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只說最傳統的,主要是東周時期形成的,像什麼嶺南文化,閩文化不包括。大致從西到東:秦文化,巴蜀文化,荊楚文化,三晉文化,中原文化,燕代文化,齊魯文化,吳越文化。
秦文化強悍,巴蜀文化獨特,三晉文化和中原文化比較正統,楚文化大氣奔放,浪漫粗獷,燕代之地多慷慨壯士,齊魯文化講禮節、理性,吳越文化精緻細膩。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自秦朝以來,文化的集中地都是在富裕的地區,而最明瞭的是江南地區,而後來的兩湖兩廣也不徨多讓,而四川是一個比較突出之地,反觀西北東北卻不那麼出眾;而貴州,雲南古時稱為「蠻荒之地」,就可想而知了,在明朝以前中國的風流名士,大儒聖賢,幾乎都集中在江南,中原地區,而到明朝中期開始就逐漸南移到湖南,兩廣等地,而肥沃的四川盆地孕育了人傑地靈,而江南卻是戰國是的吳越,楚等國,文化沉積就太多了,而出人才的地方大多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疆域之地和後來接受外來的西方文化的地區的那些地方。當然還有楚文化、三晉文化、關中文化、燕趙文化等,每個時期都有一定的文化,古時候稱百里不同風俗,就可想而知啦。(知識有限,見諒!)
中國的地域文化包括哪些文化
3樓:星南
中國地域文化包括敦煌學、藏學和徽學。
中國地域文化區包括新疆荒漠-綠洲文化、內蒙古草原文化、東北黑土地文化、青藏高原文化、黃土高原文化、華北平原文化、四川盆地文化、江南水鄉文化、雲貴高原文化、華南媽祖文化。
擴充套件資料在我國,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是特定區域的生態、民俗、傳統、習慣等文明表現。它在一定的地域範圍內與環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獨特性。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範圍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單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4樓:匿名使用者
1、吳越文化
2、三秦文化
3、燕趙文化
4、三晉文化
5、嶺南文化
6、齊魯文化
7、荊楚文化
8、巴蜀文化
9、河套文化
10、八閩文化
11、河洛文化
12、西域文化
5樓:匿名使用者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響一方經濟、造就一方社會。在中華大地上,不同社會結構和發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環境、資源風水、民俗風情習慣、政治經濟情況,孕育了不同特質、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諸如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燕趙文化、中州文化、齊魯文化、三晉文化、湖湘文化、蜀文化、巴文化、徽文化、贛文化、閩文化……。而「地域文化」作為一個科學概念,至今學術理論界仍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與會者認為,欲研究「地域文化」,首先必須對其進行科學界定。有學者提出,地域文化專指先秦時期中華大地不同區域的文化。有專家主張,地域文化專指中華大地特定區域的人民在特定歷史階段創造的具有鮮明特徵的考古學文化。
一些學者則將地域文化劃分為廣義和狹義,認為狹義的地域文化專指先秦時期中華大地不同區域範圍內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而廣義的地域文化特指中華大地不同區域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時間上是指從古至今一切文化遺產。經過再三研究、反覆**,多數與會專家學者認同「地域文化專指中華大地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 不同個性特質、各具鮮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不僅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甚至是精華部分,而且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地域文化的發展既是地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視窗和品牌、也是招商引資和發展旅遊等產業的基礎性條件。中華大地上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已經成為地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動力量———地域文化一方面為地域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援和文化氛圍,另一方面通過與地域經濟社會的相互融合,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直接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伴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經濟社會一體化程序的不斷加快,地域文化已經成為增強地域經濟競爭能力和推動的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深入開展地域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研究,探求地域文化的形成、演變軌跡和規