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太后怎麼死的,慈安太后的死因?

2022-01-12 16:42:37 字數 3623 閱讀 8895

1樓:金果

關於她死因的資料,歸納起來,大致有二類說法:

第一類: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說」

《德宗實錄》載:「(光緒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痾,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戌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這一記載見於慈安的《遺誥》。

但《遺誥》完全是在慈安死後,按照慈禧的指示所做,因此人們有理由懷疑它的真實性,懷疑慈禧有可能為了掩蓋某種陰謀而肆意編造死因。

第二類:慈禧逼死或毒死說

1、慈禧逼死

《清稗類鈔》記載:慈安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慈禧權欲極重,慈安卻倦怠少聞外事,並不與之爭權,因此倒也相安無事。光緒七年初,慈禧患血崩劇疾,不能視事。

慈安有一段時間獨視朝政,致使慈禧大為不悅,「誣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以致慈安氣憤異常,又木訥不能與之辯,惱恨之下,「吞鼻菸壺自盡」。

2、慈禧毒死

但老實的慈安卻將此事告訴慈禧並當著慈禧的面,將此遺詔燒掉。陰險毒辣的慈禧表面對慈安感泣不已,實際上已起殺機,遂借向慈安進獻點心之機,暗下毒藥,加以**。

2樓:匿名使用者

清史專家徐徹先生經過深入研究考證,並做了大量深入的社會調查,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慈安患的是腦血管疾病,很可能是腦溢血。這種病的重要誘因之一是疲勞過度。

光緒七年(2023年)三月初十日戌時,慈安逝於鍾粹宮,終年45歲。慈安之死,事先沒有什麼明顯徵兆,三月初九日,慈安身體稍感不適,第二天晚上就死了。

人們對此議論紛紛,作了種種猜測。

慈安死得突然,從下病危通知到喪事的處理也有些不合常理。

按照慣例,皇帝、皇太后在病危時,即將近支王公、大學士、軍機大臣等朝中親近重臣召進宮中,託孤遺言,準備後事。慈安崩於三月初十日戌時,而翁同龢在家聽到慈安的訊息卻是在初十日深夜的"子初",通知者是兩名蘇拉。蘇拉者,乃是做粗笨雜活兒的僕役。

這說明翁同龢得信並非是宮中正式通知。許多聞訊趕到皇宮的大臣們進入皇宮後,看到宮中寂然無聲,一點辦理喪事的跡象也沒有,還在乾清門吃了閉門羹。其他大臣也不明情況,有的只知道病勢甚危。

一直等到醜正三刻,乾清門才開啟。到日出才召王公大臣們進鍾粹宮。這種做法有悖於慣例和常理。

太醫為慈安開的處方照例也應先交軍機大臣和御前大臣傳視、審閱,以昭慎重。而王公大臣們直到十一日早將近3點時才看到太醫所開的5個處方,其中午刻開的處方有方無藥。而初九日的處方一個也沒有。

以上這些疑點,讓人們滿腹狐疑。清廷官方宣佈是因病而逝,民間則流傳說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也有說是自殺而死。

慈禧害死說。此說又分三種,一是慈安吃了慈禧送的糕餅後,中毒而死。另一個版本來自《清末權監李蓮英》一書,該書說慈安是喝了放有毒藥的一碗湯後中毒死的。

"慈禧害死說"的第三個版本是"錯藥說"。《清朝野史大觀》載:"或曰慈禧命太醫院以不對症之藥致死之。

"自殺說。《清稗類鈔》說:"或曰:孝欽實證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孝貞不能容,又以木訥不能與之辯。大恚,吞鼻菸壺自盡。"歸根結底,禍根還是在慈禧身上。

慈安與慈禧共同垂簾達20年之久,她倆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關係到社稷江山命運的重大問題上是一致的。她們倆之間的矛盾不是你死我活的敵我矛盾,慈禧根本沒有必要害死慈安。這一點,精明聰穎的慈禧應該比誰都清楚。

既然如此,那麼慈安的死因到底是什麼呢?清史專家徐徹先生經過深入研究考證,並做了大量深入的社會調查,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慈安患的是腦血管疾病,很可能是腦溢血。這種病的重要誘因之一是疲勞過度。

3樓:大王侃劇解說

慈安太后到底是怎麼死的?其實不是暴斃,當時一位老師說出了真相

4樓:匿名使用者

慈禧毒死的,而且和毒死光緒用的是同一種藥,不信可以開棺驗屍。

慈安太后的死因?

5樓:河傳楊穎

目前歷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2023年4月8日),慈安皇太后暴崩於鍾粹宮,死因成謎。

2023年4月8日,一向身體很好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斃宮中,當時年僅四十五歲。由於慈安太后死的很急,死前沒有絲毫徵兆。宮廷的正史上對於慈安太后的死因又少有記載。

慈安的死對朝局的影響:

1、慈安死後,對於慈禧而言,為其專權掃清了道路。儘管慈安生前清心寡慾,極少參與政治,不像慈禧那樣有謀略和魄力,然而慈安的存在本身,對慈禧的專權就是一股巨大的威懾。

