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曲終↘人散
簡潔而經典的語句是中國古詩文的特點,正因如此,中國古詩文以其獨特的魅力倍受矚目。我認為,在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中,《論語》便是其中精品之一。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貧窮的人羨慕富豪,因為他有讓他一輩子也花不完的錢;而富豪卻羨慕那些平凡的人,因為他們很快活,不會整天杞人憂天地擔心錢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 可是,就如孔子說的,快樂的事有很多: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曾子曰: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現在的大人們,更注重物質化的世界,卻忽略了我國的傳統觀念:忠、信。 曾子提出的自省方法,卻恰似給我們亮了一盞明燈: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
我的課外英語輔導班老師曾經給我們講過一個有關她的學生的故事。那個學生學習很好,很受同學與老師們的歡迎,但是卻有同學發現那個學生偷同學們的筆和錢,從此,那名學生開始被同學們排斥,最終不得不轉學。 這正驗證了孔子的一句話:
**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道德永遠是做人的第一,想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沒有德與孝不行。 這些便是給我感受最深的語句。
讀《論語》,令我受益匪淺。今後,我要細讀論語,細讀這中華悠悠千年智慧,讀懂這其中的做人道理與處事方法,品嚐這暖暖的心靈雞湯。
2樓:緈諨de越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
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
在這個近80人的班集體裡,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論語讀後感500字
3樓:匿名使用者
從前,我之所以讀一本書是因為它來到了我的手邊,而書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氣或分幾天讀完它。後來,知道了有公共圖書館這等讀書的好地方,我也懶得去翻書目卡片,只是在開放閱覽室書架上隨手抓一本我能讀得進去的書。再後來,通過網路,也約略知道近來新出的哪幾本書是值得一讀的,可我也往往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偶爾在瀏覽的網頁上碰到一兩本好書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時間和心情靜下心來看,相逢或相違全憑運氣。
所以,我讀《論語》也只是因為選了《中西經典選讀》這門課,於是從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論語孟子讀後感500字
4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孟子》這本書,這是一本能教育我們怎樣做人的書,同時也是一位良師益友,
《孟子》的讀後感
。所謂聞名不如見面,今天,我就有幸讀到了這本能讓我們終身受益的書。
關於教我們怎樣做人的書我讀的不多,但也涉獵過一些,比如《三字經》、《**規》等。但這本書對我影響比較大。這本書主要寫了戰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邊發生的一些故事,我讀後受益匪淺。
在這本書裡有幾個故事深深地記在我的腦海裡,其中有一個故事叫做《師友之道》。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孟子說過"父子有親,群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心",這"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法則,為政治應率先垂範,身先士卒,才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係的和諧。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交友不能看這個人的財產和地位,重要的是看這個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讓你學習,這樣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這本書裡還有一個讓我受益匪淺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成熟自己》。在這個故事裡講的是仁義,這個經常聽到的詞,在孟子看來,就好像良好的種子一樣,種下去以後生根發芽,耐心呵護,最終使之成熟收穫。如果種下去了,但沒有收穫,那和雜草沒什麼區別了。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每個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標,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廢,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書中自有**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通過讀《孟子》這本書,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愛這本書,我不會忘記它的。2
5樓:羽思寐幻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那裡講的是如何調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現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我的思想。
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鑽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荀子也說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所以,孔子告訴他的**,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於《論語》。像「父母在,不遠遊。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道不一樣,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
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
開啟《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
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必須與我們這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這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十分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能夠說是盡到孝了。」那裡講了什麼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一樣。
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期望子女比自我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帶給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
」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齊,那麼其中必定有能夠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我的人請教為恥。
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好處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
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必須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
在這個近80人的班群眾裡,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用心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務必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
人。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我想對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有所啟發。子曰:
「**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指孔子說:「**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團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我,努力實踐,完善自我的道德修養,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後,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禮貌、昌盛、禮儀之邦。
論語的感悟,讀後感左右,論語的感悟,讀後感 200字左右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於 論語 像 父母在,不遠遊。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 論語 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 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 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
論語八則的讀後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 論語 八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 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
作文讀後感,作文讀後感500字
假如我失去三天光明 讀後感 今天,我在作文輔導班學了一篇文章,名字叫 假如我失去三天光明 假如我失去三天光明 一文,講述了 我 會用一個暫時的盲人的手去接觸這個世界,用盲人的耳朵去諦聽這個世界,用整個心靈去接受這個世界!我 要感受盲人的生活。盲人生活第一天,我 要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盎然生機。這句話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