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最大的死敵是什麼?有什麼要注意的

2022-02-12 19:25:04 字數 4561 閱讀 9912

1樓:花媽育兒觀

一、為什麼不要發脾氣?

1. 一分脾氣七分害

教育界的專家指出: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讓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給她帶上了終生痛苦的枷鎖。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必有一個問題父母,這是鐵的規律。

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是很多父母不願意去看見自己的問題,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修理孩子。

再有靈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後,都會走向消極、悲觀的世界,這是不可避免的。

2. 壞脾氣會遺傳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內心脆弱又好鬥。孩子長大後,脾氣也很暴躁、為人苛刻。

當這樣的孩子長大,為人父母時,也會繼承父母的壞脾氣,出現「發洩傷害、複製暴力」的情況。這時,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壞脾氣的犧牲品。

正如蒙臺梭利言: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3. 壞脾氣是親子關係最強的殺傷**

脾氣不好,讓孩子不敢親近、不敢跟你敞開心扉、時刻處在擔心受怕中,沒安全感,成長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父母脾氣越大,孩子越頑劣;父母越氣急敗壞,孩子越難管;父母脾氣升級,孩子的壞行為也跟著漸長。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種奇怪的慣性——他認為吼孩子沒用,就得罵;罵的「力度」不夠,開始打;後來又奉行「棍棒出孝子」。實際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況越糟。

大人應多給孩子耐心、寬容和信任空間,雖然看著孩子犯錯而不馬上糾正,很考驗父母的承受力,但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的能力。

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過程。我們應讓孩子自己去享受這個過程。

二、改變壞脾氣的方法

1. 把發脾氣換做溝通

隨便發脾氣就像到處扔垃圾,是非常「不文明的行為」。孩子不應該成為我們負面情緒的垃圾桶,與其發火動怒,不如好好溝通。

比如看到孩子作業沒寫完,不要一上來就咋呼、火冒三丈:你怎麼還沒寫?!天天就知道玩!等等。孩子會因此而好好做作業嗎?當然不會,孩子只會更加牴觸。

如果你想達到想要的效果,你可以這樣說:你不按時完成作業,我真的很難過。如果你能在半小時內把作業寫完,我會覺得很開心。

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如果孩子這樣做,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讓感情自然順利的流動。這樣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和管教。

教育中的「以情理教育」,比大發雷霆效果好的多。讓家中充滿感情和溝通,而不是充滿暴力和訓斥。

父母改善自己的脾氣,看上去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實際上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當我們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友好相處時,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就會觸手可及。

2. 靜心思考,學會面對自己的情緒

一味的壓抑、剋制脾氣不是最好的辦法。情緒是無法壓抑的,壓抑的情緒最終會以更失控的狀態爆發。

真正的做法是,學會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情緒,認識到:我自己情緒管理不好,和孩子無關。

曾經做企業的時候,老太太處理自己脾氣時有一個成功經驗,就是凡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在辦公室對著電腦或筆記本,把心裡的想法敲出來。等把所有的怒氣、怨氣、壞脾氣一股腦寫出來後,心中也平息了許多。

這不僅是疼惜自己的一個舉動,也是高效率處理情緒的實用方法,能夠讓我們的思想騰出更多「記憶體空間」去幹有意義的事,效果非常好。

2樓:餘大姐黃大爺

打和罵,因為打罵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牴觸爸爸媽媽。我們應該要注意,不要在公共場合說孩子出現問題要及時與孩子溝通。

3樓:沒完沒了

教育孩子最大的死敵就是急躁。我們做為家長必須注意,要有耐心,正確引導孩子,不要動不動就發火,這樣會加重孩子的心裡負擔,使孩子慢慢疏遠你。

4樓:dj林林

教育孩子最大的死敵,就是父母的態度會影響孩子教育,以後影響孩子的性格。第1點要注意教育孩子要給予正確的方向,這樣孩子才能非常懂事,第2點教育孩子不要操之過急,不要急躁,這樣會讓自己亂了方寸,第3點,對待孩子的教育不要特別的偏激,找到正確的方式方法。

教育最大的死敵,為何是父母的脾氣?要注意什麼?

5樓:dj林林

父母的脾氣不好,那麼會讓孩子產生逆反的一種心理,孩子的內心會產生一種恐懼感,第1點需要注意的就是父母應該保持良好的情緒,讓孩子變得很清醒。第2點就是父母不要向孩子發脾氣,這樣會教育出聰明的孩子,第3點應該注意就是讓孩子能夠獨立,這樣孩子才能長得很好。

6樓:慢慢觀社會

因為孩子從小到大,接觸到最多的人就是父母。他們很多生活習慣,脾氣都是跟父母學習的。不需要注意溫柔和孩子說話。在家中不要爭吵。

7樓:沒完沒了

因為父母教育子女時,特別容易衝動,動不動就生氣發火,所以說這是教育最大的死敵,所以父母,以後一定要注意,不能總在孩子面前發脾氣,一定要為孩子做好榜樣,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有耐心。

為什麼教育的最大死敵就是父母的脾氣?

教育的最大死敵,就是父母的脾氣,大家怎麼看

為什麼說父母的壞脾氣,可能是教育中最大的死敵?

