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貞觀年間備受冷落的秦瓊,遭到了哪樣的對待

2023-01-01 09:05:41 字數 4164 閱讀 9734

1樓:燦燦時尚走廊

3全部在貞觀年間備受冷落的秦瓊,遭到了那樣的對待?

秦瓊(字叔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大將,跟隨李世民參加了玄武門之變並立下功勞,後在貞觀年間長期擔任左武衛大將軍(《資治通鑑》作「左衛大將軍」),貞觀十二年(638)四月去世。

本來是很簡單、清晰的情況,但是,近些年來,網上不斷有人對秦瓊在玄武門之變中的態度以及秦瓊在貞觀年間的經歷提出質疑,認為秦瓊在玄武門之變中態度消極,沒有立下功勞,在貞觀年間也長期在家養病,頗受冷落,最終他胡國公的爵位也沒有傳給子孫。

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呢?關於秦瓊在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我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玄武門之變中的秦瓊》,有興趣大家可以去看看,這裡不再贅述。根據對史料的分析,我可以肯定地說,秦瓊不但積極參加了玄武門之變,而且在關鍵時刻立下了功勞。

那麼,秦瓊在貞觀年間的經歷是怎樣的呢?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長期無所事事,在家養病嗎?秦瓊去世後,他的胡國公的爵位是否也沒有傳給子孫呢?

我們根據史料具體來看看。一、秦瓊在貞觀年間的經歷秦瓊在玄武門之變後的經歷,兩唐書記載都很簡單,據《舊唐書》列傳18秦叔寶傳記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

其後每多疾病,……(貞觀)十二年(638)卒。《新唐書》記載略同。表面來看,秦瓊在貞觀年間一直擔任左武衛大將軍,沒有什麼明顯的事蹟。

那麼,是否可以就此認為秦瓊無所事事,在家養病呢?

請注意,秦瓊直到貞觀十二年(638)四月去世,其官職一直都是左武衛大將軍(《資治通鑑》做「左衛將軍」),據《冊府元龜》卷133記載:

(貞觀)十二年四月,左武衛大將軍秦叔寶卒。

那麼請問,諸衛的大將軍是做什麼的?

據《新唐書》百官志記載:掌宮禁宿衛,凡五府及外府皆總制焉。

2樓:夢露歷史驛站

在貞觀年間備受冷落的秦瓊,遭到了哪樣的對待?秦瓊(字叔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大將,跟隨李世民參加了玄武門之變並立下功勞,後在貞觀年間長期擔任左武衛大將軍(《資治通鑑》作「左衛大將軍」),貞觀十二年(638)四月去世。

秦瓊本來是很簡單、清晰的情況,但是,近些年來,網上不斷有人對秦瓊在玄武門之變中的態度以及秦瓊在貞觀年間的經歷提出質疑,認為秦瓊在玄武門之變中態度消極,沒有立下功勞,在貞觀年間也長期在家養病,頗受冷落,最終他胡國公的爵位也沒有傳給子孫。

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呢?

關於秦瓊在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我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玄武門之變中的秦瓊》,有興趣大家可以去看看,這裡不再贅述。根據對史料的分析,我可以肯定的說,秦瓊不但積極參加了玄武門之變,而且在關鍵時刻立下了功勞。

那麼,秦瓊在貞觀年間的經歷是怎樣的呢?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長期無所事事,在家養病嗎?秦瓊去世後,他的胡國公的爵位是否也沒有傳給子孫呢?

我們根據史料具體來看看。

一、秦瓊在貞觀年間的經歷

秦瓊在玄武門之變後的經歷,兩唐書記載都很簡單,據《舊唐書》列傳18秦叔寶傳記載:

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其後每多疾病,……(貞觀)十二年(638)卒。

《新唐書》記載略同。

表面來看,秦瓊在貞觀年間一直擔任左武衛大將軍,沒有什麼明顯的事蹟。那麼,是否可以就此認為秦瓊無所事事,在家養病呢?

當然不能!

