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姓的起源

2021-03-06 00:46:18 字數 5145 閱讀 4519

1樓:百度使用者

韓姓起源參考之一

以邑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於唐邑 (山西翼城 )。

因鄰晉水,叔虞之子燮( 音 謝 )繼位後,稱為晉侯。晉穆侯之孫畢萬受封於韓原 ( 陝西韓城 ),其後逐有韓氏。

二 ; 以國為氏。戰國七雄之一有韓國,三家分晉以後,於前403年由周威烈王承認為諸侯,建都陽翟 ( 今河南新鄭縣 )。前 230 年,韓國被秦國攻滅。國族後人有的以「韓」為氏。

三 ; 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出大汗」氏,後改為漢字單姓「韓」氏。

家族名人

韓非 (?~前234)戰國時韓國的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術之學,而歸本於黃老,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辯說,與李斯同受業於荀卿。

曾以書諫韓王而不見用,於是發憤著書五十餘篇,號為韓非子。文章峻嚴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後秦王攻韓,韓王遣非使秦,為李斯所譖,下獄而死。

韓信 (?~前196)淮陰人,年輕時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後助漢高祖伐魏、舉趙、降燕、破齊,封為齊王,後徙封楚王,高祖疑其背叛,偽作雲夢之會,擒置咸陽,降封淮陰侯,終為呂后所殺。

韓愈 (768~824)字退之,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儒闢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官至吏部侍郎。

祖先世居昌黎,因此自稱為昌黎韓愈。卒諡文,宋代元豐年間追封為昌黎伯,世稱為「韓昌黎」。門人編次其詩文為昌黎先生集。

韓湘子 唐朝韓愈的侄子。生性放蕩不拘,不好讀書,世傳其學道成仙,為八仙之一。嘗於初冬季節令牡丹開花數色,又嘗令聚盆覆土,頃刻開花。

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九˙廣動植之四。或稱為「韓湘」。

韓世忠 (1089~1151)字良臣,宋延安人。高宗時,平苗傅、劉正彥之亂,破金兀朮於黃天蕩,名重當時,稱為中興第一功臣。後以秦檜主和,罷其兵柄,乃口不談兵,隱居西湖,自號清涼居士。

卒諡忠武,孝宗追封蘄王。

韓侂冑 (1151~1207)位元組夫,宋安陽人,韓琦的曾孫。寧宗時專權十餘年,官至平章軍國事。專橫恣肆,斥理學為偽學,使朱熹等人均獲罪。

後欲立功以自固,乃北伐金人,終兵敗被斬首。

地望分佈:江西豫章郡。

韓姓起源參考之二

韓氏源出姬姓,系以國為氏。考其起源,支脈較多,主要有四支,而根在河南的就佔兩支。其一是戰國七雄之一有韓國,公元前230年亡於秦國,原韓國王族以國名「韓」為姓氏。

據《元和姓纂》載:「韓出自唐叔虞之後,晉穆侯子成師生萬,食採於韓,因以命氏,代為晉卿,曾孫厥生起,起生須,鬚生不信,元孫景侯分晉為諸侯,八代至王安,為秦所滅,復以國為氏。」也就是說,西周建國初期,為了鞏固其統治,大封諸侯,武王、周公、成王先後封本族姬姓國53個。

被封諸侯有權封其下屬為卿大夫,並授予土地和奴隸,這種封地叫「采邑」。姬姓同族曲沃桓叔之子萬,在晉國(武王之子叔虞的封國)做官,食邑於韓原(今陝西韓城縣西南),是為武子。武子的曾孫名厥,以封邑命氏,其後在晉國一直被列為公卿。

戰國初年,厥的七世孫韓虔,同趙氏、魏氏一起瓜分晉國。韓景侯時自山西遷都於陽翟(河南禹州),至韓哀候時又遷都新鄭,歷經八代,被秦滅。此後,其子孫以國名為氏,姓韓。

其二,少數民族三字姓改為韓姓。《魏書·官氏志》載:代北鮮卑族有三字姓出大汗氏,北魏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時,以「汗」與「韓」音相近,改為單姓韓氏。