8樓:奧奧聊遊戲

一分脾氣七分害,發脾氣對教育孩子來說沒有一點用處,父母的脾氣越大孩子就越是叛逆。可可的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容易發脾氣,對一直屢教不改的可可甚至有時候會控制不住動手希望可可還能夠聽話。

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需要投注很多耐心的事情,有時候家長難免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失去耐心,事後想起來也會後悔,孩子也不是故意尿床的,但總是犯同一件錯,讓家長覺得教育成了''無用功''。

之所以教育會成為''無用功'',是因為家長跟孩子的親子溝通存在問題,家長無法心平氣和跟孩子溝通教育孩子,家長在發脾氣時孩子接收到的首先是家長的憤怒暴躁的情緒而不是家長最終想要傳達的目的,吼罵式教育不可取。

父母的暴脾氣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

1、 父母的暴脾氣會影響親子溝通

父母與孩子應該是一個平等的關係,而不是上下級,父母如果總是脾氣火爆的對孩子又吼又罵,命令孩子這個不能做,那個不應該,時間長了不但孩子聽不進家長說的話,還有可能產生逆反心理家長越不讓的事情越是要做,親子之間的溝通也會越來越難,沒有良好的溝通孩子就不會聽從父母的教育。

2、 暴脾氣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性格

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脾氣暴躁容易發怒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在性格方面也會慢慢的變得很急躁嚴重的性格都會存在缺陷,孩子長大之後也會用同樣暴脾氣的方式去教育下一代,如此就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3、 吼罵式教育是一種精神虐待

吼罵式的教育容易讓孩子處在一個心煩意亂的狀態,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精神折磨,父母在情緒失控說出來的話難免不過腦子,無心說出的話孩子卻可能銘記於心,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這個過程中親子關係也會受影響。

孩子總是不能改掉壞習慣,父母也會反思自己的教育能力,次數多了也會自我懷疑到底有沒有能力管教好孩子,對於孩子總是犯錯感到無力焦慮,焦慮感使人易怒發脾氣,但其實教育孩子最需要的是懂得跟孩子溝通,父母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收起自己的壞脾氣,也許孩子更能夠聽進父母的話。

家長應該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

1、 對自己的感受合理的表達

生氣儘可能的避開孩子,可以向自己的另一半或者是自己的家人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家人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幫忙排憂解難,自己一個人的想法容易侷限,多一些人幫自己出主意情緒也會更加容易排解,再在孩子面前時更能夠平和的面對孩子,耐心溝通,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意願,和如果孩子這樣做,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讓感情自然順利的流動。這樣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和管教。

2、 多溝通,少吼罵

孩子不應是父母負面情緒的''垃圾桶'',與其發火動怒不如靜下來跟孩子多溝通交流,一分脾氣七分害,生氣既教育不了孩子還讓自己更加的焦慮,要是控制不好動了手事後還會後悔,轉變教育的方式從溝通開始,沒有孩子是天生就蠻狠的,只要家長多一些耐心,與''情理''教育,就能夠看到孩子的轉變。

3、 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

控制自己的額情緒並不是一味地隱藏情緒,一直壓抑更有可能在失控的狀態下爆發,家長可以用寫的形式來把自己的情緒宣洩出來,生氣時說話容易不過腦子傷害到別人,但是在書寫的過程中會讓自己有所思考,寫出來心情也會平息許多。這不僅是疼惜自己的一個舉動,也是高效率處理情緒的實用方法,能夠讓我們的思想騰出更多''記憶體空間''去幹有意義的事,效果非常好。

孩子慢慢長大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不要總是吼罵命令孩子,父母用暴脾氣教育孩子往往容易適得其反,父母改善自己的脾氣看上去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實際上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當我們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友好相處時,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就會觸手可及。溝通才是教育最好的途徑,會控制自己情緒懂得跟孩子溝通的家長,才能夠準確的把愛意傳達,沒有脾氣的胸腔才能夠裝滿愛的教育。

9樓:

因為言傳身教,孩子天天耳濡目染的聽到父母的謾罵或者發牢騷,孩子有樣學樣,慢慢就會學會父母的一些言談舉止。

10樓:小小女生的生活

因為父母的脾氣如果太壞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使孩子變得非常的煩躁,影響教育的效果,使孩子不能跟著父母安靜下來認真的考事情,所以負面影響還是很大的。

11樓:e時光再燃

因為父母擁有壞脾氣,只會讓父母在教育路上迷失方向,並且會讓自己的孩子特別懼怕自己。

孩子的教育理念是什麼,孩子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給孩子的教育是什麼呢?不以成績唯目的,不以打罵唯教育,不以責備唯勸導,不以己知唯立場,不以慈寵唯愛護,不以利誘做言行,不以忽悠唯藉口,不以籠統唯敷衍等等 大人應該以身試學,把自己當孩子的年紀時的心態去解惑,別老是用大人的立場去反駁,多學學美國的教育方式,孩子在學校學的都是死板的九年義務教育,我們國家...

國學教育的意義是什麼,國學教育對於孩子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國學教育其實本身就是對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他和國畫 書法一樣,都是屬於潛移默化影響我們的,技巧只是型,其實最主要的是由外而內的一種對內在的影響,特別對於孩子來說,從小接觸國學,對人格的完善十分重要,現在也有國學國畫書法於一體的課程,如今孩子電子產品接觸得多,容易沉不下心,國學對於蒙養孩子心...

國學教育對於孩子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你先了解國學是什麼?國學經典是什麼?國學 又稱 漢學 或 中國學 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它包括中國古代的思想 哲學 歷史 地理 政治 經濟旁及書畫 術數 醫學 星相 建築等諸多方面 國學經典,是蘊涵常理常道 教導人生常則常行的書 讓孩子在最寶貴的年齡讀最有價值的書。兒童學習經典,就如同師從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