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裡什麼叫景隔,對聯中隔景什麼意思

2021-03-03 23:05:31 字數 5142 閱讀 2894

1樓:globalman王

對聯中會描寫一些場景和畫面,就會產生上下聯的場景是否關聯與和諧的問題,在內對聯中對取景的第一個層要求容,是追求邏輯合理,保證上下聯場景的關聯性;對取景的更高一層要求,是追求場景的和諧,使畫面更加具備美感。 如果在上下聯各有不同季節、時間、場景出現的畫面或物品,都可稱之為「景隔」。

例子:雨潤飛紅春色好,霜冷落葉月光寒。春秋、日夜、雨晴等都是「景隔」或「時隔」、甚至「意隔」。

對聯中隔景什麼意思

2樓:嘉嘉

網上一些對聯群,流傳著「隔景」這種說法。所說的「隔景」,按照他們的說法回

,大概就是指答對聯中描寫的一些場景和畫面,上下聯的場景是否一致與和諧的問題吧。有人甚至說不同季節、時間、也不能出現在同一副對聯中,否則就是「隔景」。

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首先,國楹聯學會頒佈的《聯律通則》自始至終沒有提到什麼「隔景」這一概念或說法,第六條有這樣的規定:「語意相關。

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相關聯,統一於主題。」這就是所謂「隔景」這一說法的依據吧。所謂「內容相關」就是說對聯之間要有一定的聯絡,這句話說的比較籠統一些,這也與對聯的性質有關。

對聯也是一種文學藝術,文學藝術是靠個人理解的。同一部作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淺說對聯的「隔景」與「隔意」

3樓:匿名使用者

隔景原是建築用語,凡將園林綠地分隔為不同空間,不同景區的手法稱為隔景。也即是說,同一空間,同一景區的建築物必須相互協調,這樣才能產生美感。

對聯中的隔景自然是運用它的引申意思。也就是說,在對聯上下聯中,作者所描寫的景物,或者不在一個時間,或者不在一個場景,上下聯沒有內在的邏輯聯絡,場景不和諧,畫面缺乏美感。

對聯隔景,本質是對而不聯。實際上是沒有掌握對聯的基本要求。所謂對聯,不是說把對聯上聯逐字逐詞對出來就是一副完整的對聯了。

你所對的對聯,或者你所寫的對聯,上下聯描寫的景物,構築的意境,必須具有內在的有機的聯絡。這才是一副合格的對聯。

因此說,隔景是初學者比較容易出現的錯誤。

下面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

雨潤飛紅春色好

霜白落葉月光寒

再比如這個例子:

案上墨香詩雋

陣前馬吼戈紅

上下聯描寫的景物一動一靜,一近一遠,一醇香一慘烈,不在一個場景內,反差巨大,且看不出二者的必然聯絡。應為隔景。

隔意,句意相隔,是由隔景衍生出來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隔景必然隔意。對聯是要構築意境或表達哲理的。

景和情,意密不可分。上下聯之間如果沒有有機的聯絡,或者不是對立的統一,那就必然隔意。

那麼是否所描寫的景物不在同一時間,空間,就必然隔景呢?答案是否定的。有時候,判斷是否隔景或隔意,要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分析。

例如-- 春種一顆粟 秋收萬鬥糧

一春一秋,一種一收,是否隔景隔意?否。二者是有緊密的因果關係的,講述有辛勤必有收穫的道理。

再如名聯--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二者描寫不同的事物,且在不同的場景,隔景隔意嗎?想必你也可以告訴我們,這幅對聯的含義吧?不經過磨難不經過歷練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這就是二者有機的內在的聯絡紐帶。很顯然,不隔景也不隔意。

再如自題聯--

夏居月下聽鳴竹

秋佇籬前數落花

上聯夏景下聯秋景,隔景嗎?隔意嗎?我們要看一看二者有沒有內在的有機聯絡。

整幅對聯是表現作者恬淡,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的,擷取了夏秋兩季不同的景物,對於自然更替乃至世事滄桑賦予作者的獨特感悟。貌似隔景隔意,實則聯絡緊密。

如果這幅對聯單獨拿出來,不從具體的環境中分析,很可能會得出隔景的觀點。

對聯裡面有隔景之說嗎?

