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內容是什麼,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主旨是什麼?

2022-10-22 14:43:36 字數 5462 閱讀 3471

1樓:如風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註釋]

1.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

2.憶:想念。

3.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蒲州。

4.異鄉:他鄉、外鄉。

5.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9.茱萸(zhū yú ):一種香草。古時重陽節人們插戴茱萸,據說可以避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主旨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歌賞析】

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人們稱其為「重陽節」。《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兩個陽數相重,即為「重陽」。重陽節在古人眼中是個吉祥的日子,民間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宴飲求壽、孝老敬親等習俗。

發展到今天,登高賞菊和感恩敬老已成為重陽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王維,字摩詰,蒲州人,今山西永濟人。唐代著名詩人,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後人稱其為「詩佛」。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王維早期作品中廣為傳誦的一首。相傳作此詩時王維只有十七歲,當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面對繁華熱鬧卻舉目無親的長安城,他不禁想起了遠在華山之東的家鄉親人們。

首句「獨在異鄉為異客」,點明自己的特殊境遇。「獨」有獨自、孤獨之意,加上兩個「異」字,更凸顯出詩人孤身一人客居他鄉遠離親人的孤獨感,讓他怎能不思鄉憶親!緊扣題目中的「憶」字。

次句「每逢佳節倍思親」,點明主旨「思親」,又做實「憶」字。因為時逢重陽「佳節」,所以思親之情更加濃郁。而在這裡的每一個節日,「我」都無時無刻不思念著你們——「我」遠在華山之東的兄弟。

「倍」字尤言思鄉念親之情濃郁強烈。

三、四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詩人的遐想。他想象著遠方的兄弟們正登上高處,他們全都插戴茱萸,卻因單單少了一個人而深感遺憾。那人就是「我」。

詩人不再續寫自己的惆悵孤獨,轉而想象兄弟們未能團聚的遺憾,更顯「憶」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因此更顯情感深厚。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隻身他鄉,適逢重陽佳節,思念遠方親人,想象他們登高、插戴茱萸的情景,表達自己對家鄉親人的深沉思念之情。因為它的樸素深情、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反具有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千百年來一直感動著身在他鄉的遊子們。

3樓:匿名使用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王維17歲時的作品,當時他身在異鄉,又恰逢重陽節,就寫了這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4樓:下雪的憧憬

王勃這首五律立意新穎、意境恢弘、胸襟開闊、氣概豪邁、音節爽朗,是古代送別詩中的佳作。詩歌首聯從送別的地點「三秦」落筆,點出杜少府赴任的地點「五津」,頷聯以散句上承首聯,訴說今朝友人去往蜀州任職,詩人自己同樣有「宦遊」之意。頸聯詩人敞開心扉,坦誠相見,情味深長,表達了真摯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

尾聯一反離愁別緒的常調,盡掃傷感流淚的餘習,發出昂揚、樂觀的歌唱。

5樓:紫水晶

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6樓:日常嘮文化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後兩句中, 詩人遙想:「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說, 遠在故鄉的親人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 卻發現少了一人──自己不在內。

明明是詩人在想親友, 卻逆著寫親友想自己。

這種別出心裁的筆法將詩作寫得曲折有致, 出乎常情, 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 正是它的深厚處。《繭齋詩談》中說:「不說我想他, 卻說他想我, 加一倍淒涼。

正是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詩人善於「故設曲折, 逆乎常情」, 而這種寫法也最足以把王維強烈的思念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還給人留下無限遐想。

7樓:魔仙堡小仙女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內容是什麼?

8樓:啦啦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因身在異鄉,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以直抒思鄉之情起筆,而後筆峰一轉,將思緒拉向故鄉的親人,遙想親人按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想念詩人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詩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名句,打動了無數遊子離人的思鄉之心。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主要的習俗是什麼

9樓:

這首詩寫的是傳統節日—-重陽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帶茱萸囊,據說可以避災。茱萸,又名越椒,一種有香氣的植物。

三四兩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雖然寫出了佳節思親之情,但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

詩人遙想的卻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

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杜甫的《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和這兩句異曲同工,而王詩似乎更不著力。

此外,重陽節還有其他習俗:騎射活動  賞菊花  吃重陽糕   飲菊花酒

10樓:下雪的憧憬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裡的風俗是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1.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

2. 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2023年12月28日,法律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3. 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2023年12月28日,法律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4.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

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

11樓:清拉米

1.重陽節民間登高、採插茱萸的習俗:

「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

2.【原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註釋】

①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民間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

②憶:想念。

③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就在這一帶。

④異鄉:他鄉。

⑤倍:加倍,更加。

⑥遙知:遠遠的想到。

⑦登高:陰曆九月九日重陽節,民間有登高避邪的習俗。

⑧茱萸(zhū yú):又名越椒,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傳說重陽節扎茱萸袋,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災。

3.這首詩寫出了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4.作者介紹: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12樓:長得黑是健康

這首詩描寫的是重陽節。在重陽節的習俗主要有:賞秋,登高,吃重陽糕,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等。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

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13樓:小美愛追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詩人王維作品賞析

14樓:小錦孤

獨自一人在他鄉成為客人,每到節日都會加倍思念親人,遙想兄弟已經登上了高處,登高賞菊就少自己一人。

15樓:沒啥好名字

九月九日是重陽節,習俗有:登高、插戴茱萸、喝花酒等。《九月幾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縫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便插茱萸少一人。意思:

我獨自在他鄉成為他鄉客人,每當過節的時候,我就加倍思念親人。我想到遠方的兄弟登上的高處,他們插上茱萸單單少了我一人。

16樓:百里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習俗是:插茱萸,這是重陽節的一個習俗。

茱萸在重陽節這一天,按照漢族民間風俗,人們除登高望遠、暢飲菊花酒外,還要身插茱萸或佩帶茱萸香囊。重陽節與茱萸的關係,最早見於《續齊楷記》中的一則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

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一個彩色的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九月初九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雞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無恙。於是茱萸"辟邪"便流傳下來。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古詩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譯文 我獨自一個人居住在他鄉,每到過節的時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鄉的親人。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思念家鄉 思念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這首詩表達了身居外地的詩人,適逢重陽佳節,更加思念家鄉 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 憶山東兄弟 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 異鄉 而且越是繁華熱鬧...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詩句哪一句為千古名句

1.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表達了詩人想念家鄉渴望親人團聚的感情 思念家鄉的感情。獨在異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唐代詩人王維因身在異鄉,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思鄉之情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9月9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詩中的千古名句是什麼古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