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明朝稱: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太和殿俗稱為金鑾殿]
~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到了清朝依然保留了明朝時的名稱。[注:交泰殿建於嘉靖年間]
~養心殿建於嘉靖年間,清朝也未改名稱。
~現在故宮裡的的文淵閣是在聖濟殿的遺址上修建的。
~長春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建成,初名長春宮,嘉靖十四年(2023年)改稱永寧宮,萬曆四十三年(2023年)複稱長春宮。
~儲秀宮;明永樂十八年(公元2023年)建成,初名壽昌宮,嘉靖十四年(2023年)更名儲秀宮。清沿明朝舊稱,清順治十二年(公元2023年)重修。
~永和宮,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承乾宮之東、景陽宮之南。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建成,初名永安宮,嘉靖十四年(2023年)更今名。
~承乾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建成,初曰永寧宮,崇禎五年(2023年)八月更名為承乾宮。清沿明舊稱。
~翊坤宮;建於明永樂十五年(公元2023年)建成。始稱萬安宮,明嘉靖時改稱翊坤宮,清沿用明朝舊稱。
~永壽宮為內廷西六宮之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初名長樂宮。嘉靖十四年(2023年)改名毓德宮,萬曆四十四年(2023年)又更名為永壽宮。
~景陽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鍾粹宮之東、永和宮之北。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建成,初名長陽宮,嘉靖十四年(2023年)更名景陽宮。
~景仁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建成,初曰長寧宮,嘉靖十四年(2023年)更名景仁宮。
~鍾粹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建成,初曰咸陽宮,明嘉靖十四年(2023年)更名鍾粹宮,隆慶五年(2023年)改鍾粹宮前殿曰興龍殿,後殿曰聖哲殿,為皇太子居處,後複稱鍾粹宮。
~延禧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東二長街東側。建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初名長壽宮。嘉靖十四年(2023年)改稱延祺宮。清代又改名為延禧宮,康熙二十五年(2023年)重修。
以上是故宮主要建築的原名稱。有些宮殿在清朝以後才建,比如皇極殿,建福宮,寧壽宮。還有,紫禁城在經歷明清兩朝多次失火,大多數宮殿得以重修。
2樓:匿名使用者
建築依據其佈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位於整座皇宮的中軸 線,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六宮、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後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遊玩之所。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退位後養老而修建。
內廷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築。 中軸線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 這條中軸線上。
並向兩旁,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巨集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故宮是幾百年前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
初建時被奴役的勞動者有工匠十萬,伕役百萬。在當時社會生產條件下,能建造這樣巨集偉高大的建築群,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同時,為了修建故宮,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時,大多采自四川、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等地,無數勞動人民被迫在崇山峻嶺中的原始森林裡,伐運木材。
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遠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區。每塊石料往往重達幾噸甚至幾
十、幾百噸,如現在保和殿後簷的臺階,有一塊雲龍雕石重約250噸。 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佈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它標誌著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站在高山上看故宮,根本看不到一個窗戶,是為了防止刺客找路。大門前有兩個鐵缸,是防火的,裡面盛滿了水。冬季為防止缸內的水結冰,還在四周墊上棉被,下面用炭火燒烤。
故宮四門 故宮有四個門,正門名為午門。午門有五個洞。其平面為凹形,巨集偉壯麗。
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角樓高27.