4樓:墨香俠士

你好!我抄認為隔景一說自然是有的襲

,所謂「對聯」,「對」就是形式上的對仗,即平仄詞性的一些要求,「聯」便是關聯,需要上下聯內容相關,主題統一。但所謂「隔景」,大家的理解可能有所出入。對於你舉的「春花」與「秋月」,我認為,若各自毫無關聯的分別描寫春景秋景,就會有隔景之嫌,但若上下聯所述,為春秋的共通點,以至於上下聯主題保持一致,便無問題。

晨曦晚霞亦然。個人覺得,要判斷一副對聯是否有隔景嫌疑,只要給這幅對聯加個橫批便可,能寫出一個比較準確的橫批,便說明上下聯並無隔景。話說回來,其實隔景也不能算個硬傷,並不影響聯的工整,影響的是聯的優劣。

墨香俠士拙見

5樓:殘燭老翁

對聯和詩詞有所不同,詩詞上下句的意境要有呼應、連貫、啟承。回如白日依山盡,答黃河入海流,寫的是同一場景......。而對聯則沒有這一要求,上下聯可以說同一事物,也可以說不同事物。

而且對聯講究反對為上,所以春花對秋月不存在任何問題。比如,金聖嘆的生死絕對,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如何分辨對聯中的隔景

6樓:

對聯和詩bai詞有所不同,詩詞

du上下句的zhi意境要有呼應、dao連貫、啟承。如白日依山盡,專黃河入海流,寫屬的是同一場景......。而對聯則沒有這一要求,上下聯可以說同一事物,也可以說不同事物。

而且對聯講究反對為上,所以春花對秋月不存在任何問題。比如,金聖嘆的生死絕對,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古詩詞中的隔與不隔是什麼意思?哪種境界更高妙

7樓:玉友金蕉

隔與不隔是針對對聯的「隔景」而言。比如金戈鐵馬,對個煙柳畫橋,字句對上,但意境卻分屬兩個次元,在對聯裡就稱「隔景」。隔了就是忌諱,當然不隔好。

8樓:匿名使用者

在建築的語彙中,「隔、界」可以叫做「實」,「不隔、不界」可以叫做「空」,在隔與不隔、界與不界之間的可以叫做「虛」。

對聯基礎知識問答

9樓:匿名使用者

對聯,又叫「楹聯」,「對子」,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與詩文辭賦和書法相結合的獨特的綜合藝術。

傳統觀點認為,「對聯」是由「春聯」演變而來的;而「春聯」的源頭則可以上溯到中國古代的「桃符」。

根據《淮南子》記載:「題桃符」是在兩塊長約七八寸、寬一寸餘的桃木上面寫些祛禍祈福的吉祥話,或者寫上「神荼」、「鬱壘」(也寫作「鬱雷」)——兩個神名,懸掛門旁,用來避鬼驅邪的一種風俗。

有人考證,最早的一幅「春聯」是五代後蜀主孟昶寫的。據《宋史·蜀世家》記載:北宋開寶元年(公元964年)五代後蜀主孟昶叫學士辛寅遜在桃符板上題詞,因嫌辛寅遜寫得不工穩,孟昶就自己題寫了「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據說從此以後,「題桃符」便逐漸演化為「寫春聯」了。

其實,中國古代自《詩經》以來不斷髮展的詩歌為「春聯」的出現準備了豐厚的物質基礎。源遠流長的詩歌中,對舉(對仗、對偶)的詩句俯拾皆是。西漢庾信、江淹、鮑照的詩歌中就有不少「對仗」十分工整的句子。

更為重要的是駢體文的發展興盛和沈約、杜審言等人對詩歌在音韻學方面的革新和規範,而詩歌又在中國古代從漢代到宋代數百年間佔據著中國古代文學的統治地位。孟昶只是把唐代就盛行的詩歌的對仗句子第一次在題「桃符」時的「創新」運用罷了,而這種形式又為當時和後世所喜愛和傳播。所以,「春聯」是一個應運而生又有深受歡迎的有旺盛生命力的時代產物。

因而宋代,春聯逐漸推廣,成為名勝古蹟、寺廟廊院、店堂書房的重要裝飾物,有些人也將其作為慶弔、交際之用。

據**瞻《簪雲樓雜話》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傳旨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

」據說朱元璋曾為大臣陶安寫了一副對聯:「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朱元璋更有對聯天子的雅號。

膾炙人口的古今名聯很多,關於對聯的著述也不少,對於對聯的起源、製作、故事、佳話、趣話、分門別類都有著述。還有專門進行語言、文學、類似文字遊戲、卻又幽默風趣、反映聰明才智的思維訓練的「課聯」(對對子)。

