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還公田啥意思,唐朝時日本的名稱是什麼?

2022-10-29 16:52:13 字數 4643 閱讀 7368

1樓:新左右

唐代土地制度本質上是國家有所制,即國家掌握大量的無主荒地,並按照人口的多少均分給民眾耕種,而民眾並不具有土地的所有權,而是在一定的年齡階段擁有土地的使用權。整體而言唐代授田分為兩類,一是永業田,是不需要歸還;二是露田,在年老或者死亡之後歸還。制度設計規定了土地歸還以維持田地能夠長久的授受,保障國家土地所有制的維繫,進而掌控國家經濟命脈。

唐代的職田制度也體現了土地的國有性質,規定了國家公田是要歸還的。即是說職田務必在降級、罷官等脫離行政職業之後退出佔有的國家土地。這樣進一步保障了國家對土地的掌控,限制了官僚對土地的掠奪。

唐代的律令規定「諸公廨、職分田等,並於寬閒及還公田內給。」即****的待遇是國家公田供給。但是公田是需要歸還的,「諸應給永業人,若官爵之內有解免者,從所解者追。

其除名者,依口分例給,自外及有賜田者並追。若當家之內有官爵及少口分應受者,並聽回給,有剩追收,不足更給。」「諸流內九品以上口分田,雖老不在追收之限,聽終其身。

其非品官年六十以上,仍為官事驅使者,口分亦不追減,停私之後,依例追收。」可以說職田制度也具有強烈的均田制色彩。唐代繼承前代的均田制是以國家掌控土地為核心,以均分土地並進行歸還為保障,從而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農民對土地的使用權,可以相對的確保農業生產的穩定性。

因而在均田制下,農民有一定的經濟保障,客觀地說,這可能是唐代沒有興盛庶族宗族制度的重要原因。

2樓:老大淏子

首先是土地國有,主要推行均田制。封建土地國有制以人丁為主負擔均田制、租庸調製(庸在隋出現,唐朝取消年齡限制,保證了農民的勞動時間)、府兵制。

均田制、租庸調製、府兵制是三位一體。

由於土地私有制地主追求土地的慾望增強,地主進行土地兼併國有土地大量流失造成土地地主私有的既成事實(均田制徹底崩潰,租庸調製無法實施)780年實行兩稅法(戶稅和地稅、時間固定、人身控制鬆弛)。法律上推動封建的土地私有大量出現,地主在大規模的莊園中實行分工合作的勞動,有利於封建經濟發展。

兩稅法實際上是在國家承認地主土地兼併的前提下,依據土地資產向地主徵稅,性質上屬於地主利益的再分配,是生產關係的區域性調整。

唐朝時日本的名稱是什麼?

3樓:完顏弦兒

日本 據《漢書》、《後漢書》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國名定為大和。因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本國的圖騰。

相傳在七世紀初,日本的聖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日出處太子致日落處太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史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

《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

」 此外,在漢語中,「扶桑」、「東瀛」也是日本國名的別稱。

唐朝之前一直叫倭奴國,唐朝時改叫日本。文人習慣叫東瀛。

4樓:草莓香的夏天

現在的電視劇都亂演的,不合理。

前段時間看到哪個漢朝的連續劇,那裡面還喊爸爸媽媽呢,嚇死我了

扶桑,東瀛,倭奴國,這三個比較合理。

請問唐朝時期「關隴世家「是什麼意思

5樓:精兵三千奈我何

北魏時期主要籍貫位於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或稱為六盤山)周圍的門閥軍事集團的總稱,當時為了保障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的安全,在沿邊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北部、內蒙古南部建立了六個軍鎮,合稱六鎮(武川鎮就是其中之一)。初期六鎮將士大部分是鮮卑貴族,還有一部分是漢人豪強,但後期漢人逐步成為主體。這批軍事貴族以武川鎮軍人為班底,定居關中,胡漢雜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在中國歷史上發揮過重大作用,史學界對它有一個固定的說法,叫做「關隴貴族集團」。

