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國時代時秦昭襄王時候的區域構成是怎樣的

2022-09-16 14:46:36 字數 6140 閱讀 6475

1樓:秋風體育

秦昭襄王時的中國地圖如下: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嬴姓,秦氏或趙氏,名則,一名稷,咸陽(今陝西咸陽市)人。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早年在燕國為人質。秦武王去世,回國奪位,是為秦昭王。

2樓:

戰國時代時秦昭襄王時候的中國地圖如下所示: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嬴姓,趙氏,名則,一名稷,咸陽(今陝西咸陽市)人。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秦、韓、魏、齊四國聯合攻打楚國,楚國在重丘(河南駐馬店泌陽)大敗,楚國大將唐昧被殺。秦國的蜀侯嬴輝被誣衊進獻毒物,秦國派遣大夫司馬錯擊殺了他。秦國繼續攻打韓國,佔領了穰城(河南南陽鄧州市)。

秦昭襄王七年(公元前300年),秦國的華陽君羋戎攻打楚國,斬首了3萬人,殺了楚國的大將景缺,攻佔了襄城(河南許昌襄城)。秦丞相樗裡子病死了,樓緩繼為丞相。

擴充套件資料

秦昭襄王撿來的王位:

秦昭襄王本名贏稷,他是秦武王贏蕩的同父異母弟弟。少年時候贏稷在燕國做人質,可以說是少年坎坷。本來王位的繼承也輪不到他,但是偏偏他那個哥哥贏蕩,太不安分,非要去那個快嚥氣的周王室去舉鼎,結果被鼎砸成重傷,一命嗚呼。

贏蕩繼位時就很年輕,死的又毫無準備,沒時間留下嫡系繼承人。不能父死子繼,那就只能兄終弟及,年僅18歲的贏稷就這樣回到秦國繼承了王位,對於這樣得來的王位不知道贏稷是以怎樣的心情接受的,不過在普通人看來,這真是撿來的幸運。

不過上天還是公平的,給你多大的幸運,就有多大的無奈在後邊等你,贏稷也是不可避免的遇到了這種情況。

3樓:有似有似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稱秦昭王,嬴姓,趙氏,名則,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秦昭襄王是一個有野心、有耐心的人,秦昭襄王的母親是楚國人,所以昭王繼位之後,和楚國關係比較好,之前楚王是聯合齊國和韓國聯合討伐秦國。但是昭王之後,楚國就獨自和秦國暗下和好,氣的齊國和韓國破口大罵。秦昭王和楚國聯姻會盟黃棘,秦國和楚國和好如初,秦國退還楚國部分土地。

這也造成了秦楚合作對抗齊國、韓國、魏國的局面。但是秦魏韓會盟停止對抗之後,楚國 人質太子殺死秦國大夫逃亡楚國之後秦楚兩國結怨。秦國轉而和齊國聯盟。

之後秦齊出現矛盾,秦國與齊楚都出現矛盾,齊楚之間也是互相攻伐,秦國時而兩面漁利。期間,白起戰無不勝堪為「軍神」!將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之後,國立日漸強盛的趙國打的毫無支架之力。

秦昭襄王因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野心稱帝。拉攏齊國兩面稱帝:秦昭襄王稱西帝,齊國稱東帝。

但是僅僅維持了兩個月,齊國改變了看法,取消帝位聯合諸侯國聯合伐秦。秦昭襄王被迫取消帝位。秦昭襄王最終沒有完成他進軍中原稱帝的偉業。

鬱鬱而終。

4樓:

戰國時代秦昭襄王時候的中國地圖:

秦昭襄王,秦惠王之子,母宣太后。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與大力士孟說在洛陽周王室的太廟比賽舉龍文赤鼎,不幸脛骨被砸斷而死。武王突然死去,又無子,為了繼任者的問題發生爭執。

宣太后想立公子芾,與惠文後想立的公子壯爭秦王,並得到樗裡疾的支援。但是趙武靈王非要迎立在燕國為質的公子稷為秦王,屈從於趙國的壓力,最後立公子嬴稷為秦王,是為秦昭襄王。

5樓:酷愛釣魚人

秦昭襄王時期的主要地域構成是陝西,山西,山東大部。

中國戰國時代時秦昭襄王時候的中國地圖。

6樓:

戰國時代秦昭襄王時候的中國地圖:

秦昭襄王,秦惠王之子,母宣太后。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與大力士孟說在洛陽周王室的太廟比賽舉龍文赤鼎,不幸脛骨被砸斷而死。武王突然死去,又無子,為了繼任者的問題發生爭執。

