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阮籍的《詠懷詩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崇高的地位。這些詩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生活態度,尤其是對於人生問題的反覆思考。只是,由於處境的危險,他只能用隱蔽的象徵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用筆曲折,含蘊隱約。
所以鍾嶸《詩品》說他「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頗多感慨之辭,厥旨淵放,歸趣難求」。
不過,儘管《詠懷詩》所牽涉的具體的人物事件已無法探求,但並不是說這些詩是無法理解的。尤其是其中許多篇,雖是從現實感受出發,卻又往往超脫具體事實,推廣為人生的根本問題,詩中所包含的哲理、所抒發的感情,仍然可以追索、體味。
首先,《詠懷詩》中顯然有一部分憂憤傷時之作。如第三首: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
前人多以為此詩暗喻魏晉之際的政治狀況,表現正直之士難以自保的憂患,大約是不錯的。此外,憑弔戰國魏都遺址的第三十一首,詩中「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來」云云,表面是懷古,真意卻在於諷今。
還有一些詩,表現了作者不甘碌碌無聞,渴望建功立業的願望。如第三十九首「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驅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云云,流露出同建安文學一樣的慷慨激昂之氣。
只是這一類作品在《詠懷詩》中為數甚少。
《詠懷詩》的核心內容,是帶有哲理性的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並且集中於個人的內在意志與外部力量相沖突,生命從根本上無法獲得自由這樣一個命題。
在這方面,同《古詩十九首》及建安詩歌一樣,《詠懷詩》中也反**出諸如「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之類對人生短促的感嘆。不過,在《古詩十九首》中,追求現世的享樂,追求友誼和愛情,被當作解脫途徑來歌詠;在建安詩歌中,追求不朽的功業,被視為有限生命的延續。換言之,阮籍以前的詩歌,是把自然規律視為人生不自由的最重要原因,而認為在社會生活中可以找到解脫的道路。
而阮籍則不同。他雖然也看到自然規律的作用,但他更強調社會力量對人生的壓迫。
在《詠懷詩》中,逐一排除了可能的解脫道路。「膏火自煎熬,多財為患害」,追逐富貴使人傾軋相爭,以至覆滅;「高名令志惑,重利使心憂」,「千秋萬歲後,榮名安所之?」名和利一樣,使人喪失自我,喪失本性,虛幻無價值。
建功立業,確實是阮籍所向往的,但這並不是個人可以隨意選擇的道路。「陰陽有舛錯,日月不常融」,遇與不遇,為命運的偶然所決定,生活在不幸的時代,個人能有什麼作為?家庭、朋友之情誠然是美好的,但黑暗的現實隨時可以奪走它們,愈加喚起人生的悲哀: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臨觴多哀楚,思我故時人。對酒不能言,悽愴懷苦辛。
」而且,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虛偽、怨毒、猜疑、背棄:「人知交友易,交友誠獨難。險路多疑惑,明珠不可幹。
」「親暱懷反側,骨肉還相仇。」《詠懷詩》中雖多種寫到對神仙世界的嚮往,但這只是一個虛幻的影子,作者並沒有把它當作真實的追求。甚至,即使能長生,在這樣的世界上也是徒然:
「人言願延年,延年將焉之?」
在阮籍看來,現實猶如一張大網,使人無處可逃:「天網彌四野,六翮掩不舒。」在第三十三首中,他還對人生作了一個總的描繪:
一日復一夕,一夕復一朝。顏色改平常,精神自損消。
胸中懷湯火,變化故相招。萬事無窮極,知謀苦不饒。
但恐須臾間,魂氣隨風飄。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
這裡指出,人生由於受到兩種力量的壓迫,因而是極端不自由的。一是人所生存的社會。社會充滿矛盾,充滿危險,一切都不可**,再多的智慧也不足應付。
因而人的一生焦慮重重,如懷湯火。即使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躲過了人世的一切危險,另一種力量也必將使你毀滅,那就是死亡。
我們應當注意到,阮籍雖然厭惡司馬氏集團的所作所為,但他並不是從政治上站在曹魏政權的一邊來反對他們。如果說司馬氏奪取曹家天下的手段是虛偽而卑劣的,那麼過去曹丕登上皇帝寶座,還不是用了同樣的手段?作為哲學家的阮籍,他所感受到的是一種具有廣闊歷史意義的悲哀。
所以,他在現實中找不到出路。由此在《詠懷詩》中形成一種強烈的生命孤獨感。第一首就表現了這種感情: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月色如水,寒風拂衣,孤鴻悲鳴,宿鳥驚飛,在這一片冷漠枯索的氣氛中,主人公獨處空堂,徘徊憂思。這裡所描摹的並非實有的場景,也未必隱喻著什麼具體的事件,而只是借詩的意象和意境,用象徵的手法,寄託一種絕對的孤獨感,一種幽深而難以名狀的愁緒。除了這一首外,還有好幾首類似的詩篇。
如第十七首,寫遙望整個世界空無一人,唯見失群的鳥獸驚惶奔飛,效果十分強烈。這種從生命本質意義上提出的孤獨感是過去詩歌中從未有過的。