西魏完善府兵制,在府兵的頂端設定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在當時戰火紛飛的狀態下,西魏是軍政合一的,這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都是出將入相,不光是軍隊的統帥,同時也是國家的領導核心,還是當時關中地區最顯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處於社會的頂端。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是柱國,而隋朝的始祖是大將軍。

6樓:大貓曉曉

陝西的大豪強地主集團

唐朝城市中的「坊」是什麼意思唐朝時,城市中的「某某

7樓:匿名使用者

里巷(多用於街巷的名稱)。

街市,市中店鋪:坊間。街坊(鄰居)。

手工製作的地方:作坊。原生態的加工場所。

唐朝時候的官話到底是廣東話,還是西安話,還是河南話啊`怎麼那麼多不同的答案?

8樓:匿名使用者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的首都遷到了咸陽,從此直到秦亡,約140餘年,咸陽始終是秦的都城。關於咸陽的得名,是因為它位於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陽(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故名「咸陽」(鹹,全、都也)。根據考古發掘,秦咸陽故城在今咸陽市以東的長陵車站、窯店與尚家村一帶(包括西安市未央區原草灘農場,即今西安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區等地在內)。

咸陽臨近渭水,選作都城顯然與城市用水以及航運有直接關係

「鹹」用陝西話讀han二聲,通「含」全 ,都,包含的意思。南京之所以沒被定位官話是因為南京**還沒有那個能力,也不是時候。說是福建廣東的人都是扯淡。

9樓:匿名使用者

含是包涵的意思,現在以鹹音表達全部的詞義的只有粵語,鹹家,鹹不侖等,意義皆和你解釋的鹹一樣。所謂雅言,牙音也,以平舌脣齒音為主,而胡音則是捲舌音為主,現代陝話尚存齒間,比如我發餓音,此為雅,普通話我是胡音,而粵語中不輪我餓都是齒音,粵語基本上是雅言,和古漢音是否一致,或各有方言,但可以肯定可以溝通,比現在受捲舌胡音嚴重同化的北方諸方言更為接近古漢音

10樓:匿名使用者

是陝西話,加一點點四川的口音

11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官話是哪都行,只要不是廣東話就行,現在粵吹太多了,也太噁心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遠在2023年以前,甚至更早,黃河、洛水一帶的中原漢民族為了躲避戰亂,輾轉到河南,漢民族的文化也就這樣由其子孫帶到此處,此後再遷至閩南,最後部分跨越海峽,到了臺灣,故稱河洛語。

閩南、臺灣等地傳承此一文化的語言,正是我們現在習稱的「閩南語」,在祖國傳統文化的歷史長河中,閩南話所蘊含的意義在於我們的先祖在大遷徙中避開了中原民族融合所造成的語言改革,很完整地保留了唐朝及五代時代的古漢音,也就是那時的中原標準音。

由於日語主要來自於遷徙到現在日本的中國漢族的古漢語、中國北方少數民族語言和馬來人語言融合而成,所以今天日本人誦讀佛經,吟唱詩詞時,與閩南人用閩南語古代漢音誦讀佛經,吟唱詩詞在發音上幾乎是一樣的,這足以說明為什麼許多佛經中音譯或意譯使用普通話無法瞭解其意旨,而用閩南語卻好理解;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法師常常感嘆,閩南語漢音之失傳對誦讀佛經的人是極大的損失。

13樓:匿名使用者

說的都是屁話!

幾千年前的人了還討論人家說的是什麼話

有意思嗎

唐朝兩稅制對後世影響

14樓:滄海半杯

唐朝戶籍制度沿襲隋朝,行三等戶制[62]。前期的賦稅制度,大提承襲隋朝,於624年頒行均田制與租庸調製。均田制是**授田給人民而徵其租賦,分成公田與私田。

身死後公田繳還**重新分配,剩下可以傳後的私田即「永業田」[注 15]。由於隋末民變產生大量無主土地,所以唐朝前期有充足的土地推行。除了人民之外,****與王公貴族也各有額定的永業田[注 16]。