宣太后想立公子芾,與惠文後想立的公子壯爭秦王,並得到樗裡疾的支援。但是趙武靈王非要迎立在燕國為質的公子稷為秦王,屈從於趙國的壓力,最後立公子嬴稷為秦王,是為秦昭襄王。

7樓:

戰國時代時秦昭襄王時候的中國地圖如下所示: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嬴姓,趙氏,名則,一名稷,咸陽(今陝西咸陽市)人。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秦、韓、魏、齊四國聯合攻打楚國,楚國在重丘(河南駐馬店泌陽)大敗,楚國大將唐昧被殺。秦國的蜀侯嬴輝被誣衊進獻毒物,秦國派遣大夫司馬錯擊殺了他。秦國繼續攻打韓國,佔領了穰城(河南南陽鄧州市)。

秦昭襄王七年(公元前300年),秦國的華陽君羋戎攻打楚國,斬首了3萬人,殺了楚國的大將景缺,攻佔了襄城(河南許昌襄城)。秦丞相樗裡子病死了,樓緩繼為丞相。

擴充套件資料

秦昭襄王撿來的王位:

秦昭襄王本名贏稷,他是秦武王贏蕩的同父異母弟弟。少年時候贏稷在燕國做人質,可以說是少年坎坷。本來王位的繼承也輪不到他,但是偏偏他那個哥哥贏蕩,太不安分,非要去那個快嚥氣的周王室去舉鼎,結果被鼎砸成重傷,一命嗚呼。

贏蕩繼位時就很年輕,死的又毫無準備,沒時間留下嫡系繼承人。不能父死子繼,那就只能兄終弟及,年僅18歲的贏稷就這樣回到秦國繼承了王位,對於這樣得來的王位不知道贏稷是以怎樣的心情接受的,不過在普通人看來,這真是撿來的幸運。

不過上天還是公平的,給你多大的幸運,就有多大的無奈在後邊等你,贏稷也是不可避免的遇到了這種情況。

8樓:秋風體育

秦昭襄王時的中國地圖如下: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嬴姓,秦氏或趙氏,名則,一名稷,咸陽(今陝西咸陽市)人。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早年在燕國為人質。秦武王去世,回國奪位,是為秦昭王。

9樓:有似有似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稱秦昭王,嬴姓,趙氏,名則,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秦昭襄王是一個有野心、有耐心的人,秦昭襄王的母親是楚國人,所以昭王繼位之後,和楚國關係比較好,之前楚王是聯合齊國和韓國聯合討伐秦國。但是昭王之後,楚國就獨自和秦國暗下和好,氣的齊國和韓國破口大罵。秦昭王和楚國聯姻會盟黃棘,秦國和楚國和好如初,秦國退還楚國部分土地。

這也造成了秦楚合作對抗齊國、韓國、魏國的局面。但是秦魏韓會盟停止對抗之後,楚國 人質太子殺死秦國大夫逃亡楚國之後秦楚兩國結怨。秦國轉而和齊國聯盟。

之後秦齊出現矛盾,秦國與齊楚都出現矛盾,齊楚之間也是互相攻伐,秦國時而兩面漁利。期間,白起戰無不勝堪為「軍神」!將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之後,國立日漸強盛的趙國打的毫無支架之力。

秦昭襄王因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野心稱帝。拉攏齊國兩面稱帝:秦昭襄王稱西帝,齊國稱東帝。

但是僅僅維持了兩個月,齊國改變了看法,取消帝位聯合諸侯國聯合伐秦。秦昭襄王被迫取消帝位。秦昭襄王最終沒有完成他進軍中原稱帝的偉業。

鬱鬱而終。

10樓:匿名使用者

韓魏短暫復興

五千乘之勁宋

長平之戰

六國伐齊齊滅宋

春秋戰國時期 分別是哪幾個國家?

11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有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在這一百多個國家中較強大的有齊、晉、楚、秦、魯、衛、燕、宋、陳、蔡、鄭、曹、吳、越等十幾個國家。而這些國家都想當霸主,便開始連年的戰爭兼併,造成天下大亂的局面。戰國就是這天下大亂,也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

