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地方別稱有哪些老師在中國古代有哪些別稱

2021-03-05 14:00:37 字數 5503 閱讀 4428

1樓:京城「老炮兒

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別稱也有很多。華夏,中華,九州,海內,瓷國,china。

2樓:匿名使用者

1、赤縣神州

在中國的古書《史記·孟子苟卿列傳》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驗衍的人,他說:「中國名為赤縣神州。」後來人們就稱中國為「赤縣神州」。但更多的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

2、華古代時候這個字的意思和「花」一樣,引申為美麗而有光彩。對華的解釋,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認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齊而華麗的文明地區,所以自稱為華。

第二種說法是:「華」含有紅色的意思。古代的周朝人喜歡紅顏色,把紅顏色看作吉祥的象徵,所以就自稱為華。

第三種說法是:華是由中國的古稱「華夏」省略而來。「華」作為中國的簡稱,歷史悠久。

3、中華

秦朝以前,華夏族稱自己的祖國為中國,秦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又有「中華民族」的說法。「中」是中國,「華」是華夏族的指稱。中華民族是中國各民族的總稱。

4、夏在古代有「大」的含義。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是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後來人們就常用「夏」來稱呼中國。

5、華夏

中國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都向當時的商朝稱臣。華夏族是當時的主要民族,後來人們就把華夏作為中國的代稱。

6、 禹城·禹跡·禹甸

相傳古代洪水滔天,一個叫大禹的人去組織大家治理水災。據說,禹治水後,按山川形勢劃定九州,所以後來世代相傳下來稱中國為:禹城、禹跡(大禹治水,足跡遍全國)、禹甸(「甸」在這裡是治理的意思)。

7、九州

相傳夏(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7世紀)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荊、揚、樑、雍、徐、豫。古書《淮南子·地形》又記:

中國古代設定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自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就泛指中國。

以九州的意思還派生演化出九域、九有、九土、九區等許多名字。

8、海內

古代的中國人以為中國周圍都是海,所以把中國叫做海內,把外國叫做海外

3樓:匿名使用者

一、九州,相傳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樑、雍。

《淮南子·地形》又載:古代中國設定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

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泛指中國。

二、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赤縣,《詩北山傳》:「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自有九州。」《穀梁恆五年傳》

又載:「九州之內,名曰赤縣。」

三、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始於戰國後。

四、海內,《辭源》「四海」條注:古人以為中國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作海內,

外國叫海外。

五、華夏,《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左定十年傳》:「夷不亂華。」

夏原為國號,華原為國名。後稱華夏為中國。

六、中夏,《後漢書》:「目中夏而佈德,瞰四裔而抗稜。」

七、函夏,《漢書》:「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晉朝張景陽《七命》:

「王猷四塞,函夏謐寧。」

八、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據《漢書·郊祀志》載: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九、九區,晉朝陸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九區克鹹,燕歌以詠。」

十、九域,《漢書》:「《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據宋朝《九域圖》、

《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

十一、八州,《漢書·許皇后傳》:「殊俗慕義、八州懷德。」

4樓:匿名使用者

成都 ~芙蓉城

杭州--臨安,錢塘,仁和

蘇州--姑蘇,吳郡

成都--錦官,益州,芙蓉城

福州--三山

「老師」在中國古代有哪些別稱

5樓:雪妖

師:歷朝對教

師的約稱。

老師:為宋元時期小學教師的別稱。

**、師傅:歷代對教師的尊稱。

師長:外傅:古代對教師的尊稱。

師資:先秦以後歷代對教師的別稱。

西席、西賓、講席:漢代對教師的稱謂經師、漢代以後歷代在「校」或「學」中傳授經學的教師稱之「經師」。

博士:經學教師稱「博士」。至唐宋時期,各專業學校更有「律學」、「算學」、「書學」博士之分。

先生:古代對「門館」、「私塾」老師中年長者的尊稱。

教授:原為學官稱謂,自宋代始,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科均設「教授」,以傳授學業。講師:古代對講授武事或講解經籍的教師稱「講師」。

助教:為「國子學」(後稱之為「國子監」)教師的稱謂,其任務是協助博士教授生徒。教諭:宋代以後歷代對京師所謂小學和武學中的教師的稱謂。

教習:明清入選翰林院的進士(庶士生)之師的稱謂。訓導:明清時期,府設教授,州設學正,縣設教諭,掌教育生員,其副職皆稱「訓導」。

山長或院長:**對書院中授徒講學教師的敬稱。山長或院長並總領院務。

師保、師友:古時貴族子弟有師有保,弘統師保。晉代有師和友在諸王左右陪侍輔導,故稱「師友」。

教師、先生、人類靈魂工程師、園丁、慈母、春蠶、蠟燭、人梯。

擴充套件資料;

教師的稱謂很多,其中尊稱有以下兩種:

老師:原是宋元時代對地方小學教師的稱謂。後專指學生對教師的尊稱,一直沿用至今。

先生:1.老師。

2.對知識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

3.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特定用途:前面都帶人稱代詞或定語;比如你先生、我先生)。

4.舊時稱管帳的人。如:他在當鋪當先生。

5.舊時稱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業的人。如:風水先生。

6. 後來意義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慶齡、楊絳、冰心、丁玲等均可稱為先生。

7.對所有男性都可以稱為先生如:王先生、李先生

6樓:匿名使用者

師保 古代擔任教導貴族子弟的學官,有師有保,統稱師保。《 書? 太甲中》 :「既往背師保之訓,弗克於厥初。」

** 又稱「師當」和「師家」,宋元時代對教師的尊稱。《 瀟湘雨》 二折:「好秀才!看了他這等文章,還做我的**哩。」

博士 先秦以來的國學教師,源於戰國。《 史記? 循使列傳》 :「公議休者,魯博士也。」

祭酒 祭酒本指古代饗宴時酪酒祭神的長者,漢代始作官學中教師之稱謂。《 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 :

