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天天天藍
1、劉備的特點是: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持之以恆、謙虛、、相信自己的眼光 、有鴻鵠之志 。
2、諸葛亮的特點是: 滿腹經綸、彬彬有禮、智計超群、持守謹慎、三思而後行、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三顧茅廬又名三顧草廬,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時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鄧縣隆中諸葛草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
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2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誠心誠意
諸葛亮:彬彬有禮
3樓:唱歌的信使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從古至今一直傳為美談,在劉備還沒有請諸葛亮出山之前,諸葛亮就已經做好了出世的準備,他了解當時的時局並且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他的願望是為明主效力.而劉備當時在劉表那裡受排擠實在呆不下去了,他需要自立,應該說劉備是個愛惜人才的君主,而諸葛亮是他需要的人才,識時務者為俊傑,劉備是識時務的人因此他重用了諸葛亮,而諸葛亮也是衷心耿耿,為劉備打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4樓:百度使用者
看看易中天的品三國...
5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愛才,諸葛亮小心謹慎
6樓:建偉
理論上是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因為劉備在躍馬過譚溪後,司馬徽告訴劉備"伏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而此時劉備正處在窘境之中,所以一定到處尋賢訪能,所以劉備會三顧茅廬來請諸葛亮!
三顧茅廬這個故事裡可以看出劉備的特點是( ),諸葛亮的特點是( )
7樓:小肥肥啊
1、三顧茅廬來這個故事裡可以看出源劉備的特點是:bai持之以恆、謙虛、禮du
賢下士,堅
zhi持,相信自己的dao
眼光 。
2、三顧茅廬這個故事裡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特點是: 智計超群、持守謹慎三思而後行、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8樓:雷神守護者
從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看出
1、劉備:
禮賢下士
堅持不懈
持之以恆
求賢若渴回
知人待士
謙虛、愛才
有耐答心
心胸寬闊
情深義重
忠厚待人
重視賢才
不拘一格
誠心誠意
虛懷若谷
2、諸葛亮:智計超群
持守謹慎
9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禮賢下士,虛懷若谷諸葛亮:智計超群,持守謹慎
10樓:情侶式灬感冒
有恆心、有決心、有耐心、愛才如命
11樓:匿名使用者
???????????????????????????
搜尋三顧茅廬的背景,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張飛、關羽、劉備、諸葛亮)
12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禮賢下士,性格溫和,對人很好。張繁榮,性格暴躁,容易被激怒,有勇無謀。關羽,穩重,重情義。諸葛亮,不貪戀富貴功名,知恩圖報
13樓:那隻叫檸檬的貓
背景: 東漢末年,劉備攻打曹操失敗,投奔荊州劉表。為了日後成就大業,他留心訪求人才,請荊州名士司馬徽推薦。
司馬徽說:「此地有『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多方打聽,得知「伏龍」就是諸葛亮,此人隱居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住茅廬草棚,耕作自養,精研史書,是個傑出人才,便專程到隆中去拜訪。
