,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角度不斷變化;我們把它叫做一個朔望月。
一個連續新月的出現需要29.5天(709小時),隨月球軌道週期(由恆星測量)因地球同時繞太陽公轉變化而變化。
由於它的大小與組成,月球有時被分為類地「行星」,與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分在一起。
月球由蘇聯飛行器月球2號於2023年代表人類第一次拜訪,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在非地球星體上探索。第一次在著陸則在2023年6月20日(你記得你在哪兒嗎?);後一次在2023年12月。
月球也是唯一一個被採回表面樣本的星球。在2023年夏天,月球被clementine飛行器大範圍地作了地圖映象。月球勘探者號如今正繞著月球轉。
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引力場形成了有趣的現象。最顯而易見的便是潮汐現象。月球正對地球一點的引力為最大,反面一點則相對弱小一些。
地球,特別是海洋並不是完全地固定的,而是朝月球方向略有延伸的。從地球表面為透視角觀察的話,會看到地球表面的兩個膨脹點,一個正對月球,另一個則正對反面。這效果對海洋比對因態地殼強烈得多,所以海洋處膨脹得更高。
另外因為地球自轉比月球在軌道上快,膨脹每天一次,每天的大潮一共有兩次。
但是地球也並不完全是一個流體,地球的自轉導致地球在正對月球下方的膨脹非常輕微。這意味著由於地球自轉扭力及月球上的加速度影響,使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影響力並不十分確切地存在於兩球心連線上。這也使得地球不斷向月球提供自轉能量,使得自轉速度每世紀減慢1.
5微秒,也使月球公轉地球軌道每年增加3.8米。(相反的結果也導致了火衛一和海衛一的不尋常公轉軌道)。
不對稱的引力互動作用也使月球自轉同步。比如,它的軌道位相始終相對固定,使得朝向地球的一面不變。由於地球的自轉因月球的影響而減緩,所以在很早以前,月球的自轉速度也因地球而減緩,不過在那時作用力要強烈得多。
當月球的自轉速度減緩到適合自己軌道週期時(這樣膨脹點就在地球正對點),就沒有任何的多餘扭力了,這樣月球的情形就穩定了。這種情況也類似地發生在太陽系其他衛星上。最終,地球的自轉也將慢到合適於月球週期,就像冥王星和冥衛一的情況一樣。
自然,月球也顯得不太穩定(由於它的不太圓的軌道)以致於較遠端的一部分度數可不定時地看到,但大多數遠端表面(左圖)一直無法完全觀測,直到蘇聯飛船月球3號2023年上天對其進行拍攝才解決了問題。(注意:這裡並沒有什麼「黑暗面」在月亮上;月球的所有部分都能得到半日照時間。
一些對「黑暗面」的稱謂往往是指月亮不為人所見的另一面,因為「黑暗」有「不為人知」之意。這種稱謂在今天不夠正確)。
月球沒有大氣層。但是來自clementine飛行器的證據表明可能在月球南極,處於永久陰暗面的大環行山處有固態水--冰。這如今已由月球勘探者號飛船證實。
顯然月球北極也有冰,這樣未來月球探索的代價將略微便宜一些!
月球的外殼平均厚68千米,從mare crisium下的零公里到背面korolev環行山的107千米。地殼下是地幔,可能也是它的核心。然而它並不像地球的地幔,月球的只是部分特別熾熱。
奇怪的是,月球的質心與它的幾何地理中心向地球方向偏移了2千米。同樣,在這一側其地殼也較薄。
月球表面有兩種主要地形:巨大的環形山與古老的高原和相對平滑與年輕的maria。maria地形(覆蓋月球表面達16%)是由火山噴出的熾熱的熔岩沖蝕出的。
大部分的表面是由灰土層塵埃與流星撞擊的石頭碎片覆蓋。出於未知的理由,maria地形集中於靠近於地球的一面。
大多數靠近地球的環形山,火山由科學歷史上的著名的稱謂命名,如第谷,哥白尼和托勒密。背面的則多用近代的命名,如阿波羅,加加林和korolev(因為第一張**由月球3號拍到,所以具有顯而易見的俄羅斯偏向)。另外,類似於近地區,月球背面也有巨形環形山south pole-aitken,直徑2250千米,深12千米,使它成為太陽系最大的撞擊盆地,並在西側形成了山中山,成了太陽系中重環山的典型。
(從地球上看;左側圖的正中)。
阿波羅號和月球號計劃帶回了一塊重382千克的石頭樣本。這些提供給了我們有關月球的詳細知識。它們具有特別的價值,在月球上著陸後的廿年,科學家們還是在這快最期的樣本上做研究。
月球表面上的絕大多數石頭看來都有30到46億歲,這與地球上的超過30億歲的極稀少的石頭有偶然的巧合。這樣,月球就提供了太陽系早期歷史的在地球上無法找到的證據。
根據早先的對阿波羅樣本的研究,有關月球的起源並不一致,主要有三種理論:co-accretion同生說,主張地球與月球同時形成於太陽星雲;fission**說,主張月球是由地球上**出去; capture捕捉說,主張月球形成於其他地方,後來為地球所捕捉。這些理論證據都不足,但是來自月亮石頭的最新和最詳細的資訊引出了impact撞擊說:
地球曾被一個大物體(相當於火星大小甚至更大)撞擊,月球則是由噴射出的部份形成。不斷又有新資訊被發現,但撞擊說如今被廣泛接受。
月球並沒有全球性磁場,但是它的一些表面石頭存有剩餘的吸引力,表明月球早期曾有過全球性磁場。
由於沒有大氣和磁場,月球表面赤裸裸地遭受太陽風的攻擊。在它剩餘的40餘億年光陰裡,大量來自太陽風的氫離子將植入其表面。由阿波羅返回的樣本證明了它對研究太陽風的價值。
月球上的氫可能在未來當作燃料使用。
關於月亮的詩詞有哪些關於月亮的古詩有哪些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宋代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靜夜思 唐代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江花月夜 唐代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月夜 唐代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今夜偏...
關於月亮的美稱有哪些月亮的美稱有哪些?
月亮,司夜間之光,與主司白晝光明的太陽相對,故又名 太陰 自古以來,圍繞著月亮有許多妙趣橫生的傳說和五彩繽紛的遐想,而 玉兔 玉羊 玉弓 玉盤 冰輪 嬋娟 瑤臺鏡 等雅號也隨之而獻給了月亮。歷代文人墨客以月為題,詠月 贊月 喻月之佳作時有問世,這更為月亮塗抹了濃厚的神話色彩。月亮的別稱 月亮是古詩文...
關於月亮的詩句有什麼,關於月亮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月亮的詩句有哪些。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2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3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4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5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白。6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7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李白。8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9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