對聯的一般要求:

1、字數相等(除特殊情況外,對聯中不能出現相同的文字)

2、詞性相同

3、意義相關或相對

4、平仄相對

5、上聯尾字通常是仄聲,下聯尾字通常是平聲

對聯在我國歷史悠久,舊時的讀書人,一入學就學「對課」(對對子),從二言三言到四言五言,然後學詩詞歌賦,所以撰寫起對聯來往往就能夠達到較高的水平。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楹聯創作的數量之多,堪稱不計其數,使用範圍之廣,堪稱世界之最。人們用它渲染氣氛,表達感情。在中國,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窮鄉僻壤,無論皇宮帝陵,還是古剎廟宇,無論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無論書齋畫室,還是道觀廳堂......可以這樣說,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人們婚喪嫁娶、逢年過節、喬遷開業、遊山玩水、聚會獨酌......只要有中國人生活(或者是曾經有中國人生活過)的地方,就有「對聯」。

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把對聯分成若干的種類。楹聯、春聯、婚聯、輓聯、謎語聯、拆字聯、數字聯、行業聯、嵌字聯、增字聯、減字聯......無所不有。

對聯可以敘事,可以寫景,可以總結歷史事件,也可以鍼砭時弊,可以狀物,可以抒情......可以頌揚,也可以諷刺,還可以勸勉、警策......對聯,無事不可用,無處不可用。對聯,有的莊重肅穆,有的風趣詼諧,有的通俗曉暢,有的典雅含蓄,有的氣壯山河,有的義憤填膺,有的哀婉悱惻,有的令人捧腹,有的令人沉思,有的令人拍案叫絕,歎為觀止;有的只有上聯,無數文人墨客搜尋枯腸,也無法對出下聯而成為「絕對」。

總之,對聯是一種堪稱「國粹」的與詩文辭賦和書法相結合的、運用廣泛,小巧玲瓏、言簡意賅而為中國人所喜聞樂見的綜合藝術。有的對聯精美絕倫。楹聯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形式之一,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藝術瑰寶,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朵藝術奇葩。

正如前人所說:「聯語雖文字小品,而於短言片語中或取諸身,或取諸物,莊諧雜列,勸懲寓焉」;「欲表其欣慕頌禱之忱,則有慶,欲寫其淒涼悱惻之思,則有挽」;「他如神祠懷古,昔賢先哲奕奕如生,名勝記遊,高山大川歷歷如繪,上下五千年,縱橫四萬裡,開編像對,恍在目前」;「駢儷之緒餘,隨時隨事出其新,提筆立就,自臻妙境」。

雖然對聯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但是,當今的學校教育對此卻幾乎不提及。這是語文教學內容方面的可惜的疏漏,甚至可以說是失策。

我編輯這本書的目的,不是要教給在校學生多少知識,而是想告訴年輕一代,我們的語文學習中,還有一個可以學習知識的好場所——那裡也有珍珠寶貝。

學習和研究對聯可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修身養性,錘鍊語言功底,提高自己遣詞造句的能力,使語言更簡練、精粹、優美;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審美能力。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的對聯是從來不用標點符號的,在編輯過程中,我為了使讀者能更準確地解讀作品,採取了比較靈活的方式——有的加上了標點,有的則沒有。

編者2023年9月

從這副對聯裡你能看出什麼?如果說這副對聯是謎語,打成語,你能猜出這個成語是什麼

是不是因為上聯二三四五缺少一諧音即為 缺衣 而下聯六七 唯獨沒十就為 少食 此乃拙見不知是否為其意。上聯 二三四五 下聯 六七 橫批 南北 問 你從這副對聯裡能看出什麼?如果說這副對聯是一個謎語 上聯 二三四五 缺一 引申為 缺衣 下聯 六七 少十 引申為 少食 橫批 南北 沒有東西 整個的意思就是...

對聯講究啥,對聯有什麼講究?

一是字數要相等。上聯字數等於下聯字數。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字數分別相等。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疊字與重字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只是在重疊時要注意上下聯相一致。但對聯中應儘量避免 同位重字 和 異位重字 所謂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個字在上下聯同一個位置相對。所謂異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

對聯又叫什麼,對聯也叫什麼?

1 對聯,漢族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2 簡介 對聯又稱 對偶 門對 春貼 春聯 對子 桃符 楹聯 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 布上或刻在竹子 木頭 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