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城劉禹錫《石頭城》的譯文

2021-03-06 11:19:48 字數 5844 閱讀 8591

1樓:暮夏淺眠

原文:金陵五題·石頭城

唐代: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譯文:群山依舊,環繞著廢棄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著寂寞的空城。

淮水東邊,古老而清冷的圓月,夜半時分,窺視這昔日的皇宮。

這首詩詠懷石頭城,表面看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抒情。詩人寫了山、水、明月和城牆等荒涼景色,寫景之中,深寓著詩人對六朝興亡和人事變遷的慨嘆,悲涼之氣籠罩全詩。

2樓:龍駕雲裳

《石頭城》

【唐】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翻譯:群山圍繞著故都(金陵),四面群山還在,

長江的潮水拍打著空城,帶來絲絲寂寞的心情。

秦淮河上東邊升起的那輪明月啊,依然是舊時的明月,漫漫長夜,冷冷的月光從高高低低的城垛照進城來。

3樓:匿名使用者

石頭城》(劉禹錫)賞析

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這是一首詠石頭城的七言絕句。石頭城即金陵城。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清涼山。

南京的江山形勝,素有「虎踞龍盤」之稱,是東吳、東晉、宋、齊、樑、陳建都之地。六代豪奢,醉生夢死,追歡逐樂,詩家稱之為「金粉六朝」。但由於荒淫誤國,這一個一個朝代皆滅亡得極快,「悲恨相續」。

這「虎踞龍盤」的六朝豪華之都,也就荒涼下來了。劉禹錫於唐敬宗寶曆二年(826)罷歸洛陽,路過金陵,見昔日豪華勝地,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萬分,於是寫下了這首懷古詩篇。

開頭兩句寫江山如舊,而城已荒廢。「山圍故國周遭在」,首句寫山。「山圍故國」,「故國」即舊城,就是石頭城,城外有山聳立江邊,圍繞如垣牆,所以說「山圍故國」。

周遭,環繞的意思。這句說:圍繞在石頭城四周的山依然如舊。

「潮打空城寂寞回」,這句寫水。「潮打空城」,石頭城西北有長江流過,江潮拍打石牆,但是,城已荒廢,成了古蹟,所以說「潮打空城」。這句意思是說:

潮水拍打著「空城」,雖有巨響,卻顯得分外淒涼,便又寂寞地退去了。這兩句總寫江山如舊,而石頭城已荒蕪,情調悲涼,感慨極深。

後兩句寫月照空城。「淮水東邊舊時月」,「舊時月」,詩人特意標明「舊時」,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橫貫石頭城,是六朝時代王公貴族們醉生夢死的遊樂場所,這裡曾經是徹夜笙歌、紙醉金迷、歡樂無盡的不夜城,那臨照過六朝豪華之都的「舊時月」即是見證。

然而曾幾何時,富貴風流,轉眼成空。如今只有那「舊時月」仍然從秦淮河東邊升起,來照著這座「空城」,在夜深的時候,「還過女牆來」,依戀不捨地西落,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卻顯得更加寂寞了。

一個「還」字,意味深長。但這首詩並不只是發思古之幽情,詩人感慨深沈, 實寓有「引古惜興亡」之意。詩人在朝廷昏暗、權貴荒淫、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危機四伏的中唐時期,寫下這首懷古之作,慨嘆六朝之興亡,顯然是寓有引古鑑今的現實意義的。

翻譯:群山圍繞著故都(金陵),四面群山還在,

長江的潮水拍打著空城,帶來絲絲寂寞的心情。

秦淮河上東邊升起的那輪明月啊,依然是舊時的明月,

漫漫長夜,冷冷的月光從高高低低的城垛照進城來。這首詩詠懷石頭城,表面看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抒情。詩人寫了山、水、明月和城牆等荒涼景色,寫景之中,深寓著詩人對六朝興亡和人事變遷的慨嘆,悲涼之氣籠罩全詩,讀之愴然。

詩人的好友白居易對這首詩曾歎賞不已,當讀到「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時,不禁讚歎道:「吾知後之詩人不復措詞矣。」可見其感動之深和評價之高。

不過,後來的詩人並不因此而擱筆,詠金陵的詩詞還是層出不窮,只是很少能達到劉禹錫這首詩的水平罷了。

4樓:牛奶baby琳

劉禹錫: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石頭城在今南京市清涼山,原為楚國金陵邑,孫權重建改用此名。

它北臨長江,南瀕秦淮河,相傳諸葛亮**山頭形勢,嘆息「鐘山龍盤,石頭虎踞,帝王之宅也」。這是劉禹錫七絕組詩《金陵五題》的第一首,把劉禹錫稱為「詩豪」的白居易對之「掉首苦吟,歎賞良久」,稱讚「石頭題詩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後之詩人不復措詞矣」。