因北魏孝文帝進行改革系遷都洛陽後所為,故這一支韓姓也出自河南。

韓姓望出潁川(今河南許昌一帶)。西漢末年,韓騫避王莽亂而移居南陽,故有潁川、南陽二郡望。《元和姓纂》雲:

「襄王孫、漢韓王信,信生襄城侯嬰、弓高侯頹當。頹當孫龍額侯譊、案道侯說。說曾孫大司馬(按此脫名)裔孫後漢司空稜,晉太常卿伯。

」穎川長社縣:漢御史大夫韓安國與稜並潁川人。南陽堵縣:

頹當元孫騫,避王莽亂,因居之。魏司徒、甫陽恭候暨六代孫延之,晉末從司馬休之奔姚興、又奔後魏、封魯侯。

據《古今姓氏書辨證》載,韓王信先入匈奴,後因封地又遷襄城;王莽亂中,韓姓有一支在南陽隱避,還有遷河東、平淳、常州者。世居潁川的韓姓在唐代有遷往隴西、安定等地者。後魏有常山太守、武安成侯耆遷居九門,其子韓茂為尚書令、徵南大將軍。

茂之次子韓均為定州刺史、安定康公。生晙,為雅州都督,其於韓仁泰為曹州司馬。仁泰生睿,為桂州長史。

睿生七子:晉卿,同州司法參軍;季卿,義王府胄曹參軍;子卿,陝州功曹將軍;仲卿,祕書郎;雲卿,禮部郎中;紳卿,京兆府司錄;升卿,易州司法參軍。其四子仲卿生韓愈。

河南孟縣《韓文公家譜》載:「自周成王九年封叔虞於唐,為韓氏始祖,四十六世傳至我文公(韓愈),世居覃懷。公二十四代嫡孫玉珍公之胞弟玉璽公遷宜(陽)、遷嵩(縣)。

」繼而發展到偃師大口韓村、武涉餘會村、濟源、伊川、鞏縣及河北昌黎、鹽山、海興等地。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為韓氏入廣東最早者。唐代,河南韓姓有一些人遷入福建,此後又有人遷入臺灣。

據《信陽地區志》載,唐代自固始入閩者共有27姓,韓姓是其中之一。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的軍官有史書記載者有韓器、韓求、韓堯。唐昭宗時,固始人王審知任福州節度使,因中原戰亂,韓姓也有入閩避難者。

除此之外,東北遼寧有不少韓姓遷入朝鮮。

綜上所述,韓姓源遠流長,遍及全國各地。據有關人口抽樣調查資料表明,韓姓在全國大姓中居於第25位。福建、浙江、廣東、江西各省,乃至海外僑胞,臺、港、澳同胞中的韓姓,其根多在河南。

韓姓起源參考之三

中國的姓氏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而這種文化裡面則包含著很多動聽的故事,比如,每個姓氏裡面都有一些傑出的代表人物名垂青史。

中國的韓姓和其它許多姓氏一樣,其姓氏的**和出處並不是單一的,據記載,韓姓子孫是周朝晉國始祖唐叔虞的後代。大約在3000多年前,由於周成王的一句戲言,最後不得不封其弟叔虞為諸侯,叔虞的後人萬因功被封於韓原,也就是現在的陝西韓城縣,從此他的族人便以封地的名為姓而姓了韓;另據《左傳疏》記載,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在公元前230年被秦所滅,從此韓國的子民便以國為姓了;另外,在後魏時還有大汗氏改姓韓;還有學者認為:韓姓有黃帝之孫韓流的後人,據說堯時的韓終就是韓流的子孫,如果該說法確實如此,則韓姓的起源就更加久遠了。

