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程序。
經濟發展不僅意味著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更意味著經濟和社會生活素質的提高。所以,經濟發展涉及的內容超過了單純的經濟增長,比經濟增長更為廣泛。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複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擴充套件資料
經濟發展方式存在差距
1、差距過大與能耗過高
目前對中國傳統經濟增長方式批評最多的是兩個問題:第一,它產生了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第二,它導致對地球稀缺資源的消耗過大。
2、關於收入差距過大問題
首先,中國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具有相對的歷史合理性。眾所周知,2023年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收入分配製度。這種收入分配製度在實踐上中導致了「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導致了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等等違背按勞分配原則的後果。
其次,新的經濟增長方式會帶來收入差距過大。中國經濟結構的多樣性表現之一就是傳統與現代、新舊增長方式並存,不過傳統的、舊的增長方式依然佔據著主導地位。可是現代的、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對收入分配差距造成的影響是十分顯著。
再次,自中國經濟轉型以來,政策導向上推行了一條有意擴大收入分配差距的路線。這條路線目的是想解決增長起點上的平均主義分配問題,並不想將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到過份的程度。
但是實際程序的掌控並不完全取決於政策制訂者的個人良好意願。實踐中,一方面是刺激收入分配差距拉開的政策不斷推出,另一方面是缺乏促使收入分配差距縮小的新政策出臺。
3、關於能耗過大問題
資料已經清楚地表明,30年來的經濟增長帶來的是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的急速降低。
2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發展主要是指發展中國家或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並且伴隨著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增加以及技術的進步。具體來說,經濟發展不僅包括經濟增長,而且還包括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變化。
3樓:鑽誠投資擔保****
通過歷史,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必須要大力發展經濟,提高國民經濟收入,提高國家的經濟總產值,這樣才能提升中國的地位,才能讓自己的國家變的強大,才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才能讓中國這隻雄獅屹立於世界之上
4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就是如何在各種
可能的選擇中,即在各種主觀與客觀、自然與人際條件的制約下,選取代價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種選擇。指的是整個社會的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
社會是指處於特定區域和時期、享有共同文化並以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按照一定的行為規範相互聯絡而結成的有機總體。構成社會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環境、人口和文化。
社會經濟發展,是指除經濟外,還包括文教衛生、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發展。
經濟社會發展,所指範圍比較小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經濟的含義?
5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是 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 人類經濟活動就是 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 需要的活動。
簡單地說,經濟就是對 物資的管理;是對人們生產、使用、處理、分配一切物資這一整體動態現象的總稱。這一概念微觀的指一個 家庭的家務管理,巨集觀的指一個國家的經國濟民。在這一動態整體中,包括著人類的生產、儲蓄、交換、分配的各項活動;生產是這一動態的基礎,分配是這一動態的終點。
6樓:匿名使用者
今年的**工作報告,因為有「十二五」規劃內容,所以無論在體例結構上,還是在政策表述上,都與以往有所不同。其中有些重要資料,需要綜合起來,仔細分析研究。比如,有兩個數字就特別引人關注,一個是關於經濟增速的指標,一個是關於物價的指標。
關於經濟增速,有兩個表述。一是「十二五」期間的增速,報告稱,「今後五年,我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在明顯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年均增長7%。按2023年**計算,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55萬億元。
」一個是今年的增速,報告表述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關於物價指標,報告稱,今年「居民消費**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而在「十一五」期間,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
2%。到去年年底,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39.8萬億元,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而經初步計算,去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10.3%,居民消費**漲幅約在3.3%。
怎麼來看這一組資料呢?尤其是8%和7%的未來經濟增速,以及居民消費**漲幅控制在4%左右,這意味著什麼?可以從兩方面來觀察。
一是這些數字的政策指向,二是在這些數字下面蘊藏的挑戰。 首先,從中國經濟增長的軌跡看,「十一五」期間,中國的gdp年均增速為11.2%。
這是一個超出潛在增長速度近1.7個百分點的高速度,這個速度本身是不能持續的。所以去年的經濟增速在10.