劉禹錫將這些話錄入組詩引子,可見他自視此詩為得意之作。

金陵為六朝(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樑、陳)古都,當時殿閣富麗、聲色繁盛,一班君臣不惜以亡國作代價來追歡逐笑。但自從隋朝滅陳,唐高祖又把揚州都督府從金陵移到揚州後,這裡就變成古城荒草的世界,變成歷代詩人憑弔歷史滄桑的物件物。劉禹錫此詩,妙就妙在它以淡遠的筆墨,寫石頭山、長江潮,寫故國空城受山圍潮打,卻寂靜得沒有什麼帝都氣象的生命力反應。

山圍得周遭嚴密,似乎還可以令人聯想到當年虎踞龍盤的模樣;但是江潮的拍打和退回,見到的只是空城,已經不知當年的燈火樓臺、徹底歌舞的繁華為何物了。

詩歌由地寫到天,在地上失落了的,想從天上找到答案。秦淮河東面那輪由古照到今的明月,想必領略過昔時那種醉生夢死的繁華的,但它升起東方、待到夜深,也還只是清光飄零地從城垛(「女牆」)上照進城來。詩人隨手拈來山、城、水、月等常見的意象,別具匠心組合成「意象之城」,進行了城與人之間**歷史奧祕的對話。

意象之間相互映照折射,形成了意象整合的效應,講述著一個沒有故事的故事,一個關於歷史滄桑和城市盛衰的故事,一個具有宇宙意識的關於常與變、瞬息與永恆的故事。這樣的詩人也就是哲性詩人、或詩性哲人了。

5樓:匿名使用者

545688945477471,另一條尼古丁v

《石頭城》的譯文

6樓:匿名使用者

3.全文翻譯:

群山圍繞著故都(金陵),四面群山還在,

長江的潮水拍打著空城,帶來絲絲寂寞的心情。

秦淮河上東邊升起的那輪明月啊,依然是舊時的明月,漫漫長夜,冷冷的月光從高高低低的城垛照進城來。

7樓:更好的賣家

1.石頭城原文:

作者: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

夜深還過女牆來。

2.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 之稱。

3.全文翻譯:

群山圍繞著故都(金陵),四面群山還在,

長江的潮水拍打著空城,帶來絲絲寂寞的心情。

秦淮河上東邊升起的那輪明月啊,依然是舊時的明月,漫漫長夜,冷冷的月光從高高低低的城垛照進城來。

8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譯文:群山依舊,環繞著廢棄的故都,

潮水如昔,拍打著寂寞的空城。

淮水東邊,古老而清冷的圓月,

夜半時分,窺視這昔日的皇宮。

賞析:石頭城在今南京市清涼山,原為楚國金陵邑,孫權重建改用此名。

這是劉禹錫七絕組詩《金陵五題》的第一首,把劉禹錫稱為「詩豪」的白居易對之「掉首苦吟,歎賞良久」,稱讚「石頭題詩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後之詩人不復措詞矣」。劉禹錫將這些話錄入組詩引子,可見他自視此詩為得意之作。

金陵為六朝(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樑、陳)古都,當時殿閣富麗、聲色繁盛,一班君臣不惜以亡國作代價來追歡逐笑。但自從隋朝滅陳,唐高祖又把揚州都督府從金陵移到揚州後,這裡就變成古城荒草的世界,變成歷代詩人憑弔歷史滄桑的物件物。劉禹錫此詩,妙就妙在它以淡遠的筆墨,寫石頭山、長江潮,寫故國空城受山圍潮打,卻寂靜得沒有什麼帝都氣象的生命力反應。

山圍得周遭嚴密,似乎還可以令人聯想到當年虎踞龍盤的模樣;但是江潮的拍打和退回,見到的只是空城,已經不知當年的燈火樓臺、徹底歌舞的繁華為何物了。

詩歌由地寫到天,在地上失落了的,想從天上找到答案。秦淮河東面那輪由古照到今的明月,想必領略過昔時那種醉生夢死的繁華的,但它升起東方、待到夜深,也還只是清光飄零地從城垛(「女牆」)上照進城來。詩人隨手拈來山、城、水、月等常見的意象,別具匠心組合成「意象之城」,進行了城與人之間**歷史奧祕的對話。

意象之間相互映照折射,講述著一個沒有故事的故事,一個關於歷史滄桑和城市盛衰的故事。

9樓:木惜

《石頭城》唐朝 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翻譯: 群山依舊,環繞著廢棄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著寂寞的空城。

淮水東邊,古老而清冷的圓月,夜半時分,窺視這昔日的皇宮。

10樓:萬家小公舉

譯文:群山圍繞著故都(金陵),四面群山還在,長江的潮水拍打著空城,帶來絲絲寂寞的心情。

秦淮河上東邊升起的那輪明月啊,依然是舊時的明月,漫漫長夜,冷冷的月光從高高低低的城垛照進城來。

《石頭城》原文如下: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擴充套件資料石頭城的**

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吳國孫權遷至秣陵(今南京),翌年在石頭山金陵邑原址築城,取名石頭。東晉義熙年間(405-418)加磚累甓,明洪武二年(2023年)石頭城為應天府城(今南京)的一部分重加修建。扼守長江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有「石城虎踞」之稱。