律,把握地域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互動關係,充分發掘地域文化中的優秀因子,開發利用好地域文化資源,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特定區域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發展,是當前社會科學學術理論研究中,急待深化的熱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中,地域文化研究和開發利用越來越受到各地高層領導、**管理部門、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援和積極參與,許多地方搭地域文化之臺,促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與會者強調,開展地域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研究,不是爭「你短我長」、「我早你晚」、「我高你低」,而是為了傳承和弘揚地域文化中的精華內容和優秀因子,建設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地方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理論和實踐都表明,伴隨著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和文化產業的迅速壯大,深入開展地域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研究,符合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既是哲學社會科學為現實服務的重要切入點,又是各級黨委**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的重大現實問題,更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系統性工程。
中國地域文化分為哪幾種型別? 10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地域文化區的**劃分:
1.東部農業文化地區(北方文化亞區,南方文化亞區)
(1)關東文化副區:主體位於我國東北,因其位於山海關以東,故稱為關東文化副區。此區歷史上是少數民族文化占主導地位,在明朝以前的主要經濟型別是漁獵。
明清時期,此區與關內漢族文化交流頻繁,因此發展速度大大加快。現在此區民族以漢為主,滿族星散其間,在西部大興安嶺地區還分佈著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等民族,在長白山地區有朝鮮族。漢族和朝鮮族的傳統經濟型別為農耕,其他少數民族多為漁獵。
不同的經濟型別下有不同的民俗、信仰和不同的藝術形式。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有東北的「二人轉」。
(2)燕趙文化副區:以今河北省為核心,北以燕山為界,西止太行山,東臨渤海,南接中原和江淮。此區民族以漢為主,傳統經濟型別以農耕為主。
這裡的民風民俗粗獷豪放,尚武之風普遍,歷史上出現了許多豪俠之士。燕趙地區的藝術形式多樣,代表性的有京劇、評劇、河北梆子、吳橋雜技等。
(3)黃土高原文化副區:依託於黃土高原,西迄河西走廊,東抵太行山脈,北界萬里長城,南限秦嶺太白山。此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是宋以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這裡歷史悠久,主體民族為漢族,傳統經濟型別是農耕。數千年的文化發展歷程,留給這裡大量的物質文化景觀,今陝西省被稱為「地下文物博物館」,山西省被稱作「地上文物博物館」。這裡的民風熱情、樸實,藝術風格高亢激越。
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有秦腔、山西梆子等。
(4)中原文化副區:核心地帶是今河南省,因位於古九州的**,故又稱「中州」。象徵中華民族的黃河橫貫中原大地,歷史上它與黃土高原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絡,它是繼黃土高原之後的中國古代又一個政治、文化中心。
由於這裡長期為帝都所在,因此歷史上曾雲集了許多天下有識之士。本區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傳統經濟型別是農耕,民風淳厚豁達,少林武功、河南豫劇名揚華夏。
(5)齊魯文化副區:以今山東省為核心,由於春秋時這裡為齊國和魯國所在地,故又稱齊魯大地。本區位於黃河下游,土壤深厚肥沃,傳統經濟型別為農耕業,沿海有漁業。
此區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從這裡擴散到整個中國,乃至世界,被世人視為中國文化的精華之一。在尊孔崇儒的上層文化影響下,形成了講禮數、重義氣的齊魯之地民風特點。山東大鼓、山東梆子、山東快書等是本區的代表性藝術形式。
(6)淮河流域文化副區:顧名思義位於淮河流域,大體上北界隴海鐵路,南瀕長江,西臨河南、湖北,東達江蘇北部沿海,即今安徽、江蘇兩省的北部。無論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位於黃河流域,還是轉移到長江下游地區,本區都位於重心區的邊緣,加上這裡是自然地理的過渡帶,因此本區文化也帶有北方文化與南方文化的過渡特點。
表現之一,這裡的傳統經濟雖以農耕為主,但是在耕作形式上具有從旱作向稻作過渡的特點;表現之二,這裡的語言也具有漢語北方方言向吳語過渡的特徵。本區為人熟知的藝術形式有鳳陽花鼓、淮海戲、柳琴戲等。
(7)巴蜀文化副區:位於四川盆地,3 000多年前重慶為巴國的首府,2 400多年前成都為蜀國王都,因此人們習慣上將這裡稱為巴蜀之地。本區雖偏處西南,但是以富饒的成都平原為依託,傳統農耕經濟比較發達。
