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三徵高麗故事短點,隋煬帝為什麼堅持三徵高麗直至亡國

2022-02-02 17:55:13 字數 4954 閱讀 6481

1樓:清瀾丶

604年,隋煬帝登基後,大修運河,將中國北部的政治中心與經濟發達的南方連線起來。

隋朝士兵

這使得跨地區大規模運送軍隊成為可能。大業七年二月,隋煬帝以高句麗本為箕子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禮為由,下詔征討高句麗,隋煬帝開始募集軍隊。募集的軍隊被集中在涿郡。

八年正月,應徵士兵全部集中於涿郡,據說共一百一十萬人,號稱兩百萬,隋煬帝將其分為左、右十二路大軍。初三,第1軍出發,以後每日發一軍,前後相距40裡,經過40天才出發完畢。各軍首尾相接,鼓角相聞,旌旗相連960裡,煬帝的御營最後出發,又連綿80裡,史稱「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遼東之戰

598年的戰爭,高句麗得到一些緩衝地域。由於這些地域不適於和隋這麼大規模的軍隊進行面對面的交鋒,高句麗嬰陽王將軍隊撤到遼水一帶。天時地利,那年,遼河水比往常提前好久就開始解凍了。

當隋世祖到達的時候,遼河水已全部融化。隋世祖毫不氣餒,下令在遼河上修建了3座橋樑。不過隋世祖所修的橋還沒修到對岸,高句麗就對隋軍發動了進攻,並有效地擊退了隋世祖的第一次進攻。

不過最終將橋修好,隋軍過橋包圍了遼東城。

開戰前,隋世祖下令隋將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關作戰決定,必須先向他報告後再聽從命令。這使得隋軍在戰場上很被動。隋將在做每個決定的時候都要先派人馳報遠在後方的隋世祖,這就延誤了軍情。

高句麗的軍隊也因此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重整和反擊。就這樣5個月過去了,隋世祖沒拿下遼東城。於是,隋世祖感到需要改變策略。

平壤之戰

隋世祖的新戰略是在同高句麗在遼東周旋的同時,派海陸軍攻打高句麗的首都平壤。30多萬陸軍和20萬海軍構成的先遣隊就這樣出發了。

海戰隋的海軍先於陸軍到達了大同江。發現隋的陸軍沒有到達,嬰陽王派出了一小批軍隊與入侵的隋朝軍隊交戰。簡短的交鋒後,高句麗的軍隊假裝被擊敗並向城裡撤退。

隋朝軍隊將領以為立功的大好時機已到來,帶領10萬軍隊開始攻平壤。

隋朝水師

當隋朝軍隊來到平壤的外圍城堡時,發現大門敞開,牆上也無人把守。進入城堡後,發現地上放著錢財和**。為了謹慎起見,隋朝軍隊將領下令禁止掠奪。

當隋朝軍隊來到一個寺廟後,遭到了高句麗的伏擊。不過高句麗的軍隊並沒有取勝,然後就撤逃了。這次隋朝軍隊將領真的以為高句麗不行了,於是開始掠奪外圍城堡。

正當隋朝軍隊掠奪之時,一支由幾千人組成的高句麗先遣部隊對隋朝軍隊進行了伏擊。毫無防備的隋朝軍隊一時慌了手腳,不知所措,並開始向海邊撤退。據說10萬隋朝軍隊僅有幾千人成功退出。

第一次單獨行動失敗後,隋朝軍隊的將領決定還是等隋朝部隊的陸軍到達後再圍攻平壤。

陸上的進攻

然而,隋世祖派出的陸軍在路上也出了問題。在隋國內行軍,隋軍後勤很有保障。但一旦進入高句麗的國土,隋朝軍隊的後勤**就會遭到高句麗的伏擊。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隋世祖下令每個士兵都要自己攜帶食物。不過這大大加重了士兵的負擔。許多士兵為了減負,扔下所帶的食物。

等隋朝軍隊到達鴨綠江後,物資已嚴重缺乏。

在鴨綠江和平壤之間有一條青川江,高句麗大將乙支文德下令在清川江的上游修築堤壩蓄水。當隋朝軍隊到達清川江時,江水很淺。於是隋朝軍隊便涉水過江。

正當隋朝軍隊過江之時,乙支文德下令開閘放水。數千隋朝軍隊被淹死。乙支文德隨後率領高句麗軍隊向入侵的隋朝軍隊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據說隋煬帝派出的30多萬陸軍僅有2700人返回。

第二次(613年)

隋大業九年(613年),隋世祖再次對高句麗發動進攻。這次又無功而返。在隋世祖親征高句麗之時,楊素的兒子楊玄感在國內謀反。擔心兩面受敵,隋世祖被迫撤退回國鎮壓楊玄感的叛亂。

第三次(614年)

在鎮壓了楊玄感的叛亂後,隋世祖於大業十年(614年)又攻高句麗。雖然隋世祖衝破了高句麗的第一道防線,但由於高句麗的持續伏擊和對隋朝軍隊供給線的切斷,隋世祖始終不能拿下遼水這層防禦線。嬰陽王將在楊玄感造反後逃到高句麗的斛斯政遣返給隋世祖。