淮安市欽工鎮韓莊村幹部韓品模:我們這裡為什麼叫韓莊村呢?就是老祖宗韓謹從入淮安以後,這裡姓韓的比較多,現在我們村一共有2500多口人,姓韓的大約近兩千人,我們通過調查、瞭解、根據多少資料的考核,恰恰我們這邊是從陝西韓城那個地方遷過來的,我們知道,這個國內外特別是海外,還有不少家裡人呢:

「美國的、臺灣的、朝鮮的、日本的都有,並跟我們不斷的有書信往來,他們還經常回來看看。」

在我國歷史上,韓姓有很多傑出的人物,如法家創始人韓非,唐朝文學家韓愈,而足智多謀,用兵如神,且多多益善的淮陰侯韓信以及他和漂母的故事,則更為廣大民眾所熟知。

淮安市政協副主席金志庚:為什麼韓信這位一代英豪會接受一個普通的漂母的饋贈呢?有一個淮陰侯廟記裡邊曾經有一段表述。

他說的是韓信抱王霸之大略,英雄之壯圖,所以才能夠受饋於漂母,忍恥於胯下。公元前二百零六年,韓信憑著他的卓越的軍事才能,被劉邦拜為大將軍,第二年他就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下關中,定三秦,然後南征北戰,東征西討,在垓下會戰的時候,他運用十面埋伏之計,打敗了霸王項羽,為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後來歷史上把他和張良,蕭何並稱為興漢三傑。

但韓信這位足智多謀的大將軍最終被呂后所殺。早期的韓姓人氏生活在陝西、山西、河南、江蘇等地,以後逐漸向閩粵及沿海一帶發展。

淮安市政協副主席金志庚:大約在宋朝年間,居住在中原一帶的韓氏族人開始向福建和廣東等沿海一帶遷移。那麼根據文獻記載,韓姓的族人。由閩粵向臺灣遷移大約在清康熙年間。

如今,韓姓在臺灣100個大姓中位居第91位,而起源中國的韓姓子孫在海外的華人已不計其數。

韓姓起源參考之四

韓姓是當今中國第二十五大姓,在臺灣排名第八十六。韓姓出自姬姓,是黃帝的後裔。黃帝的後裔周武王姬發,在滅商建周以後,封自己的兒子叔虞在唐,建立了晉國,叔虞的後代,有一個叫「萬」的,被封在韓,他的後代,建立了韓國。

後來,韓國被滅,他的國人就用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姓韓。 發展和演變:韓姓還有一些是少數民族改姓。

比如說,北魏時期,孝文帝遷都洛陽,把鮮卑族的三字姓出大汗改為韓姓。秦漢時期,韓姓已經在江蘇,浙江,四川,山東,甘肅,河北等地發展,唐朝時,河南人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成為第一個入廣東的韓姓人。唐代末年,韓姓進入福建,並在清朝康熙年間進入臺灣。

韓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川,南陽,淮陰,成安,杜陵,河內,平陽,宜陽,陽翟等。

2樓:天s愛h摯o兒

韓氏**主要有四:

一、是出自姬姓

以邑為氏或以國為氏,為唐叔虞之後裔,韓侯為其得姓始祖。西周初年,周公滅唐後,封叔虞於唐,史稱晉國,因建都在唐,故叔虞又稱唐叔虞。春秋時期晉昭侯分封叔父成師於曲沃,造成**局面,後為曲沃武公統一。

曲沃武公奪得晉國君位以後,滅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韓國,封其叔父姬萬於韓,稱為韓武子,武子的曾孫韓厥以封邑為氏,稱韓氏。當時的韓地,在今陝西省韓城縣以南。韓氏一直在晉國位列公卿。

至戰國初,韓厥的七世孫韓虔同趙氏、魏氏一起瓜分晉國,建立韓、趙、魏三國。起初,韓國建都於平陽,到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認為諸侯,建都陽翟。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於新鄭,歷經八代,至韓襄王倉於公元前230年被秦所滅。

