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處暑節氣,處暑天氣會降溫的,是嗎

2021-03-05 11:24:16 字數 5912 閱讀 9635

1樓:匿名使用者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也就是說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到此為止了。

處暑以後,除華南和西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即將結束,降水逐漸減少。尤其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必須抓緊蓄水、保墒,以防秋種期間出現乾旱而延誤冬作物的播種期。

天氣特點

北方氣溫下降明顯

8月底到9月初的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北方秋高氣爽

開始影響我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但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後,特別是下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

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

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後豔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說。

南方感受「秋老虎」

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對於剛剛走出三伏(2023年三伏在7月20日到8月20日),並且遭遇嚴重伏旱的地區,如果繼續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

需要說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後了。在此期間,全國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是減弱的。但9月份,仍是南海和西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較多的月份之一,該月熱帶氣旋平均生成5.

3個,僅次於8月份;而本月在我國沿海登陸的熱帶氣旋有1.8個,與8月份相等。熱帶風暴或颱風帶來的暴雨,對華南和東南沿海影響較大,降水強度一般呈現從沿海向內陸迅速減小的特點。

疾風暴雨帶來洪水地質災害仍需關注。

為何有「秋老虎」?

處暑的到來,意味著我國許多地區將陸續開始了夏季向秋季的轉換。忍受了多日酷暑煎熬的人們,期盼著秋天的到來。許多地區,特別是南方地區,秋天總是讓人感到姍姍來遲,還會經常有遭受「秋老虎」困擾。

秋老虎是我國民間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後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雲,日射強烈,氣溫回升。

這種回熱天氣歐洲稱之為「老婦夏」天氣,北美人稱之為「印第安夏」天氣。由於我國地域遼闊,「秋老虎」的表現略有所不同,如華南的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的來得遲,一般推遲2-4個節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

「秋老虎」天氣,雖然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乾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至於熱得喘不過氣來。

雷暴活動較多

華南、西南、華西--

進入9月,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但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雷暴活動仍較多。在華南,由於低緯度的暖溼氣流還比較活躍,因而產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華西地區,由於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動也比較多。進入9月,我國大部開始進入少雨期,而華西地區秋雨偏多。

它是我國西部地區秋季的一種特殊的天氣現象。華西秋雨的範圍,除渭水和漢水流域外,還包括四川、貴州大部、雲南東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帶發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現。

最早出現日期有時可從8月下旬開始,最晚在11月下旬結束。但主要降雨時段是出現在9、10兩個月。「華西秋雨」的主要特點是雨日多,而另一個特點是以綿綿細雨為主,所以雨日雖多,但雨量卻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強度也弱。

2樓:ll灬

2018處暑過後會降溫嗎

2023年處暑節氣是在8月23日,這時候中秋已經快來了,但是說實話處暑的天氣還是不友好,常常有30℃的高溫出現,在長江中下游還會出現可怕的「秋老虎」氣溫甚至能達到35℃,所以處暑之後熱是正常的。

2018處暑後還要熱多久

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後了。

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對於剛剛走出三伏,並且遭遇嚴重伏旱的地區,如果繼續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

需要說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後了。在此期間,全國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是減弱的。

處暑節氣的氣候特點

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開始影響我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但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

每每風雨過後,特別是下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

3樓:hui翽

不一定。

處暑是秋天的第二節氣,俗話說「秋後加一伏」,還有「秋老虎」之說。所以可能白天還會熱點。不過俗話又說「交了七月節,夜寒白天熱」,說明夜間氣溫必然下降。

以上都是俗話,近年來極端的天氣越來越多,所以也不一定準確。

4樓:球迷小詩

理論上來說並不會有實際上的降溫 但是溫度會慢慢的降下來 當然也會有秋老虎一說 就是過了處暑依然很熱

5樓:匿名使用者

會,比上個星期涼快。

明天就處暑了,開心,溫度終於降下來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天有不測之風雲,有的地方再打風了

7樓:匿名使用者

出去避避風頭,別跟人說是我通知你的,切記!

8樓:朱哥哥起個名真

哈哈哈哈哈哈。終於降下來了。高興。

9樓:環保快裝

哪有那麼快

還需要時間

不是說涼快就馬上涼快的

是不是處暑以後天就涼快了?