請注意,秦瓊直到貞觀十二年(638)四月去世,其官職一直都是左武衛大將軍(《資治通鑑》做「左衛大將軍」),據《冊府元龜》卷133記載:

(貞觀)十二年四月,左武衛大將軍秦叔寶卒。

那麼請問,諸衛的大將軍是做什麼的?

據《新唐書》百官志記載:

掌宮禁宿衛,凡五府及外府皆總制焉。

請大家注意,作為諸衛的大將軍,是掌握皇帝及整個京師的宿衛的,相應的,番上宿衛的府兵,均由諸衛統領。

這是保衛皇帝安全的重要崗位呀!秦瓊作為左武衛大將軍,對皇帝的安全是負有重大責任的。怎麼在有些人眼裡就成了養病的閒職了呢?

請注意,在整個貞觀年間,李世民都有意安排自己的心腹將領出任諸衛的大將軍、將軍,確保朝廷中樞的安全。

舉例來說,武德九年(626)六月玄武門之變後,柴紹出任右衛大將軍,秦叔寶出任左武衛大將軍(左衛大將軍),程知節出任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德出任右武候大將軍,確保牢牢掌握諸衛府兵。

柴紹程知節

尉遲敬德

貞觀元年(627)正月李藝(羅藝)造反後,李世民派出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率軍征討,尉遲敬德的右武候大將軍宿衛京師的職責暫時無法履行,李世民還專門讓自己的心腹左驍衛將軍劉師立「檢校右武候大將軍,以備非常」(《舊唐書》列傳7),可見李世民對諸衛大將軍職責的重視。

後來形勢逐漸穩定後,原秦王府的心腹將領尉遲敬德、程知節等陸續外放出任各州的都督、刺史,但是,李世民仍然有意保持數名心腹留在京師,貞觀前期主要是秦瓊,貞觀七年(633)後,柴紹從外任調回,貞觀十年(636)左右,段志玄調回,宇文士及在貞觀前期也曾擔任右衛大將軍達七年之久。

貞觀十二年(638)秦瓊、柴紹去世,貞觀十六年(642)段志玄、宇文士及去世。在此情況下,李世民於貞觀十七年(643)將程知節從外任調回出任左屯衛大將軍,掌握宿衛,「十七年,累轉左屯衛大將軍,檢校北門屯兵」(《舊唐書》列傳18程知節傳)。

由此可見李世民對諸衛大將軍的重視程度。

因此,李世民把秦瓊放在左武衛大將軍任上,絕不是讓秦瓊去養病,而是把宿衛京師的重任交給了秦瓊。當然,因為就在京師任職,也確實便於秦瓊休養治病。

如果秦瓊真的什麼都不做,就是在家養病,那他絕不會繼續長期擔任左武衛大將軍。我們來看看尉遲敬德晚年的情況,據《資治通鑑》貞觀十七年(643)二月記載:

鄜州都督尉遲敬德表乞骸骨;乙巳,以敬德為開府儀同三司,五日一參。

可見,如果真是在家長期養病,首先要免除實際職務(職事官),然後授予一個類似於「開府儀同三司」這樣的散官,然後再回家養病。

而秦瓊,直到去世仍然擔任左武衛大將軍這樣的職事官,因此,秦瓊在貞觀年間仍然在發揮宿衛京師的重要作用,並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樣,閒在家裡養病。

3樓:阿凱博古

秦瓊(字叔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大將,跟隨李世民參加了玄武門之變並立下功勞,後在貞觀年間長期擔任左武衛大將軍(《資治通鑑》作「左衛大將軍」),貞觀十二年(638)四月去世。

秦瓊本來是很簡單、清晰的情況,但是,近些年來,網上不斷有人對秦瓊在玄武門之變中的態度以及秦瓊在貞觀年間的經歷提出質疑,認為秦瓊在玄武門之變中態度消極,沒有立下功勞,在貞觀年間也長期在家養病,頗受冷落,最終他胡國公的爵位也沒有傳給子孫。

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呢?

