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為什麼面臨失傳中國國學為什麼被後人淡忘了

2021-03-06 23:10:11 字數 5263 閱讀 6617

1樓:匿名使用者

從全域性看,中國的國學文化處於一個很危險的境地,國學很有可能面臨失傳。有如下原因:

1、受西方影響,被其**:被狹義唯物主義所侷限,全盤否定自己尚不清楚的物質。古書中有說的,他不承認,認為古人沒有今人的學識。

一旦現代人發現,其人便會認為是現代唯物科學的成果,是西方人的成果。其實西方人,長期以來都在學習、或者說是盜取東方的優秀文化,如果我們東方人自己都不瞭解自己的文化,那麼怎麼能夠不被西方人愚化呢?

2、因學術需要,東拼西湊:往往這樣的人,斷章取義而不自知。這些人是為了,通過考試,滿足自己專業的需要,完成**才學習國學的。

這些人常有所知障,他們自以為自己的學歷高,年紀大就看不起其他同學。其實古人說:「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志」。

「三人而行,必有我師焉」。「上善若水」。「兼相愛,交相利」。

這些人好批評他人,比如任何人剛發的新文章,他都要上來批評一下,一有和他理解的國學不相合的言論,他們便開始批判。這些人當中又互相攻擊。真識國學之理者,仁愛無為,是不會互相批判互相攻擊的。

沒有學習過國學或者正要學習國學的人看到了後,覺得研究國學的人是這樣的,對國學也會望而生畏。

3、過度執著文字,境不對人:古人說文字是魔,過分執著文字如同入魔。一些問題,在某人沒有到達那個境界的時候,他沒有經歷類似的事情,沒有相關的感受。

即使你明白和他也是講不清楚的,因此古人面對這樣的批判、攻擊、辯論都會躲開。如果通過問答,試探出了對方的層次,還試圖讓對方理解,那不是對方不明白,而是我們自己不明白。

4、漫無目的辯論,無事生非:學習國學的目的,是改變自己,戰勝自己;不是去要求別人;不是去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攻擊別人。雖然法不辨不明,但是這不是爭吵和謾罵的理由。

其有本質的區別,辯法是以道為先,其沒有文學上的諷刺與挖苦;而爭吵和謾罵,純粹是為了鬥氣,是人身攻擊、是宗派之戰。個人始終認為,國學在內,不在外。對於那種性質的攻擊,沒有必要理睬。

同樣國學圈裡的人,互相攻擊,互相謾罵,也會對國學的發展產生毀滅性的打擊。

5、認為國學過時,腐朽沉舊:我們所有的電腦,其本來面目,來自中國的《易經》,是西方人受到《易經》的影響,而研發出來的;還有電能,如果中國人沒有發明指南針,電能也無從談起;還有墨家提出的「小孔成像」,在現在的物理學界都有著一席之地。我們能說,中國的諸子百家已經過時了嗎?

這麼認為是因為沒有看到本質的問題,其只看到了形式上的事情,中國諸子百家是在形式上過時了,但是在本質上並沒有過時,有許多東西都是很有提取價值的。西方人吸取中國的文化,把中國的文化變成自己的文化,讓中國人自己說,中國文化已經腐朽了,這正是西方愚化中國人的一個表現。

6、簡體字的通用,文言遺失:國學無法用簡體模式去理解,學好國學,需從繁體字,文言文來理解。比如世面上,一些《道德經》的註解,解釋的一塌糊塗,按照簡體字的解釋去解釋。

更嚴重的是,不認識繁體字,讀不通文言文,使得廣大的人,根本就喪失了學習國學的本能。與第一點相結合,現在的人沉迷於吃喝玩樂,還能學習國學的已經是少數人。這就造成了,國學之舟將要被慾望之海掀翻的客觀事實。

2樓:匿名使用者

關鍵你覺得什麼是「失傳」?

其實每個人每天說的話中就有「國學」,國學在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中流淌著。

這個問題使我想到子貢問孔子為政這段: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三個是為政之道,可子貢刁難老師:子貢曰:

『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其實這短短幾句話就是國學,只有心中有意念,亡國並不可怕!

有時晚上看到很多飛蛾死在路燈裡,覺得可敬,它們心中向著光明一直往前,死都不怕!所以古人說成「蛾」,「蟲+我」在這簡簡單單的一個字中就有文化,使人奮進之心,忘我之志!這是先人提醒我們後人的做人之道!