本區盆地四周形勢險要,軍事上利於攻防,加之與外界文化交流不暢,故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川劇是巴蜀地方戲曲的主要劇種,活潑生動,幽默風趣。
(8)荊湘文化副區(荊楚文化副區):位於長江中游地區的江漢—洞庭湖平原,巫山、武陵山屏障其西境,東有幕阜、武功諸山與吳越相隔,北以桐柏山、大別山與中原分野,南以五嶺為界。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溼潤,因此傳統農耕業比較發達。
有的學者認為歷史上本區是中國古代的又一個文明中心,也有學者認為它是黃河文明中心擴散後的又一箇中心。無論本區與黃河流域文化有何關係,人們都承認本區在文化的各個層面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春秋戰國時期的楚文化對後來本區的文化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戲劇方面,除了發展較為成熟的漢劇、楚劇、花鼓戲、採茶戲等外,民間的歌舞藝術形式也比較豐富。
(9)鄱陽文化副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的鄱陽湖一帶,以今江西省為主。本區一面對水(長江),三面環山。
傳統經濟以農耕為主。本區多山,影響了經濟的發展,但許多風景秀麗之山被儒家、道家和佛教選為聖地,例如廬山和龍虎山。本區的代表性藝術形式有弋陽腔,它是中國四大聲腔(餘者為江蘇崑山腔、浙江餘姚腔和海鹽腔)之一,其特點是激越奔放。
(10)吳越文化副區:位於長江三角洲和杭州灣沿岸,北臨長江天塹,西望鄱陽平原,南界雁蕩山脈,東瀕茫茫大海。本區河流密佈,湖泊眾多,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溼潤,傳統農耕發達,是物寶天華之地。
本區富庶的經濟為精神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蘇州園林、西湖美景、雲錦、宋錦、蘇州刺繡、文房四寶等都與富裕的經濟有直接關係。崑劇、越劇是本區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充分體現了本區戲曲細膩、婉轉、清麗、圓潤的特點。
(11)嶺南文化副區:顧名思義位於南嶺以南。本區背山面海,歷史上長期位於華夏文化核心地區的邊緣,近代以來本區又處於中外文化交匯的地帶,因而有其獨特的文化特徵。
本區社會和經濟發展起步較前面述及的文化副區晚,傳統經濟型別是農耕。本區藝術形式中的粵劇、廣東**和嶺南畫派最有地區特色。
(12)臺灣海峽兩岸文化副區:基本上與今天的福建和臺灣兩省範圍符合。本區西部與鄱陽文化副區相連,北部與南部分別與吳越文化副區和嶺南文化副區接壤。
儘管臺灣與福建文化各有特點,但是從文化淵源上看,臺灣與福建文化同脈共祖,至今許多共同的文化要素依然緊緊地聯絡著海峽兩岸的人們,例如媽祖信仰。本區多山,適農耕地主要分佈在沿海平原。山區較為封閉的地理環境成為了歷史上許多文化要素的保留地或「庇護所」,如漢語的古音、高山族的文化。
2.西南少數民族農業文化地區:以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為主體,包括今天的滇、黔、桂的一部分。
儘管本區的傳統經濟型別為農耕,但是其文化綜合體的特點又與東部農業文化區有很大區別。本區是一個多民族分佈的地區,文化特點也顯現出眾多少數民族的多元化風格。從物質文化層的起居、飲食、服飾到精神文化層的風俗、信仰、藝術等都能體現這種
3.西部遊牧文化地區:
(1)蒙新草原—沙漠遊牧文化亞區:大致包括除陝西、青海以外的西北廣闊地區。這裡自然環境以半乾旱和乾旱地區為主,因此遊牧是本區的主要傳統經濟型別,在沿河平原和零散的綠洲地區還有種植業、園藝業。
本區的藝術特色粗獷、豪放、熱情、開朗,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藝術形式。
①內蒙古文化副區
②北疆文化副區
③南疆文化副區
(2)青藏高原遊牧文化亞區:位於青藏高原之上,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儘管歷史上本區有獨特的發展歷程,但是本區與中原的聯絡較與高原南部的印度文化區的聯絡多得多。宗教在本區文化各個層面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中國地域文化分為哪幾種型別,中國地域文化分為哪幾種型別?
中國地域文化區的 劃分 1.東部農業文化地區 北方文化亞區,南方文化亞區 1 關東文化副區 主體位於我國東北,因其位於山海關以東,故稱為關東文化副區。此區歷史上是少數民族文化占主導地位,在明朝以前的主要經濟型別是漁獵。明清時期,此區與關內漢族文化交流頻繁,因此發展速度大大加快。現在此區民族以漢為主,...
中國的人名有什麼地域特點
由於文化不同,昆明人姓名則表現出截然不同的資訊。昆明市排名前10位的姓名中有7個都是三個字的名字,秀英 桂英 等反映女性優秀品德的名字在同名同姓現象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比如排名前5名的分別是李秀英 李桂英 李偉 李瓊仙 李瓊芬 李鳳英。在廣州 南寧 海口三個城市中,排在前十位的同名同姓三個字的名字所佔...
中國地域分幾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哪些省市
華中華南華北 華北 地區名 一般指秦嶺 淮河線以北。現時在政治 經濟層面上指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共計5個省級行政單位。二 華南 地區名 在自然地理上廣義的華南地區,指中國南嶺以南及武夷山以東地區。三 華東 地區名 一般指中國東部7省1市所在的區域。地形以丘陵 盆地 平原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