阮籍是特定時代中的悲劇人物。歷史喚起了個性的覺醒,促使人們以極大的熱情去追求人格的尊嚴、生命的完美,追求真誠的道德、自由的生活,卻並不給這種追求以實現的希望。然而阮籍的追求並不是沒有意義的。
確實,從未有人像他那樣把人生描繪得如此沉悶、孤獨、陰冷,但這並不純然是消極的東西。它比前人的文學更為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壓迫人性的本質。而且,人們從《詠懷詩》中,同時也感受到了對生命的完美的期望和執著的愛戀。
它對生命的哀嘆,也是對生命的歌頌。
在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過程中,《詠懷詩》也帶來了重大的改變。在此以前,詩歌的主體是民歌以及在民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文人詩,其內涵通常是比較單純的,所表現的大多是具體的問題。阮籍則完全擺脫了對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學觀照方式引入詩歌中來,同時巧妙地將它與一系列藝術形象相結合,使詩歌呈現出十分廣闊的視野,包容了十分深沉的內涵。
在表現手段上,它多用象徵寓意,形成若即若離、閃爍曲折的特點,誘導人們去反覆體味,反覆思索。這就是《文心雕龍》所說的「阮旨遙深」。可以說,到了《詠懷詩》,中國古代抒情詩明顯變得厚重了。
《詠懷詩》的感情也極為真誠激切,具有感人的力量,所以《詩品》說它「可以陶性靈、發幽思」。這種以組詩方式來抒發心理深層的情緒的形式,也為後人所重視。陶潛的《飲酒》、陳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風》,都是從這一路發展而來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亂世之人不如太平之犬
對人生境遇的感嘆
簡述阮籍《詠懷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3樓:平舒君
阮籍的文學成就,主要是《詠懷詩》,其中五言詩八十二首,四言詩十三首。前者尤為著名,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崇高的地位。這些詩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生活態度,尤其是對於人生問題的反覆思考。
只是,由於處境的危險,他只能用隱蔽的象徵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用筆曲折,含蘊隱約。所以鍾嶸《詩品》說他「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頗多感慨之辭,厥旨淵放,歸趣難求」。
不過,儘管《詠懷詩》所牽涉的具體的人物事件已無法探求,但並不是說這些詩是無法理解的。尤其是其中許多篇,雖是從現實感受出發,卻又往往超脫具體事實,推廣為人生的根本問題,詩中所包含的哲理、所抒發的感情,仍然可以追索、體味。
首先,《詠懷詩》中顯然有一部分憂憤傷時之作。如第三首: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
前人多以為此詩暗喻魏晉之際的政治狀況,表現正直之士難以自保的憂患,大約是不錯的。此外,憑弔戰國魏都遺址的第三十一首,詩中「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來」云云,表面是懷古,真意卻在於諷今。
還有一些詩,表現了作者不甘碌碌無聞,渴望建功立業的願望。如第三十九首「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驅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云云,流露出同建安文學一樣的慷慨激昂之氣。
只是這一類作品在《詠懷詩》中為數甚少。
《詠懷詩》的核心內容,是帶有哲理性的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並且集中於個人的內在意志與外部力量相沖突,生命從根本上無法獲得自由這樣一個命題。
在這方面,同《古詩十九首》及建安詩歌一樣,《詠懷詩》中也反**出諸如「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之類對人生短促的感嘆。不過,在《古詩十九首》中,追求現世的享樂,追求友誼和愛情,被當作解脫途徑來歌詠;在建安詩歌中,追求不朽的功業,被視為有限生命的延續。換言之,阮籍以前的詩歌,是把自然規律視為人生不自由的最重要原因,而認為在社會生活中可以找到解脫的道路。
而阮籍則不同。他雖然也看到自然規律的作用,但他更強調社會力量對人生的壓迫。
在《詠懷詩》中,逐一排除了可能的解脫道路。「膏火自煎熬,多財為患害」,追逐富貴使人傾軋相爭,以至覆滅;「高名令志惑,重利使心憂」,「千秋萬歲後,榮名安所之?」名和利一樣,使人喪失自我,喪失本性,虛幻無價值。
建功立業,確實是阮籍所向往的,但這並不是個人可以隨意選擇的道路。「陰陽有舛錯,日月不常融」,遇與不遇,為命運的偶然所決定,生活在不幸的時代,個人能有什麼作為?家庭、朋友之情誠然是美好的,但黑暗的現實隨時可以奪走它們,愈加喚起人生的悲哀: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臨觴多哀楚,思我故時人。對酒不能言,悽愴懷苦辛。
」而且,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虛偽、怨毒、猜疑、背棄:「人知交友易,交友誠獨難。險路多疑惑,明珠不可幹。