3樓:匿名使用者

誰說的?秦始皇 焚樹坑儒 都沒使國學失傳!

中國國學為什麼被後人淡忘了

4樓:匿名使用者

不用擔心,天下大勢而已。孔子說,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留於書本的表面沒有什麼亮點,被後人遺忘也就很正常了。

為什麼只有中國有國學

5樓:匿名使用者

你把我逗樂了,我想問你是不是中國

人,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沒上過學啊,中國,印度,埃及,巴比倫,四個文明古國為什麼只有中國文化流傳千古,為什麼其它國家的文化已經失傳了,因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明白了嗎孩子,多看看書

國學的重要性!

6樓:匿名使用者

國學非常重要,比如:仁義禮智信、溫良恭謙讓。孔子的儒家學說,雖然有糟粕,比如愚忠於皇帝,但皇帝是封建最高統治者,用皇帝的「朕即國家」來說,那也是愛國,忠君是糟粕,愛國卻是永遠對的。

他所提倡的和諧,也是現在社會所需要的。不重視國學教育,中華固有的學術文化將有失傳的危險,此話雖然危言聳聽,但不無道理。

請問為什麼要學國學,目的是什麼?急!!

7樓:油麥菜

....冒昧的問下,你是中小學生還是大學生?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它已經深深植根於每個中國人的血液與骨髓,其綿延不絕的文化張力直到21世紀的今天依舊滋潤著人類的心靈。從80年代「文化熱」到90年代開始的「國學熱」,中國文化復甦的波瀾不斷湧起。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以及與國際社會的交往日益頻繁,中國人復興傳統文化的願望日益強烈,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國學越發顯出它獨特的價值。

國家把傳統文化作為「軟實力」的一部分予以支援和推動。國學本身也存在著揚棄和繼承再創新,賦予時代新內容的問題。對孩子們學習國學的要求應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

通過和古代聖賢對話,在經典裡遨遊,學生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觸控著文言的精華。

一個人野性未馴、恣意妄為、舉止言動不合禮儀,就不會被視為優雅;一個人為生計所促迫,把工作當作獲得報酬和維持生計的手段,而不是把它當成自己與社會聯絡的紐帶和生命價值的實現,他的生活也不可能優雅。同樣,一個人不瞭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不能自覺地把生命和知識的根鬚紮在傳統文化的沃土上,對自己的母語運用不到位,他也與博雅相去甚遠。

知識和道德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國學經典所代表的傳統學問,更是具有極為厚重的倫理色彩,所謂「學優者德厚,學淺者德薄」。學習國學經典的過程,不僅是增進知識的過程,不僅是「把知識消化於生命,轉化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過程,而且具有薰陶氣質、變化性情、提高涵養的意義。國學經典教育不僅培養文義通曉、才華擅長、經書熟習、學問通徹的博學之士,更是要培養行誼謹厚、立品端正、品行端方、敦品勵行的謙謙君子。

歸結到一點,就是要既博又雅。

學習國學經典,也就是在與我們的「先聖先賢」對話和交流,在一步步地楔進我們的歷史和傳統。通過國學經典教育,可以親近我們的祖先,領會他們的旨趣,把握它們的神髓,形成恢弘的歷史意識,從而能對各種事務應付裕如。由於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未來具有不確定性,作為家長,不能簡單快捷地給予孩子多少「**」,而是要花費必要的時間和耐心,讓孩子通過學習國學經典,接受通識教育從而令人信服地勝任任何職位,駕輕就熟地精通任何學科。

有學習國學經典,才能砥礪我們的品行、健全我們的人格,使我們成長為德行高尚、知識廣博、行為優雅的人。

國學確實很好,不要為了考試而應付考試。有時間看下「國學教育網」這個是國學界的門戶**。希望對你有幫助,預祝你有一個好成績。

8樓:夢魘

目的就是作為中國人要弘揚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讓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走向全世界。

我們為什麼要學國學?