隋世祖接受了嬰陽王的請降並撤軍。

夠詳細吧 求分

2樓:橫塘梅雨

三次都御駕親征

612年二月,隋煬帝以高句麗國王高元不肯朝見為由,一徵高麗,御駕親征第二年正月,隋煬帝就開始籌劃二徵高句麗,613年四月,隋煬帝親統六十萬右路軍開到遼東城

614年二月,隋煬帝第三次發動徵遼戰爭,高麗國王遣使請降,並將去年叛隋投奔高句麗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還,煬帝見已挽回兩敗之辱,遂班師還朝。

3樓:匿名使用者

三次都輸了,最後連自己的國家以及自己都輸進去了

隋煬帝為什麼堅持三徵高麗直至亡國

4樓:

隋煬帝濫施徭役和徵高句麗的真實目的是想消耗北方漢人的人口,他認為北方漢人已經胡化。

由此導致的起義和戰亂又使北方漢人死的更多。

他的目的確實達到了。

5樓:狙神哥

當皇上的,自然追求文成武功,武功就是戰爭方面的功績,比如搶別國地盤,平定叛亂啊。

當然隋煬帝做得很不好,別國地盤沒搶到,損兵折將敗了士氣,然後國內叛亂也沒平定。

6樓:匿名使用者

隋煬帝要三徵高麗原因:

第一,隋煬帝在大業八年正月(612年)第一次出兵時,竟然動用了前無古人的113萬大軍,這樣規模的出兵,除了加重後勤負擔之外,在軍事上可謂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縱觀中國歷史,舉凡如此大規模的出兵,往往是慘敗而歸,最著名的殷鑑就是苻堅徵東晉時號稱投鞭斷流的97萬大軍。

第二,隋煬帝進攻高句麗打的更是一場「政治仗」,這在第一次出征尤其明顯。隋煬帝在各大軍隊中都設立了受降使者,一旦高句麗請降,隋軍就得停止進攻,而這恰恰被高句麗軍隊所利用,在情勢不利時候多次以詐降獲得喘息時機。

不過,對於這兩點軍事常識,曾經擔任過平陳主帥的隋煬帝不可能一點都不知道。唯一的解釋是,無論是出兵規模,還是「受降使者」,都說明了隋煬帝征伐高句麗意在不戰而勝,試圖通過炫耀武力以及展示兵勢壓服高句麗,這一訴求甚至壓倒了在軍事擊敗高句麗。而對此,也恰恰應和了以上隋煬帝意在重建國際秩序,而不是獲得領土的出兵動機。

第三,對於高句麗這樣一個立國數百年的大國,試圖速戰速決在戰略上是非常困難的。以後來唐朝消滅高句麗的歷史後見之明來看,通過持久戰逐步削弱高句麗國力,最後抓住高句麗內亂的時機一舉大規模出兵才是明智的。

第四,隋煬帝的出兵時機更有問題。即使隋煬帝是在做一件無比正確的事,他也是在「錯誤的時機做了一件正確的事」。道理很簡單,隋煬帝之前動用國力過猛,又是修大運河,又是修糧倉,又是四處巡遊,在出徵高句麗之前理應與民休息幾年。

同理,在首次出征受挫之後,隋煬帝次年便再度出兵,也是這個問題。

隋煬帝三徵高麗的具體過程是什麼?

7樓:漫閱科技

隋朝時,朝鮮半島上有高麗、百濟、新羅三國,其中,高麗最強。東晉時,高麗人據遼東,奚、契丹、珠羯等族受其控制。開皇十八年(598),高麗王高元聯合靺鞨進攻遼西,被隋朝地方軍擊退。

文帝發兵三十萬進擊,高元遣使謝罪,罷兵修好。

煬帝即位後,要求高元入朝未成,便決心大舉東征。大業四年(608)開永濟渠,就是要為東征作交通運輸準備。同時,煬帝命令山東(今河北、山東地區)廣置軍府,充實軍馬,整備**。

運輸之役更是繁重:七年二月,煬帝命令在東萊(今山東掖縣)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督役嚴急,死者達百分之三四十五月,命令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車五萬輛,裝載衣甲帳幕,由兵士自己牽挽,送往高陽七月,發江淮以南民夫和船,運黎陽及洛口諸倉米到涿郡,船舶連線達千餘里。運輸兵民交錯往還,晝夜不絕,死的就拋在路旁,臭穢滿路。

又發民夫自辦車牛運糧械到瀘河(今遼寧錦州)、懷遠(今遼寧遼河西北)兩鎮,車牛都一去不返。又發鹿車(即獨輪車)夫六十餘萬,每兩人推米三石,路途遙遠,三石米還不夠路上吃的,車伕到鎮無米可交,只好逃亡。