」「親暱懷反側,骨肉還相仇。」《詠懷詩》中雖多種寫到對神仙世界的嚮往,但這只是一個虛幻的影子,作者並沒有把它當作真實的追求。甚至,即使能長生,在這樣的世界上也是徒然:
「人言願延年,延年將焉之?」
在阮籍看來,現實猶如一張大網,使人無處可逃:「天網彌四野,六翮掩不舒。」在第三十三首中,他還對人生作了一個總的描繪:
一日復一夕,一夕復一朝。顏色改平常,精神自損消。
胸中懷湯火,變化故相招。萬事無窮極,知謀苦不饒。
但恐須臾間,魂氣隨風飄。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
這裡指出,人生由於受到兩種力量的壓迫,因而是極端不自由的。一是人所生存的社會。社會充滿矛盾,充滿危險,一切都不可**,再多的智慧也不足應付。
因而人的一生焦慮重重,如懷湯火。即使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躲過了人世的一切危險,另一種力量也必將使你毀滅,那就是死亡。
我們應當注意到,阮籍雖然厭惡司馬氏集團的所作所為,但他並不是從政治上站在曹魏政權的一邊來反對他們。如果說司馬氏奪取曹家天下的手段是虛偽而卑劣的,那麼過去曹丕登上皇帝寶座,還不是用了同樣的手段?作為哲學家的阮籍,他所感受到的是一種具有廣闊歷史意義的悲哀。
所以,他在現實中找不到出路。由此在《詠懷詩》中形成一種強烈的生命孤獨感。第一首就表現了這種感情: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月色如水,寒風拂衣,孤鴻悲鳴,宿鳥驚飛,在這一片冷漠枯索的氣氛中,主人公獨處空堂,徘徊憂思。這裡所描摹的並非實有的場景,也未必隱喻著什麼具體的事件,而只是借詩的意象和意境,用象徵的手法,寄託一種絕對的孤獨感,一種幽深而難以名狀的愁緒。除了這一首外,還有好幾首類似的詩篇。
如第十七首,寫遙望整個世界空無一人,唯見失群的鳥獸驚惶奔飛,效果十分強烈。這種從生命本質意義上提出的孤獨感是過去詩歌中從未有過的。
阮籍是特定時代中的悲劇人物。歷史喚起了個性的覺醒,促使人們以極大的熱情去追求人格的尊嚴、生命的完美,追求真誠的道德、自由的生活,卻並不給這種追求以實現的希望。然而阮籍的追求並不是沒有意義的。
確實,從未有人像他那樣把人生描繪得如此沉悶、孤獨、陰冷,但這並不純然是消極的東西。它比前人的文學更為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壓迫人性的本質。而且,人們從《詠懷詩》中,同時也感受到了對生命的完美的期望和執著的愛戀。
它對生命的哀嘆,也是對生命的歌頌。
在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過程中,《詠懷詩》也帶來了重大的改變。在此以前,詩歌的主體是民歌以及在民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文人詩,其內涵通常是比較單純的,所表現的大多是具體的問題。阮籍則完全擺脫了對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學觀照方式引入詩歌中來,同時巧妙地將它與一系列藝術形象相結合,使詩歌呈現出十分廣闊的視野,包容了十分深沉的內涵。
在表現手段上,它多用象徵寓意,形成若即若離、閃爍曲折的特點,誘導人們去反覆體味,反覆思索。這就是《文心雕龍》所說的「阮旨遙深」。可以說,到了《詠懷詩》,中國古代抒情詩明顯變得厚重了。
《詠懷詩》的感情也極為真誠激切,具有感人的力量,所以《詩品》說它「可以陶性靈、發幽思」。這種以組詩方式來抒發心理深層的情緒的形式,也為後人所重視。陶潛的《飲酒》、陳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風》,都是從這一路發展而來的。
1試論曹操詩歌的藝術特徵2試論阮籍《詠懷詩》的風格特色及形
一是論曹操詩歌藝術特徵,二是論元氣永恆的時候的風格以及形成原因。曹操詩歌的藝術特徵,它的風格是不一樣。在藝術bai風格上,曹操du詩歌樸實無華 不尚藻飾。它zhi們以感情深摯dao 氣韻沉雄取版勝。在詩權歌情調上,則以慷慨悲涼為其特色。慷慨悲涼,這本來是建安文學的共同基調,不過在曹操的詩中,它表現得...
求阮籍的《詠懷八十二首》其一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
阮籍 詠懷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賞析 又是一個輾轉反側難以成眠者,傲然於物的後的明顯寫滿了孤獨。清冷的月光透過薄薄的窗紗射進室中,清風徐拂,孤雁嘶鳴,只有自己那幽憤的琴聲偉傳進耳膜。一切都是那麼的寂靜,月下獨自躑躅著,品味著...
如何鑑賞古代詩詞的思想內容,如何鑑賞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
鑑賞要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入手。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朝為界限,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後,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 詩經 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體詩,但唐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