理解劉禹錫的石頭城

11樓:匿名使用者

《石頭城》唐朝 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石頭城》是劉禹錫組詩《金陵五題》的第一首,全詩著眼於石頭城周圍的地理環境,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顯古城的荒涼和寂寞,格調莽蒼,境界闊大,感慨深沉,歷來備受讚譽。

劉禹錫寫作這首詩時,大唐帝國已日趨衰敗。朝廷裡大臣相互排擠;地方上藩鎮割據勢力又有所抬頭。所以,這首詩並不只是發思古之幽情,詩人感慨深沈, 實寓有引古惜興亡之意,希望君主能以前車之覆為鑑。

這首詩獨闢蹊徑,避開了和金陵、六朝有關的所有史實,將感情線編織在貌似無關的周邊景物中,以一種內在的對比結構暗連出六朝古都昔日的繁華和今日的荒涼,虛實相生,極富張力。

這首詩詠懷石頭城,表面看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抒情。詩人寫了山、水、明月和城牆等荒涼景色,寫景之中,深寓著詩人對六朝興亡和人事變遷的慨嘆,悲涼之氣籠罩全詩。

詩一開始,就置讀者於蒼莽悲涼的氛圍之中。

開頭兩句寫江山如舊,而城已荒廢。山圍故國周遭在,首句寫山。山圍故國,故國即舊城,就是石頭城,城外有山聳立江邊,圍繞如垣牆,所以說山圍故國。

周遭,環繞的意思。潮打空城寂寞回,這句寫水。潮打空城,石頭城西北有長江流過,江潮拍打石牆,但是,城已荒廢,成了古蹟,所以說潮打空城。

這兩句總寫江山如舊,而石頭城已荒蕪,情調悲涼,感慨極深。

後兩句寫月照空城。淮水東邊舊時月,舊時月,詩人特意標明舊時,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橫貫石頭城,是六朝時代王公貴族們醉生夢死的遊樂場所,這裡曾經是徹夜笙歌、紙醉金迷、歡樂無盡的不夜城,那臨照過六朝豪華之都的舊時月即是見證。

然而曾幾何時,富貴風流,轉眼成空。如今只有那舊時月仍然從秦淮河東邊升起,來照著這座空城,在夜深的時候,還過女牆來,依戀不捨地西落,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卻顯得更加寂寞了。

一個還字,意味深長。

李白《蘇臺覽古》有句雲:「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謂蘇臺已廢,繁華已歇,惟有江月不改。

其得力處在「只今惟有」四字。劉禹錫此詩也寫江月,卻並無「只今惟有」的限制詞的強調,也無對懷古內容的明點。一切都被包含在「舊時月」、「還過」的含蓄語言之中,溶鑄在具體意象之中,而詩境更渾厚、深遠。

詩人把石頭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寫,放在帶涼意的潮聲中寫,放到朦朧的月夜中寫,這樣尤能顯示出故國的沒落荒涼。只寫山水明月,而六代繁榮富貴,俱歸烏有。詩中句句是景,然而無景不融合著詩人故國蕭條、人生淒涼的深沉感傷。

詩人在朝廷昏暗、權貴荒淫、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危機四伏的中唐時期,寫下這首懷古之作,慨嘆六朝之興亡,顯然是寓有引古鑑今的現實意義的。江城濤聲依舊在,繁華世事不復再。詩人懷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車之覆為鑑。

怎樣去麗江寶山石頭城,寶山石頭城的石頭城旅遊

一條是純陸路,走復大東,過鳴音,制到寶山石頭城。bai這條路彎du 道比較大,有些顛簸zhi,打瞌dao睡時會不小心碰著頭,所以儘量不要打瞌睡。鳴音街上這幾天在修路,會堵幾分鐘。鳴音到石頭城這一段是水泥路,但是路非常窄,錯車時需要提前找地方停靠,開車時需要慢一些。另外一條是水陸線,還是走大東,到鳴音...

求劉禹錫石頭城的鑑賞文章,詳細一些的

劉禹錫 石頭城 鑑賞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金陵,六朝均建都於此。這些朝代,國祚極短。在它們悲恨相續的史實中包含極深的歷史教訓,所以金陵懷古後來幾乎成了詠史詩中的一個專題。在國運衰微之際,更成為關心政治的詩人常取的題材。若論寫得早又寫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劉禹...

石頭城是哪個國家,中國的石頭城是哪個城市

辛巴威國名別稱。辛巴威歷史上叫 南羅得西亞 這個殖民主義者名字已被廢除。年輕的共和國現更名為 辛巴威 這在當地語言中是 石頭城 的意思,於國境內南部非洲的著名古蹟 大辛巴威遺址 辛巴威石頭城遺址位於辛巴威維多利亞堡附近的一個山谷中,是一大片石頭建築群,佔地720 公頃。由於年代久遠,這座古城僅剩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