9樓:逍遙小帝皇

1、學了國學後 孩子更懂禮貌

益謙文化的老師稱孩子學國學,強調的是孝道、禮儀,一些孩子從原來的不太懂禮貌變得有禮貌了。孩子們通過學習經史子集,以讀經為主,平時給孩子講孝道的故事,培養孩子的禮儀,培養孩子恭敬之心、感恩之心。許多家長反映孩子學國學後,都變得有禮貌了。

2、學會了孝順父母

一些家長說起學國學後孩子們的變化,有家長說孩子有禮貌了,也有家長說孩子的識字量增加了,記憶力增強了,還有家長說孩子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學會了體貼父母,尊重他人。

3、學習經典的主要方式是誦讀,學習過程中眼到、口到、心到,可以促進智力的多方面發展,同時可以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

國學是一個不易下定義的概念。只能大體理解為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簡稱。

文化從最寬泛的意義上來界定,文化既包含資訊、知識和運用工具,也是資訊、知識和運用工具

的載體。其實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文化最重要的特質是民族精神的載體,文化是一個生命體,一代代的國民從文化中獲得自己的民族意識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時又向文化體系中不斷注入時代的資訊。如果用空氣比喻文化是再貼切不過了,正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們不僅接受了環境的影響,同時又將環境的資訊不斷地注入於原有的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歷史中沉澱出具有了環境特色的文化。

在現在看來,這種特色文化可能在很早以前就已形成和成熟完善,對現代的人來說只是在享受著傳統的獨特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與環境相適應的思維方法,而成為這一方土地的主人。

文化它是社會生活環境的映照。有了民族的文化,我們才對祖國有認同感,文化它給予人們民族感、歷史感和自豪感,我們才真正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義和人在世界各民族之中的地位。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它又是全世界總文化的一個部分,文化作為人類認知世界和認知人類自身的生命體,它包含了人類社會實踐的一切成果。

如果能從文化、民族和地域(國家)的層次來認識和理解傳統文化,就會明白文化才是民族的生命!這在歷史上是有例證的。

古印度是由於外族的入侵帶來了外族的文化,外來文化的入主,本民族的原有文化被擱置不用,原有文化失去了生命力而在歷史上迅速消亡,雖然種族還在,但民(種)族隨著文化的變遷而發生了轉變,為了區分這個變化,只能把外來文化入主以前的印度稱之為古印度,以區別現在的印度民族,是「亡族先亡史」的例證。

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民族烙印!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要學國學?因為他們是中國人。

10樓:千山路

因為國學是由許許多多的古籍,詩文集,史書組成,由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無數的後人傳承、閱讀,註釋,教學,發展,發揮,發揚光大,大浪淘沙、去粗取精保留下來的最精華部分組成的經典。

學習國學,可以從中瞭解自己國家民族的歷史,從中知道自己國家,民族的歷史變遷,興衰得失,知道自己民族是從**來,走過怎樣的路,將來該怎樣發展。走向屬於自己的輝煌。

學習國學,可以從中了學習到自己國家民族的思想精華,文化精髓。用以武裝自己,提升自己,以自立於世界民之之林。

學習國學,可以借古觀今,革故鼎新。以利國家民族的強盛。

學習國學,是發展壯大民族和國家的需要。也是個人學習文化,學習歷史,學習經典的需要。

作為中國人必須認識到,國學是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經典的寶藏。是中華名族的根、國家的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是承載著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經典的寶藏。

為什麼中國的學生要參加軍訓,中國學校為什麼要軍訓?

沒什麼用 喜歡去就去 不喜歡去就不去 部隊為了賺錢 國家也有收入 接受基本的國防教育,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也就是尚武精神。中國兵源雄厚,當兵還要走關係。許多人口小國,人人要服兵役的,如以色列 南韓等。對於軍訓,我還是挺贊成的 現在獨生子這麼多,從小就被家裡一直寵慣,接受一下軍訓還是對孩子有好處的 ...

國人為什麼要放棄傳統國學,為什麼中國人必須徹底反傳統?

像 規 三字經只是國學的冰山一角,並不能真正體現出國學的精髓。中國人並未放棄自己的傳統文化,而是在傳統的基礎上更多的融入了西方文化,二者並不矛盾。第一,你說的這些 幾乎談不上是中國傳統文化。因為這些比較簡單,現代內 有些不學無術的人從古書裡容翻出些啟蒙讀物,找到這幾本最簡單的,就帶著小孩子念,用以騙...

為什麼要去美國學法律,中國法學為什麼學美國法律制度

申請門檻高 在美國人看來,法律教育是一個很嚴肅的事情,所以申請的門檻相對較高,但就業較有保障。美國本科教育沒有開設法律專業,只有一個法學前教育,專門為有志於學習法律專業的學生開設,可以提前打好基礎。美國法律發達 重視法律從業者 相對而言,對於想學理科專業的學生來說,美國可供選擇的專業較多,文科專業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