「而荀卿三為祭酒焉。」漢代有博士祭酒,為博士之首,屬太學中教官,相當於現今國立重點大學正校長。

司業 司業原來是古代主管**的官,因兼教國子,故有教師之稱。在太學中所設國子監司業,相當於現在的大學副校長,協助祭酒掌儒學訓導之政。

助教 國子監教師。西晉咸寧二年(公元276 年)立國子學,開始設定助教,協助國子博士傳授儒家經學。

先生 先秦時代的國學教師。《 管子? **職》 :「先生既息,各就其友。」後世塾師也稱先生。

門館先生 宋元時代對家塾教師的稱謂。《 看錢奴》 二折:「家道艱難,因此將儒業廢棄,與人家做個門館先生。

」門客宋元時代對家塾教師的另一稱謂。《 趙氏孤兒》三折:「不如只在我家做個門客,抬舉你那孩兒長大**,在你跟前習文。

」教授 原為宋代學官,後用以對教書先生的尊稱。《 水滸傳》 十五回:" (阮小二)出來見了是吳用,慌忙應諾道:『教授何來?甚風吹得到此』。」

老師 古時稱年輩最尊的學者為老師。《 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 :

「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宋元時代,對地方小學教師的稱謂;明清兩代,生員和舉子對主試的座主和學官也稱老師。

教師 宋元時代稱教授歌曲、戲劇、武術的技藝人為教師。沈義父《 樂府指迷》 :「古曲譜多有異同,至一腔有兩三字多少者,或句法長短不等者,蓋被教師改換。」

教諭 教諭是宋代京師設立的小學教師。元明清縣學都設教諭。

教習 明代掌課試之事的教師,明代選進士人翰林院學習,稱庶吉士,由學士一人(後改為禮、吏兩部侍郎二人)任教,稱為教習。

教職 原是周禮小宰六職之一,掌教導事宜,清代時沿用為教師之稱。《 國朝漢學師承記》 卷三《 錢大聽》 :「自以不習吏事,就教職,選授 江南府學教授。」

學官 漢代太學教師,也稱校官。《 史記? 儒林傳序》 :「公孫弦為學官。」

講郎 東漢時太學教師。《 後代書? 儒林傳》 :「又詔高才生受《 古文尚書》 、《 毛詩》 、《 左氏春秋》 ,雖不立學官,然則摧高第為講郎。」

學政 宋代太學的教師。《 宋史? 汪懈傳》 :「等寧大學成,分錄掌政。」

學正 宋元明清時國子監教師,協助博士教學,並負訓導之責。

監學 清中等學堂以上設監學,掌稽察學生出人,考察學生功課勤惰之事。

監丞 明清時期,對太學中國子監教師的稱謂。

7樓:迷寶貝

古代一般稱呼老師為 先生

古代中國別稱有哪些?

8樓:大愚若智

古代中國別稱有:

一、九州,相傳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樑、雍。

《淮南子·地形》又載:古代中國設定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泛指中國。

二、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赤縣,《詩北山傳》:「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自有九州。」《穀梁恆五年傳》

又載:「九州之內,名曰赤縣。」

三、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始於戰國後。

四、海內,《辭源》「四海」條注:古人以為中國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作海內,

外國叫海外。

五、華夏,《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左定十年傳》:「夷不亂華。」

夏原為國號,華原為國名。後稱華夏為中國。

六、中夏,《後漢書》:「目中夏而佈德,瞰四裔而抗稜。」

七、函夏,《漢書》:「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晉朝張景陽《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謐寧。」

八、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據《漢書·郊祀志》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九、九區,晉朝陸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九區克鹹,燕歌以詠。」

十、九域,《漢書》:「《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據宋朝《九域圖》、《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

十一、八州,《漢書·許皇后傳》:「殊俗慕義、八州懷德。」

附相關簡介: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2023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臺,共和政體建立。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通過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

中國古代對男子年齡的別稱,中國古代對男子年齡的別稱

0 1歲 襁褓 襁褓襁指嬰兒的帶子,褓指小兒的被子。後來以此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2 3歲 孩提 泛指2到三歲的小孩 9歲 九齡 九齡九齡,典故名,典出 禮記註疏 卷二十 文王世子 指九十歲,後引申為長壽。8歲 童齔 童齔 童齜 一般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 髫齔 的,如 後漢書?董卓傳 其子孫...

中國古代的智力遊戲都有哪些中國古代有哪些益智遊戲

七巧板也稱 七巧圖 是中國著名的拼圖玩具。因設計科學,構思巧妙,變化無窮,能活躍形象思維,特別是啟發兒童智慧,所以深受歡迎。傳到國外後,風行世界,號稱 唐圖 意即 中國的圖板 七巧板經過唐元的發展,到了清代嘉慶年間有 養拙居士 在綜理拼玩實踐的基礎上寫成 七巧圖 一書刊行後,其形制乃成定式,即大三角...

中國古代禮儀動作有幾種中國古代禮儀有哪些?

9種。拜 兩膝跪地,雙手合抱放在地上,頭低下觸到手。再拜 拜兩次叫再拜,是進一步表示敬意的行禮方式。跪 兩膝著地,腰和腿伸直,兩手在胸前合抱,頭向前俯。稽首 它是跪拜禮的一種,後來行這種禮不限於君臣之間。行這種禮時,跪在地上,伸出頭在地上作較長時間停留。拱 拱手 作揖 這是三種相同的行禮方式。磕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