有慈安在,慈禧就不敢那麼明目張膽、恣意妄為。慈安一死,權力盡歸西宮,慈禧可以惟我獨尊、專執國政而無所忌憚。

2、慈安的死,無疑也使奕欣在最高統治集團中少了一個可以依靠的同盟。多年來,慈安和奕欣與慈禧之間均有矛盾,奕欣多以「嫡庶之分」為由,通過支援慈安壓制慈禧的囂張氣焰,慈安也多倚重和信任奕欣,無形之中,奕欣和慈安形成一種聯合力量,來共同對付慈禧。

6樓:匿名使用者

清史專家徐徹先生經過深入研究考證,並做了大量深入的社會調查,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慈安患的是腦血管疾病,很可能是腦溢血。這種病的重要誘因之一是疲勞過度。

光緒七年(2023年)三月初十日戌時,慈安逝於鍾粹宮,終年45歲。慈安之死,事先沒有什麼明顯徵兆,三月初九日,慈安身體稍感不適,第二天晚上就死了。

人們對此議論紛紛,作了種種猜測。

慈安死得突然,從下病危通知到喪事的處理也有些不合常理。

按照慣例,皇帝、皇太后在病危時,即將近支王公、大學士、軍機大臣等朝中親近重臣召進宮中,託孤遺言,準備後事。慈安崩於三月初十日戌時,而翁同龢在家聽到慈安的訊息卻是在初十日深夜的"子初",通知者是兩名蘇拉。蘇拉者,乃是做粗笨雜活兒的僕役。

這說明翁同龢得信並非是宮中正式通知。許多聞訊趕到皇宮的大臣們進入皇宮後,看到宮中寂然無聲,一點辦理喪事的跡象也沒有,還在乾清門吃了閉門羹。其他大臣也不明情況,有的只知道病勢甚危。

一直等到醜正三刻,乾清門才開啟。到日出才召王公大臣們進鍾粹宮。這種做法有悖於慣例和常理。

太醫為慈安開的處方照例也應先交軍機大臣和御前大臣傳視、審閱,以昭慎重。而王公大臣們直到十一日早將近3點時才看到太醫所開的5個處方,其中午刻開的處方有方無藥。而初九日的處方一個也沒有。

以上這些疑點,讓人們滿腹狐疑。清廷官方宣佈是因病而逝,民間則流傳說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也有說是自殺而死。

慈禧害死說。此說又分三種,一是慈安吃了慈禧送的糕餅後,中毒而死。另一個版本來自《清末權監李蓮英》一書,該書說慈安是喝了放有毒藥的一碗湯後中毒死的。

"慈禧害死說"的第三個版本是"錯藥說"。《清朝野史大觀》載:"或曰慈禧命太醫院以不對症之藥致死之。

"自殺說。《清稗類鈔》說:"或曰:孝欽實證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孝貞不能容,又以木訥不能與之辯。大恚,吞鼻菸壺自盡。"歸根結底,禍根還是在慈禧身上。

慈安與慈禧共同垂簾達20年之久,她倆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關係到社稷江山命運的重大問題上是一致的。她們倆之間的矛盾不是你死我活的敵我矛盾,慈禧根本沒有必要害死慈安。這一點,精明聰穎的慈禧應該比誰都清楚。

既然如此,那麼慈安的死因到底是什麼呢?清史專家徐徹先生經過深入研究考證,並做了大量深入的社會調查,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慈安患的是腦血管疾病,很可能是腦溢血。這種病的重要誘因之一是疲勞過度。

7樓:和藹的小光頭

慈安太后應該是被心狠手辣,又權欲極強的慈禧太后害死的,慈安不死,她就不能為所欲為,就可以唯我獨尊,慈安是她的一塊絆腳石,早就欲除之而後快!相關情節在巜慈禧的祕密生活》中有詳細描寫!

8樓:匿名使用者

被慈禧毒死的~~連自己兒子都能害死,害有什麼事情做不到呢~~

慈安太后是怎麼死的?

清朝慈安太后的生平,她是怎麼死的?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慈安太后 1837 1881年 鈕鈷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古江道穆揚阿之女,事咸豐帝於即帝前。咸豐二年 1852年 封貞嬪,進貞貴妃,立為皇后。同治帝即位後,尊為皇太后,與慈禧太后一同垂簾聽政。光緒七年 1881年 三月,逝於宮中。其性情溫和,心地善良,雖位在慈禧之上,卻從不驕縱。葬於普祥峪,稱定...

慈禧害死慈安太后的傳言是如何得出的,到底有沒有證據

關於慈禧毒害慈安太后其實是沒有確切的證據的,大多都是後人的主觀臆斷,關於慈安的真正死因也不得而知。在大多數人眼中慈禧就是一個殘忍霸道的人,不僅利用親兒子甚至毒殺光緒,因此很多人覺得她就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甚至把慈安的死也歸咎於慈禧身上。但其實事實真相併非如此,慈安的去世也是撲所迷離沒有定論。慈安和慈...

太史慈是怎麼死的,馬超和太史慈是怎麼死的?

五十三回,太史慈將,刺殺張遼不成,死 馬超和太史慈是怎麼死的?歷史上太史慈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太史慈是病死的。於建安十一年卒,享年四十一歲。太史慈的射術確是史上有名的。他跟從孫策討伐麻保賊,有一賊於屯裡城樓上毀罵孫策軍,並以手挽著樓棼 城樓上的柱子 太史慈便引弓射之,箭矢更然貫穿手腕,更反牢牢釘在樓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