5米,十字屋脊,三重簷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錯,是結構奇麗的建築。 正門「午門」,俗稱五鳳樓。東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臺相連,環 抱一個方形廣場。
有1組建築。正中有重樓,是9間面寬的大殿,重簷廡殿頂,在左右伸出兩闕城牆上,建有聯簷通脊的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兩翼各有13間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輔翼著正殿。這種形狀的門樓稱為「闕門」,是中國古代大門中最高階的形式。
這組城上的建築,形勢巍峨壯麗,是故宮宮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門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聖旨,頒發年曆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
午門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文武大臣進出東側門,宗室王公出入西側門。 後門「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
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 稱「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簷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
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東華門與西華門遙相對應,門外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1座,橋北為三座門。東華門與西華門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紅色城臺,白玉須彌座,當中闢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
城臺上建有城樓,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城樓面闊5間,進深3間,四周出廊。皇帝死後其靈柩就從東華門運出,故俗稱「鬼門」。 太和門,在午門以內,有廣闊的大庭院,當中有弧形的內金水河橫亙東西,北面就是外朝宮殿大門——太和門,左右各有朝房、廊廡。
金水河上有5座橋樑,裝有白色漢白玉欄杆,隨河宛轉,形似玉帶。故宮裡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三大殿
位於太和門內,在3萬多平方米開闊的庭院中,是外朝的中心: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明朝稱: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嘉靖時改名:
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現名為清朝時名稱)。這3座大殿是故宮中的主要建築,它們高矮造型不同,屋頂形式也不同,顯得豐富多樣而不呆板。
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臺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基臺三層重疊,每層臺上邊緣都裝飾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板、望柱和龍頭,三臺當中有三層石階雕有蟠龍,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御路」。
在25000平方米的檯面上有透雕欄板1415塊,雕刻雲龍翔鳳的望柱1460個,龍頭1138個。用這樣多的漢白玉裝飾的三臺,造型重疊起伏,這是中國古代建築上具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而這種裝飾在結構功能上,又是檯面的排水管道。
在欄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龍頭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臺雨水逐層由各小洞口下洩,水由龍頭流出,千龍噴水,蔚為壯觀。這是科學而又藝術的設計。
太和殿(明朝稱奉天殿、皇極殿),俗稱「金鑾殿」,太和殿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面積2377.00㎡。
長寬之比為9:5,寓意為九五之尊。面積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規格,最富麗堂皇的建築。
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後各有斜行垂脊兩條,這樣就構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築術語上叫廡殿式。簷角有10個走獸(分別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為中國古建築之特例。大約從14世紀明代起,重簷廡殿是封建王朝宮殿等級最高的形式。
太和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金漆雕龍寶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上,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背後是雕龍屏。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
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元旦等都在這裡慶祝。
中和殿(明朝稱華蓋殿、中極殿)是故宮三大殿之一也是外廷三大殿中面積最小的,位於太和殿後。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為3間,四面出廊,金磚鋪地,建築面積580㎡。黃琉璃瓦單簷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