他前後一共去了三次,頭兩次諸葛亮避而不見,第三次才親自出迎,就在茅廬中和劉備共同**時局,分析形勢,設計如何奪取政權統一天下的方略。劉備大為歎服,願以諸葛亮為師,請他出山相助,重興漢室。諸葛亮深為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所打動,答應了劉備的請求,離開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此後,諸葛亮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幫助劉備東聯孫吳,北伐曹魏,佔據荊、益兩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漢政權,形成與東吳、曹魏三國鼎立的局面。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秉承劉備遺志,繼續出兵伐魏。他在向後主劉禪上的一道奏表中寫道:「先帝不嫌臣卑微鄙陋,屈尊枉駕,前後三次親自登門,訪臣於草廬之中……」流露出對劉備給予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
人物性格 張飛:重情重義 魯莽 關羽:武藝高強 重情重義 劉備:為人和善 深明大義 諸葛亮:神機妙算 謹慎聰明
14樓:白羊愛沙
劉備禮賢下士性格溫和,對人很好,張飛性格暴躁,容易被激怒
三顧茅廬中諸葛亮的動作寫出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15樓:國士唯卿
首先,三顧茅廬才見到諸葛亮,劉備請其出山的反覆斟酌,其實都是諸葛是對劉備的試探。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諸葛的謹慎,擇明主而侍。
第二,選擇劉備,說明諸葛這個人看人很準,當時的劉備勢力其實非常弱小第三,諸葛對皇族血統的認可,儒家思想成分較多第四,諸葛拿出的三分天下妙計,體現出諸葛最大的優點,偉大的戰略規劃頭腦
16樓:手機使用者
「一顧茅廬」未能遇上,卻遇上崔州平。崔州平認為:天下正值由治入亂,「欲使孔明斡旋天下,補綴乾坤,恐不易為,徒費心力耳。
」劉備覺得自己負有「匡扶漢室」的重任,他不為人言所感,必欲覓得賢才,以求安邦定國之策。「二顧茅廬」,雖然正值隆冬,天寒地凍,劉備卻頂風冒雪再去尋訪,不料,這次遇到的是石廣元、孟公威二位隱士和諸葛亮的弟弟、岳丈,仍沒有見到諸葛亮。到了第二年新春,劉備決心選擇吉期,齋戒三日,薰沐更衣,第三次走訪臥龍。
通過三顧茅廬作品突出地表現了劉備謙恭大度、禮賢下士的君王風度。這一描寫,反映了作者羅貫中的願望。他希望統治者重視德才兼備的知識分子,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因此,整個作品帶有強烈的理想色彩。「定三分隆中決策」充分表現了諸葛亮對於當時政治形勢的深刻了解和對未來發展的正確預見。他根據客觀情況,提出爭取荊、益二地,利用魏、吳矛盾,造成鼎足之勢,然後再謀圖中原,進而實現統一的方針。
這就決定了諸葛亮出山後的政治格局。諸葛亮在劉備「三顧」的感召下,終於答應出山輔佐劉備共圖霸業。「三顧茅廬」裡的諸葛亮,是作者羅貫中所仰慕和歌頌的知識分子形象,他熔鑄著作者的理想與抱負。
羅貫中多麼期望能有一個像劉備那樣的明主,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補綴乾坤。因此,整個作品洋溢著濃厚的感**彩。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關於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的記述,原不過是「凡三往乃見」五個字而已。元刊本《三國志評話》裡,開始出現了「三謁諸葛亮」的情節,這是羅貫中再創作的重要依據。但《三國志評話》所寫,不僅文字粗糙、情節簡單,而且在諸葛亮的形象塑造上,也有許多欠缺。
《三國志評話》裡的諸葛亮不僅是一個「面如傅粉,脣似塗朱」的白面書生,而且還是一個「達天地之機,神鬼難度之志,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揮劍成河」的神仙。經過羅貫中的推衍加工,不僅在文字上比「三謁諸葛亮」增加了五倍;更重要的是,在作品裡傾注了作者對明君賢相理想的追求,並以飽滿的熱情,塑造了較為完美的藝術形象,使「三顧茅廬」成為膾炙人口的篇章。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是一個「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的偉岸男子,雖然也「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但是,從主要方面來看,他已從傳說中的神仙,恢復到人的地位。
諸葛亮躬耕於野,不求聞達,後來因感於劉備三顧之恩,不容不出。這樣的情節發展,既寫出了劉備求賢若渴的心情,又寫出了諸葛亮為人的思想品德。「隆中決策」是對諸葛亮的第一次正面描寫,通過他對形勢的精闢分析與準確判斷,突出地描寫了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的蓋世才能和驚人智慧,從而為他出山以後的活動做了充分的準備。