於是其宗室子孫以國為氏,稱韓姓,並大多聚居在古時的潁川郡。到西漢末年,河南尹韓騫因躲避王莽之亂,移居古時的南陽郡,是為河南、陝西韓氏。

二、少數民族複姓改為韓姓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正月,孝文帝下令改鮮卑複姓為單音漢姓。北鮮卑族有三字姓「出大汗」氏,北魏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時,因「汗」與「韓」音相近,而把「出大汗」改為單姓「韓」氏。同時把鮮卑族的三字姓「破六韓」也改為單姓「韓」了。

明代甘肅臨夏土司改「可汗」氏為韓姓。明代賜元人實哈塔為韓姓。

清朝滿州八旗的「罕札氏」取「罕」與「韓」之諧音,改為韓姓。

清朝甘肅循化廳土司,是撒拉回人,也取韓為其族姓。

錫伯族哈斯胡里氏、韓吉利氏、韓亞喇氏,均改為漢姓的韓氏。

黑龍江省的富裕柯欠克孜族嘎普韓部落也取漢姓的韓為姓。

彝族安韓氏省掉「安」改為單姓韓。

回族、保安、土家、達斡爾、苗族、蒙古、壯族、白族、黎族中也有韓姓。

三、異國韓姓

漢武帝時獲直侯韓陶,朝鮮人。唐憲宗飛龍衛士韓志和系倭國人。

四、源於韓王信

韓王信,是故韓襄王的庶孫,劉邦立為漢王后,立信為韓王,因破項羽有功,漢王即王帝位後,便剖符給他,正式封他為韓王。以潁川為王都。後又下詔把他的封邑改在太原以北的地方,以防禦胡人,並以晉陽為王都。

信請求將王都改設在馬邑。後叛漢降胡,並出兵攻打太原,兵敗。韓王信遂與太子亡走匈奴。

這是韓姓比較晚起的一個源頭。韓王信亡走匈奴,生頹當,以後頹當率眾內附,與韓嬰都被封侯。又因軍功,子孫累登顯仕。

後遭王莽之亂,分昌黎、三原 (漢池陽縣地,在今陝西省中部)、潁川、陽夏(秦代縣名,治所在今河南太康縣)之系,異地而居,但都是弓高侯的後裔。

韓姓家族的問題,韓姓輩分排行

完整的輩份排行就是 自承家聲顯,光大先由玄 這個應該是比較小的一脈了 補充居住地區和祖籍最好 韓姓家族 韓姓輩分排行 安徽蕪湖市鳩江區儒東韓氏 湯溝鎮三汊河社群,祖上在明朝洪武年間由江蘇溧水遷居至此 輩分 國學之寶儒,傳宗以德長,先祖應永光,萬世慶榮昌。後面有續輩分可惜記不住,現在輩分最小用到 應 ...

崔 姓的起源誰知道,求關於崔姓的起源

有牛的時候 吹牛 瓦特瞭解我呢吧檯跟拍 姓氏崔的由來請道來 姓氏崔的由來 崔姓的起源 清河崔氏在春秋時乃齊國公卿之一,至西漢時居住在清河郡 今河北清河縣 東漢以後成為山東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門下。西晉時講究士族門第,崔氏被列為一等大姓 崔盧王謝 之首。清河崔氏後長仕北朝,北魏時一度與范陽盧氏 滎陽...

韓姓男孩名字大全,韓姓男孩名字大全

韓景鑠 盛美,盛明。適用於男孩取名字。出自班固的 東都賦 鋪鴻藻,信景鑠,揚世廟,正雅樂。韓氏男孩四個字名字大全 韓誠浩翔 抄韓誠壹羽 韓誠展灝bai 韓誠伊佳 韓誠奕鑫 韓誠語逸 du韓誠羽民 韓誠澤琪 韓誠泓曦 zhi韓誠梓愉dao 韓誠嘉淇 韓誠安仁 韓誠一睿 韓誠惟明 韓誠志裡 韓誠世涵 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