戰國時期包括二週滅亡前和二週之後秦滅六國完成之前。

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戰國時期的資料

秦紹襄王在位時期的丞相是誰

12樓:封2012號

秦昭襄王還是秦莊襄王?而且也不叫宰相叫相國。

秦昭襄王時期有魏冉、壽燭、向壽、樗裡子、樓緩、金受、孟嘗君、羋戎、范雎、蔡澤

秦莊襄王時期是呂不韋、徐詵、杜倉

13樓:匿名使用者

秦昭襄王七年 前300 秦華陽君攻楚,斬首3萬,殺楚大將景缺,陷襄城(河南許昌襄城)。秦丞相樗裡疾卒,樓緩繼為丞相。

前299 秦昭襄王邀楚懷王會盟武關(陝西商州商南),突劫楚王至咸陽,強迫割巫郡(重慶巫山)、黔中郡(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楚懷王怒拒,乃留不使返。秦任齊孟嘗君薛文為秦相。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 前266 秦任張祿為丞相,封應侯。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 前255 應侯范雎病死。蔡澤繼任丞相,數月亦免。秦遷西周文公咎於悉狐聚(河南平頂山汝州市西北),西周亡。

戰國時期秦國大王的排序和名字

14樓:筱鴨電影

一、排序列表:

1、2、

3、4、

5、二、君王資料:

1、秦獻公

秦獻公(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62年),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嬴姓,趙氏,《世本》作秦元獻公,《越絕書》作秦元王。《史記索隱》記載名嬴師隰(xí)。秦靈公之子,在位23年(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2年)。

秦獻公早年流亡魏國,回國繼位後在秦國國內進行改革,其中包括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並且數次發動收復河西失地的戰爭。秦獻公時期的改革雖然不徹底,但為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

2、秦孝公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趙氏,《越絕書》作秦平王,《史記索隱》記載名渠樑。秦獻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

秦孝公重用衛鞅(即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

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3、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嬴姓,趙氏,名駟,咸陽(今陝西咸陽市)人。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秦孝公之子。

十九歲即位,是為秦惠王。以宗室多怨,族滅商鞅,不廢其法。公元前325年,自稱秦王,成為秦國第一位君王。

當政期間,文有張儀連橫六國,武有公孫衍、樗裡子、司馬錯,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公元前311年,去世,時年四十六,諡號為惠文,葬於公陵。

4、秦武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趙氏,名蕩,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

秦武王身高體壯,孔武好戰。在政治上,設定丞相,驅逐張儀,結盟魏國,聯越制楚。軍事上,攻拔宜陽,設定三川,平定蜀亂。經濟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築堤修橋。

秦武王喜好比武角力,任用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皆得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砸斷脛骨,氣絕而亡,時年23歲,諡號為烈(悼)。

5、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嬴姓,趙氏,名則,一名稷,咸陽(今陝西咸陽市)人。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早年在燕國為人質。秦武王去世,回國奪位,是為秦昭王。即位初期,宣太后當權執政,外戚魏冉處理庶務,任用白起為將軍,先後戰勝三晉、齊國、楚國,攻取魏國的河東郡和南陽郡、楚國的黔中郡和郢都(今湖北江陵市)。

聽從范雎之言,奪取宣太后、魏冉的權柄,正式親政。文以范雎為相,武以白起為帥,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發動長平之戰,大勝趙軍。

攻陷東周王都洛邑,俘虜周赧王,遷九鼎於咸陽,結束了周朝八百年統治,奠定了秦國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然而,長年征戰,民生凋敝,受到了東方諸侯國的聯合打壓,之前戰果一一丟棄。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去世,終年七十五歲,諡號為襄。

日本戰國時代地圖有哪些家族,求日本戰國各個時期的勢力分佈圖

隨著時間推移,各大名殺來殺去,新舊更替啦。下面一一列出 三河 德川 尾張 織田 駿河 今川 甲斐 武田 相模伊豆 北條 越後 長尾 上杉 安芸 毛利 美濃 齋藤 近江 六角 近江 淺井 越前 朝倉 信濃 真田 下?足利 薩摩 島津 備前 宇喜多 肥前 鍋島 肥前 龍造寺 筑前築厚?後 大友 備後 小...

屈原是戰國時期哪國人,屈原是戰國時代哪國人?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人,周顯王二十九年 前340年 正月初七日,一說周顯王三十年 前339年 正月十四日,屈原生於楚國丹陽秭歸。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 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提倡 美政 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

日本將軍是什麼級別,日本戰國時代將軍是什麼地位?

日本幕府將軍可以說是日本武將最高層次,論級別的話有點類似漢朝時期的大將軍一職,用現在的觀點看的話,就是 軍委主席這一級別,而且權力更大。而且到後來,可以說架空了天皇,相當於是東漢末年的曹操一樣,是古代日本真正的實權人物。幕府將軍的發展可以說經歷了三個階段 初始階段。始自奈良時代,當時此職位平時不常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