關於秦瓊在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我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玄武門之變中的秦瓊》,有興趣大家可以去看看,這裡不再贅述。根據對史料的分析,我可以肯定地說,秦瓊不但積極參加了玄武門之變,而且在關鍵時刻立下了功勞。

那麼,秦瓊在貞觀年間的經歷是怎樣的呢?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長期無所事事,在家養病嗎?秦瓊去世後,他的胡國公的爵位是否也沒有傳給子孫呢?

我們根據史料具體來看看。

一、秦瓊在貞觀年間的經歷

秦瓊在玄武門之變後的經歷,兩唐書記載都很簡單,據《舊唐書》列傳18秦叔寶傳記載:

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其後每多疾病,……(貞觀)十二年(638)卒。

《新唐書》記載略同。

表面來看,秦瓊在貞觀年間一直擔任左武衛大將軍,沒有什麼明顯的事蹟。那麼,是否可以就此認為秦瓊無所事事,在家養病呢?

當然不能!

請注意,秦瓊直到貞觀十二年(638)四月去世,其官職一直都是左武衛大將軍(《資治通鑑》做「左衛大將軍」),據《冊府元龜》卷133記載:

(貞觀)十二年四月,左武衛大將軍秦叔寶卒。

那麼請問,諸衛的大將軍是做什麼的?

據《新唐書》百官志記載:

掌宮禁宿衛,凡五府及外府皆總制焉。

請大家注意,作為諸衛的大將軍,是掌握皇帝及整個京師的宿衛的,相應的,番上宿衛的府兵,均由諸衛統領。

這是保衛皇帝安全的重要崗位呀!秦瓊作為左武衛大將軍,對皇帝的安全是負有重大責任的。怎麼在有些人眼裡就成了養病的閒職了呢?

請注意,在整個貞觀年間,李世民都有意安排自己的心腹將領出任諸衛的大將軍、將軍,確保朝廷中樞的安全。

舉例來說,武德九年(626)六月玄武門之變後,柴紹出任右衛大將軍,秦叔寶出任左武衛大將軍(左衛大將軍),程知節出任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德出任右武候大將軍,確保牢牢掌握諸衛府兵。柴紹

4樓:三棵樹

秦瓊並沒有受到李世民的重用,再加長期養病,被李世民封賞的官職非常低,食邑非常少,並且死後子孫也沒有繼承爵位。

5樓:培培美好心願

被冷落,李世民登基後不久,秦瓊就上疏說自己因為連年征戰,已百病纏身,所以被冷落。

6樓:煦日和風

秦瓊可以直接上殿,不用參拜皇帝,李世民對他還是非常好的。

國內最出名的美食備受老外喜愛,怎麼在中國卻沒大品牌

我們中國是一個美食文化非常悠久的國家,這麼多年來中國的美食已經從中國慢慢的走向了國際,很多外國人也開始慢慢的喜歡上吃中餐了。不過大家也知道中國的美食種類非常的多,不同的城市基本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美食。而在中國最出名的一種美食當屬餃子,餃子在我們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了,而且雖然在各地吃餃子的習慣不同...

吳三桂在康熙年間反清到底是為什麼

吳三桂造反是遲早的事情。歷代開國賞封,爵不過三代,居高位久則羽翼豐 關係廣 錢糧足,更何況不受 節制的邊遠大吏?總歸找理由廢黜對吳三桂來說,越是早反,越是有利。正面評價 能夠認清社會發展趨勢,選擇了大清朝,對於大清朝初期穩定具有一定貢獻 負面評價 康熙年間舉兵造反,屬於違背歷史發展軌跡,給社會造成一...

清朝的菜州府在現在什麼地方清朝乾隆年間秀州府是現在的哪個地方

明清時期,山東地區設定的一個府,治所掖縣,在今山東萊州市掖城。二年廢。明洪武元年 1368 升為萊州府,治掖縣。登州 寧海州歸其管轄。六年 1373 降為萊州,九年 1376 復為府,轄附郭縣掖縣 平度州和膠州。平度州轄昌邑縣和濰縣,膠州轄高密縣和即墨縣。清沿明制,康熙五年 1666 設登萊道,治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