「三顧茅廬」除了描寫劉備、諸葛亮,還刻畫了其他文人群像,其中包括諸葛亮的密友、弟弟、岳丈等。這些人物,無疑都是作者所肯定和讚美的;然而,他們又都不能與諸葛亮媲美。諸葛亮不僅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經天緯地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而且還積極入世、關心時勢。
他雖避亂於隆中,不求聞達於諸侯,但對形勢的發展瞭如指掌,並且具有一套安定天下、匡世濟民的方針與韜略,表現了諸葛亮的求實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
諸葛亮在歷史上,是封建社會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三國演義》裡,他是光輝照人的藝術典型,成為融合並滲透著人民理想與希望的化身。
「三顧茅廬」不僅在全書的情節發展中具有關鍵意義的篇章,而且在藝術上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彩文字。情節曲折、迭宕多姿、結構精巧、境遇奇幻,是它的特點之一。劉備三次拜謁諸葛亮的故事,情節描寫極易重複、流於平淡。
但是,羅貫中卻能揮灑自如,寫得生動活潑、饒有興趣。
第一次是劉備初訪,通過他一路所見,首先介紹了臥龍岡的環境:高岡流水、疏林茅廬、蒼松翠竹、四時野花、清景異常、情趣幽雅。來到茅廬,童子出應,回答不在,劉備只好暫回。
在返回途中「忽見一人容貌軒昂,丰姿俊爽,頭戴逍遙巾,身穿皁羅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劉備以為定是臥龍先生,及至見過以後,仔細一問,才發現原來不是孔明。
第二次訪問,劉備是在打聽孔明已經回家的訊息之後出發的。他冒著風雪嚴寒,一路上只見「山如玉簇,林似銀裝」。將近茅廬,忽聞路旁酒店裡,有二人對飲交替作歌,詞義非凡,歌罷,撫掌大笑。
劉備以為其中必有一人是孔明。但出乎意料,竟都不是,造成一個曲折。及至到了臥龍岡草廬,扣門問童子,童子答曰:
「現在堂上讀書」;劉備大喜,隨童子而入。作者在這裡故作伏筆,並
不寫明「先生」是誰,一直將劉備帶進草堂,這時劉備與作者都以為諸葛亮真的在草堂抱膝長吟。不料又不是,原來是是孔明的弟弟諸葛均。正當劉備大失所望、惆悵之餘,方上馬欲行,忽見童子招手籬外,叫曰:
「老先生來也。」玄德視之,只見一人騎驢踏雪而來,滿以為是諸葛亮歸來,滾鞍下馬,向前施禮,那人慌忙下驢答禮。這時,諸葛均卻在身後指正,並非臥龍,乃是臥龍的岳丈黃承彥。
這裡又是一個曲折。劉備悒悒不已,只好冒著漫天大雪,悵惘而歸。一而再、再而三的誤會,每次誤認的情景又有無窮的變化,這就使得故事情節曲折生動、迭宕起伏,不僅引起讀者濃厚的興味,隨著劉備時而喜悅、時而失望,而且更加突出地表現了他思慕賢才、渴望見到諸葛亮的急切心情。
三顧茅廬時,作者完全改變了筆調,寫劉備終於見到了諸葛亮,然而並不是平鋪直敘地寫他們見面的情況。雖然孔明這次恰好在家,可是他正在草堂酣睡未醒,劉備畢恭畢敬地侍立在階下。忽見孔明翻身,似要起床,卻又面朝裡繼續睡著。
劉備又立了一個時辰,孔明起身,得知劉皇叔已在此等候多時,遂轉入後堂更衣,又半晌,方出來會見。變換無窮的佈局,以及人物的言行、情節的安排、細節的描寫,都十分貼切、合乎情理,既有利於表現人物的性格,又收到了引人入勝的效果。
17樓:跳跳寶貝妹
1.選擇劉備,說明諸葛這個人看人很準,當時的劉備勢力其實非常弱小
2.諸葛對皇族血統的認可,儒家思想成分較多
3.諸葛拿出的三分天下妙計,體現出諸葛最大的優點,偉大的戰略規劃頭腦
在三顧茅廬裡劉備和張飛對待諸葛亮有什麼不同
劉備對待諸葛亮是用一種求賢若渴的心態去請他出山輔佐他,真正做到了禮賢下士。而張飛只是覺得他大哥 劉備 很想請到這個人,只是覺得這個人對他大哥有用,便只想著把他弄來,純屬一種小弟的心態。體現了張飛的魯莽和率直的個性。這樣的回答希望你能滿意。劉備尊重人才,恭恭敬敬地對待諸葛亮。張飛非常魯莽,一點兒也不尊...
讀了三顧茅廬後,對諸葛亮的事蹟評價感悟
三國演義 之三顧茅廬讀後感 三國演義 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名著,裡面的人物描寫的栩栩如生,故事內容十分精彩,故事情節扣人心懸,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話說當年劉備因沒有一個好軍事愁困不已,聽說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帶上張飛 關羽去請諸葛亮出山協助自己。結果...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後的第一次戰爭是什麼
博望之戰 又稱火燒博望坡 三國演義 的說法 博望之戰是諸葛亮的部署,魏版軍指揮官是夏侯惇,中計 權深入博望坡密林之中,被一把大火少了個七七八八 歷史的說法 博望之戰是劉備的部署,跟諸葛亮沒什麼關係。實際上,諸葛亮最開始親自指揮戰鬥,很可能就是龐 死之後,率軍支援劉備攻擊蜀中。注 三國演義 從三顧茅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