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雲遮世說
沒有。來
才初一,課本的編者自
找的是簡單的文章。
言語第二之七十
一、詠雪之才
(原文)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
「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謝太傅(安)在一個寒冷的下雪天召集家人,給晚輩們**文章義理,一會兒雪下得急起來,太傅欣然說道:「白雪紛紛何所似?」哥哥的兒子胡兒(謝胡)說:
「撒鹽空中差可擬。」哥哥的女兒(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
」太傅高興得大笑。這個女子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世說新語》二則中的第一則通假字有哪些?
2樓:掬小小豬
通假字只有一個,尊君在不?其中「不」通「否」,讀音為fǒu ,表疑問。
一、《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彭城人劉義慶(403--444)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是我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
《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賞譽等36門。
二、原文
1.《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2.《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世說新語》二則中的第一則通假字有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詠雪編輯
原文謝太傅(1)寒雪日內集(2),與兒女講**義(3)。俄而雪驟(4),公欣然(5)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胡兒(6)曰:「撒鹽空中差可擬(7)。」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風起。(8)」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9),左將軍王凝之(10)妻也。
註釋譯文
(1)謝太傅:即謝安(320~385),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河南太康)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後追贈為太傅。
(2)內集:家庭聚會。
(3)與兒女講**義:兒女,這裡當「子侄輩」講,即年輕一輩。講**義:講解詩文。講:講解。 論:討論。
(4)俄而雪驟:俄而,不久,一會兒。驟:急,迅速。
(5)欣然:高興的樣子。
(6)胡兒:即謝朗。謝朗,字長度,謝安哥哥的長子。做過東陽太守。
(7)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8)未若柳絮因風起:不如比作柳絮憑藉風兒漫天飄起。未若:不如比作。因:憑藉 (「因」在這裡有特殊含義)
(9)無奕女:指謝道韞(yùn),東晉有名的才女,以聰明有才著稱。無奕,指謝奕,字無奕。王凝之的妻子。
(10)王凝之:字叔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做過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等。
譯文《詠雪》
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開家庭集會,跟子侄輩談論詩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謝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呢?
」胡兒說:「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謝道韞說:
「不如說是柳絮隨風舞動的樣子。」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她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也是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古今異義
1、兒女 古義:子侄輩,指家中的年輕一代人
今義:指子女
2、文義 古義:詩文
今義:文章的意思
一詞多義
1、因:未若柳絮因風起 (憑藉)
(因為)
文言文特殊句式
1.省略句。謝太傅(於)寒雪日內集。在「寒雪日」之前省略了介詞「於」,即「(在)一個寒冷的雪天」之意。
2.倒裝句。白雪紛紛何所似。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是「所似何」(像什麼東西)。
3.判斷句。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即」表示「這就是」,「也」在這裡表「是」的意思,譯為「這就是謝太傅的大哥謝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中心思想
《詠雪》:本文通過寒日「詠雪」的故事,寫出了謝道韞的聰慧、機智,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同時,謝道韞的對答使謝太傅「大笑樂」,體現了當時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會風氣。
陳太丘與友期編輯
主要內容
這則短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陳太丘和一個朋友約定正午一起外出。朋友過了正午還沒到,陳太丘就一個人走了。
他走了之後,朋友才到。這時陳太丘七歲的兒子陳元方正在家門口玩耍。朋友從陳元方那裡得知陳太丘走了,非常生氣,罵陳太丘不是君子。
陳元方據理反駁了父親的這個朋友,認為他不守信還罵人,是無信無禮之人。朋友聽後覺得很慚愧。下車拉元方,元方不回頭看,走進了自己家的大門。
原文陳太丘(1)與友期行(2),期日中(3),過中不至(4),太丘捨去(5),去後乃至(6)。 元方(7)時年七歲,門外戲(8)。客問元方:
「尊君(9)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10)!與人期行,相委而去(11)。
」元方曰:「君(12)與家君(13)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16);對子罵父,則是無禮(17)。
」 友人慚,下車引(14)之,元方入門不顧(15)。
字詞釋義
(1)陳太丘:即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潁川許(現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太丘,縣名;長,長官。古代常以地名稱其官長。
(2)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今義為日期,行,出行。
(3)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日中,正午時分。
(4)過中不至:過中,過了正午。至:到。
(5)太丘捨去:捨去,不再等候而離開了。舍,丟下。去,離開。
(6)去後乃至:乃至,(友人)才到。乃:才。至:到達
(7)元方:即陳紀,字元方,陳寔的長子。
(8)戲:玩耍,遊戲。
(9)尊君在不(fǒu):你父親在嗎?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不,通「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
(10)非人哉:不是人啊!非:不是。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11)相委而去:相委,丟下別人。相,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委,丟下,捨棄。 而,表示修飾。
(12)君:古代尊稱對方,現可譯為「您」。
(13)家君:家父,謙詞,古代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14)引:拉,這裡是表示友好的動作。
(15)顧:回頭看。
(16)無信:喪失信用,信:信用、誠信。
(17)無禮:違反禮節;沒有禮貌,禮:禮節。
古今異義
1、去古義:離開
今義:到、往
2、委古義:丟 下、捨棄
今義:委屈、委託
3、顧古義:回頭看
今義:照顧
4、期古義:約定
今義:日期
5、引古義:拉
今義:引用
通假字1、尊君在不。「不」通「否」, 讀 fǒu,表示否定,相當於「嗎」。
詞類活用
1、「友人慚」 意動用法。慚:感到慚愧
中心思想
《陳太丘與友期》:本文寫「友人」不守約定、不講信用的故事,反映了人要守約、講信、懂禮,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的道理。
一詞多義
┌相顧驚疑(互相)
相├└相委而去(副詞,指友人。)