相較隋朝,唐朝對土地的買賣寬鬆了許多,但仍有嚴格的限制[57]:117。租庸調製方面,租是授田男丁每年繳固定的慄或稻,庸是每人每年要為國家服的勞役,調是每丁按照當地特產繳納絹麻之物,如果不產絹麻可用銀兩代替,庸和調也可用一定數量的絹免役。

這種制度精神在於**為民置產,其因其產而繳稅,即沒有重徵累民的問題,又可以防止兼併之風,自然是一種良制。唐朝前半葉,戶稅逐年上升,唐高宗時約收戶稅十五萬餘貫,至唐玄宗時已高達二百多萬貫[50]:142。

均田制與租庸調製對人民的經濟壓力不會很大,但是人口流動不能過大,戶籍和田籍需要齊全清楚。如果政治敗壞,田地過度兼併,閒田過少,人民過度避稅,這兩個制度就會走向瓦解。武週末年均田制開始形同虛設,政治漸不以往。

加上突厥、契丹連年入侵,人民逃避徭役,逃亡者漸增。唐玄宗天寶後期,不課稅的戶約佔全國總戶三分之一;不服役的人口約佔全國人口六分之五,逃稅情況普遍存在[注 17][63]。。安史之亂後,戶口逃匿者增加,租庸調製無法繼續實行,所以在唐朝後期出現了兩稅法。

唐德宗時期,宰相楊炎制定兩稅法,並且廢除其餘名目的租稅。兩稅法即**以當地現有的男丁與田地數為依據,劃分等級,規定分兩次於夏天、秋天納稅。而商人是以貨物總值的三十分之一,於所在的州縣納稅[64]。

其稅額,原本用錢為單位,到唐穆宗時以布代替。這樣,官僚、貴族、地主和商人都要合理納稅,減輕了平民的負擔,也增加了**的收入。兩稅法雖然簡化賦稅方式,但是授田制度被廢除。

使得戶籍持續陷入混亂,田地兼併的問題也都沒有解決。此後中國的賦稅制度,一直沿襲兩稅法的原則,沒有再恢復授田制度[50]:143。

兩稅法未能阻擋官僚、地主、大商人利用特權手段減稅、免稅、逃稅。唐朝後期隨著物價上升,兩稅制對平民的剝削愈來愈嚴重[50]:143。

唐朝後期,為解決財政拮据的局面,先後對鹽、鐵、酒、礦等實行專賣制度,並且課茶稅與關稅等。結果導致物價飛騰,民怨四起,民間販賣私鹽者不在少數。而鹽鐵專賣制度也是黃巢之亂的直接原因之

詩經雲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什麼意思

傳統理解是公田 私田copy的意思。另有理解就是 私 及私人,也就是勞動者,說白了就是當時的奴隸,這種理解是從詩整體理解的,因為你這裡只拿出一句話來讓解釋,未免有望文生義之嫌。大田 描述從春天播種開始到農事祭神的經過,反映了春 夏 秋冬農事的過程。春天準備農事,直到播種,夏天除蟲,秋天收割,最後祭祀...

吐蕃在唐朝時的生活區域及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聯姻對民族關係的發展意義是啥?急

吐蕃就是今天的 地區 文成公主入藏,對加強漢族和藏族的往來,發展藏族的經濟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當時藏族沒有文字,記事用繩子打結或以木刻劃記號來表示。在文成公主的主張下,松贊干布派人進行專門研究,創造了30個藏文字母和拼音造句文法,結束了藏人無文字的歷史,從此漢文書籍可以譯成藏文,對藏族文化的發展...

買黃酒時,「幹」與「半乾」啥意思?如何選擇

酒是一種古老的飲品,幾千年前的中國就開始釀酒了。我國的傳統酒有2種,即黃酒 白酒。黃酒是世界最古老的一種酒類,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發明了黃酒。到了1000多年前的宋朝,中國人又創造了蒸餾法,才有了白酒。所以說,黃酒的歷史比白酒更加悠久。黃酒源於中國,且只有中國才有,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