大業八年,隋軍雲集涿郡,共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人,分左右各十二軍,運輸人員加倍。當年二月,煬帝和大軍渡過遼水,圍攻遼東城(今遼寧遼陽)。這次聲勢浩大的東征本來不得人心,高麗又頑強抵抗,隋軍遭到失敗,士兵役丁死亡大半,物資裝備幾乎全部丟失。

宇文述進攻平壤(今朝鮮平壤)的九軍共三十萬五千人,只兩千七百人生還遼東。七月,煬帝被迫退兵。

失敗並沒有使煬帝接受教訓,他在退兵時就下令繼續搬運黎陽、洛口、太原諸倉穀物北上。九年正月再次在全國徵發兵士集中涿郡。四月,煬帝再渡遼水,和上次一樣攻圍遼東城,一個多月仍沒有攻下。

六月,在黎陽督運兵糧的楊玄感起兵攻東都(東京改稱)。訊息傳到前線,煬帝有後顧之憂,只好退兵。

同年八月,楊玄感敗亡。但農民起義軍卻風起雲湧,隋王朝處於崩潰前夕。煬帝妄想以對外的勝利來扭轉危亡的命運,於大業十年二月發動了第三次東征。

三月煬帝又到涿郡,七月到達懷遠鎮。高麗雖兩敗隋軍,卻因連年戰爭,所受損失也非常嚴重,所以立即遣使請和,並囚送隋的叛將斛斯政。這次戰爭是在義軍遍地的形勢下發動的,徵集的士兵多因道路阻隔,不能如期到達,有的根本沒有來,來的又因沿途多有逃亡,以致兵員不足,實是湊合成軍。

煬帝也感到無法把戰爭進行下去,只好因高麗請和,乘勢收兵。

隋煬帝為什麼三徵高麗?

8樓:遼寧省小齊老師

是皇上都有野心,楊廣也一樣,楊廣是個驕奢淫逸的這麼一個皇帝,離開自己的宮中,要在另外一個地方建立別館,蒐羅奇花異草,讓宮外到處都是,而且出遊要帶很多人,他會下令讓方圓五百里的百姓給自己貢獻食物,揮霍浪費非常嚴重,很多老百姓飯都吃不上了,他在在那吃喝玩樂呢。

想一出是一出,揮霍還沒結束,就想開疆擴土,就把自己的目標放在了高麗的身上,他也曾是壯志滿懷的帝王,可惜曾經救浪費了無數的錢財,這個打仗就更費錢了,不光費錢,楊廣還要徵兵,大規模的徵兵和沉重的賦稅、勞役,民不聊生!

本來運河開鑿、長城的修建就已經給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人民還沒緩過來呢,又要開疆闢土了,在短短的十餘年裡,被徵調的兵太多太多了,結果就是天下人都死在了戰場上,楊廣輕敵導致親征高麗失敗,有人叛變,就算叛變評定了,可人民的心在也無法挽回了。

起義軍的發始壯大起來,人民都要推翻隋朝的統治,楊廣看清了事實,覺得隋朝也就這樣了,也失去了野心,同時他也猜出了最後的結局,五十歲的楊廣被勒死了。

楊廣為什麼要三徵高麗,因為他也想當個好皇帝,他也想隋朝在他的統治下繁榮,富強,疆域遼闊,雖然楊廣是個暴君,民不聊生,但是他也是有功績的,開闢了疆土,加強了南北及西域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可惜有好有壞,有對有錯,最後他失敗了,隋朝在他手中覆滅了。

對隋煬帝的評價對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評價

功 大運河是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對中 事,交通 經濟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都起過重要的作用。過 隋煬帝時期,開鑿大運河,徵調大量力役,給人民帶來了無比深重的災難。再加上勞民的遠征高麗等等,611年到614年,隋煬帝三次親征高麗,三次都均遭失敗,導致民不聊生,國內烽火頻起。隋煬帝楊廣 569年 618年...

隋文帝的功過與隋煬帝的功過,隋煬帝的功過

前者功大於過 後者過大於供 隋煬帝的功過 功 1 改革官制 隋煬帝改官制,增設殿內省,與之前已有的尚書省 門下省 內史省 祕書省共同成為五省。隋煬帝還增置謁者 司隸二臺。分太府寺為少府監。改內侍省為長秋監,國子學為國子監,將作寺為將作監,並都水監,總為五監。改左右衛為左右翊衛,左右備身為左右騎衛。左...

隋煬帝皇后蕭皇后簡介隋煬帝蕭皇后陵墓在哪兒

女人的魅力是否可以對歲月免疫?答案是肯定的,隋煬帝皇后蕭氏就是這樣一個女人。歷史上迷君傾國的紅顏女子不計其數,然而能像蕭皇后那樣數經改朝換代,總伴君王之側的女人卻是寥寥無幾。隋煬帝皇后蕭氏自13歲做了晉王妃後,便開始不斷地被迫更換身份,歷經隋煬帝的皇后 宇文化及的淑妃 竇建德的寵妾 兩代突厥番王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