譯文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正午已過,(友人)沒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後,(友人)才來。
陳元方那年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友人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
」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沒來,他已經走了。」朋友便生氣了:
「不是人哪!和別人相約同行,(卻)把別人丟下,自己走了。」元方說:
「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自己家的大門,不回頭看。
題目解說
陳太丘,漢朝人,字仲弓,原名叫做陳寔太丘縣令。古代習慣將**所任職的地名附在姓氏後。「期」是約定的意思。
標題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479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
4樓:掬小小豬
通假字只有一個,尊君在不?其中「不」通「否」,讀音為fǒu ,表疑問。
一、《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彭城人劉義慶(403--444)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是我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
《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賞譽等36門。
二、原文
1.《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2.《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世說新語》兩則通假字
5樓:水天一色碎雲淵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讀音為fǒu ,表疑問。)古今異義:
1.過中不至,專太丘舍屬
去。「去」字,古義:指離開。 今義:指到什麼地方去。
2.期日中。
「期」字,古義:指約定。 今義:日期。
3.相委而去。
「委」字,古義:指丟棄,丟下。 今義:派,不振作,確實等。
4.與兒女講**義。
「兒女」一詞,古義:指對子侄這一代晚輩的統稱。 今義:專指子女。
6樓:不顛不狂名不張
哪兩則?是不是初中課本里的兩則
《詠雪》和《陳太丘與友期》的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一詞多義有哪些?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今異義詞:
《詠雪》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內:古義:家庭內部;今義:裡邊。
2、撒鹽空中差可擬。差:古義:大概;今義:差別。
3、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古義:憑藉;今義:因為。
4、與兒女講**義。兒女:古義:子侄輩的人,指家中的年輕一代人;今義:指子女。
《陳太丘與友期》
1、太丘捨去。去:古義:離開;今義:到、往。
2、相委而去。委:古義:丟下、捨棄;今義:委屈、委託。
3、元方入門不顧。顧:古義:回頭看;今義:照顧 。
4、陳太丘與友期。期:古義:約定;今:日期。
5、下車引之。引: 古義:拉;今義:引用。
通假字:
《詠雪》無通假字。
《陳太丘與友期》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否定,相當於「嗎?」
詞類活用:
《詠雪》無詞類活用。
《陳太丘與友期》
友人慚。慚:意動用法,感到慚愧。
《詠雪》原文: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義。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和他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呢?」
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風吹柳絮滿天飛舞。」
太傅大笑起來她就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原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後朋友才到。
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
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人!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
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進家門不回頭看。
擴充套件資料:
《陳太丘與友期》賞析:
《陳太丘與友期》全文僅有103個字,卻敘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關於守信與不守信的一場辯論),刻畫了三個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說明了為人處世,應該講禮守信的道理。
如此有限的文字,卻包含了這樣豐富的內容,真可謂言簡意賅了。如果不是在語言的精煉上造詣高深,要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
文章的結尾,雖只客寥數語,但卻字字生輝。「慚」、「下"、「引」三個動詞,把友人知錯欲改的心態及行為刻畫得入木三分。對元方鄙棄「無信」的那股倔強勁兒,也用「人門,不顧」四個字,描繪得維妙維肖。
就在最能體現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層 (子斥友人)中,儘管作者用了比開頭和結尾要多得多的筆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煉。
單就敘述的句子來說,在敘述友人問元方時,由「問」到「怒」,感情急劇變化,充分表現了友人那粗魯無禮的性格。
而在敘述元方批駁友人的怒斥時,則選用語氣平和的「答曰」、「曰」這類詞,這對錶現元方不懼怕友人的怒斥、知書達理、善於應對的性格,起到了絕好的作用。
《詠雪》賞析:《詠雪》是南朝文學家劉義慶收錄在《世說新語》中的一段文言散文。
始出於東晉謝安與其子侄輩們的一段即興對話。
言簡意賅地勾勒了疾風驟雪、紛紛揚揚的下雪天,謝家子女即景賦詩詠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輕鬆和諧的畫面。文章通過神態描寫和身份補敘,讚賞謝道韞的文學才華,並因此而流傳千古,成為一段佳話。
《詠雪》作為清談名士的教科書,特別注意傳達魏晉清談家的獨特的語言形象,重視人物語言的潤飾,「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古今絕唱也。」
《世說新語》中《詠雪》的翻譯世說新語詠雪翻譯
原文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 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 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譯文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和孩子們談論詩文。不久,雪下大了,謝太傅高興地說 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
《世說新語》二則的翻譯《世說新語》兩則原文和翻譯
世說新語兩則譯文 詠雪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舉行了家庭聚會,跟子侄輩講解詩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謝太傅高興地說 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 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 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 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世說新語》二則的意思,《世說新語》兩則 原文和翻譯
內容來自使用者 你說的對 8 世說新語 二則 知識與技能 學習時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讀順句子,讀懂文意。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3646431 過程與方法 在自主 合作 的學習方式中,理解課文。情感 態度與價值觀 結合文中人物的語言和描述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