3%,便是一種迴歸的反映。而今年的gdp增速定在8%,未來五年定在7%,也是順應這種內在趨勢的要求。 所以,現在提出這樣的增速是有道理的。
而一旦政策有了調降的取向,它的經濟含義就值得品味了。 從國際層面看,來自中國的經濟增速略有調降,意味著中國對外部資源的需求會與以往有所不同,這將對資源及大宗商品市場有降溫作用,使扭曲的資源市場有所清醒。比如,以往鐵礦石談判都是一年一談,但最近聽說,現在只能隨行就市了,沒有年度談判了。
這種用賣「時鮮貨」的做法賣鐵礦石真是少見。現在降一點溫,有好處。 因為中國現在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對資源的需求量依然很大。
而由於中國經濟的基數大,一旦降溫將會對大宗商品市場以及工業品和消費品市場都有影響。這樣一來,就會抽掉市場中一塊最熱的炒作鐵板,讓**迴歸到合理區間。從長期來看,這樣做對中國也有利。
從國內層面看,這種主動性調降,一方面是為了順應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讓經濟增速回到更穩健、更合理的區間;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緩解各地對於經濟增速的壓力,讓經濟增長從快向好轉化,同時也更加註重質量、注重長遠效益,而不是眼前利益。這實際上也是為各地的經濟轉型爭取時間與空間。 比如,東部地區的北京、上海等,現在經濟基數已經很大,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地區水平,再要提10%左右的經濟增速,除了搞形象工程,沒別的出路。
尤其是在這些地區轉型還沒有完成,還沒有新的、可持續增長點出來的時候,提出過高增速,只能是勉為其難。所以今年北京、上海的兩會,把當地的gdp降下來,是有道理的。 但從全國的情況看,事情沒那麼簡單。
中西部地區及東北老工業區的發展還在提速階段,基數比較低,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換句話說,中國的潛在增長力還沒有發生大的改變,因此,中國經濟的未來實際增長情況,恐怕要比8%和7%高一點,比如,高出1到2個百分點。而這種高一點也不是冒進,也是有現實依據的。
比如,去年經濟增速設為8%,實際執行下來是10.3%。今年預設為8%左右,實際執行下來,可能也在9%到10%。
如果考慮****4%的因素,經濟增速肯定不能太低。比如,如果增速是8%或7%,扣除**因素,就可能低於這個速度。這顯然也不符合經濟執行的現實要求。
因為如果出現較高通脹、較低增長,就有可能陷入滯脹的困境。而這樣的結果並不是好的結果。 由此觀之,在這8%、7%和4%後面,還真有著不小的挑戰呢。
7樓:匿名使用者
概念 經濟是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與政治是人類社會的上層建築一樣,是構建人類社會並維繫人類社會執行的必要條件。其具體含義隨語言環境的不同而不同,大到一國的國民經濟,小到一家的收入支出,有時候用來表示財政狀態,有時候又會用去表示生產狀態,是當前非常活躍的詞語之一。
基本解釋 經濟 jīngjì (1) [economy]∶指社會物質生產、流通、交換等活動。 我們農業經濟中的急速變化。 (2) [financial condition]∶生活用度;家境。
經濟寬裕。 經濟拮据。[1] 《博弈聖經》的熵區分產生了經濟 《博弈聖經》的理論記載:
熵是在對國正論區分時產生了經濟。 熵是區分的量具,萬物的區分都會使用規則、貨幣、飛秒瞬間和熵這四大量具。 經過四種量具作出救濟性的區分和流動,那才是完整的經濟知識論。
經濟學釋義:(1).經世濟民 《晉書·殷浩傳》:
「足下沉識淹長,思綜通練,起而明之,足以經濟。」 唐 袁郊 《甘澤謠·陶峴》:「 峴 之文學,可以經濟;自謂疏脫,不謀宦遊。
」 宋 梅堯臣 《汴渠》詩:「我實山野人,不識經濟宜。」《紅樓夢》第三二回:
「 寶玉 聽了,大覺逆耳,便道:『姑娘請別的屋裡坐坐罷,我這裡仔細醃臢了你這樣知經濟的人!』」 釋義:
(2).指治國的才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札》:「寫的激切婉轉,有情有理,叫他不好不依,又不敢不依,足見世兄經濟。
」 清 沉濤 《交翠軒筆記》卷一:「﹝ 施彥士 ﹞所著有《海運芻言》,論海運始末利害甚悉,儒生之有真實經濟者。」《老殘遊記》第三回:
「聽說 補殘先生 學問經濟都出眾的很。」 釋義:(3).