10樓:心的入場劵

處暑。其實就是出暑的諧音,也就是要炎熱的天氣即將過去的意思,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

每年夏天什麼時候開始降溫,立秋之後還是很熱,是不是要等到處暑過後

11樓:李家阿水

是的處暑過後天氣才會轉涼。

由於夏季白天長、夜晚時間短,白天獲取的熱量比夜間向外輻射的熱量多,收支不平衡,所以近地球表面的氣溫積累會越來越大,已至在大暑節氣期間氣溫累積達到最大值。就是因為太陽高度角和熱量收支兩方面的原因,導致大暑節氣氣溫最高。

大暑後30-60天之間天氣就會逐漸轉涼了。大暑後15天開始進入立秋節氣,大暑後30天開始進入處暑節氣,到了處暑節氣之後,我們就徹底要和夏天告別了,此時溫度開始轉涼,之後氣候會慢慢由涼轉寒,再過一段時間就會進入冬天。

12樓:三大不劉點抗

處暑後早晚會涼下來,但要真正涼下來得陽曆九月10號前後。

處暑節氣應該注意什麼

13樓:百度使用者

處暑養生七個注意事項 一、多睡一小時 處暑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因此,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此時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 專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儲存能量,養精蓄銳。尤其是對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

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並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著,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據**報道,現代研究發現,夜間0至4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

因此,子午覺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 對於年輕人來說,充足的睡眠可以讓學習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時也可以減少「秋困」的出現。

二、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病從口入」,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裡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蔘、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蔘、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當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症狀。

三、避免過早新增衣物 秋季養生小常識提示說,「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

同時,早晚比較涼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四、注意胃部保暖 夜寢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依照自然界規則,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為的就是貯存體內陽氣。然而,隨著天氣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賴床不起,白天不愛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

正因為如此,大家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習慣,爭取晚上10點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並保證早睡早起。另外,適當午睡也利於化解秋乏。

五、可堅持冷水浴習慣 不管哪個季節,堅持運動絕對是沒錯的。入秋之後鍛鍊的好處在於,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鍊,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 但對於不同的季節,運動的型別和強度也應該有所調整,秋季的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要以「不累」為標準。

做一些既可促進血液迴圈、加快新陳代謝,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氣神。體育運動的時間適合選在早晚,中午由於室外天氣仍然炎熱,因此要避免這個時間段的戶外活動。 冷水浴鍛鍊必須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如秋天氣溫逐漸降低,人體對寒冷和冷水也逐漸適應,一直堅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覺太冷。

冷水浴時應循序漸進,包括洗浴部位由區域性到全身,水溫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時間由短到長。

六、多開窗少開空調 白天只要室溫不高不宜開空調。秋季養生注意事項中指出,秋季儘量多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盪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溼濁之氣。 室內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斑馬葉橡皮樹、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氧含量。

綠蘿這類葉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養在臥室內,使空氣溼度保持在最佳狀態。客廳適宜養植常春藤、無花果、豬籠草等。

七、護理好臍部 處暑節氣過後,天氣漸涼,人們也開始從防暑降溫逐漸過渡到防寒保暖上來。大家都知道寒從腳下生、養生先養腳的道理,卻較少注意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並且最容易穿透彌散。

若防護不當,比如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者年輕愛美的女士穿露臍裝,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而嘔吐,如果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部位,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陽痿,女性的痛經、月經不調,嚴重的還可出現閉經、不孕。

什麼是處暑處暑節氣的由來,處暑的節氣由來是什麼?

一 什麼是處暑 處暑,二十四節氣之一。處暑節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 據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說 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了。雖然,處暑前後我國北京 太原 西安 成都和貴陽一線以東及以南的廣大地區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區日平均氣溫仍在攝氏二十二度以上,處於...

處暑節氣中的處怎麼讀處暑的讀音是第幾聲

處暑的讀音是第三聲。ch sh 處暑,二十四節氣之一。節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 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於小暑 大暑,也不同於小寒 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首先是太陽的直射點繼...

“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裡的盆是何意

水盆 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18天,到了白露,不論男女都不要赤膊 了,以免著涼。因為到了白露,白天的溫度仍可能將近30 但夜晚會下降到20 左右,溫差約10 人若貪涼不當心,就可能著涼感冒。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裡的 盆 的意思是 一盆水。俗語云 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