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永遠醒著
《七律長征》一詩中具體寫山得詩句是: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寫水的詩句是: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七律·長征》是一首七言律詩,選自《***詩詞集》,這首詩寫於2023年10月,當時***率領**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鬥豪情。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譯文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
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裡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2樓:忘記停留的過客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七律長征》一詩中具體寫山水的詩句是什麼?
3樓:天使的星辰
寫山的是」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寫水的是」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1、【原文】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2、【翻譯】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萬水千山在紅軍的眼裡只不過是平常事。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裡只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腳下滾動的小泥球。金沙江拍擊著高聳入雲的懸崖峭壁,將士們心裡暖暖的,大渡河上一橋橫架,鐵鏈晃動,搖搖欲墜,讓人寒意陣陣。
更加令人喜悅的是登上千裡積雪的岷山,紅軍在翻越雪山之後個個笑逐顏開。
3、【賞析】
這首詩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讚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56個字,負載著長征路上的千種艱難險阻,飽含著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志。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
無論對革命史而言,亦或對詩歌史而論,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從首聯開始,全詩就了兩條思維線,構造了兩個時空域,一個是客觀的、現實的:「遠征難」,有「萬水千山」之多之險;一個是主觀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閒」。
這樣就構成了強烈的對比反襯,熔鑄了全詩浩大的物理空間和壯闊的心理空間,奠定了全詩雄渾博大的基調。
頷聯、頸聯四句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寫紅軍對困難的戰勝,它是承上文「千山」和「萬水」而來。詩人按照紅軍長征的路線,選取了四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理名稱,它們都是著名的天險,高度地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萬水千山」。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是對首聯的迴應。開端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昇華了詩旨。
「更喜」承上文而來,也是對上文的感情收束。紅軍過五嶺、越烏蒙、渡金沙、搶大渡,從敵人的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七律長征詩中能體現出「山」和水的詩句是
4樓:草乙黃
應該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全詩如下】《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5樓:佳人醉月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七律 長征》這首詩中提到的山有哪些?水有哪些?
6樓: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烏蒙 山、 岷山金沙江、 大渡河
七律長征這首詩是圍繞著哪句話來寫的,萬水千山中的水具體指什麼,山有具體指什麼?
7樓:小白家裡小白
《七律.長征》這首詩是圍繞「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句詩來寫的。
萬水千山中的水具體指金沙江和大渡河,山具體指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這五嶺和烏蒙山。
首聯開門見山讚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首聯是全詩的總領。「不怕」二字是全句之眼,也是全詩的詩眼,「只等閒」強化、重申了「不怕」;「遠征難」包舉了這一段非凡的歷史過程,「萬水千山」則概寫了「難」的內涵。
這一聯如高山墜石,滾滾而下,牽動著全篇,也籠罩著全詩。「只等閒」舉重若輕,顯示了詩人舉重若輕的統帥風度。「只」加強了堅定的語氣,具有強烈的感**彩。
它對紅軍蔑視困難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強調,表現了紅軍在刀劍叢中從容不迫,應付自如,無往不勝的鐵軍風貌。
擴充套件資料:
《七律·長征》近現代***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釋義: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裡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簡介:《七律·長征》是一首七言律詩,選自《***詩詞集》,這首詩寫於2023年10月,當時***率領**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
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鬥豪情,寫下了這首詩,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讚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8樓:匿名使用者
《七律.長征》這首詩是圍繞「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來寫的,水具體指金沙江和大渡河,山具體指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這五嶺和烏蒙山。(望採納)?
9樓:匿名使用者
圍繞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寫的,萬水千山中的水具體指金沙江,
大渡河。
山有具體指五嶺山脈, 烏蒙山,岷山,
10樓:武陵山好貨**
圍繞「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來寫的
賞析:首聯開門見山讚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首聯是全詩的總領。
「不怕」二字是全句之眼,也是全詩的詩眼,「只等閒」強化、重申了「不怕」;「遠征難」包舉了這一段非凡的歷史過程,「萬水千山」則概寫了「難」的內涵。這一聯如高山墜石,滾滾而下,牽動著全篇,也籠罩著全詩。「只等閒」舉重若輕,顯示了詩人舉重若輕的統帥風度。
「只」加強了堅定的語氣,具有強烈的感**彩。它對紅軍蔑視困難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強調,表現了紅軍在刀劍叢中從容不迫,應付自如,無往不勝的鐵軍風貌。
萬水千山:這裡的千、萬都是泛指,形容山水無數,隱含著困難多、艱險多。山和水具體指長征路上的困難險阻,這裡的困難險阻來至於敵人和大自然。
11樓:匿名使用者
「遠征難」包舉了這一段非凡的歷史過程,「萬水千山」則概寫了「難」的內外蘊涵
12樓:匿名使用者
圍繞著題目長征來寫的
七律長征中作者從萬水千山中選寫的山有什麼水有什麼
13樓:放肆而又執著
山:五嶺、烏蒙
水:金沙江、大渡河
14樓:匿名使用者
水有赤水河 金沙江 大渡河
《七律 長征》是在什麼時候寫的,《七律 長征》的寫作背景與當時的情況
對不起,我查閱了大量資訊,也只能精確到1935年10月,至於幾號實在沒有辦法了,不好意思。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夠有所幫助,請採納,謝謝!關於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及地點,長期以來說法不一,1935年10月3日,是比較認可的。地點大概是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境內的旋窩村 在書上看見是在1935年10月具體幾日我忘了...
七律長征全文的詩眼是哪一句,毛澤東《七律長征》的詩中,全詩的詩眼是什麼
紅軍不怕遠copy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首聯開門見山讚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它是全詩精神的開端,也是全詩意境的結穴。不怕 二字是全詩的詩眼,只等閒 強化 重申了 不怕 遠征難 包舉了這一段非凡的歷史過程,萬水千山 則概寫了 難 的內外蘊涵。這一...
閱讀題,《七律長征》,謝謝,閱讀題1七律長征是一首什麼詩
1 平常 3 害怕 1 臉上的表情 a.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 1 平常 2 冷3 臉上的表情4 b 一 1平常 2窮困 3臉上的表情 二 1b 閱讀題 1.七律 長征是一首什麼詩 七律 長征 是一首七言律詩,選自 詩詞集 這首詩寫於1935年10月,當時毛漢東率領 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