謂耗費少而收益多 魯迅 《書信集·致李霽野》:「倘暫時在 北京 設一分發處(一個人,一間屋)…就可以經濟得多了。」 朱自清 《歷史在戰鬥中》:
「著者是個詩人,能夠經濟他的語言,所以差不多每句話都有分量。」 郭沫若 《洪波曲》第四章六:「在那時我們認為電影的宣傳效果是很大的,打算在 香港 設一個第二製片廠,以便在海外容易取材而且經濟。
」 財力、物力釋義:(4).指財力、物力 魯迅 《書信集·致何白濤》:
「《中國木刻選》要開始付印了,共二十四幅,因經濟關係,只能印百二十本。」 丁玲 《母親》二:「 小菡 是一個沒有父親的窮小孩,她只能在經濟的可能範圍裡讀一點兒書。
」[2] 釋義:(5).指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
是政治、思想意識等上層建築賴以建立起來的基礎。 釋義:(6).
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也指國民經濟的某一部門。如工業經濟、農業經濟、商業經濟等。
丁金山先生在《天道演化哲學》中把經濟演化發展分為採獵經濟、農牧經濟、工商經濟、知識經濟(休閒經濟)四個發展階段。 編輯本段詞源出處 (一)「經濟」一詞的古今演化粗略過程 公元4世紀初東晉時代已正式使用「經濟」一詞。「經濟」一詞是「經邦」、「經國」和「濟世」、「濟民」,以及「經世濟民」等詞的綜合和簡化,含有「治國平天下的意思」。
其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學中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概念,充滿了豐富的人文思想和社會內涵,古代名聯中一句「文章西漢雙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這裡面的經濟就是經綸濟世的意義。而我們可以看到「經濟」這個詞語在古代所代表的是知識分子的責任之一,而且是非常有深度、廣度、高度的一個詞語。能 經濟活動做到「經濟」二字的人必須文能安邦興業,武能禦侮卻敵。
古代知識分子,特別是儒家學派的眾人,會按照《大學》中「三綱八目」的要求去做學問、做人,而三綱八目最高的要求就是做到「治國平天下」,這個就是古代「經濟」一詞的最外向的表示。 至於現代「經濟」一詞實為我國引進日人翻譯的結果。在清朝末期,日本人掀起工業革命浪潮,接受、吸收、宣傳西方文化,大量翻譯西方書記,將「economics」一詞譯為「經濟」。
在新文化運動中,日本所學習過的西方文化向中國傳播,故而經濟一詞新亦被中國引用。 如同「哲學」一詞,中國古代是沒有哲學這個詞語的,也是通過日本對西方學說的翻譯,成就了哲學一詞。如今的哲學一學科範圍內的知識,在中國古代是被稱為「慧學」的。
(二)英文「economy」的詞源 英文中economy源自古希臘語οικονομ
區域經濟發展指標有哪些?特別是經濟發展的指標和環境的指標
環境指標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使用狀態 對周圍環境影響 環境汙染對人類的潛在威脅以及人類在汙染治理和資源保護方面的努力。具體設定人均耕地 水資源密度 人均npp 平均降水量 森林覆蓋率 人均金屬礦產 綠地面積增長率 水土流失率 受災率 人均廢氣排放 人均廢水排放 人均固體廢棄物排放 人均so2排放 人均...
宿遷經濟發展怎麼樣,江蘇宿遷市那邊經濟發展怎麼樣
宿遷這幾年發展速度為全省第一,但是經濟水平仍倒數第一。不過發展潛力蠻大的 2011年完成地區復生產總值1306億元 同比增制長13.6 2011年全市的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均突破300億元,和120億元。2011年全國各城市gdp排名 110 宿遷市 1309 江蘇省132011年全國各城市財政...
橫行經濟關係的含義?縱向經濟關係的含義
橫行經濟關係,是指平行經濟關係,經濟主體立間是平等的,也稱橫向經濟關係。縱向經濟關係,是指上下級經濟關係。什麼是縱向經濟和橫向經濟 國家經濟管理關係 經濟管理關係即縱向經濟關係。包括國家 國家機關及其授權組織 對企業 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的巨集觀經濟管理關係以及企業等社會組織自身的微觀經濟管理關係,比...