四脊頂端聚成尖狀,上安銅胎鎏金球形的寶頂,建築術語上叫四角攢尖式。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內閣大臣和禮部**行禮,然後進太和殿舉行儀式。
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廟之前,也要先在這裡審閱一下寫有祭文的「祝版」,再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這裡審視一下耕具。 保和殿(明朝稱謹身殿、建極殿)也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後。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長方形,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240㎡。
黃琉璃瓦重簷歇山式屋頂。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後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建築術語上叫歇山式。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
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後三宮 1)概述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是皇帝及嬪妃生活娛樂的地方。前朝與內廷宮殿的分界線乾清門,乾清門以南為前朝,以北為內廷。
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是清朝「御門聽政」的所在地。太和門和乾清門都是殿的形式,雖然名字上是門,在明代皇帝上朝處理政事都是在太和門,清代的時候皇帝上朝處理政事才改到乾清門。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內廷東側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宣佈退位後當太上皇養老皇宮,花費一百一十萬兩銀修建。 2)乾清宮 乾清宮在故宮內庭最前面保和殿的後面。乾清宮是內廷正殿,高20米。
重簷廡殿頂。殿的正中有寶座,內有「正大光明」匾。這塊匾在清雍正以後,成為放置皇位繼承人名字的地方,雍正為防止皇子之間爭奪皇位而互相殘殺,採用祕密儲位的方法,即生前將皇位繼承人的名單寫在紙上放在匣子中,一份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一份由皇帝隨身攜帶,待皇帝死後開啟匣子當眾宣佈皇帝繼承人。
在乾清宮的兩頭有暖閣。是皇帝讀書、就寢之地。在乾清宮的西暖閣上下兩側放置27張床,由皇帝自由選擇,據說這樣可以防止刺客行刺,乾清宮是封建皇帝的寢宮。
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閱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乾清宮周圍的東西廡,還有為皇帝儲存冠、袍、帶、履的端凝殿,放置圖書翰墨的懋勤殿。
南廡有皇子讀書的上書房,有翰林學士承值的南書房。 3)坤寧宮 坤寧宮在故宮「內庭」最後面。重簷廡殿頂。
坤寧宮是明朝皇后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後,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
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4)交泰殿 交泰殿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滿」之意。其建於明代,清嘉慶三年(公元2023年)重修,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寶頂,龍鳳紋飾的方形殿。
明、清時,該殿是皇后生日舉辦壽慶活動的地方。皇后在此接見嬪妃命婦。清代皇后所謂親蠶典禮,需至此檢查祭典儀式的準備情況。
清代的25枚「寶璽」(印章)也曾收藏在這裡(現藏於珍寶館)。 5)東西六宮 位於後三宮東西兩側,共十二座宮殿,是明清皇帝的嬪妃們居住的地方。西六宮:
太極殿、永壽宮、鹹安宮、儲秀宮、體和殿;東六宮:鍾粹宮、景陽宮、延禧宮、永和宮、景仁宮。這些宮殿基本上都是二進院一宮兩院,每個院子有正殿、配殿、宮門,有些院子還附有遊廊、後殿。
慈禧太后曾在儲秀宮和長春宮居住過,慈禧在儲秀宮居住時曾經大肆修繕過儲秀宮是它成為東西六宮最奢華的宮殿! 6)故宮其他區域 包括南三所、御膳房、慈寧花園、外東宮、英華殿、壽安宮、建福宮花園、壽康宮、乾東五所、文華殿、武英殿,這些宮殿建築群分別坐落在皇宮的主要建築的東西兩側,其中南三所、乾東五所是皇子的居住區、壽康宮、壽安宮、慈寧花園、英華殿是太后太妃的生活區域。外東宮是乾隆太上皇宮。
北京故宮中和殿上的對聯是什麼意思?請高手幫忙,越詳細越好
時乘六龍以御天,所其無逸 用敷五福而錫極,彰厥有常。時,按時 乘六龍以御天,為上古神話,說的是太陽乘車行於天空,車上駕六龍 所,在於 其,它 逸,安逸 彰,彰明 常,規律。意為 太陽駕六龍永恆地在天空中執行,在於它自強不息 人君因布五福 壽 富 康寧 攸好德 考終命 而獲得人民的擁戴,要永遠明確這一...
鋼材的各牌號,是什麼意思?如何區分啊
鋼材牌號,又稱鋼鐵產品牌號,一般採用漢語拼音字母,化學元素符號和阿拉伯數字相結合表示鋼材產品名稱,用途,特性和工藝的方法。區分方法 1,普通碳素結構鋼按屈服強度表示牌號,例如q235b,q345d q標識屈服的意思,235是屈服強度235n,b是牌號等級b級。2,優質碳素結構鋼用含碳量表示,例如20...
請問各位達人橋面施工的順序是什麼啊?是先幹伸縮縫還是先幹橋
橋面系 架設 溼接頭 負彎矩張拉 溼接縫 橋面鋪裝 防撞護欄 人行道等,伸縮縫一般都是最後一道工序了。橋樑主要由3個部分組成 下部結構 上部結構和附屬結構,主要施工順序也是按這三步來。一 下部結構 首先是基礎,包括橋墩基礎和橋臺基礎,基礎形式一般有擴大基礎和樁基兩種。二 上部結構 根據施工方法不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